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联的解析范文.doc_第1页
关于对联的解析范文.doc_第2页
关于对联的解析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对联的解析范文 心有戚戚即欲言表语言比心思精炼;发而为文文章比语言精炼;言之不足则永歌之诗歌比文章精炼;我国还有一种比诗歌更精炼的文体是为对联对联可短至数言可抒情、叙事、议论、写景亦足兴、观、群、怨环顾天下为他国所无比对联还要精炼只有哑巴或装聋作哑之人不过彼等已臻化境非凡夫所能至 对联之出现几与语言同步从上古杭育派的歌谣历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汉文章”直至现当代散文韵文无不多有联语骈句到了明清对联成了独立的文学形式作品浩如烟海专著汗牛充栋即使作为修辞手法它在文章美学的重要性上几乎无出其右近年有贤达之士建议将对联申请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适逢其时的明智之举对联的实至名归是早晚的事 儒家追求圣王道家强调阴阳佛家同化色空国人的思维形态中对立观念根深蒂固中国传统的美学意识无论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建筑诸方面“对称”、“平衡”始终占主流国人生性平和良懦认为平衡对称就是和谐稳定这可能是造成文学语言中大量出现对仗之语、骈偶之句的原因何止文学语言大众生活的口语、农谚、民谣、俚语中联语对句铺天盖地地无分南北人无分俗雅对联成了交际语言中的花朵、法宝、良药和美味楼台殿阁佛寺道观婚丧寿庆迎春纳福无不有联旧时戏台开演前常悬联征对有人对上方可开锣;商场酒店为求利市也常重金征对“死生有命福祸在天”“金不换、石敢当”对联融入国人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过了诗词文章 作者忝为教师为了让青年接近对联提高欣赏水平这些年来为工农朋友、大中学生上的课、开的讲座数以百计我总想用最简要的语言说明对联的特点我提出20字来概括: (1)字数相等 (2)词性相同 (3)结构相似 (4)语意相关 (5)平仄相对 其中第五条“平仄”最难掌握不少师生主张“淡化”我同意但不可淡化无边甚至放弃出现在诗词对联甚至散文中的平仄是古人对语言美学尤其是语言的音乐美的一大贡献汉字独有的四声只要对平仄稍加组合就抑扬顿挫金声玉振你随便读几个成语立马会同意这一点听人朗读今古美文平平仄仄声声悦耳恰是偶窥佳人出阁袅袅婷婷步步生莲古人对平仄的一些规定不是语言的桎梏而是对汉字的四声造成的音乐美的总结和概括是惠及后世的宝贵遗产如因教学困难而放弃平仄是对先人的一种辜负(参见拙文“平仄”教法一得) 我的故乡徐州曾辖“丰沛萧砀邳睢铜灵”八县祖父张布香为灵璧县举人父亲张子英是位儒商一生诚信克己算是修身齐家的典型我兄妹五人加上在我家长大的表哥都大学毕了业并在教育园地上勤恳耕耘多年想想这也可说是我父母的成功吧父亲雅爱诗词书法晚年在徐州云龙山多处刻有“观景台”“舞剑场”“识字陂”“聚仙台”“别有天地”等斗大字刻点缀河山给我们留下绵绵的思念上世纪徐州文化学者葛砥石曾写隶字排律加以赞美这些景点的题名已被全市人民认可与欣赏父亲课子甚严愚钝如我也耳濡目染了些许文化气息拿对联来说在我户部山麓名“春香阁”的旧居(清末民初的文物建筑)从大门、屋门到房门无不有楹联我曾居住的二楼内室门上漆有“美奂美轮新府第肯堂肯构旧家风”一联楼下正厅中堂悬“痩竹数颗(棵)伴奇石乔松一树留闲云”一联为著名书法家津门华世奎所写上小学的我曾问二位兄长文之、育之;“痩竹”多难看何不用“翠竹”他们说我不懂“痩竹”意象冷峻更能表现作者的清高志节可惜“三反五反”抄家此联也不知去向 这些年来所写对联检点一番得三四百副多位友人劝我结集出书筛筛拣拣凑得近三百副书名张化之对联二百五有人嫌此名不雅我对曰“无奈”这些对联无论数量质量皆属此数但后来亲友索取对联数目已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