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第2节营养器官的生长,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大豆的直根系,大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一直向下伸长,长成为一条发达的主根。在主根周围陆续生出许多侧根,每条侧根还会长出更细的侧根。,直根系,主根,侧根,一、根的发生和生长,小麦的须根系,小麦种子的胚根穿出种皮后向下伸长,主根的生长停滞下来,胚轴的基部陆续生出许多不定根。这样的根系像一把胡须,叫做须根系。,根系分布的规律:,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根系的分布受到环境中水、肥料等因素的影响。,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分生区,观察根尖的结构,小结:,一、根的发生和生长:1、根系直根系须根系2、根系分布规律:向水性、向地性、向肥性,3、根尖的结构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芽的种类,顶芽,侧芽,按着生位置分类,二、叶和茎的发生和生长,花芽,叶芽,(发育成花或花序),(发育成茎和叶),按芽发育结果的不同分,混合芽,芽的种类,(既能发育成枝、叶、又能发育成花),观察叶芽的结构,叶,茎,侧芽,1、美丽的鲜花是由什么发育成的?()A、花芽B、花蕊C、枝条D、叶芽2、按照着生的位置来区分,芽可以分为()A、叶芽和花芽B、顶芽和侧芽C、叶芽和混合芽D、侧芽和花芽3、既能发育成枝、叶,有能发育成花的芽叫做()A、顶芽B、花芽C、叶芽D、混合芽4、枝芽的生长点的作用是()A、长出侧芽B、长出幼叶C、使芽轴不断伸长D、发育成茎5、枝条的侧芽是由()发育成的?A、叶原基B、生长点C、芽原基D、芽轴,A,B,D,C,C,你会选吗?,茎的生长,茎的生长方向与根相反,一般都是向上生长。,茎的生长,茎也有沿水平方向生长的,如草莓。,茎的生长,茎沿水平方向生长的,还有甘薯等。,无论是垂直生长还是水平生长,都是顶芽生长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玉米、小麦和水稻等植物的拔节,是茎基部几个节的部分细胞分裂和伸长的结果。,杨和松等植物还能加粗生长。,叶原基形成幼叶时,先是顶端生长使叶原基伸长成柱形,然后边缘生长而形成叶的雏形。大多数幼叶的叶片的生长是全面扩展,但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叶片的形状回发生不同的变化。,有些植物的叶基部,有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叶片的生长期较长,如韭菜割去叶片上部,叶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终端继电保护功能验证与测试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消费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防范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媒体融合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传播策略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行业五G网络发展与智能科技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化妆品行业美妆品牌代言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民用航空地面服务安保风险管控考核试卷
- 2025年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诚信档案考核试卷
- 2025四川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子公司管培生15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下半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4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属事业单位考试招聘足球教练员5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柳工装载机液压系统演示文稿
- LY/T 2986-2018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程
- GB/T 3836.31-2021爆炸性环境第31部分:由防粉尘点燃外壳“t”保护的设备
- 2023年麦盖提县水利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企业注销登记书
-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件(共26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 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估-课件
- 右室心肌梗死课件
- 儿童手卫生健康洗课件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成本加酬金合同课件
- GB∕T 19557.15-2018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高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