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使至塞上王维,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人。开元(721)进士。先后担任太乐丞、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蓝察御史等职。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司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的代表。其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淡,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王维早岁边塞诗粗犷豪放、沉雄慷慨,意气动,和他晚年清丽飘逸的山水田园诗迥然不同。使至塞上是他边塞诗中的力作。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写的。,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疏通文意,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写使者进入边塞),诗文研读,合作探究,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落日”),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向无边的远方伸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仅是平面的构图,必须接以“孤烟直”三个字,才有了立体感。“孤”显出人烟的稀少,“直”表现出诗人对边塞上景物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这里,圆与方、动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景与情等多样、对立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造成一种和谐的美。,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泊秦淮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唐朝文学家,京兆万年人,太和三年进士及第。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得罪当权,所以不为重用,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于是浪迹于江湖,饮酒赋诗以自谴。他做诗技巧甚高,文字鲜明华丽,却又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了别于杜甫,世称“小杜”。有樊川文集。,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这条河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秦淮河一带又是南京成最有名的声色犬马之地。诗人夜泊秦淮河,借写眼前而抒现实之忧,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上,与岸边的酒店靠得很近。,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唱后庭花。,疏通文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景夜景,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诗人在此用曲笔写法,歌女所唱,正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听歌的这帮家伙。“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达官贵人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无题李商隐,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有李山义诗集。,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概括颔联的内容:爱情忠贞。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知识积累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偶”。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2表意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浣溪沙晏殊,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了兴盛的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因为一首词中句式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辛弃疾有词集叫稼轩长短句。,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刘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及音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风格婉转,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由景触情,顿生伤感目睹眼前,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和去年暮春对比真有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似乎一切在变化,让人琢磨不透,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慨叹:夕阳西下几时回?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上片:着重抒写了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上片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古佳句,被誉为“天然奇偶”,对仗工整而不凿痕迹词人对此也颇为得意。,“无可奈何”,表现出对落花怀有深深的叹息;“似曾相识”,表现出对归燕带着迷离的思绪,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为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内涵丰富,带有对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含着生活的哲理。,下片赏析:,“小圆香径独徘徊”句:直抒寂寞和忧伤。“独徘徊”,可见词境中只有词人独自一人,独自饮酒,独自伫立庭台。“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一词,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词所有的思绪都由这“独”字而来。,下片: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水调歌头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文集等。,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他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他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朗读欣赏,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内容。,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疏通文意,1.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品悟诗文-上阙,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研读诗文-下阙,(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商务礼仪培训课件
- 宜宾市重点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关于大型晚会的策划方案
- 中秋节活动举办策划方案
- 幼儿园教育教学主任工作方案
- 企业烫伤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办法
- 中考数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肺通气试题及答案
- 家电公司加盟管理办法
- 人教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带音标)
- 工程质量巡查记录表
- 2024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技术规程
- 完整版交管12123驾照学法减分复习【满分必刷】
- 电网继电保护与故障定位
-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 2022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华为MA5800配置及调试手册
- 幼小衔接班20以内加减法练习【完整版】
- 电子秤校准培训课件
- 输配电绝缘子维护与更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