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范文.doc_第1页
中国书法范文.doc_第2页
中国书法范文.doc_第3页
中国书法范文.doc_第4页
中国书法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书法范文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先秦书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主要作品介绍:1)殷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2)西周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3)西周毛公鼎铭文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4)西周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5)东周石鼓文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主要作品:1)泰山刻石2)云梦睡虎秦简 汉代书法 汉代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因此两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刘勰文心雕龙碑说:“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因此东汉隶书进入了型体娴熟流派纷呈的阶段目前所留下的百余种汉碑中表现出琳琅满目辉煌竞秀的风貌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主要作品介绍:1)马王堆帛书2)西狭颂3)埔阁颂4)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5)鲜于璜碑: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6)礼器碑:汉代隶书全称为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故又名韩敕碑7)曹全碑:汉代隶书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8)华山碑: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9)史晨碑:东汉隶书碑体两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后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10)乙瑛碑: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11)石门颂:汉代大型隶书摩崖石刻全称为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12)衡方碑:汉代隶书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魏晋书法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著名代表书家及作品介绍1、钟繇(151230)其主要作品有:1)宣示表2)荐季直表2、王羲之(303361)其主要作品有:1)乐毅论2)黄庭经3)兰亭序4)快雪时晴帖5)孔侍中帖6)丧乱帖7)十七帖3、王献之(344386)其主要作品有:1)洛神赋十三行:洛神赋(十三行)2)鸭头丸帖3)中秋帖4、王洵(350401)其主要作品有:1)伯远帖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尤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南朝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主要书法家及作品:1、智永(南朝隋唐)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他习字很刻苦冯武书法正传说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他用废的笔埋起来象冢一样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魏碑代表作1)爨宝子碑2)爨龙颜碑3)郑文公碑4)始平公造像记5)张猛龙碑6)石门铭7)瘗鹤铭8)张黑女墓志铭又名张玄墓志9)泰山金刚经即经石峪 唐代书法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著名碑刻:龙藏寺碑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楷书碑阳30行行50字碑阴题名五列左侧题名三列龙藏寺碑书法宽博和谐其用笔细劲轻松具有流动感和轻重变化结体以方正为主略呈扁形左右开张点画精丽而有法可循给人以清爽匀称的感觉此碑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对唐代书法特别是唐初诸大家的影响甚大唐代著名书法家1.欧阳询(公元557641)其主要作品有:1)化度寺碑2)九成宫醴泉铭3)虞恭公碑4)张翰思鲈帖5)皇甫诞碑6)梦奠帖2.虞世南(公元558638)虞世南传世的书迹有:1)孔子庙堂碑2)汝南公主墓志3.褚遂良(公元596658或659)其主要代表有:1)倪宽赞2)雁塔圣教序3)阴符经4.薛稷(公元649713)其主要作品:信行禅师碑:唐李贞撰文薛稷书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立原石久佚仅有清何绍基旧藏剪裱本现存1800余字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清吴荷屋云:“用笔之妙虽青琐瑶台合意之作亦不过是过”此碑明显的汲取理褚书的特色有一种清健娟秀的风韵尤其是竖法的微曲轻勾纯然是褚书的面目然于笔的起落间又流露出自己的风格不失为唐楷佳品5.陆柬之(公元10451105)其主要作品:文赋帖:行书前李东阳篆“二陆文翰”沈度隶“陆机文赋陆柬之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卷流传有绪赵孟俯跋云:“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人之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稀耳”此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超逸神俊有跋云:“其戈波之法虽得虞秘书而变化不拘自成一体殆有逼永和遗迹者矣”6.李邕(公元678747)其主要作品:1)岳麓寺碑2)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7.张旭其主要作品:1)肚痛帖2)郎官石拄记:亦称郎官厅壁记3)古诗四贴4)终年帖5)十五日帖8.颜真卿(公元709785)其主要作品:1)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2)多宝塔感应碑3)颜勤礼碑4)祭侄文稿5)中兴颂:全称大唐中兴颂6)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7)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颜真卿撰文并书8)争座位稿: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9)自书告身: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9.柳公权(公元778865)1)金刚经2)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3)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10.释怀素(公元725785)1)论书帖2)小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3)圣母帖4)自叙帖11.钟绍京有转轮王经、灵飞经等作品传世其主要作品有:转轮王经12.孙过庭(公元648703)其代表作有:书谱:是孙过庭撰文并书写的一篇书法理论文章也是历代传颂的书法名作精品它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孙过庭提出了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旁采意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宋米芾评道:“凡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13.李世民(公元599649)我国书法史上以行书刻碑的首创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温泉铭便是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将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而且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他亲自为王羲之写传记不惜重金搜购大王墨迹三千六百纸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唐太宗书法师承魏晋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晋祠铭为其书法杰作当时各国使节都将精拓本带回去广泛宣传主要作品1)温泉铭2)晋祠铭: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14.李白(公元701762)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出生于此虽然李白的书名为诗名所掩但是在历代书史专著里仍然有着记载宋黄山谷曾经评说:“李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清人周星莲临池管见也说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可见作为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写意情调书法作品1)上阳台帖 五代书法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分裂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叠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代表书家介绍1、杨凝式(873954年)其主要作品:1)韭花帖2)神仙起居法帖2、彦修梁乾化时人他的草书写得很有特色北宋李丕绪题其书尾说:“乾化中僧彦修善草书笔力遒劲得张旭法惜哉名不振于时”他还把彦修草书模刻上石“以贻同好”王世贞对彦修的狂草看不惯他在王氏法书苑中说:“彦修与亚栖訾光齐名书法如淮阴恶少年风狂跳浪俱非本色”仔细分析彦修草书气势磅礴狂态逼人有特色但也有“粗”、“生犷”的瑕疵 宋代书法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1、蔡襄(10121067)其主要作品:1)蔡襄尺牍2)郊燔帖3)蒙惠帖4)陶生帖2、苏轼(10371101)1)黄州寒食诗帖2)罗池庙碑3)赤壁赋4)丰乐亭记碑3、黄庭坚(10451105)1)花气熏人帖2)黄州寒食诗卷跋3)李白忆旧游诗卷4、米芾(10511107)1)蜀素帖2)紫金砚帖3)论书帖4)多景楼诗册5)珊瑚帖6)研山铭帖7)向太后挽词8)寒光帖9)三帖卷5、宋徽宗赵佶(10821135)他政治上昏庸生活上荒唐艺术上聪颖北宋王朝因他而亡但在艺术上他是个天份极高的书画家也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命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等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其代表作品有:草书团扇、牡丹诗册 元代书法 自公元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至元顺帝北走塞外凡十一帝历九十余年是为元代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俯鲜于枢等名家是这一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但元代书坛纯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稍后于赵孟俯的康里夔夔还有些变化奇崛独出于元代书坛纵观元代书法其成就大者还在真行草书方面至于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出色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于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较之文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主要代表书家有:赵孟俯、康里夔夔、鲜于枢、耶律楚材1、赵孟俯(12541322)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1)汲黯传2)洛神赋3)福神观记4)兰亭帖十三跋2、康里夔夔(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俯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自己的艺术道路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杰出书法家特立于书坛留下的墨迹不多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转折圆劲其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确有唐晋风度所写的李白古风第十九首诗字体秀逸奔放深得章草和狂草的笔法其代表作品是:1)草书尺牍:康里夔夔作草书该信札极为精彩虽草草不工却笔笔合于法度疏密欹正随性所至写到最后因语长而纸短越写越密甚至字里行间时有添加补写但并不觉得充塞拥挤相反因字与行间能揖迎避让而显得通灵透气密而不闷3、鲜于枢(12541322)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新的精神他的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其代表作品有: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1)唐诗草书卷2)临神仙起居帖4、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母亲杨氏抚养教育他“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卒后追封广宁王谥号文正他的书法继承了唐宋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宋学士集)其代表作品是:自书诗翰:耶律楚材作行楷书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明代书法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成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至永乐、正统年间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先后入直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的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其代表书家有: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1、董其昌(15551636)其代表作品有:白居易琵琶行、草书宋词卷、烟江叠嶂图跋、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等1)白居易琵琶行2)草书宋词卷3)烟江叠嶂图跋2、文征明(14701559)其代表作品有:草书七绝、奉天殿早朝诗、大行书七绝诗轴、行草七言诗轴等1)草书七绝:草书纸书高109.6厘米宽30.6厘米诗为:玉泉千尺泻湾漪天镜分明不掩疵老去常思泉畔坐莫教尘土上须眉2)奉天殿早朝诗:行书笔法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应左右映带血脉相通气贯神溢3)大行书七言诗轴:行书结体开展奔放有黄庭坚的神韵清人梁献说文征明“晚年作大字宗黄苍秀摆宕骨韵兼擅”此书即可为证3、祝允明(14601526年)其代表作品有:唐寅落花诗和前、后赤壁赋1)唐寅落花诗2)前、后赤壁赋4、唐寅(14701523)其代表作品是:1)行书七律诗轴:纸本高146.5厘米宽36.2厘米共四行释文是:“龙头独对五千文鼠迹今眠半榻尘万点落花都是恨满杯明月即忘贫香灯不起维摩病樱笋消除谷雨春镜里自看成大笑一番傀儡下场人漫兴一律晋昌唐寅书”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此幅更见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5、王宠(14941533)其代表作品有:1)滕王阁序: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极为疏淡恬静圆润虚灵有晋人遗意2)送友生游茅山诗:草书疏朗萧散俯仰多姿饶有情趣不失为高格调的佳作6、张瑞图(1644)其代表作品是:后赤壁赋后赤壁赋:行草该作能把横直笔画密集在一起纵横牵掣大折大翻给人以极少使用圆转用笔的印象在章法上他依靠点画的疏密来体现字的节奏感由于翻折的运用横画得以突出加上其行距拉开形成字紧行疏的特殊行款黑白对比十分鲜明与王宠、董其昌的清疏典雅风格不同大有咄咄逼人之势7、宋克(13271387)字仲温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号南宫生洪武初年任凤翔府同知博涉书史喜欢走马击剑明史文苑传称他“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杨慎评他的真、行书在明代应数第一宋克直承赵孟俯他所写的李白行路难诗笔墨精妙风度翩翩楷书有钟、王法度但是过于流丽圆熟当时就有人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詹氏小辨)其主要作品有:唐宋诗稿、急就章1)唐宋诗卷2)急就章 清代书法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清代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政治发展经济文化的措施故书法得以弘扬明末遗民有些出仕从清有些遁迹山林创造出各有特色的书法作品顺治喜临黄庭遗教二经;康熙推崇董其昌书书风一时尽崇董书这一时期惟傅山和王铎能独标风格另辟蹊径;乾隆时尤重赵孟俯行楷书空前宏伟的集帖三希堂法帖刻成内府收藏的大量书迹珍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中帖学至乾隆时期达到极盛出现一批取法帖学的大家至清中期古代的吉书、贞石、碑版大量出土兴起了金石学嘉庆、道光时期帖学已入穷途当时的集大成者有刘墉邓石如开创了碑学之宗阮元和包世臣总结了书坛创作的经验和溃巾论咸丰后至清末碑学尤为昌盛前后有康有为、伊秉绶、吴熙载、何绍基、杨沂孙、张裕钊、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师成功地完成了变革创新至此碑学书派迅速发展影响所及直至当代纵观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都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可以说是书法的中兴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傅山、石涛、朱耷、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何绍基、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刘墉、王文治、王铎、包世臣1、傅山(16071684)字青主别字公它山西阳曲人他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兼工书画篆刻他先学赵后学颜其中对赵孟俯贬斥得很利害甚至苛求傅青主的书法传统功基甚厚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云(傅山):“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他的小楷千文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其实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而且深通医道的名医和出色的思想家更兼他“学问志节”为人所重世人对他的书法也就倍加珍视了其主要作品有:草书诗轴和草书七绝诗轴1)草书诗轴2)傅山草书七绝书轴2、石涛(1641约1718)清代书法家本姓朱名若极籍贯广西为僧后法名道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石涛以“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创新上成就很大著石涛画语录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其主要作品是:石涛题画石涛的行书取法苏东坡而更为瘦劲笔墨淋漓意境高古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反对拟古风气3、朱耷(1622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遭国毁家亡之难削发为僧朱耷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近人研究八大书法追其师承渊源众说纷纭或曰宗二王、宗董其昌、宗王宠等等终如寻其书画师承至今无一定论一样其主要作品是:行书临河序册4、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字克柔早年家贫以书画维持生活清代的扬州八怪中要数郑板桥最为人熟知他的书法早年师法苏东坡黄庭坚他的书法非常别致能熔正、草、隶、篆于一炉可以说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怪板桥的怪是“恕不同人”的怪不愿流于凡俗的怪而不是不要传统的怪他自己说过:“横涂竖抹要自笔笔在法中”又说:“必极工而后能写意”他在书法上非常强调自己的新意他在跋临兰亭序中说:“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运太傅之笔为右军之书而出己意并无所谓蔡、钟、王者岂复有兰亭画貌乎”其作品欣有:行书扇面和行书论书轴行书论书轴:清郑燮书这篇作品集中体现了郑板侨的书法风格这幅作品的内容也是一篇术法律论文我们既可以欣赏他的书法艺术又可以了解他的书法观点此作品高104.4厘米宽54.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5、金农(16871764)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浙江杭州人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他的书法以天发神碑为基础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老芝以为“笔笔从汉隶而来”“世人以不怪为怪”今天我们看到的金农书法大体有三种风范其一是隶书字多圆滑古朴其间仿佛可见其“小变汉法”之求索轨迹;其二是漆书横粗竖细方整浓黑世称“冬心体”他的漆书是其自辟蹊径的标志;三是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其尺牍提画多用此体其主要作品有:金农尺牍和金农漆书1)金农尺牍2)金农漆书6、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初名琰字石如后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一生不仕在清代中叶书法史、篆刻史上都占有十分显赫的地位他是书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邓石如各体均善尤其得力于篆书隶书人称其“隶从篆入篆从隶出”又喜篆印创邓派之门后人又云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因此他在篆书、隶书、篆刻三方面贡献最大一扫当时书坛恪守古法的僵化局面开辟了篆书、隶书、篆刻的新纪元其主要作品是:四体帖(一)和四体帖(二)7、伊秉绶(17541815)福建宁化人字祖似号墨卿、默庵人称伊汀州乾隆已酉进士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拜著名书家石厣(刘墉为师工书法善隶书、行书伊秉绶的隶书格调高古精妙超俗在清书坛上独放异彩对后世的书法创新也有很多启示其主要作品有:隶书横披和隶书联隶书横披:伊秉绶所书隶书横幅个性明显横平竖直布白停均他用篆书的笔法来写隶书因此笔划圆润粗细相近没有明显的波挑章法极有特色字字铺满四面撑足给人方整严齐的装饰美感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