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六单元复习学案[2]._第1页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学案[2]._第2页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学案[2]._第3页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学案[2]._第4页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学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2. 九年级语文学案 4 课题:九下第六单元复习 2愚公移山、诗经两首 设计人: 暮千里 时间: 09、 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二、重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三、自学任务:(一)整理愚公移山中文言知识(要求抄写上句子,然后解释重点字词,切记。): 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重点虚词: 2 / 15 3、重点句子翻译: (二)、整理诗经两首 1、重点字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默写这两首诗词: 四、达标任务: XX 达州市愚公移山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 16 20 题。( 14 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杂曰: “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北山愚公长息曰: “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 / 15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 亡以应(亡:通 “ 无 ”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 15 (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 分) (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3 分) 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 “ 相助 ” 、山神 “ 求告 ” 、天帝 “ 感动 ” 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五、拓展任务、直击中考文言文阅读( 10 分) 细柳营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5 / 15 霸上;祝兹 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 天子且至! ” 军门都尉曰: “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吾欲入劳军。 ”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 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 ”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皇帝 敬劳将军。 ”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 “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 称善者久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3 分) A.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D.吾欲入劳军 军细柳 8用现代汉语翻译 “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 3 分) 我的翻译: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6 / 15 持满 ” ,正面表现了将士们的 ,侧面表现了周亚夫将军的 。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8 22 小题 本题共 15分 春 风 老舍 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 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 ?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 虽然怪秀美 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 不知应当爱哪个。 所 谓 春 风 , 似 乎 应 当7 / 15 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英雄地把头埋在 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准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8 / 15 “ 避风 ” 呀!(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8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 分 相 同 点 :_ 不 同 点 :_ 19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 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_;写青岛秋天的美 , 主 要 是 通 过 海 来 表 现 的 , 重 点 抓 住 了_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 _。 4 分 20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3 分 _ _9 / 15 _ 21作者在第 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 ,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4 分 所 谓 春 风 , 似 乎 应 当_ _ 22请认真阅读第 段文字, 仔细揣摩和品味相关语句,谈谈济南、青岛两地春风的肆虐给作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2 分) _ (一)稻子(张佐香) 布谷催播,劳燕护耕,黄阡紫陌之上,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垅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撒下稻谷的种子。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10 / 15 土而出。 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田埂上便站满了插 秧的人们,男女老少绾起裤 腿捋起衣袖。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父亲挑着码得像宝塔似的秧把走到田边,弓腰放下扁担,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提起秧把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秧把们 “ 啪啪 ” 地站到水田里。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她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 的地毯。母亲是一位高明的织工,织着绿锦。母亲用她的汗水染绿白晃晃的水田。 村庄不动水稻在动,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托起了家园。站在村头河堤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诚然,除了绿之外还有红、黄、绿、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但对于一场自天而降的燃烧的绿色,其他颜色都可以忽略。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风一阵接一阵来,像一些清清凉凉的水从水稻的心上润过去,润过去 水稻把想说的话语轻轻地藏11 / 15 在心底,水稻 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节。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 有了稻田,秋天才摇摆出各种姿态。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风拂动着农事,弯镰银光闪闪,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插进了稻丛中。 “ 唰唰唰 ” 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父亲一路势如破竹。灿白的阳光从父亲的肩头滑过去,在刀刃上毕毕剥剥地碰撞出透明的火花。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 稻子以自 己的倒下为人类的站立奠基。稻子骨肉分离,被分割成稻茬、稻草和稻谷。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做米的物质,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一粒米置于手掌上,无论凸立于一哪一条纹路,都可以温暖我。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稻子的使命并非在于其生长的过程中妆扮自 然,而在于滋养生命的新生。这一种死亡与新生的转换,数千年来不可或缺。缘此,稻子才叫稻子,一12 / 15 叫千百年。 (选自散文百家 XX 年第 7 期) 10用一句简略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对稻子形象的描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分) 答: 1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 分) 12选文语言生动优美,请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比喻手法的句子,并说说他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 分) 运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是 他在文中 的表达作用是 13选文末段中加线的句子颇富哲理,含义深刻。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 分) 答: 书写评价: 13 / 15 自我评价: 答案: (“ 阴 ” 指江河的南岸 ) (两个 “ 而 ” 均表转折关系) 18.( 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只要译准 “ 荷担者三夫 ” 、 “ 箕畚 ” , 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 “ 以 ” 、 “ 且 ” 、 “ 焉 ” 、“ 如 何 ” ,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 A(该项中的 “ 妻子 ” 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非反对移山) 答案: 7 B8他们的将士必定会遭袭击而被俘虏。 9严阵以待 (士气高昂;戒备森严 );治军严明 (带兵有方)。 (二)【本题满分 15 分,共 5 道小题,其中,第 18、22 小题各 2 分,第 19、 21 小题各 4 分,第 20 小题 3 分】 18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共 2 分,相同点 1 分,不同点 1 分) 14 / 15 19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舒适和安全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 丝丝的甜美(共 4 分,每处 1分) 20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共3 分,其中 “ 为了以秋美作铺垫 ”l 分, “ 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 ”1 分, “ 突出春风的令人不快 ”1 分) 21答案示例:温柔可人,轻吻着柳枝,微微吹皱了水面,偷偷地传送花香,同情地轻轻掀起禽鸟的羽毛,给人舒适温情的感觉。(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