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doc_第1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doc_第2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doc_第3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doc_第4页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评论篇系列】中国,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01荆楚网网评:理性消费才能让“奢侈品降价”成必然香奈儿等欧洲高档品牌日前在中国内地实施商品降价,引发了一场奢侈品降价潮。3月3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这一现象表示“欢迎”。他还称,商务部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分析,尽量做到让国人不出国门也可以买到价位比较合理的高端消费品。(4月1日 北京晨报)国外奢侈品一贯给人高高在上的印象,销售价格让人仰视。近段时期,内地国外奢侈品销量持续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国人在境外大量抢购奢侈品。为何国外奢侈品销售出现“内冷外热”的现象?据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奢侈品境内外的价格差。一些国外品牌商把国人当成冤大头,在境内的销售价格远高于境外。奢侈品销售价格内外有别,说到底是国外高档品牌商对中国内地巨大消费潜力的漠视,是对内地消费者的歧视。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不再是少数人的快乐,高端奢侈品进入一般家庭被普通百姓享有,已成为稀松平常之事。国人奢侈品消费历程,经历了不问价格盲目选购的阶段。正是内地消费者这种盲目消费行为,促使国外品牌商将销售价格定的高高在上,把内地消费者当成了“傻冒”。随着国人对奢侈品消费渐趋理性、国产高档消费品崛起和出国旅游快速增长,大量奢侈品在内地的销量一落千丈,把国人当“钱多人傻”的冤大头、靠“价格差”赚取高额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国外高档品牌商再不调整价格,内地消费者将选择“用脚投票”,这些奢侈品品牌将难以在内地市场立足。在奢侈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商务部作为规范商业行为的政府职能部门,除了对国外奢侈品“降价潮”表示“欢迎”外,还应当主动作为,规范国外高档品牌商在中国内地的定价和销售,严厉打击违反市场规则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除此之外,还需加大宣传力度,让国人在选购奢侈品时清醒头脑、擦亮眼睛。只有理性消费,才能让奢侈品降价成为必然。02光明日报:先让中国消费者“爱上中国造”海外代购俨然成为当下消费新风尚。不过,近期一些海外代购的中国消费者却颇觉尴尬千里迢迢从海外淘回的洋品牌,一看标签赫然标着“中国制造”,但质量确实比国内同款好。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海外兜了一圈,又被中国消费者买回国内消费,并且“留过洋”的产品质量比国内的好。在这令人费解的流通背后,是国内日渐增长的高品质消费需求,与“中国制造”价廉质次的传统形象之间的矛盾。中国消费者信赖海外商品的品质,国外品牌找中国企业代工降低成本,这一来一去,产品还是家门口的产品,不过把钱花在了国外,让海外品牌企业赚了个盆满钵满。如果说中国消费者对“海淘”的偏好反映了对更好生活品质的追求,那海外淘回“中国造”则凸显了目前内外销商品标准迥异的积弊。传统“中国制造”经营方式粗放,造成很多人对国货缺乏信任度和认同感。近年来,随着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超过西方国家,但消费者信心的重建需要时间。反观发达国家,在终端环节培育品牌,占据价值链上游;在生产环节控制标准和质量体系,面向全球寻找合格的代工厂。在这种情况下,海外淘回“中国造”也就不足为奇。近年来,“海淘”已经从零散的个人行为发展成规模产业,从海外抢购奶粉、化妆品、奢侈品甚至马桶盖,无不展现了中国消费者的巨大潜力。据报道,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6.3万亿元,是2013年的两倍多,“海淘”用户规模达4100万人次。这些海外消费的背景就是消费升级。只有通过创造有品质的供给,理顺需求和供给的链条,才能把消费潜力留在国内,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添动力。打破海外淘回“中国造”的尴尬,切入点在打破内外销产品品质“倒挂”的局面,以质量升级重建消费者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只有把市场秩序管理做扎实,建立内外销商品统一的质量监督标准和售后服务体系,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国内外市场上的商品质量没有差别,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才有基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首先得让中国消费者爱上中国造。以国内一家企业为例,他们耗时5年精心打造水槽式洗碗机产品,在功能、能耗、操作便捷性上都远超竞争对手,上市后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追捧。如果这样的“中国造”多一些,“海淘”的人自然就会少一些。03光明日报:国产奶粉要靠品质赢回信心君乐宝公司近日宣布,以“陆港同质同价”进驻香港市场,首批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将在香港药店销售。虽然销量前景等尚不清楚,但这一举措意味着经过一系列监管洗礼,国产奶粉具备了走出内地、迈向国际市场的信心,将接受来自全球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考验。香港是会聚全世界消费者的国际化市场,也是品牌竞争的高地。严格的制度法规和高标准监管,加之便利的地理条件,使得香港成为国内消费者采购高品质进口奶粉的主要市场。对于国产奶粉进驻香港市场,并且采取与内地同奶源、同配方、同品质、同价格的方式与国际品牌同台竞争,有专业人士认为,这是国产奶粉达到国际品质的最好证明。近年来,国内奶粉市场持续壮大,但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利好并不多。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民众对国产奶粉几乎失去信心,进口奶粉成了品质首选。短短数年时间里,洋奶粉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的口碑差距很明显。2015年,我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货值24.7亿美元,同比增长59.5%。除了国产奶粉与进口奶粉在国内奶粉市场的销量差距,更让人五味杂陈的,则是近些年频频见诸媒体的中国消费者在海外抢购奶粉的新闻。如何改变这一局面?企业要自律,监管更要担责。国外乳业企业是在监管严密、法规严格的市场中摸爬滚打而成长起来的,其品质塑造靠的未必是“良心”,而是法规制度的打磨。在乳制品监管上,我们曾吃过失之过宽的苦头。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被称为史上监管“最严”的注册管理办法,将严格检查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产品检验报告等,着力于给企业责任加码,有力倒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国产奶粉进军香港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国产品牌走向国际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断的努力。我们更期待的是,国产奶粉不仅能摆上国际市场的货架,而且生产工艺、监管水平都能与国际接轨。如此,国产奶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质量,赢回中国消费者的信心,也才能在全球化的市场里找到自己的位置。04人民网评DG辱华:中国,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Gabbana(杜嘉班纳)以一种傲慢无知的负面形象,进入中国普通民众的视野。不仅在一则关于“起筷吃饭”的广告片中涉嫌歧视,更有一名设计师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公然辱华。事件甫一曝光,就引发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不少中国艺人也相继退出原定于近期举办的大型时装秀。更令广大民众气愤的是,从歧视广告到公然辱华,从宣称账号被盗到轻描淡写高呼“不幸”,杜嘉班纳后续的一系列敷衍操作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就在今天,杜嘉班纳创始人发道歉视频,“正式向所有全球华人致上最深的歉意”“绝对不会忘记这次的经历及教训”“竭尽全力更加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并用中文“对不起”作为道歉视频的结尾。“偏见是无知的产物”。如果说缺少对一国文化的理解尚属格局不高和能力不足,那么刻意歧视和公然侮辱一国文化和一国人民则直接彰显狭隘的心胸和分裂的嘴脸。回顾杜嘉班纳辱华事件的始末就会发现,一边是“DGLovesChina”的时装作秀,一边是“无知肮脏”的破口大骂,堪称将180度转弯的“精分”态度集于一身。这正应了网友的评价“你不爱中国,你爱钱”。企业市场逐利无可非议,但倘若赚了中国的钱,还想侮辱中国的人、中国的文化,未免误解了中国市场,错看了中国文化,低估了中国人民。根据一份奢侈品市场的最新报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消费额超过5000亿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3%,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46%。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民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也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这让中国市场成了不少国外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只不过,跨国贸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业买卖,而是包含了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内涵在内的综合行为。保持真诚相待的尊重,具备互惠共赢的态度,形成客观诚恳的认识,才能赢得中国人民的好感,共享中国市场的红利。正如外交部回应的那样,“与其来问外交部发言人,不如去问一问中国的普通民众,看他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奔驰海报辱华事件到瑞典电视台新闻辱华事件,再到杜嘉班纳辱华事件,在这些风波中受伤的从来都是最普通、最无辜的中国人民。无论是因为无知还是源于傲慢,不管是由于疏忽还是主观抹黑,这些令人愤慨的行径都低估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都引起了13亿多的中国人民的反感,都触及了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一点都不能少”的底线。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无畏于这些嘈乱刺耳的杂音,变得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保持自己的主流叙事,让真正的中国声音响彻世界。“欺人者亦自欺”。对杜嘉班纳这样的企业我们只想说,中国人民真诚欢迎那些懂得尊重的企业来华发展,明确拒绝那些口是心非、恶意中伤、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恶劣行为。因为只有中国,才是我们最用之不觉、也是最珍视的奢侈品。05人民日报域外听风:当奢侈品不再奢侈当奢侈品逐渐“走下神坛”,或许可以看到背后更多消费理性的成长 奢侈品生意不好做了。贝恩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2016年个人奢侈品消费同比下跌了1%,成了除游艇、喷气机外,全球奢侈品市场表现最差的领域。“未来几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的增速,将由近几十年的年均8%10%,降至2%5%的区间。”来自行业协会的调查预判,揭示了奢侈品市场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为了提高品牌认知度、提振销量,奢侈品市场经营一直在走亲民路线。去年,各大奢侈品牌纷纷改走休闲风,仅球鞋一项就为该行业带来了30亿欧元的收入。此外,奢侈品大打数字化战略牌,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商品,奢侈品集团LVMH还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电商平台。“当前消费者接触的介质可能先是手机、然后是电商,奢侈品牌要做好准备。”随着零售格局的变化,尽管还有对假货的担心,但试水线上渠道,已不再为众多奢侈品牌所排斥。人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是在消费主义的助推下出现并不断膨胀的。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作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行为在现代社会对于人们具有了新的意义,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地位与身份。比如曾为欧洲多国皇室所推崇的英国韦奇伍德瓷器,于19世纪40年代前后转变产品定位,面向更广泛人群,令大批心仪皇家品质瓷器的消费者蜂拥而至。如今,奢侈品行业不断向商品属性“低头”,用降价、雇佣“网红”等方式,比以往更急切地拥抱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消费者的消费理性在增加,让奢侈品开始寻求新的市场、面向更大人群。如果拉近扫描,奢侈品牌也总是与市场相互成就。据贝恩公司2016年统计,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奢侈品市场,整体走势维持增长。奢侈品牌在这些国家加大了投放力度。瑞士手表品牌店法穆兰,去年就在缅甸开放了全球第四十四家、也是该国第一家奢侈品牌手表专卖店。而在一些更为成熟的市场,奢侈品牌推出了定制化、稀缺化等战略。例如芬迪推出了可定制的手提包肩带;百达翡丽则始终控制产量,维持品牌的高端形象。可以说,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与个性化,奢侈品牌仍需不断寻找更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形象定位。说到底,面对商业世界的悄然转变,奢侈品只能选择更大销量和更高溢价这两条路。“时尚易逝,风格永存”。事实上,奢侈品绝不只是因价格高昂而凸显高贵,其价值更多来源于它的稀缺性与高品质。一位业内人士就曾表示,奢侈品诞生的意义在于唯一性,真正的奢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