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_第1页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_第2页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_第3页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_第4页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人教七上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 50 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 2000 年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 “ 教师教学用书 ” 上的文字材料)。 5、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速读课文,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概括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2、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学习登山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2 / 7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展示登山图片,激趣导入。 1、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呈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 图片。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 1960 年 5 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 x 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 二、整体阅读感知 1 注音峰巅( din)砭骨 (bin)崔巍 (cuwi)滞留 (zh)窒息 (zh)匍匐 (pf)缭绕( lio)履践 (l)养精蓄锐 (x)尖3 / 7 锥 (zhui)迸发 (bng) 2 释义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踩踏。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 要内容。 ( 1)登山队出发; 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 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 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4、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寒冷、缺氧、虚弱、黑夜) (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复述课文,探究解读。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 个登山的阶段。(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4 / 7 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3 文中哪些部分详写,那些部分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4、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 (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 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5、比较阅读,揣摩人物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 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5 / 7 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 “ 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 ,王连满留给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 77 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 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 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6、文章最后以 “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 ” 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 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可着重写出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四、景色描写赏读 1、课文中有许多景物描写的句子,请举出几例,并说说它的好处。 (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出队员的精神;另6 / 7 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节阅读的情绪。)课文中,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 “ 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 ”“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 ” 等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2、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注意观察夜色,试着仿写几句。 月 24 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B.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c.夜色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 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 D.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 7 / 7 五、联想体验,互动释疑 1、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2、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六、教学小结 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人的又一大壮举,又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强。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使世界对中国有了重新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