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面经(1).doc_第1页
AC面经(1).doc_第2页
AC面经(1).doc_第3页
AC面经(1).doc_第4页
AC面经(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领导小组讨论(群面/AC)面试精要总结 来源: 陈勇的日志 08年底找工作的时候有幸得到一位牛人指导,记得这位牛老师讲课第一张幻灯片上展示了自己获得offer的公司:渣打、汇丰、中移动、麦肯锡等等对于我来说只能仰望的名字悉数在列。08年底-09年初半年之内,自己参加的面试有50余场,内容涉及结构化面试、电话面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电梯推荐;语言有中、英、日文(虽然日文听不懂);公司有外企、国企、民企、三资;行业有证券、能源、咨询、医药、游戏;职位有管培、销售、研发、公务员、咨询、证券研究分析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虽然自己也是久经沙场,但依然是这位牛老师的徒弟。我把他的指导好好的记在笔记本里,一直带着。经得牛老师的同意,特将笔记和视频找来,在此分享如下:无领导小组讨论(群面/AC)过关的基本原则:踩着竞争对手的肩膀上岸AC的3个特点1 环节相对固定:自我介绍+案例讨论2 过程重于结果:案例的结果没有原则性的对错之分,面试官更看重讨论的过程3 相对位置重于绝对得分AC中自我介绍的特点:1、 内容的改进:AC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除了在家里精心准备之外(参照一对一面试视频),还要根据前面同学发言的内容来调整自己所准备的东西,同时要通过观察其余同学在自我介绍时HR的反应来判断HR的好恶2、争当第一个发言者: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表述的不好也不会有大多的扣分,但如果通过精心准备发挥的不错的话会给后面的同学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一旦后面的同学说的没有你好,他们的扣分就会都加在你身上。在介绍完毕坐下的时候可以顺势跟旁边的同学说“不如按照顺时针的顺序,你下一个介绍吧(声音不要太大,但要确保HR听的到)”在多数同学比较腼腆的小组中帮助HR解决发言顺序问题的同时,体现自己的领导能力3、中英文版本的切换:不要在HR没有规定自我介绍语言的情况下第一个使用英文,会得罪之前之后的所有同学,尤其是紧接着你后面发言的同学小组讨论的基本礼仪:1、四不原则:不打断别人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去否定别人非原则性的问题不要去质疑别人不要去补充别人(在最后的展示环节尤其不要去补充小组的结论)2、多使用建设性建议而不是批评性建议讨论过程中HR关注的人:1 leader 2 timer 3 提出好点子的组员1、小组领导:成为领导需要赢得大多数人而并非所有人的支持成为小组领导的Tips:提前20分钟来到面试场地,多听听其他同学的聊天,搜集一些信息(切忌成为和每个应聘者聊天的自来熟)其他同学在自我介绍时多记录(掌握有用信息&让HR看到你在记录)在陈述自己的观点之前选择性复述面试官和小组成员的话(展现快速学习能力)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发言时间:话特别多的同学一般是比较自卑的,因为他们总是被别人否定所以才要不停的发言。对于这类同学要赞同而不是否认;不愿意说话的同学一般也是比较自卑的,从而不敢再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这类同学要鼓励而不是要求。碰到这两种同学时可以对话多的人说:我觉得你说的很对。然后迅速把他的观点复述一遍。最后转过头对缄默不语的同学说,你觉得呢?此举不光合理分配了小组发言时间,更可赢得除话多与话少2同学之外其余应聘者的支持。讨论:无论什么职位面试官是不是一定会优先选择leader?答案:是。但并不是所有公司的AC都是每个小组只选择1个同学进入下一轮我们是不是一定要争当小组的leader?答案:否。如果小组有一个特别合格且经验丰富的leader,就不要去争了,这个时候争取二把手会相对容易许多,等待leader犯错的同时也把自己放在公司waiting list的第一个如果当不成leader的话,怎么办?答案:另外2种人也能得到面试官的关注与加分2、Timer 第一个发言者能得到面试官的加分,但第一个发言如果表达自己对case的看法,难免被其余同学否认或者质疑。所以第一个发言,但不是说case的内容,而是提出时间的分配。Timer tips:讨论过程中要在HR看到你的时候再提醒大家注意时间(从HR角度来讲AC也叫观察型面试,所有加分行为均需要被HR观察到)你一定要非常关注时间,一旦超时,分数全扣在timer身上第一个发言,提出记录时间,同时要提出时间的分配方案。一般来讲有读题、依次发言、自由讨论、共同决定、总结5个部分如果有人和自己争timer的职位,有风度的让给他。在HR看到你的时候问他时间,让他成为你“会说话的手表”如果其余2人争timer职位,主动去调合而不是加入争夺。记住所有情景都在HR的关注下3、提出好点子的组员时间:当讨论陷入第一个瓶颈阶段时,抛出自己的想法方式:抛出自己的完整想法,不是一个单独的idea,而是一个完成的plan谁来代表小组展示?谁总结=谁代表小组展示不要毛遂自荐。要注意在总结的时候获得最多最全的信息,拿一张纸记录下每个人的观点,同时纸上要多写一些只有自己看得懂的语言或者符号。通过话少的同学的嘴巴推荐自己,通过话多的同学的嘴巴打击竞争对手如果你什么都不是,最后的机会就是认真记笔记,在别人上去展示的时候同时将自己的笔记交给HR,告诉他这是提纲,让他对照着看,争取最后被关注的机会。 因为之前是免笔的,所以对EY 了解不足,EY的面经不多,特此奉献一份: 之前只是知道,AC会有很多人围在一起,各行其道,但是真正经历了以后发现还是会有些差别的。1. 面试的时候我们一共四个人,分成了两组,每组两个人,落座前大体的闲聊了一下,其实我觉得这是面试前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不管那些人和你是搭档还是对手,提前了解一下,对之后进行讨论都会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2. 落座之后,HR会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内容:3个半小时,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一个case 15min reading, 30min discussion, 10min presentation, 5 min QA; 第二部分是debate.交换对手,另外的话题;第三部分是和Manager简单的interview。3. 第一部分中,全英文,我们的case是关于一个英国的网店,没有实体店,针对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发展也不错,融资渠道主要是二级市场非公开融资。问题是,给企业以规划,让他有新的发展。这部分的建议是:人少和人多,都尽量和别人保持配合,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仅仅靠你的队友。适时提出你的建议,虽然讨论当中,hr不会很仔细的听,但是还是应该适时的表现自己。但是不要太张扬,毕竟是团队合作。4. 第二部分中,全中文,我们抽到的话题是代沟是不是责任在父母,这部分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没有具体的建议,HR考察的主要是你的逻辑性,要学会巧辩,有的时候,那么一个点就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 第三部分中,因为前面几个小时的铺垫,所以最后的interview会比较轻松,关键是manager人很nice,让整个气氛很和谐,manager也是简单的问几个问题,类似于,为什么选这个职业,对这个职业的认识,你之前的一些经历,整个过程不会超过10分钟。基本的过程就是这样,面试完觉得很重要的几点:状态,队友,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自己的逻辑性。16号AC面,LZ因为KP的面试差点赶不上,幸好在同一栋楼匆忙赶到,刚好开始5个人一小组,案例讲的是一个卖电子产品的公司吧(有点忘了),就5页纸,分别是公司概况,上两季度销售情况,sales的业绩,新产品的推出等等,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框架哦,这个也是难点所在,要自己理清思路,找出目标,立好框架LZ刚好能看完材料,但是头脑一片混沌,都是时不时搭话的角色,幸好一个组员发现我有带表,给我分配了计时的工作pre的时候由于没充分准备,语速较慢,但是起码能完整说完缺点是没利用好白板,而且看稿频繁1. 读案例之前最好先浏览一下整个框架,明确哪些部分应该详读,那些可以略读。AC碰到的是那个10页超长案例,个人觉得应该首先找到任务,然后以任务为导向来决定详略。2. 建议如果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好好读。开头是给面试官留下第一印象的时候,所以一定要有料。结尾的部分很多人读不到,如果你提到了结尾部分中某些有用的细节,会很好的突出自己。3. 讨论的时候可以定位突出。LZ当时主要就是主打开头和结尾,开头搭建整体框架,结尾引导任务分配,中间重点做一下流程控制比如适当总结归纳和时间提醒,给其他人表现机会。4. 分配任务的时候要主动承担任务,第一个上的和最后一个做陈词的是不错的选择。5. 案例结束提问时,会让你评价其他成员的表现或者观点,这时一定要肯定,然后加以补充和扩展。6. 整个过程,一定要以整个小组的成功为主要考虑,个人考虑如何为整个组做出贡献。我们小组的案例完成的很好,节奏进行的很快,任务分配时稍有小小混乱(8个人实在太多了),不过瑕不掩瑜。7. 要准备问Manager或者HR的问题,千万不要以为AC就只是案例了。案例问答结束后,面试官会让大家问他问题。整体感觉,LZ在讨论部分表现的不错,Pre的时候第一个上去比较紧张,说的有点乱。后面各位商科MM都是久经大场面,台风非常好,LZ学到了很多,感谢众MM。整个Pre时间控制的非常好,充分利用的规定的时间。下午3.50广州GA面完,案例材料一共有6页,有图表,阅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速度一定要快,点太多了,抓几个重点的就好了。SWTO是很能派上用场的,框架很重要,接下来面试的朋友加油O(_)OAC面AC面就是所谓群面,论坛中有很多相关的帖子讲到了之前的Case内容,当时的他们讨论的过程以及群面的技巧等等。里面肯定比我说的要全的多,我只在这里谈一点个人的感受,供大家参考借鉴。先讲下流程吧,面试前填材料,当中就是15min看材料,30min讨论,15min presentation,5min Q&A。面试前最好能够提前到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既不算太早(应该是陆陆续续有人来的时候)也不算太晚(大家装完材料填完信息后还有时间互相认识和熟悉)。进waiting room后会有HR jj给你一个信封,很耐心地告诉你要填的信息,两三分钟后能填好了。接下来就是尽量地去熟悉自己的队友,大家可以尽量地提出对于面试时的合作模式和可以提高讨论时效率的方法,因为讨论的时间比较紧,不要过多浪费在程序性的内容上。看材料群面开始,先是十五分钟看材料,实际上可能并不到十五分钟。7,8页的case,对于我这样英语水平一般的人是看不完的。因此,在看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从结果导向,即先明确目标再去看那些材料的作用。打开后,第一页是一些对于讨论中的要求之类的,主要是不要再分小组注意合作之类的,没有实际性的内容,论坛中应该是有的,所以根本不用看。第二页是项目的一个背景情况,快速看一下,要注意的是这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他们注重的是什么,这对后面的讨论的角度很重要。它会让我们更加容易地抓到方向和主要的矛盾。比方说,目标是评估一个新的培训项目,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的成长,或者公司非常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或者是企业近期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等等,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从这几个角度去建立一个框架,再从材料中的图表或者其他内容里面找支撑。当然有些时候这些目标是矛盾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向自己的小组提出来,找到主要的方面,牺牲些次要内容,这对于进程的进行有帮助,而且会给HR留下你思考全面以及有目标感的好印象。在明确了企业的文化背景以后,就可以着手去找目标了,它也许在最后一页,也许在中间的某页,一定要快速找到,一般都是两三个,比方说评估优势劣势、提建议等等,要把这个明确好,然后再去看其他的辅助性的内容,在讨论过程中也要一直注意不要偏离目标,这很重要。讨论讨论的过程从本质上将就是作为一个team怎样去达到一个团队目标的小模拟。在心态上最好是要把它当做去帮助团队完成项目的过程(心里想的就是怎样使团队达到最好的结果)而不是面试(过于注重表现自己)。其实case还是很复杂的,根据小组人员的特质、能力、看事物角度各个方面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这恰不是我们可以很容易控制的,因此GA考察的主要是团队合作的能力、每个人的性格特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看问题的角度、大局观、对细节的关注etc.)等等。其实有些时候对于我们会很难捉摸,但HR阅人无数,我们伪装的很容易会被揭穿,因此表现真实的自己可能会更好。关于case内容我认为就不必多讲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至于技巧方面,前人的帖子也够全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几点是:目标导向、先搭框架、时间控制、注意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和问题、注意总结大家的讨论的结果、提出自己的意见、想好再说、提示大家可能忽略的方面等等。大家可以参考论坛中的帖子,比较全。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好了。比方说大家提的建议比较多而散的时候,注意倾听、记录队友的观点,注意看是不是该总结一下了,将大家比较散的观点分类,例如“针对客户方面我们大家刚刚提了三个建议,*;针对公司方面,我们有*结论;另外,刚刚*提到了竞争对手的角度,在这里我们的讨论似乎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一下。”。表现出自己真的有在听别人的意见,并发表自己的态度。又例如,大家的讨论如果偏离了主题要及时指出,不能盲从,但提意见的态度要谦虚诚恳。再例如,大家都在讨论项目的结果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一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那些目标之间是不是有冲突等等。至于那些商业分析中的经典理论可以指引我们思考的方向,但没有必要去硬套这些模型,因为这些模型如果不熟的话本身可能就驾驭不了而且有些模型自身也是有一定的缺陷的。在讨论部分最后强调的一点就是,不管大家担任了什么样的角色,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对于推动团队的进程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群面中最关键的所在。PresentationPresentation是要求英文完成的,但是不用太担心,因为这部分的要求其实也不是很高。平均下来每个人一两分钟,其实说不了几句话的。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内容有条理地去表达,用好白板。如果是做introduction的,要把框架搭好,方便后面的同学去present各个部分,缺点和建议如果是对应的,两个同学也可以商议好如何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最好记住后面同学的名字,在自己部分结束后为后面同学上场铺垫。Q & A这个部分不是每个同学都会被问到的,跟最后的结果似乎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如果被问到的同学还是要注意了,可能是manager或HR对你感兴趣,也可能是之前你曝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也可能是给你的最后一个机会,因此在别人present的时候也要认真听认真思考,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松。以上差不多就是我对AC的一些感受,可能过于感性且不够全,大家参考论坛大牛们的帖子吧。LZ这周参加了两个ac面(都是gz审计),也不分区域了,一起写进来吧。21号上午德勤,9人组只来了7人,男生居多,中大的居多。案例是一个员工培训计划的改进,15分钟看,30分钟讨论,然后pre。开始讨论的时候,lz其实没看完,关键点也没挖掘,但是在同伴的论述中渐渐理清了,很冷静地插了几句看似有条理的建议,感觉大家都没有分析很透彻,导致分配任务的时候每个人只能讲一点点,lz反应慢点,只被分配了两个词组,还是第二个pre,结果很匆忙的扩展成几句话,口语水平真叫一个烂,很有可能在这里挂掉by the way面试官很nice今天上午pwc,10人只来了7人,分成两队,广外的居多,lz是唯一男生。等了好久,更加紧张了。热身之后,案例是亚马逊的客服和产品质量哪个重要,case被分成5页,每人不同,因为人数不够,个别同学只好多看一些内容了,时间也不能延长,真难为了对方只有3mm的小组,看题+讨论一起,共30分钟,然后pre,同组一mm表现得很老练,口语也好,算是我们中最突出了。lz英语本来就不好,结果今天表现更烂了,自我介绍声音会颤抖,讨论的时候完全没提出建议,pre的时候也磕巴,debate的时候,先听错对方问题,还回答不出来,囧看得出两位managers尽管也nice,但已经失望了然后是单面,lz第一个,之前已经就why audit,why pwc,career plan之类的问题准备好了英文回答,本想扳回一局,结果一进去,面试官就说:“我们还是直接讲中文吧,你觉得如何?”lz瞬间就像捡到救命稻草一样,两眼放光,狂点头:“好好好!”问题很常规,但是问到职业规划的时候,lz犯傻了,居然提到快消的marketing,没有具体讲audit之路的规划。然后面试官就没问题了,问lz有啥像知道,lz一思量,时间才过了那么一点啊,就绞尽脑汁,想了几个问题,尽量拖延时间,直到面试官挤不出笑容。表现太糟糕,也没有留下几位mm的联系方式就先回来了本人小本,北外国际新闻系,所学跟财会类没有任何关系,也没上过双学位。所以第一次参加这种case分析的群面,心里各种紧张没谱。不过今天面试完一大感觉是,好像整个讨论过程中除了一个SWOT模型稍微用了一下之外,并没有涉及非常专业的东西。借此鼓励一下广大非相关专业的童鞋们,只要好好做一下功课,熟悉案例,再稍微了解常用模型,基本上还是可以handle整个讨论、提出较好的观点的。下面讲一下面试情况: 我们组是10个人,到了9个,好像是6女3男。学校没听太清,不过好像有对外经贸,北工大,外交学院的。大家都很和气低调,没有特别aggressive的,甚至在HR说可以开始讨论的时候安静了半天没人第一个说话。呵呵。 题目大概是讲一个公司发展遭遇挑战,目前客服很多问题,还有两家大客户的抱怨,所以需要提升客服服务质量,问具体的建议还有应对客户抱怨的处理方案。 开始我们就是按照task的三部分确定的讨论方向,先分析目前客服现状和问题,然后给建议,最后针对大客户抱怨提处理方案。但是讨论进行的时候就发现,大家总是自己想到什么说什么,有的可能刚刚讨论到现状,就已经在给一堆建议了;有的讨论到第二个问题,就开始针对客户抱怨想对策;有的已经讨论到最后,却又跳回之前的问题。这个原因可能是因为组里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leader给大家设定讨论议题。不过后来有个大眼睛的姑娘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稍微提纲挈领了一下,我觉得加分不少。后来HR只问了两个人问题,第一个就是她。 我自己对客服什么的也不熟,只能凭着消费者最单纯的感觉走。不过我英文阅读能力还是可以的,在最开始分析面临问题的时候,我就提出了材料里的一个细节,说这个公司除了内部运营的问题之外,还面对外部竞争挑战,(它的一个什么专利过期,竞争对手崛起),那么就可以从内外两面谈它的问题了。这样就给下面的分析开了个头,也引出了SWOT,显得宏观了一些,而不是单纯看到客服的问题。其实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只能想general的东西,具体调整方案不是我强项,不过后来想想这点可能是我对整个讨论最大的一个贡献吧。 讨论过程有点散,主要说话的都是几个女生,感觉逻辑思维都还挺清晰的,有个研究生姐姐讲话很镇定,开口就显得特别专业。然后也有比较娇小甜美的姑娘,说话声音可能小了点儿,离HR又远,相对来说表达的效果没有那么好。这里当然就涉及manner的部分了,最好的要自信、落落大方、声音清晰,不要有太多小动作为好,这样表达的效果也会更好。几个男生不知道怎么了,到后边才开始说话,给我的感觉也不如几个女生,有的会在一个问题上反复的强调,特别耗费时间。又不好意思打断他。 讨论过程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还有,就是要仔细听别人讲,及时反馈,才能让讨论有最好效果。如果只是每个人说自己观点,没有互动的话,那么根本就不像是team work了。如果觉得别人的意见有道理,可以积极表示同意,或者进一步延伸;如果觉得不是特别好,可以肯定一部分,再提出更好的方案。总之要积极主动的沟通。我是国际新闻专业,平常采访做多了,就有这种职业病,别的不行,倾听还是可以的。所以基本上大家提出来的方案,我觉合理的部分,都有用一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