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doc_第1页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doc_第2页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doc_第3页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doc_第4页
2019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018湖北荆州月考)下面为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1.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A.1位置B.2位置C.3位置D.4位置2.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1.A2.C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日出、日落时间可算出图中四地昼长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是冬半年;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判断出位于近日点附近,处于冬半年,A项正确。第2题,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地昼长为9小时30分,地昼长为8小时36分,地昼长为10小时14分,地昼长为10小时32分,因此纬度由高到低为,C项正确。(2017江苏南京三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4.下列节气中,关于南京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B.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C.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D.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答案:3.C4.A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立冬为11月7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南京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因此A、B两项错;太阳直射点每四天纬度移动大约1,立冬前后太阳直射点大约在12S,据此可算出该日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6左右,故选C项。第4题,据图可知,大寒为冬至日后大约1个月,为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易形成寒潮而带来降雪;雨水大约为2月份,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不易形成对流雨;日出方位相同的两天昼长相同,白露到寒露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昼长不同,日出方位不同;惊蛰到清明,南京昼长逐渐变长,昼长不同,日出时间不同。(2018湖北荆州摸底)下表为上海市某民居正南朝向窗户正午时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第56题。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面积/m254.994.984.974.985.下列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中与表中时段最接近的是()6.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黑夜逐渐增长C.白昼逐渐增长D.正处于6月答案:5.C6.D解析:第5题,该地正午阳光位于正南方向,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应为夏至日前后。A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光照图;B图示意北半球的冬半年;C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光照图;D图中晨昏线与某条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光照图。故选C项。第6题,从表中看,该地阳光照射面积先减小后增加,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加后减小,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地球公转趋向于远日点,公转速度减慢;北半球黑夜先变短后增长,白昼先增长后变短;此时正处于6月。(2018宁夏银川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光互补路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7.从自然地理考虑,下列城市最适宜利用这种路灯照明的是()A.厦门B.重庆C.台北D.呼和浩特8.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图示太阳能蓄电池板可以转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从春分到夏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大B.从夏至到冬至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C.夏至日前后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D.冬至日前后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答案:7.D8.C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该路灯为风光互补路灯,主要利用风力和太阳能来发电。呼和浩特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冬春季节多大风,风能丰富;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故选D项。第8题,太阳光线垂直于太阳能蓄电池板时,太阳能利用率最高。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变小;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太阳能蓄电池板与地面的倾角不断增大。夏至日前后我国各地昼长较长,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大;冬至日前后我国各地昼长较短,太阳能蓄电池板一天内水平旋转的角度较小。(2017山东济南期末)我国某校地理小组测得每天11:30旗杆影长最短。该小组利用连续五天的测量数据绘制了如下学校旗杆每天最短影长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第910题。9.该时段最可能接近()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根据图文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答案:9.D10.B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影长先变长再变短,故为冬至日前后。第10题,该地每天11:30影长最短,即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以得出该地位于127.5E,且该地位于中国,所以该地在东北地区。图甲为非洲大陆西部某河流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光照及塔影示意图。黄赤交角取23.5。读图,完成第1113题。甲乙11.图示风景塔所在地12月22日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A.23.5B.33C.40D.4712.一年中,该地日平均昼长最长的月份,该地()A.日照时间最长B.平均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该地日出东南D.公转、自转速度最快13.图示M河的大致流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答案:11.B12.C13.A解析:第11题,由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可以计算出该地纬度约为16.5S或63.5N,由于该地位于非洲大陆,不可能为63.5N。12月22日,16.5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3,因此12月22日与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33。第12题,该地位于南半球,日平均昼长最长的月份为12月。日照时间除与昼长有关外,还与天气等其他因素有关;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出现,太阳直射的月份(不是12月)平均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自转速度不会变化;12月份该地日出东南。第13题,该地纬度约为16.5S,根据6月22日正午太阳光照的方位可知风景塔位于M河的北岸,由图甲可知北岸为侵蚀岸,南半球侵蚀岸为左岸,因此图甲中M河河水由西向东流。(2017湖南株洲一模)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下面图甲为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乙为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416题。甲乙14.下列不同节气对应的自然地理特征,正确的是()A.雨水前后,江淮地区出现连续性降水,称为梅雨B.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C.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D.大雪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15.北京昼长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16.图乙中四点代表的节气是()A.表示大雪B.表示立春C.表示秋分D.表示芒种答案:14.C15.C16.D解析:第14题,江淮地区出现梅雨为6月份;大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最热时期;大寒前后,云贵高原多发生寒潮,降雪量达最大;霜降前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北方降温明显。第15题,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对同一地点来说,太阳直射在同一纬度的两天昼夜长短是相同的,所以与距夏至或冬至时间相同的节气太阳直射的纬度最接近,昼夜长短最接近。故选C项。第16题,当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为6634时,其节气是冬至或夏至,切点的纬度为90时,则节气是春分和秋分。依据日期的变化可判断,是夏至过后的大暑或冬至过后的大寒,是立冬或立夏,是冬至或夏至,是芒种或大雪。故选D项。(2017东北三校联考)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五地昼长周年变化。据此完成第1718题。17.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A.a、b、c、d、eB.d、e、c、b、aC.a、b、c、e、dD.b、a、d、c、e18.当c纬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A.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非洲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C.中国北方的树木正落叶纷飞D.天山的牲畜向低海拔牧场转场答案:17.B18.A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夏至日a、b、c三地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c地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a极昼时间最长,即纬度最高。d地昼长夜短,且昼夜长短差距不大,离回归线较近,正午太阳高度最大。e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所以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d、e、c、b、a。第18题,c地夏至日刚好出现极昼,可知c地位于北极圈上,当c纬线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为夏至日。夏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非洲草原南北半球都有分布,北半球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南半球的草原则已经枯萎;中国北方的树木是秋季落叶纷飞;此时天山的牲畜向高海拔牧场转场。(2017广东深圳二模)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第1920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D.北京时间12:00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20.该地的时区是()A.东二区B.西二区C.东四区D.西四区答案:19.A20.D解析:第19题,该地夜长为8小时,昼长为16小时,因此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而北京时间为0时,两地时差为12小时,因此北京时间12:00时该地时间为0时,太阳高度没有达最大值。第20题,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12:00时该地时间为0时,根据时间计算的规律可知,该地的时区为西四区。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 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黄花渡黄大刚黄花渡是一个渡口,也是一座桥的名字。黄花渡是黄家庄第一个大学生大林出资建造的。28年后,大林从都市回到家乡时,看到黄花渡过往还是靠那只小木船摆渡,只不过那只小木船更破旧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载得动船上的重量。大林的豪车只能望船兴叹。大林很是气恼,还没进家门,先去找村长,“建一座桥需要多少钱,你说?”村长不知惊还是喜,半天答不上话来。钱很快打到了村里的账户。传出建桥的消息,兴奋喜悦的情绪在村子荡漾,村人说起这件事时,都说:“这下好了”黄老师也说:“这下好了,学生上学不用划船了。”黄老师特意跑到集市给大林打电话。“大林,”黄老师还像当年那样喊着他的名字,“你为家乡做了件大好事,老师以你为骄傲。”大林听了,嘴里客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黄老师是大林的小学老师,那时候,大林去学校的路上有黄花溪,大林到黄花溪边就不走了,脱了洗衣服和小伙伴蹦 进溪里玩,打水仗、捉鱼虾,玩饿了也不回家,摸进地里摘西瓜,挖地瓜,直到日落西山,才背着小书包,“放学”回家。大林一天没到学校上学,黄老师紧跟其后家访。大林正在埋头吃晚饭,黄老师说明来意,父亲一听今天没去上学,一把拉过还在低头吃饭的大林,巴掌立马扬得高高的。黄老师忙把大林拽到身后,问:“大林,今天怎么不去学校?”“我,我不敢过黄花溪。”大林躲在黄老师身后,脖子一梗,答道。黄老师一听,不再责怪大林,反而劝说他父亲,“福叔,孩子不懂事,慢慢教,大林是个不错的孩子,有前途的。”第二天,大林在父亲的催促下,背着书包去上学,才到黄花溪,就看见黄老师和那只小木船候在溪边。大林只得乖乖上了船。黄老师在船家的指点下,笨拙而吃力地把船撑到了对岸。看黄老师手忙脚乱的样子,大林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但大林玩心不改,总有这样的理由那样的借口逃课去玩,父亲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无奈了最后吼一声:“你要学就学,不学回家,老子给根牛绳让你牵。”一看父亲真动了脾气,大林也好像感到了事情的严重,不再说话,无助地看着前来家访的黄老师。“学还是要上的,大林顽皮点,但聪明着呢,将来会有出息的。”黄老师说。在黄老师的劝说下,大林回到了学校。黄老师经常对大林他们讲外面的世界。在黄老师的描述下,大林他们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不由好奇地问这问那。大林说:“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呢?老师,你去过吗?”黄老师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单说省城,就有供人闲暇时放松心情的美丽的公园,还有你们喜欢的动物园,里面有老虎、大象、猴子”“还有什么呢?”“还有跑得比牛快的汽车,有像长蛇一样的火车,有飞机,有高到云端的大楼”“只要你们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不逃学,有机会老师带你们去省城看看。”老师的话激起一片欢呼。“你们要努力学习,走出这黄花渡。”黄老师意味深长地说。、黄老师看着远方,脸上浮现出幸福的微笑,好像看到了孩子们的未来, 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段考后,黄老师 自掏腰包,带大林他们去了一趟省城。大林梦想去动物园、公园玩,但黄老师带他们去的是省城的大学校园,从那一刻起,当一名大学生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大林的心里发芽。大林不仅如愿考上了大学生,还走向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多少年过去了,黄老师还留在黄家庄当老师,多年的乡村教师生涯,已把黄老师磨得与一个农民无异。再想起黄老师当年鼓励自己走向外面精彩世界的话,大林突然觉得老师那些话语过于虚伪,要是真如老师讲的那样,那黄老师干嘛窝在黄家庄一辈子。桥建好了,名字大林也想好了,就以捐资者的名字命名,这是惯例的,只是他不好意思提而已。还没等大林找个合适的人来表达他的意思,父亲却提议以黄老师的名字命名这座桥,父亲说:“黄老师是村里第一个走出黄花溪的人,可为了村里的孩子,又从外面精彩的世界回到了黄家庄。”还有这等事,多少年过去了,要不是父亲提起,他永远不知晓。但黄老师说:“不是已有现成的名字吗,就叫黄花渡吧。”4黄老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5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交代大林儿时上学的表现有何作用?(4分)6小说也以“黄花渡”为题,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代儒宗马一浮郭继民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马一浮幼年时的“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的诗句似乎预示了其高人的走向。马一浮幼年时即智慧过人。初始随母亲学文,母丧后他的父亲请名仕郑举人来教。后举人辞馆,理由是这孩子才智超老师。父亲从此不再延师,听任自学。马一浮一生阅书无数,且过目不忘,被喻为中国20世纪的“读书种子”。李叔同说:“马先生是生而知之的。假定有一个人,生出来就读书,而且每天读两本,而且读了就会背诵,读到马先生的年纪,所读的还不及马先生的多。”青年马一浮在赴美期间,广泛涉猎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后转赴日本学习日文和德文,并携德文版资本论回国。据资料显示,马一浮是将资本论原版引入中国的第一 人。中国当时的世界地位及西方人对中国的歧视促其写下了“沦海飘零国恨多”“国命真如秋后草”的诗句并最终东归。回国后,马一浮依旧热衷西学,翻译了堂吉诃德政治罪恶论等著作。自1906年起,他正式转向国学,并在广化寺潜心读书。三年内,他读完了36400余册的“四库全书”,并做了大量笔记,为其日后的国学研究夯实了基础。马一浮的诗歌造诣极高,从11岁的神童诗到临终的绝笔诗,皆融入其性情与学问。他11岁即能依题限韵作出好诗。临终作拟告别亲友,诗虽短短四十言,但集儒、释、道为一体,诗歌情感真挚,非有真性情者不能作出。熊十力早年曾评价说:“马一浮的学问,能百家之奥。其特别之表现在诗,后人能读者几乎等于零。”马一浮的书法亦精纯,他擅长草书,精于篆隶,风格凝练,法度谨严。书法家沙孟海曾说:“展玩马先生遗墨,可以全面了解他对历史碑帖服习之精到,体会之深刻,见解之卓越,鉴别之审谛,今世无第二人。”除精通书法外,马一浮亦精于篆刻艺术,通于画理。沙孟海评价其印风:“朴茂高雅,纯用汉法古意新姿,韵味无穷。”至于绘事,马一浮虽少践行,但也提出了卓然洞见。他认为,绘事需要有两种准备:一是对艺术史的考察,二是对艺术理论的理解。作为“游于艺”的绘事最终应“归于仁”,以达到“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1907年他曾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记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自此之后,他以传承儒学、“续接圣贤血脉”为己任,不为时局、世俗所动,终成一代醇儒。梁漱溟评价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蔡元培曾请马一浮去北京大学任教,因不同意北大反孔、废经的教学理念,马一浮婉拒之。抗战期间,他为了保留一点儒家的种子,以传统儒家礼教的模式创办了一所书院复性书院。他提倡精英教育,纯然以求学问道、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谋职”或就业。此主张与熊十力产生了分歧。马一浮研儒,不在于义理,而在于复“性”。马一浮尝言,“我不会做官,只会读书” ,可谓其志坚性醇的体现。马一浮认为,儒学的真谛在于“指归”自己,他真切指出:圣贤唯有指归自己一路是真血脉。真儒者在于切身践行居敬存诚、涵养察识的功夫,而不在于言说。如果学人不能实下工夫、自治病痛、向上提持、自显性德的生命进路,那么多学何益,多说何益?他的学术要旨就是“六艺统摄一切学术。”他认为,“六艺皆史”的主张“流毒天下,误尽苍生”,“学者须知,六艺本是人性分内所具的事,不是圣人旋安排出来的。”若把六经堪称史学甚至是考据学,那么心性之学就将蜕变,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马一浮所说的“统摄”,指融会贯通之义,它不仅仅是发生于六艺之间,即所谓易统礼乐,春秋统诗、书等,而且六艺还可以统摄西学。“西方哲学所说的真、善、美,皆包含在六艺之中。诗是至善,礼、乐是至美。春秋是至真若是西方有圣人出,行出来也是这个六艺之道,但是名言不同而已”。虽然其观点值得商榷,然而,他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马一浮终生追求并践行易经中“语默动静,贞夫一也”的境界,纵观其洁净精微的人生历程,他已进入化境之中,正可谓:“性醇智商,道深行逸。默然不说,其声如雷。斯人已逝,精义常存。一代宗师,千古国粹。”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减)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梁漱溟认为马一浮是儒学界的“宗主”,与马一浮精通诗歌、绘画、书法以及在纷扰世俗、动荡时局中志坚性醇的表现不无关系。B精通艺术和儒学的马一浮曾将二者联系起来,他认为绘事最终应归于仁,达到心中的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的丑恶师。C文章的题目是“一代儒宗马一浮”,但在行文的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对西方之学的热衷,这样写有游离文章主线之嫌疑。D马一浮对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肯定,提出“六艺统摄一切学术”,认为六艺之间有统摄关系,西学也合乎六艺之道,作者肯定了他的说法。E马一浮提倡精英教育,以传承圣贤血脉为目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因此就业。8学者刘梦溪曾以“高人逸士”评价马一浮,请问“高人逸士”的品性在马一浮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概括。(4分)9马一浮的儒学主张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9分)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 中书省。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B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不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C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D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5分)(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5分) 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