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8月第二次竞赛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8月第二次竞赛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8月第二次竞赛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8月第二次竞赛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8月第二次竞赛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8月第二次竞赛试题(含解析)1.1.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其字数与内容较商代相比均有了显著变化。在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周A.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 更加注重礼制的建设C. 青铜制造技术的发展D. 汉字的运用日益广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何尊、大盂鼎等详细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周初巩固统治地位和加强礼制建设的政治目相关。故B项正确。A项中央集权不适用于西周,排除。材料主要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而不是强调青铜制造的技术和汉字的运用,CD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结合所学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2.2.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姓名本官身份卫长君外戚卫青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外戚、功臣霍去病骠骑将军外戚、功臣霍光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重臣、外戚金日磾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功臣A. 君主专制有所强化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D. 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中汉武帝的侍中多是外戚、重臣和功臣,并担任要职,说明君主专制有所强化,故A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表现的是血缘分封制度被郡县制度所取代,这是秦朝的制度变化,并非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大臣间权力相互制衡,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水平提高指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增强,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3.3.在某些外国学者眼里,宋朝“发达”“强健”“统一”,甚至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B. 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C. 理学吸收佛道思想D.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答案】D【解析】宋朝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与“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无关,排除A;宋朝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符合“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环境相对宽松,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朝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情况分析解答。4.4.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该表主要反映了每亩平均产量(单位:市石)北方(麦)南方(稻米)隋唐07571136宋06941387元09641927明清13022604A. 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B.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C. 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D. 政府大量开垦荒地贡献巨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统计表可知从隋唐至明清小麦和稻米的每亩平均产量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日益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粮食的亩产量,不能得出水稻逐渐成为主要粮食作物,故A项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故C项错误。大量开垦荒地只能提高粮食的总产量,不能得出粮食的亩产量提高的结论,故D项错误。5.5.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这一状况A.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迅速B.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C. 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D. 表明近代贫富差距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中国江浙的农妇纺布一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一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一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一月挣45美元”可知,传统的纺织业和农业收入少,受到近代生产方式的冲击,加速了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解体,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工业发展迅速,排除A;材料反映从事近代生产方式的生产活动的收入超过从事传统的纺织业和农业的收入,不能得出导致殖民侵略日渐加剧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农民和工人的收入,不能得出贫富差距显著的结论,故D项错误。6.6.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画圈”“画杠”“画点”“投豆”“燃香在纸上烧眼”等选举方法。该做法A. 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B. 开创了新型民主的模式C. 反映了政府的民主程度D. 超越了人们的认知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实际投票中,群众创造性地采用“票选”等多种选举方法,这说明了边区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拥护,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声望,故A项正确。新型民主的模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只反映了材料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关于选举权放范围的规定,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7.7.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号文件”(主要内容如下表),由此看出当时时间主要内容1982年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1985年取消了统购统销,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开始改变B. 统购统销增加农村活力C. 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D. 改革的关键是放权让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让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农民获得了借助市场自由处置农产品的权利”“农民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大”“农民有了更健全的平等发展权”可知从 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的5个“一号文件”,目的是通过放权让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统购统销不是增加农村活力,而是减少了农村活力,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农村和城市的比较,无法得出农村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故C项错误。8.8.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C【解析】A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点睛:本题以民主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时间“1956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9.9.罗马法规定,在售卖过程中,需当着5名作为见证人的公民的面,由另一公民手持铜秤进行,购买者递上一块铜,庄严宣布物是他的,他已经将其买下;随后,“司秤”以铜击秤,并将铜块递给转让者。在缔结债务口约、设立遗嘱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景。这表明A. 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B. 公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和财产纠纷C. 罗马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D. 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具有公民意识【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买卖过程中有着严格的程序和形式,体现了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财产纠纷,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注重保护贵族私有财产,而是强调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排除C。题干反映经济活动交易双方受罗马法形式主义的影响,而不是公民意识的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0.10.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A. 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B. 国王立法权的开始受到限制C. 首相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D. 运行机制形成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可知首相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的权力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可知英国的政治运行机制形成了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故D项正确;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的王立法权开始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点睛】根据材料“1784年”“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11.11.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这反映了A. 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B.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D. 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大量铁路宣告破产,这为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创造了契机,由此可知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铁路行业垄断组织的出现,没有涉及技术改造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12.xx,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同年,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实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在选举中获胜。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 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C.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 遭遇到与利益相悖群体的抵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xx英国脱欧”“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并在选举中获胜”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当前经济全球化正遭遇来自利益受损群体的集体抵抗。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当前经济全球化受阻的现象,AB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3.13.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摘自xx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答案】(1)变化:路线:从陆上为主转变为海上为主。商品:从以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以瓷器、茶叶出口为主;贸易: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萎缩;政策:从政府扶植到政府限制。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瓷器和茶叶质量好;西方国家对瓷器、茶叶需求扩大;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得(2)新特征: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世界市场以欧美为中心;侵略扩张;把各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特点: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结合所学从路线、商品种类、贸易趋势、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原因:关于路线的变化,宋朝时疆域萎缩,尤其是南宋时期偏安江南一隅,陆路的贸易通道不通,经济的中心向南方移动,故而贸易只能往海上发展,而当时的海洋贸易是宋朝尤其是南宋政府税收的一大来源,因此政府对于海上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关于商品的变化,则是因为海洋运输可以运送大宗商品,欧洲国家对于茶叶和瓷器的需要非常庞大,而海运的发展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前陆路运输时,运输的量少,因而主要以运送奢侈品丝绸为主。关于贸易与政策的变化,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之一就是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过于频繁,明清政府为了维持稳定需要限制百姓的活动。(2)新特征:根据材料二“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通过侵略扩张把各国经济纳入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的。特点:根据材料三“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并结合所学可知特点。14.14.xx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试从下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键词、明确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关键词:淞沪会战滇缅会战豫湘桂战役(列出三个给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与主题不吻合不给分并且后面的论证也不可得分;不准确扣。示例一的主题不能体现“坚持”的扣。)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三方面史实的论述各,论述错误不给相对应的分值)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有总结、概括给【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阐述题,首先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概括出两条主线: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所选择的主题进行论述,但是论述过程中要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密切,且论述思路清晰。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国民党抗战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15.15.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