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1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2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3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4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I)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A. “仁”与“礼”的学说 B. “君轻民贵”“仁政”的观点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D.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观点2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两代)”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汉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A. 吏治废弛犯罪频发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 严刑酷法主观随意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5“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A.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C.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6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生活在宋朝的人们可能见到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关汉卿的窦娥冤 曹雪芹的红楼梦A. B. C. D. 7xx10月31日,第二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积极响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号召,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足够文化担当传递了正能量。”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B.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C. 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 D. 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家8“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9一位(近代)旧派人士在抨击某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理,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该人士描述的“某运动”指的是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10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条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符合此观点的思想有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民主与科学A. B. C. D. 12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是A三民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 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颁布义务教育法 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A. B. C. D. 14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1514至17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A.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D.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16文艺复兴时期某一名著,由百个短篇故事构成,讲述各色人物故事,尽显人间百态,高扬着被中世纪禁欲主义压制了近千年的人性,后人称之为“人间喜剧”或“人曲”。该名著作者是A. 但丁 B. 薄伽丘 C. 彼特拉克 D. 巴尔札克17在15世纪,法国对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A. 人文精神的复兴 B.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C. 启蒙思想的兴起 D.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18他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认为“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他”是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普罗泰哥拉 D. 亚里士多德19自1776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被人们所传诵,它开宗明义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论 B. 天赋人权学说 C. 人民主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20“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哲学家们勇敢的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这里的“思想革命”是指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21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A. 莎士比亚 B. 马丁路德 C. 加尔文 D. 康德22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行通信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A. 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 B. 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话方式C.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 D. 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23任教大冶师范的王路先生看到窗外翻飞戏水的小燕子,触景生情创作了著名儿歌小燕子歌词有:“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但小燕子在创作发表之初却迎来了非议。王路也由此历受磨难,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黄冈。据此可知小燕子创作于20世纪A. 40年代 B. 50年代 C. 60年代 D. 70年代24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一项重大科技成就,有外国学者评论说:此项成就结束了某些大国老是拿着大棒对中国进行讹诈的历史。这一项科技成就就是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 “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25xx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其研究工作在“文革”时期得到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科技成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A. B. C. D. 26“阿尔法狗”(Alpha 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xx3月,该程序与韩国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进行人机大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下列科技进步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技术基础的是A. 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 B. 电气技术的发明与应用C.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D. 原子能与航天技术应用2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28太阳东升西落、月亮圆缺盈亏、海潮上涨下降等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300多年前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认识其成因。为科学解释上述现象提供理论支撑的科学家是A. 爱因斯坦 B. 牛顿 C. 达尔文 D. 普朗克29文学不仅是时代的产物,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时代。下列哪部文学作品推动了现代环保运动的产生A. 泰坦尼克号 B. 日瓦戈医生 C. 寂静的春天 D. 伊豆的舞女30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下列文学作品与库尔贝的艺术风格相似的是A. B. C. D.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大卫科波菲尔 等待戈多 巴黎圣母院第II卷(非选择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31(本题12分)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1) 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格物才能穷其理。(2) 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材料三: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3) 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6分)32(本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二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期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洋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请回答:(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2) 材料二中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为顺应潮流,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5分)(3) 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33(本题13分)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材料二:第27条: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材料三: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材料四: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请回答:(1)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上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3分)(2) 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4分)(3) 材料四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主张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6分)xx建水六中39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一、 选择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ACDAD 610:AADCB 1115:DCBAA1620:BAABD 2125:BBBAA 2630:CDBCB二、 材料题(3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