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_第1页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_第2页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_第3页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_第4页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分类号: 学校代码: 密 级: 学 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作者姓名:吕明阳专业方向:学科教学 生物导师姓名: 张恒庆教授 2012年03月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要 多媒体教学是20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心理学家为了验证这种模式的使用效果和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不同性质的媒体联合使用可以导致更加优异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是课堂上积极的辅助工具。由于我国普及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末,所以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仍处于技术研发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与具体学科教学结合的深层次研究尚在探索之中。本人通过收集和整理一定数量的生物学科多媒体教学课件,发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课件内容不合理;2、 缺少合适的教学情境;3、 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针对这几个问题以及本人在日常教学积累的一些经验,本文提出了几个利用多媒体改善生物学科教学效果的方案:1、 在遵循直观性、客观性、实用性、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来选择课件内容;2、 通过创设快乐情境、问题情境,回归生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3、 通过巧妙提问、合理提示以及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这几个利用多媒体改善生物学科教学效果方案的有效性,本人进行了一项教学探究实验。即通过对本人任教地区不同高中的四个班级分别进行实验组多媒体教学和对照组多媒体教学,然后对学生的听课效果和知识掌握效果做比较。在对数据进行简单整理后发现,按照所实施方案改进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但受到学生的喜爱、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很有帮助。在对多媒体教学内容的检测后发现,按照所实施方案改进后的课件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扎实,理解的透彻,运用的自如,基本达到了教学大纲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总之,通过在多媒体课件内容上进行精心选择,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和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切实有效地改善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情境、自主探究学习能力Abstract Multimedia teaching is the 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wentieth Century eighty of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in order to validate this model using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 has conducted the massive research.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joint media use can lead to better teaching effect of multimedia classroom, active auxiliary tool. Because our country popularizes computer technology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so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initial stage, especially in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the concrete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deep study is still in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a certain number of biology multimedia teaching courseware, found in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using multimedia exist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1.Course ware content is not reasonable; 2.Lack of appropriate teaching situation; 3.The lack of students learning culture. Aimed at these questions and I in the daily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use multimedia to improve biological teaching effect solution: 1.In the following intuitive, practicality, objectivity, scientific sex principle basis to choose courseware content; 2.Through the creation of happy situation, problem situation, return to life, the cre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situations; 3.By clever questioning, reasonable prompting and group learning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roposed the use of multimedia to improve biological teaching e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gram, we conducted a teaching experiment. Through to the I teach in different high school four classes we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then to the class effect of students and knowledge effect comparison. In the simple data after finishing found, according to the executive plan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courseware not only loved by students, an increase in students studying this part of knowledge, interest, and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 helpful. On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contents after tests found, according to the executive plan 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ware making for students to master knowledge is solid,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use freely, reached the syllabus on the knowledge requirement. In short, through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content carries on the careful selection, the creation of a reasonabl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students independent study abilit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iological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teaching situation, learning ability目 录摘要2英文摘要3第1章引言.6 1.1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6 1.2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6 1.2.1国外研究概况.6 1.2.2国内研究概况.7 1.3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7 1.4研究本课题的任务.8第2章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9 2.1课件内容不合理.9 2.1.1照搬课本.9 2.1.2内容冗余、装饰花哨.10 2.2缺少合适的教学情境.10 2.2.1教师的一言堂.10 2.2.2罗列知识点.10 2.3缺乏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11第3章改善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案.12 3.1课件内容的选择.12 3.1.1选择课件内容时应该遵循的原则.12 3.1.1.1直观性.12 3.1.1.2客观性.12 3.1.1.3实用性.12 3.1.1.4科学性.13 3.1.2选择合适课件内容的具体做法.13 3.1.2.1针对直观性原则.13 3.1.2.2 针对客观性原则.13 3.1.2.3针对实用性原则.13 3.1.2.4针对科学性原则.14 3.2教学情境的创设.14 3.2.1教学情境的概念.14 3.2.2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15 3.2.3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15 3.2.3.1创设快乐和轻松的学习情境.15 3.2.3.2创设问题情境.16 3.2.3.3回归生活.17 3.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17 3.3.1自主探究学习的内涵.17 3.3.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必要性.18 3.3.3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采用的措施.18第4章多媒体教学探究实验.22 4.1探究实验的准备.22 4.1.1教材分析.22 4.1.2改进前的课件设计.23 4.1.3改进后的课件设计.24 4.1.4改进后课件设计的初衷 .25 4.2探究实验的分组.26 4.3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26 4.4探究实验的效果及评价(附相关数据表格).29 4.5 探究实验的初步结论.32第5章结束语.33参考文献.34 第一章 引言1.1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基本内涵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多种形式的教学媒体,如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教师将这些媒体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1.2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1.2.1国外研究概况 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美国,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便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相关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也随即展开。为了准确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作为高级认知工具的 使用效果和特征,教育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例如:诺曼(Norman,1988)研究了多媒体的“载体”和“结构”特征及其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莫汉宁和斯滕宁(Monaghan&Stenning,1988)以折纸测验(PFT,由法国的Ekstron&Price设计,1963)为基础,研究了学习媒体在解决演绎问题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效果是否存在个体差异;潘恩、科比特和琼(Pane&Corbett&Jone,1996)进行了关于文句描述性媒体与动画类媒体的效果比较实验等等。研究结果发现,媒体的使用效果不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特征,而且不同性质的媒体联合使用可以导致更加优异的效果。另一些学者的一项研究实验比较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教学效能差异,极具代表性。他们通过实验测试比较了多媒体教学模式和标准班级教学模式在效果上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更多复杂问题的测验中,多媒体工具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国外的发展方向已经从课堂快速转移到了在线学习,许多国家对在线学习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在不断发展IT学习的综合模式。1.2.2国内研究概况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已经有人用无声电影、幻灯、播音等来辅助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录音、投影、录像带、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等,作为教学媒体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由于我国普及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末,所以关于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仍处于技术研发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与具体学科教学结合的深层次研究尚在探索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多媒体教学展开了研究和探索。他们通过借鉴国外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多媒体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提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2009年,由申仁洪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认知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从技术和认知的基本关系出发,运用大量的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了远程多媒体教学的地位、基本构成及有效的具体化处理方法论述了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生成性构成”(操作、调控与元认知)-“内容性表现”(解释性定向、行动性定向和问题性定向)-“参与性演进”(环境创生、交互作用、绩效支持和知识管理)及其核心教学变量。指向空间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成性、指向外延类别形态的内容性,以及指向时间流程的参与性构成了远程多媒体教学策略的三维立体结构,反映出远程多媒体教学中技术与认知的内在关联。15 2010年,由张妙娟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是一本指导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的著作。书中告诉教师多媒体教学是什么,怎样做,做的好,更希望启发引导教师为什么和怎么想。该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案例详实,通俗易懂,不仅介绍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常识、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操作方法,还介绍了做好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不管是参加培训的教师,还是自学者,通过本书的学习都可快速入门并能很快的掌握实用的计算机技能,制作出自己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学会运用这些多媒体课件,上好多媒体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142010年,由朱京曦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媒体教学策略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多媒体应用所存在的普遍现象和问题。该书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介绍了多媒体教学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可用策略, 结合具体的案例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和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从学生的认知过程出发,提出了多媒体有效应用的心理过程,并结合大量案例,总结、提炼了各个关键环节的教学策略,为指导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提供了参考依据。13这些专家倾注心血的多媒体教学方面的专业书籍,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国内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但这些著作主要是对多媒体教学基本原则的论述,并没有结合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写一些关于生物这方面的多媒体教学问题,期待能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1.3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首先,与初中生物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教材中理论部分的比例开始增加,教材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与生物学科的广泛结合,学生不再是只需从书本上得到概念、规律和原理,还需重视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其次,高中生物科学性很强,许多知识点的设立是与当前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因此学生还应该了解生物学科的新进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再次,高中生物还存在高考的压力。与初中生物相比,原本是了解即可的知识点,在高中阶段就要求学生达到理解程度,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最基本的实际问题。这些特点从表面上看只是加深了知识的难度,实质上也提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高中生物学科所要完成的任务,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4研究本课题的任务本人进行了“使用多媒体改善生物教学效果的探究”这项课题研究。命题的实践是高中生物课中的多媒体教学,研究的本体是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课件内容问题,创造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本人将立足于高中生物课堂中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经验,结合有关中外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研究与评述,多角度来论证通过从课件的内容选择,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方法,期待最终能够实现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效果的提升。第二章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2.1课件内容不合理2.1.1照搬课本现象有一些教师认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将每节课要学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归纳好或者将教材中的精彩段落帮学生找出来,然后在课件中展示出来,从而代替原本可能会写好多文字的板书,这样就可以节省写板书的时间,并且还帮学生整理出了本节课的“精华”。在这种多媒体课件中文字占了太多的版面,学生只能靠解读文字的含义去学习,大多数同学对于理解不了的知识只能匆匆记到笔记上。如果我们只追求学生将这些文字记录到笔记上,而不是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让他们懂得这些知识该如何运用,那么这种笔记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样做,学生就像搬家工一样把文字从课件搬到了笔记上,到头来还是什么都没学会。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有效课堂,但照搬课本的课件却跟这个初衷大相径庭。2.1.2课件含内容过多装饰花哨现象一些教师为了避免课件内容单一枯燥,就在其中插入了大量漫画、插图或声音,例如:为了提醒同学们注意听讲,告诉学生这里应该进行思考或提示学生进入下一个问题,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提示音;还有一些教师在课件中插入了一些跟本学科无关的插图本来是该到学习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内容的时候,但是却插入了关于当时西方讽刺遗传学的漫画;少数时候,还出现课件中引入的图片虽与教学内容相关但数量太多的情况。我认为,在多媒体课件中使用图示,flash和视频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但是插入太多就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了,而且还容易造成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有些课件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形式上进行花哨的装饰,如给课件穿上了五颜六色的外衣,让文字和图片从四面八方跳出来等等,这种课件很炫目,但结果呢?难免会导致某些同学将注意力放在跟教学的主体内容关系不大的过渡内容上。当教师讲授主要问题时,这些同学就会跟不上趟或者突然提出偏离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这样的课件对于教学节奏和教学质量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在设置创设课堂情境时对所要使用图示,flash和视频进行筛选,要尽量做到少而精,以不偏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目的。2.2缺乏有效的教学情境2.2.1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对着多媒体给学生念上面的文字,手按着鼠标快速地切换幻灯片,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进行下一环节的内容了。这种情况下有些记录快的同学会奋笔疾书,尽可能地记录下课件中的内容,记录慢的同学就只能做个看看热闹的“观光者”这种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第一,教师只是在念,没有详细的解释,此种教学就是在给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第二,营造有效课堂的一个前提就是师生的相互信任,而上述课堂模式却动摇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因为在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有的同学会怀疑教师是否对所掌握的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因为教师在学生心里的定位应该是知识的诠释者,而不是课件的朗读者。第三,教师没有给同学们充分思考,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没能让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点后,第一时间形成深刻的印象。不给时间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没有有效的互动又何谈效率呢?2.2.2罗列知识点这种现象是课件中没有很多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但是罗列了很多的习题或者知识体系图。教师的目的是想通过多媒体平台给学生展示这些知识点及所对应的习题。但是,学生对这种课件并不感兴趣,甚至在“面对”这种课件的时候还会出现溜号现象。经过调查,我发现一部分同学溜号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这种课件太枯燥,好像在布置作业;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样做没必要,因为现在很多教辅材料上都有这类内容,看看课外材料就可以了。所以这种课件设置会促成一种冗余的氛围,一冗余学生就不耐烦了,不耐烦兴趣就没了。归根结底,多媒体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没有合适的情境就没有合理的学习氛围。2.2.3忽视心理作用 大部分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是从多媒体的自身功能出发,把大量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内容呈现给学生,而不去深入考虑学生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媒体材料,以及学生是如何感知和接受这些媒体材料的。这种做法很容易犯科学性错误(这里的科学不是指物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而是指心理科学)。2.3忽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通常我们看到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会首先将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依次展示,具体知识只是通过先提出问题,后给出问题答案的形式展现出来,整个课堂以教师的讲解和论述为主,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很少。这种多媒体教学的过程虽然中规中矩,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知道了这些问题该如何解答,但是缺乏对结论来源的思考,尤其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的理解会很被动,对学习内容产生不了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做到在生活实践中将知识熟练地应用。在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先在多媒体课件中以单纯文字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此一来并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这个展示平台的优势。教师将题目展示出来后,就会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做,到了规定时间,不管学生是否完成题目,是否形成了完整的思路,教师就会把多媒体上呈现的习题解法从头到尾地讲给学生。这时学生们则在学习笔记上飞快地进行记录,并没有时间理解和思考“教师这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一堂知识容量大,抽象的文字内容或公式较多的生物课而言,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习题处理完以后学生仍然不能理解题目,解题思路断断续续,无法积累相应的经验,达不到有效的训练效果。尤其是那些重在应用的生物知识或技术,学生若只是被灌输知识,就很难应对将来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第三章 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案3.1课件内容的选择3.1.1设计课件内容时应该遵循的原则3.1.1.1直观性 直观性是指课件所展示的内容要给人以言简意赅、明确、直观的感觉,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避免繁琐庸缀或表意不清。3.1.1.2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课件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正确、论据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可靠等。3.1.1.3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按照生产实践的要求去设计课件的内容和层次,课件设计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又要考虑教师对教学多媒体的掌控能力。3.1.1.4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清楚、确切,历史事实、任务以及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专业术语和参考文献表述准确,前后一致等。3.1.2设计合理课件内容的具体做法3.1.2.1针对直观性原则 抽象的概念和生物数学模型的学习,往往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这些知识太抽象,不具体,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例子,并且变了以后也很难发现其中的规律,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把这些变化展示出来,让本来非常抽象的东西,直观地体现出来。为了达到直观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课件内容是要做到:通过对教材的深加工来提炼教材的内容,总结概括出最精辟的语句,画出最简捷的知识结构图,使用最清晰具体的flash动画等一切有利于学生直接能够观察清楚的方法来诠释知识点。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中有一个重点知识是“每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几个用途”,这几个用途分别是:A.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流入下一营养级;C.未被利用的能量;D.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教师一般都会在课件中将这几个用途以文字的形式准确地概括出来,但很多学生并不理解这四个用途,因此,大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记住这个知识点。要体现直观性原则,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教材中的95页图示58中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的用途数据,并且在每个数据的旁边带一幅用于诠释这个用途的图片,并作简单注释。这样,学生就能从图片中反映的信息对这几个用途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了。3.1.2.2 针对客观性原则作为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它的编辑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尤其是生物本身的概念、定义、公式,生物学常识等知识,一定要以自然界中切实存在的真实现象为依据,不要出现仅凭主观臆断就下结论的情况;有时候教师在课件中归纳总结一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刻意追求简捷而没能将文字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或表达有歧义而导致同学们发生误解。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教师一定要尊重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概括,不要完全以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概括。当然,教师应该在课件中有所创造和创新,但一切要以事实为依据。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节课中,关于DNA的存在场所的原文是这样的“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但是,有的教师在课件的表格中为了进行简捷的概括,只说明DNA的存在场所是:细胞核。这种做法就违背了客观性原则。这样做的结果,将会导致学生在做高考的选择判断题时,将错误选项“DNA只存在于细胞中”当做正确项进行选择,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对成绩造成影响。3.1.2.3针对实用性原则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主动思考,从而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在弄明白这些本质后,学生就可以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做到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四节免疫中学习的是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学生学完这个知识之后,可以根据这个过程去解释HIV病毒侵染人体T淋巴细胞的过程,具体过程如下:从病毒进入人体内环境开始发生体液免疫到病毒侵入T淋巴细胞进行逆转录,基因表达合成子代病毒;再到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将这个过程的脉络展示给学生,再让他们去填空,去整理思路,去归纳出详细过程。最后,我们还可以在用课件提出一个相似过程,如SARS病毒侵染人体呼吸道细胞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及自愈的过程。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基本可以用免疫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关于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过程。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第一,无论学习新的内容还是复习旧的内容,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安排每一环节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被逐渐调动起来,适应教学的节奏。日常教学课件的设计是要考虑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课件内容不要贪多,要做到精益求精;对于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不要提出的太突然,应该在课件中做好铺垫,要借助课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问题的叙述上多下功夫;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在多媒体教学中一般是很少见的,这类问题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下节课或课后完成某些实践活动或实验,但是如果在课件中提出来了,教师就需要做出准确的说明或描述。第二,有些时候,教师会从网络中寻找一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资源,但是网络中的一些flash或视频文件是全英文的,或者在涉及高中教材内容的时候与教材略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不能直接将下载下来的网络资源直接应用到课件中,首先应该根据教材对这些网络资源进行重新编辑和组合,做到切合教材实际,然后再引用到课件中;否则,在使用这种多媒体网络信息进行教学时可能会误导同学或者出现无法预料的问题。3.1.2.4针对科学性原则这项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要仔细,尽量不出或少出差错;另外,注意不要随意的变换专有名词或相关定义,对于辨析是非问题,一定要事先交代清楚,以免造成误解;在引用生物学常识方面的内容时一定要遵照教材或者学界公认的事实;在学习公式的时候,符号一定要标准,单位要标清楚,如果做了变换要有交代。我们现在使用的生物教材是人教版新课标配套教材,教材中一些生物知识和数据与旧版教材中的不同,如果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没有注意到这些不同之处,就会出现课件与新版教材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例如:新版教材中使用“糖原”而旧版教材中使用的是“糖元”,虽然指代的是同一种物质,但是,教师在使用时有必要进行简单的说明;新版教材中将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场所的名称叫做“类囊体”,而旧版教材中称为“基粒”,这两个名称在高考中都可以使用,这一点也是需要交代的;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3节人类遗传病一节中,关于2003年,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结果的数据2008年5月第4次印刷的版本中,给出的已发现的基因总数约为2.0万2.5万个;而目前使用的新教材中该数据已经更改为3.0万3.5万个;教师在课件中引用这个数据时就要注意这个改变。像这样的例子,都是选择课件内容在科学性原则上应该注意的。3.2教学情境的创设3.2.1教学情境的概念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3.2.2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学生通过多媒体接受信息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把外部信息转化成为自身信息的心理过程。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知、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心理活动来接受和转化信息;另一方面,多媒体也对这些过程具有极大的反作用,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和信息数量也会影响着这些心理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在什么环节、以什么方式来呈现多少信息。133.2.3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3.2.3.1创设快乐轻松的教学情境教育者应该时时刻刻为学生营造快乐、轻松地学习情境,因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境。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大脑最灵活,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也最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优化课堂教学。 要知道如何教育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在什么状态下学习最有效。经过数年来的对教育和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教育学之父斯宾塞在“快乐教育”理论中提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更有效。”这个观点也许会使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不以为然要知道这与传统教育所讲的许多清规戒律大相径庭。“难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然他们玩吗?”“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自己玩更好,因为那样最快乐。”那些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可能会说。令人遗憾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尽管也在教育孩子,但是很少对孩子进行研究。他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