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楹联知识概要范文 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从国家庆典到百姓生活中的婚丧嫁娶乃至庙宇厅堂、旅游景观、饭馆茶肆、亭台楼阁、家居门楣、酒店书房等都广泛应用更不必说家喻户晓的春联了人们对它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楹联的应用、欣赏、创作等专门知识则不是人人都懂的为此我把有关楹联的常识性知识整理一下作以简单介绍 一、对联的概念、及它的产生与演变 我们研究对联应用对联就要给对联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贴”楹就是房屋建筑上的柱子联者关联、联系之谓也;对者对应相反之谓也实际是一种规范化的对偶句子构成楹联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要素: 1、对联的字数无明确规定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内容相关; 3、平仄相对; 4、词性、句式结构、节奏相同 对联的产生:对联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他的产生是比较早的有的说产生于五代我不持这样的观点因为无论是古老的“诗经”也好还是“楚辞”“汉赋”也好乃至六朝骈文、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工整的对仗句子这些对仗句子其实就是对联有的是对联的雏型有的按联律衡量宽泛些罢了 从对联学的角度讲一般认为从五代时期开始相传五代后蜀的国王孟昶有一次命翰林大学士写一副联语以烘托新春气氛联语写出后他对大学士的联语不甚满意遂亲自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句子此后仿效者日多便形成了颇富文采又工巧贴切的对联体式于是孟昶便被称为撰写对联的始祖那位大学士则与此缘擦肩而过 据专家考证:早于孟昶三百余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写过对联以志情怀:“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另据史料记载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中就载有唐朝人刘立子作于唐玄宗11年(723)的一幅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以上两联表明对联的产生确实要早于五代只是人们未将其称为对联罢了 到了宋代人们把对联写在桃木板上因此有人把对联又称“桃符”王安石有一首诗描写人们过春节的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那时人们就有贴春联的习俗了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尤喜对联他还亲自撰写对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贴对联的习俗更甚于前代从五代写对联宋代制桃符明代大兴其道贴对联历千余年而不衰可见其早已植根于民众成为民俗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目的和内容主要是烘托喜庆气氛彰显盛世太平当然亦有教化百姓传承习俗的成份和作用 到了清代对联达到了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内容丰富多彩适用范围不断拓宽对联的质量之高文学艺术性之强前所未有楹联大家倍出可以说大清近三百年历史中对联有其辉煌一页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为中国文学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不朽的文化遗产明清以后文人士大夫不善联者寡矣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联得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国家楹联学会成立并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各种赛事颇多征文征稿不断涌现出许多楹联大家高手在创作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许多佳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成为新时期文化发展的一道靓丽景观 二、对联的应用与种类 对联的产生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的它的适用性极广宣传教化作用极大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对联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对联对联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从内容上说可以包罗万象从形式上说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从艺术上说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把汉民族的母语应用到了极致是一种最广泛最贴近民众生活最具适用性的不朽艺术形式它的生命力与语言文字共存 对联的分类: 1、春联 2、婚联 3、挽联 4、名胜联 5、行业联 6、劝谏联 7自勉联 8、嘲讽联 9、游戏联 10、笑话联 11、综合联 三、对联的内容与形式 对联的内容和知识涵量极大囊其万事万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情民俗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比如涉及农桑、医药方面的就很丰富中医药联在民间传播极广 对联作为文学艺术形式极尽新、奇、妙、谐、庄、讽、谏、喻等特点既有书面文学又有口头文学特别是悬挂书写的牌匾对联其观赏价值审美趣味自不待言对人们的感昭、启迪、教化、增知娱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可谓传之久远深达人心 四、联律的一般规则 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必须符合规定的联律规则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则不称其为严格意义楹联按照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有如下规定: 其基本格律有六项: 1、字句对等即上下联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2、词性一致即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3、结构对应即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4、节律对拍即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5、平仄对立即联文用词缀句节奏安排上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之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6、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具体格律有八项: 1、用字的平仄声调应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有两种情况亦称双轨制 第一使用平水韵即在近古与近代通行的韵书中字分四声“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三种声调为“仄”; 第二现代汉语字音以“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在创作对联时新声、和旧声在同一联中不得混用 2、语句的平仄结构以两字或一字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分别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和该字上作联时当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交替以便于诵读上口 3、语句的语流节律一般按二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据联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织或划分为种种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一副楹联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4、领字的使用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词性要相同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 5、词性分类当按现代汉语语法学体系的词性分类属对这一点在创作过程中非常关健需要灵活掌握运用按照历史上的惯例以及联家的创作、鉴赏实际总结出允许异类相对的范围大致如下: 第一、形容词和动词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可相对; 第二、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可相对; 第三、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可相对; 第四、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介词、连介词与助词、联绵字等常见形式可相对; 第五、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乎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可允许 6、组对格式历史上形成的沿用至今的格式有几百种之多例如:字法中的篏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词法中的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顶足、流水等等当以“律有因律;律无循例”原则定可否;凡对偶类修辞格运用得当合于通则要求的即可视为符合联律成对 7、特殊例对包括巧对、趣对、借对包括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点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8、对联的避忌对联有许多避忌地方主要有三点第一、合掌第二、不规则重字第三、三平尾、三仄尾 9、对联的借字对联的借字一般有三种: 一是借形转义即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特点在字形不变的情况下转变字义简称借义对 二是借音别解即借用汉字一音多字的特点在字音不变的情况下改换字形作另一种解释简称借音对 三是借形变声即利用一些汉字可平可仄的特点在字形不变的情况下更变其声简称借声对 借字是对联的一种创作方法一般说来都不很工整在经过转义、別解、变声之后才可以成工对例如: 莫谓荒村无俊杰 赵云长板显英雄 此联“莫谓”是动词短语“赵云”是人名两者的词性和结构都不相同显然对丈不工如将莫字当姓氏与下联的赵就可对将云作说讲就可对谓了 竹密不妨流水过 革新尽把俗尘除 联中“竹密”是主谓结构“革新”是动补结构两者不对仗但如果将“竹”和“革”转义作乐器解就可对了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斜 此联的“珠”就是借音当朱讲与白相对 儿似北朝郦善长 寿齐南岳魏夫人 这是一副寿联是清代湖广总督贺地理学者邹代钧母亲的联中的郦善长即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水经注魏夫人是晋代任城人南岳最早的女道士传说她八十三岁羽化登仙颜真清曾为她作碑铭记其异迹此联的的特点是借音上联的长字当读成仄音方符合联律 五、对联的欣赏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极具观赏价值和欣赏价值其观赏性大多与书法、刻字有关当然内容也是欣赏的主要载体欣赏一副好的楹联作品亦如欣赏美文、诗词、歌赋一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陶冶不仅能够使人学到楹联知识提高楹联创作水平激发艺术灵感而且能够让人增长知识示人以教化传播文化 欣赏对联也和欣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的偏爱名胜古迹联有的则偏爱格言、谏勉联有的则偏爱豪情丽句有的则偏爱妙趣哲理联对联在我国可以说灏如烟海与人间万象无所不包总而言之一副好的楹联作品必有其诱人之处具有打动人、感染人等亮点无论从什么角度讲欣赏一副好的楹联作品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有益的启迪乃至心灵上的震憾下面举几个例子作以说明: 1、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副对联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题孟姜女庙的对联联语沿用“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三十丈”的传说故事联语歌颂了孟姜女对爱情的坚贞嘲弄秦始皇的劳民伤财修长城之举用对比的手法说明这万里长城的砖石都成了千秋万代人们赞颂孟姜女的最好寄托而秦始皇呢?只留下了人们对他的怨恨这副联内容深刻用语不凡发人深思作者抓住了一个“传统”的观念爱情忠贞为视角昭示百姓的爱憎观从一个侧面写一个传奇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其人性化的特点十分明堪称一副难得佳联 2、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副对联是清代学者梁章钜集欧阳修和苏舜钦的诗句而成的一副千古传诵的佳联名联此联之妙工丽无比借景生情感而发之珠联璧合 清代嘉庆年间进士齐彦槐曾任苏州知府也曾为沧浪亭题了一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这副联颇有意味“四万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苏州的沧浪亭是苏舜钦花四万钱从孙承佑手中买下的南宋初年著名将领韩世忠曾将沧浪亭扩建为住宅所以下联乃有诗人名将之说把苏、韩比作白璧从来就没有可与匹配的人联语切景、切情、更切人耳 3、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这是写杭州观海亭的对联观海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的韬光寺后面站在此亭可遥望钱塘江入海清代新增“西湖十八景”中“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观海亭柱上有唐宋之问的联句亦有说为骆宾王之句传说骆宾王败事后被武则天发落灵隐寺中无人识者宋之问游寺“欲题此寺而思不属”骆宾王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惊喜遂为终篇于是就留下了这副观海亭联和这则千古佳话儿 4、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这是杭州西湖湖心亭联此联虽然只有八字但文采飞扬韵味隽永取舍精当组合巧妙联文不言水而水自见不言亭而亭自立颇有“点金成钻琢玉为璋”之妙造语言简约、准确、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湖心亭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无限魅力可谓言简意深功力不凡联文借他山之石而攻玉上联出自诗经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对“宛在水中央”之句进行换位改造删繁就简立异标新把水去掉能收到游人身临其境四面烟波入眼却偏要把水字拿掉巧妙地调整词序化虚为实使宛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宛字可给人一种虚无飘缈如梦如幻的感觉又能给人一种历历分明之意因湖心亭正在水中央非常令人瞩目一字之省两词之换便产生了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下联从白居易春题湖上一诗化出其诗为:“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取半句诗而入联告诉人们杭州的美景在西湖西湖的靓点在此亭天衣无缝地切合此地此景突出了湖心亭的魅力可见作者之用心堪称大手笔尽妙造于自然之中得天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技术项目立项分析工具包
- 基金从业法律法规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通信行业5G通信技术应用案例分析报告
- 2025年数字货币行业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业务合同管理与审批模板
- 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查询及答案解析
- 材料探究真题试卷及答案
-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手册企业运营版
- 护理礼仪竞赛题库大全及答案解析
- 客户需求分析工具与解决方案模板
- 2025年建筑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选煤厂)
- 2025高中英语3500词汇必背手册乱序版
- 粉尘清扫安全管理制度完整版
- 糖尿病预防及宣教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验答案
- 数学活动自然数被3整除的规律
- TCNAS49-2025成人泌尿造口护理学习解读课件附送标准全文可编辑版
- 城区供水特许经营权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十年(2016-2025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0 解析几何解答题综合(解析版)
- 党校食堂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