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ppt_第1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ppt_第2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ppt_第3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ppt_第4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二,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总体表现,一,二,2.主要类型(1)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2)侵蚀作用:风、流水、海水、冰川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3)搬运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4)沉积作用: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思考讨论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提示:均为流水作用,前者为侵蚀而成,后者为沉积而成。,一,二,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1)岩浆岩:由地下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在强大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或侵入到地壳之中,冷却凝结形成。(2)沉积岩:出露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变成碎屑物质;碎屑物质经过搬运作用迁移到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再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3)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一,二,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字母所代表作用:A重熔再生,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D冷却凝固。3.对地貌的影响(1)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差异加大。(2)外力作用:夷平地表,减小差异。,一,二,思考讨论结合教材图2-3-13“地壳的物质循环示意”,总结侵入型岩浆岩与喷出型岩浆岩的区别。提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遇冷而凝结。喷出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家乡海南三亚进行的,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图B。海浪侵蚀作用。(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提示:图C。冰川侵蚀作用。,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3)学生丙说:“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提示:图A、图E。图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图E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4)学生丁来自我国最大的城市,他绘制的是哪幅图?他的家乡在哪个地形区?形成的地质作用是什么?提示:图D。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其中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最为显著,具体见下表。,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2)不同沉积方式的沉积特点的差异:对于风力、流水、海浪沉积来说,沉积过程中颗粒粗、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细、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黏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而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2)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注意:接受风化、侵蚀的裸露岩石可能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但固结形成的岩石一定是沉积岩。,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导学号11464075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两图中地貌形成的共同原因是()A.地壳运动B.侵蚀作用C.堆积作用D.岩浆活动(2)甲图中峡谷的成因是()A.断裂下陷B.地壳上升,河流下切C.冰川侵蚀D.流水溶蚀,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甲图为峡谷地貌,其成因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是地壳不断抬升后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乙图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冰斗地貌。两者都受到了外力的侵蚀作用。答案:(1)B(2)B,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而“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结合材料探究:(1)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哪类岩石?提示:由于“日光岩”是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所以该岩石属于岩浆岩。(2)图中“巨石”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提示:首先地下的岩浆侵入冷却凝结成花岗岩,然后地壳上升,出露地表,最后经过风化侵蚀,形成图中景观形态。,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岩石按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其形成及特点如下表。,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含义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2)循环过程,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岩浆,上升过程中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裸露于地表的各种岩石经过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生成的各种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3)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该图又有以下四种变式:,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方法技巧,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例题2】导学号11464076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与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变质岩(2)图中箭头体现岩石圈诞生与消亡的是()A.B.C.D.,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解析:第(1)题,由图中熔融环境、变质环境、沉积环境可以推断,表示岩浆岩,表示沉积岩,表示变质岩。第(2)题,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结合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可知表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表示重熔再生,代表岩浆活动,代表地壳运动,代表变质作用,代表外力作用,岩石圈诞生是指岩浆岩的生成(岩浆活动),岩石圈消亡是指各类岩石变成岩浆的过程(重熔再生),故选B项。答案:(1)C(2)B,1-2,3,4-5,6,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是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却是8844.43米。据此完成第12题。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B.内力作用C.变质作用D.流水作用2.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A.搬运作用B.内力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使地壳抬升隆起形成的,属内力作用。珠穆朗玛峰只有8844.43米是外力侵蚀使高度降低的结果。答案:1.B2.D,1-2,3,4-5,6,3.导学号11464077下列四幅图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解析:A表示岩石的风化,它是因气温变化、日晒雨淋、生物作用等形成的,风化作用不等于风力侵蚀作用;C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D均为风力作用形成的,但D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答案:B,1-2,3,4-5,6,图甲所示景观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第45题。4.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作用火山喷发A.B.C.D.5.形成图甲风景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A.甲B.乙C.丙D.丁,1-2,3,4-5,6,解析:第4题,花岗岩属于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是一种侵入型的岩浆岩,后在地壳的抬升运动作用下,露出地表经外力作用形成花岗岩石柱。第5题,图乙中,有3个箭头指向丁,所以丁为岩浆,而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故乙为岩浆岩。答案:4.A5.B,1-2,3,4-5,6,6.读三种地貌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A地貌是,它是由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2)图B地貌是地貌,它是由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游地区。(3)图C为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1-2,3,4-5,6,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A地貌为风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