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试题 (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试题 (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试题 (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试题 (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试题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市统测模拟考试题 (I)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50分) 1.“夏、商、周(公元前2700公元前256年)时期,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和部分地牺牲祭祀的帮助下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其政治特点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高度集中C 政治结构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 祭祀祖先是为了巩固最高权力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理解错误的是(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C 形成了独立自主解决本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领导核心D 根据国内社会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3.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定国是诏D 海国图志4.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5.读下图(秦朝疆域图),公元前221年,我国政治文明历程出现拐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从分裂割据到实现统一B 从分封制发展为郡县制C 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D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6.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 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 和平统一台湾D 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7.1919年5月的一天,上海某理发馆贴出告示: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该理发馆贴此告示的直接原因是( )A 辛丑条约签订,加重了人民负担B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民愤C 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D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矛盾激化8.下面是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委员名册变化图表。图表反映了( )A 中共在政协中的领导地位B 政协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C 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主要职能D 政协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9.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10.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1.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强盗们(在圆明园)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上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为此,大清国士大夫( )A 开始投资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 开展了洋务运动C 支持义和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 掀起了“实业救国”运动的高潮12.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不久,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对此,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B 新中国极力谋求与美国建交C 新中国力图打破美苏封锁D 五项原则提高了中国的地位14.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该奏折论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义和团运动A B C D 15.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家国一体D 君主专制16.有学者在谈及当今国际格局发展特点时指出,所谓的“极”是分层次的,如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其意在说明( )A “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B 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其渐进性C 小国也具备称霸世界的实力D 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17.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 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B 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C 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 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1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 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 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 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19.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这表明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 )A 司法主权B 贸易主权C 关税自主权D 外交主权20.1947年,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在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中说明:“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 )A 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B 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C 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D 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21.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22.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下列说法符合材料的有( )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A B C D 23.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A B C D 24.xx年上映的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B 华北事变后的华北地区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地区D 七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25.下图为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后,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公里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的画面。你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 打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 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们觉醒C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26.观察下侧漫画(lraq、Afghanistan、Balkan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B 冷战能有效抑制地区性冲突C 当地人冷战思维依然强烈D 多极化趋势不利于世界和平2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 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 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 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 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28.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29.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0.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但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这段描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 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B 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投机革命C 中华民国成立D 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分卷II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0分,共60分) 31.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等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运动的爆发有其深刻的背景,有人说“它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灾难性的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系列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请以南京条约为例说明它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2)依据材料二,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列举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两个革命纲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4)依据材料四说明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新”在哪里?32.仔细阅读下图,完成问题:(1)该图反映了怎样的战略形势?(2)这一形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3)概括这一形势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许海山欧洲历史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苏格拉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民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持什么态度,为什么?(3)结合材料二说明苏格拉底的治国主张。34.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1791年法国宪法材料二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依选举法所规定的条件,用普选方式选出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连任。第三条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统率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1875年法国宪法(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1791年宪法和1875年宪法分别规定法国实行什么政体?(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有哪些异同点?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由“与祖先通灵的巫术”可以看出A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商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由“统治者是一个世系首领,其权力来自祖先的世代相传”可以看出C、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项。2.【答案】A【解析】“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指的是19271937年,根据国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奋斗目标,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故A项理解错误,答案为A项;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项是遵义会议,项是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符合题干时间,故排除。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中的纲领,C、D不是该运动中颁布的,排除,A的作用是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项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顺应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以选B项。4.【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可知,1953年左右召开的一次制宪会议,即为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B项说法正确,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5.【答案】D【解析】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故选D项。6.【答案】A【解析】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或核心内容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以答案选A;xx年两岸实现“三通”,排除B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排除C;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排除D。7.【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解答,题目中出现的时间是“1919年5月”,辛丑条约的签订时间是1901年,所以A项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4年,所以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所以D项错误。故选C项。8.【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的非中共委员有1341名,中共委员有895名,A项明显错误;C项“民主监督”材料不能体现;政协是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其职能主要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并非国家的权力机关,D项错误。故B项正确。9.【答案】D【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是“跨洋握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是“冰释雪融”,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材料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只能是太平天国采取的资本主义措施,即资政新篇的颁布,所以本题选择C。11.【答案】B【解析】时间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之后,且推动者是士大夫,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B。A、D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排除;C发生在1898年,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12.【答案】B【解析】禅让制是民主选举部落首领的制度,与“国”和“家”无关,故A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体现了“家国一体”,故B项正确;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血缘无关,故C项错误;察举制是举荐选官,与“国”和“家”无关,故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表明新中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更多的是强调国家利益,而不是强调意识形态来处理对外关系。B是在20世纪70年代,C、D无从体现。14.【答案】B【解析】此题的重要核心词是时间,即1858年,1858年正在发生的大事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早已经结束,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因此正确选项是B。15.【答案】C【解析】材料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同姓分国占绝大多数,即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所以答案选C,A、B、D三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16.【答案】A【解析】从材料“印度和东盟,也许够不上世界力量中心,但它们完全称得上是南亚和东亚的一极,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不亚于某些世界级大国”中可以看出,“多极化”也表现在地区范围内。所以答案选A。17.【答案】C【解析】依据1950年和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说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与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相一致,所以C项符合;A、B、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18.【答案】B【解析】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50年代外交成果,这是在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取得的,故这些外交成果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19.【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所以答案选A。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可以得出“执行长期计划”是指马歇尔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是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以答案选B。21.【答案】A【解析】材料中香港人民的生活习惯并没有变化,但是公民在参与政治方面获得突破,这是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回归后的变与不变,故A项正确。22.【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欧盟建立于1993年,由此排除,故本题选B。23.【答案】B【解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正确,而错误,故选B。24.【答案】D【解析】上述情况反映的是国民党军与新四军联合抗日,这样的场景应该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因为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在此之后中共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选D。25.【答案】C【解析】将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镇压反抗、瓜分中国)与结果(廊坊受阻、退回天津防守)结合起来即可选出C项。26.【答案】A【解析】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等问题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结果,反映了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由图片中的子弹乱飞可以看出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故本题选A项。27.【答案】C【解析】“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实际上是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与日本妥协、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材料未涉及,故A、B项错误。抗战的军事策略,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28.【答案】B【解析】从题干内容可知,日本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把甲午中日战争描绘成对中国、对亚洲的所谓的先进战胜落后、解放、救亡之战,完全掩盖了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和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真实意图。故选B项。29.【答案】C【解析】从越南代表可以看出它指的是日内瓦会议,C属于其内容。A指的是亚非万隆会议。B指的是不结盟运动。D出现于1971年。3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知道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把总”等可知,辛亥革命后一些封建官僚依然还在原来的职位上,只不过换上了民国的官称而已,故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A、C、D所示历史事件均与材料描述不相关,排除。故选B。31.【答案】(1)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2)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前提下发生的,所以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同时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是反侵略的,太平天国同样反侵略.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3)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4)有了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有了新的革命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了新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解析】(1)依据题干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一系列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并结合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中有关南京条约的知识,从英国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破坏中国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三个方面进行归纳。(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并结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有关太平天国历史背景的知识,从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因果关系;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反侵略的性质进行认识。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两个革命纲领”并结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有关太平天国的知识可以归纳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3)依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有关辛亥革命的知识可以归纳得出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