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谋生道路的经过,反映了旧社会穷苦人民生活的艰难。同时也告诉我们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是艰辛的。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 “ 万丈深渊、不声不响、威胁、开端、艰难、晃荡 ” 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挑煤经历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理解劳动的意义。 4、联系实际,感受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理解 “ 我 ”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艰辛。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 / 8 1、孩子们,你们热爱劳动吗?你都做过哪些劳动呢?(板书:劳动)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劳动有关的文章 劳动的开端。(板书:的开端) 2、 “ 开端 ” 是什么意思?(开始;第一次) “ 劳动的开端 ”也就是 第一次劳动。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 4、你知道这是写谁的第一次劳动?(板书:吴运铎)你对吴运铎有哪些了解?请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作者照片及简介) 吴运铎( 1917 1991),江西萍乡人,早年在萍乡煤矿做工。他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被评为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的 “ 劳动的开端 ” 是怎样 开始的?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找一找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段落。(学生按要求读文,师巡视指导。) 3 / 8 2、检查词语的认读理解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萍乡煤窑棉纱绑在菜粥揭不开锅 记账开磅欺侮赌气威胁万丈深渊 绊倒收秤烫过耐烦落在不声不响 指名认读,师及时评价。 重点指导多音字 “ 落 ” 。垂直下降为 “lu” ,水平在后为“l” ,口语中读 “lo” 学生齐读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 “ 煤 窑、威胁、万丈深渊、不声不响 ” 等词语的意思)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 三、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8 28自然段)通过刚才的读文,作者的第一次挑煤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板书:艰难) 2、同学们感受得非常好 ,但仅仅会概括还不够,我们还要深入文字,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声音和情感。(出示课件)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 8 28 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语句,好好品读,结合自己的实际理 解,并在旁边写上批注。(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师巡视指导。) 4 / 8 3、汇报交流。 师: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挑煤生活的 “ 艰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时间长 学生读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 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 太阳落山了,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 (该部分教学,学生只要说到一个表示时间的句子,教师就要顺势引导。如学生说到第一句,师:他读出了一个 表示挑煤时间的词语 “ 半夜 ” ,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请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看,要去挑煤,什么时候就得动身?(半夜)赶到挑煤的地方是什么时间?(天还没亮)为了挑煤,他起得是多么的早。爬上山头,已经是 (中午)了。当别的挑煤的人早已到车站时, “ 我 ” 还在哪里?(荒山上)这已经是什么时间了?(太阳落山)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重点注意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生齐读) 孩子们,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5 / 8 说)(时间长,路途远,作者挑煤生活的艰难。) 受欺侮 生说句子,师出示课件: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 万丈深渊 ” 是什么意思?(课件将字变红)(形容极深的水)作者真的是掉进极深的水中吗?(不是)那是说什么呢?(课文中是说作者突然被重重地摔到地上的感觉。)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那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作者被重重地摔到地上疼痛的感觉)比作(落在万丈深渊里)。 “ 抽掉 ” 一词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 抽掉 ” 一词说明矿上办事人态度很冷漠,动作粗鲁,根本不管桌子上躺着的人的感受。他 们根本就不把穷人当人看。) 担子重 生说句子,师课件出示: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人小担子重,挑着担子走很艰难。) 句子中的 “ 换来移去 ” 一词能不能改为 “ 换来换去 ” ?(课件将 “ 换来移去 ” 变红) (不能。作者挑不动煤也不是一下子挑不动的, “ 换 ” 说明6 / 8 还有些力气, “ 移 ” 可以看出力气已经很小了。) 师用道具做 “ 换来移去 ” 的动作,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观察体会。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指名读,评读) 山路滑 生说句子,师课件出示: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小路一步三滑) “ 一步三滑 ”什么意思?(走一步滑三下,形容路很滑,极其难走。)你走过 “ 一步三滑 ” 的路吗?(生交流走在 “ 一步三滑 ” 的路上的感觉) 作者走在这 “ 一步三滑 ” 的路上,两个煤筐来回晃荡,像是 (打秋千)。这是为什么呀?(山路滑;煤筐重;作者力气小,不能控制煤筐。)这又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体 验 “ 一步三滑 ” 的感觉,好吗?(学生齐读) 伤口疼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看出挑煤 “ 艰难 ” ?(此部分教学,当学生说到一处受伤的句子时,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了作者受伤?生找出其它两个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7 / 8 “ 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 (课件将 “ 跟水烫过一样 ” 变红) “ 跟水烫过一样 ” 是什么意思?你有过这种感觉吗?这里用 “ 跟水烫过一样 ” 比喻什么?(比喻肩头被重担压得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读读好吗?(生读,评读。) 师:这几个句子都是 从受伤的角度说明他挑煤的艰难。 (出示课文插图)请看大屏幕,这就是作者当时挑煤受伤的画面,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看图,感受作者这么小,挑煤实在是不容易。) 4、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作者第一天的挑煤过程 (课件出示第一天挑煤路线图)(师带学生看路线图) 四、读写结合,拓展升华 1、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最终遍体伤痕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艰难的劳动啊!面对着这样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什么?(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母亲为什么流泪?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辛酸、无奈 、心疼、自责 ) 2、母亲哭了,但是小运铎却 没有哭。他只是淡淡地说 “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 。从这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吴运铎?(板书:坚强) 8 / 8 3、(课件出示母子俩的对话)师生分角色朗读。 4、孩子们,面对着这样一个懂事、孝顺又坚强的孩子,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师适时评价。 五、总结全文,课后延伸 1、师: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年幼的吴运铎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画扁担),这沉重的担子里面,一头挑起了 艰难的生活,而另一头则挑起了坚强的意志(画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