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姓与氏都是贵族专有B. 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C. 姓与氏都产生于分封D. 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可得出姓与氏都是贵族所专有的,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姓与氏是为了“别贵贱”,而不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故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姓氏要早于分封制,C项错误。根据“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三代之后,贵族阶层受到削弱,故D项错误。2.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这说明了A. 官营工商业发展情况B. 长途贩运贸易己经出现C. 国家的商品专卖政策D. 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舟节”、”车节”反映的是货物的运输,可以看出当时长途贩运已经出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看出发展状况;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卖”;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3.史记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说明李斯认为A. 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B.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C【解析】据材料“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统一国家后焚书坑儒的要求,说明李斯主张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C选项正确;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分封制后期诸侯割据,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焚书坑儒的要求,不是说明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故B选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是专制集权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4.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C. 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D. 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答案】B【解析】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A项不正确。C项说的还是现象不是本质。D项题干并未涉及。5.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 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 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 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答案】D【解析】核心经济区经济基础好,抗击打能力强,这是由于它们的经济结构的多元性,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非常大而非有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很重而非较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庄园经济激化社会矛盾而非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岭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说明A. 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B. 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C. 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开荒垦田工作D. 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答案】A【解析】从材料“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中可以分析出,唐朝县官的重要职责就是征税,故A项正确;从材料“韩愈到阳山县当县令”说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边穷地区重视,故CD项排除。点睛:“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是指阳山是天下最贫穷的地方。陆地有险要的丘陵,可怕的虎豹。刚到阳山,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7.下表是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金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宋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由上表可推知,当时A. 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B. 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C.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D. 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辽金宋的首都的地理分布,可以得知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故选A;材料表明辽金宋的国都不断南移,说明南方经济优势不断显现,排除B;材料没有显示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的信息,排除C;材料表明政治中心逐步向南部迁移,排除D。8.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答案】D【解析】由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可以得出,明代的科举考试内容比较全面务实,在传统内容之外,加了一些实用之学,D符合题意;AB说法均比较片面;C与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明代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解体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的理解,结合科举制的发展演变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9.“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与族田对应的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B、D;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随着地主经济的形成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形成的应该是官僚政治,故排除A,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经济10.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 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 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故C项正确;AB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从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是解题的关键。11.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 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B. 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C. 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D. 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答案】B【解析】从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出,家庭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后三幅图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发展,因此四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第一和第四幅图,排除;四幅图片没有体现出江南经济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不符合第一幅图,排除。12.“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3.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14.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A. 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 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 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 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断狱结合了法律和春秋经义的内容,“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在此案的判决中以儒家思想为主,说明两汉时期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故B项正确。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中国法律儒家化从两汉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深入发展,到唐代最终完成,故排除C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符合两汉的历史事实,但和材料无关,故排除。15.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答案】D【解析】陆贾、叔孙通融合阴阳家的思想,贾谊引用老子的理论,这为董仲舒的新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西汉初期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儒学并未成为汉代正统思想,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内容也不全是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出这是儒家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故选B。16.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在此强调A. 回归儒学本原B. 儒释道三合一C. 儒学传承断绝D. 儒学传统久远【答案】A【解析】韩愈的“道”指的是儒学的传承,即“道统论”,这是探究儒学的本源,故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可知B项错误;韩愈在此强调的不是儒学传承的断绝,也不是传承的久远,而是强调儒学从哪来的问题,故CD错误。17.表:史料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上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A. 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 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D. 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理学尚未形成,不是官方哲学,排除A。由材料“颜子既云亚圣”和“孟子大贤,亚圣之次”可知涉及的孟子和颜子的地位而不是民本思想,排除B。宋朝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故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反映了二程和朱熹对颜子地位的论述到元代被官方确认,说明官方和民间思想相互影响,D项正确。18.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此举是为了A. 抑制民间商业活动B. 打击藩镇割据势力C. 垄断雕版印刷技术D. 维护中央统治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东川节度使要求皇帝政令禁止地方私自印历,他认为这地方私自印历会会违背传统之道,威胁中央的权威,故D项正确;材料与民间的商业行为无关,故A项错误;东川节度使自己统领的就是藩镇,故不可能打击自己的势力,故B项错误;东川节度使的行为是为了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而不是为了垄断雕版印刷技术,故C项错误。19.古代雅典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战争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 史学具有人文主义色彩C. 公民自我意识开始觉醒D. 民主政治推动城邦发展【答案】B【解析】由材料“尽可能用开朗的心情,承担起灾难来,并且迅速地反抗它,无论对于城市或个人,这都是真正的力量”可知其强调了人的力量,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战争对民主政治的作用,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公民意识的信息,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与城邦发展的关系,D不正确。20.公元前454年,罗马贵族与平民终于达成协议: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百人团大会选举和通过,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这一协议A. 扩大了公民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B. 使平民完全掌控法律的制定大权C. 使平民有机会进入法律创建环节D. 没有触动到贵族控制司法的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百人团大会选举和通过”表明这一协议使平民参与到法律的创制工作,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公民范围的扩大,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D项说法错误,错在“没有”。点睛:材料“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百人团大会选举和通过”是关键。21.“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材料中“优秀人物”所主张的学说出现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A. 智者运动B. 宗教改革C. 文艺复兴D. 启蒙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即在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同时,强调了上帝对人类的爱为前提;“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反映了突出了以人为中心和突出人的价值和地位的思想主张,强调追求现实世界的幸福、自由和享受;以上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和特点,C项正确。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不可能涉及基督教神学思想,排除A。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的思想内容和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2.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A. 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 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C. 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 新教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从第二代新教牧师起,等级的特征进一步隐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宗教改革倡导上帝崇拜和阅读圣经,倡导最高权威是圣经而非教士,不再承认罗马教廷、教宗具有神圣性。无论是教皇,还是大主教、主教、教区神甫和修道院的僧侣,都不具有神圣的性质,故想要有特权的贵族与商人便退出了竞争的行列,故答案为D;ABC三项虽然会对贵族与商人退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三项。23.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 伏尔泰B. 洛克C. 康德D. 卢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德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材料“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相符,C符合题意;伏尔泰思想的核心是天赋人权,洛克思想的核心是分权学说,卢梭思想的核心是主权在民,社会契约,ABD均与材料所述不符。点睛: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之上,结合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观点主张作答,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应该加以区别和理解,避免知识的混淆。24.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A. 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B. 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D. 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答案】C【解析】白银流入并未投入工商业生产领域,中国资本缺乏原始积累,故A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故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故D错误。故选C。25.下图是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B. 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C. 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D. 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尤其是工业革命期间,工资上涨显然会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D正确;A、B和C不符合表格信息。26.1911年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二)科学地选择工人;(三)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四)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这表明当时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缓和B. 科学向技术的转化推动经济发展C. 工业革命推动管理科学的诞生D. 政府从自由放任向有限干预转变【答案】C【解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故A项错误;科学管理不是科学向技术转化,故B项错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诞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企业的生产需要管理的科学化,故工业革命推动管理科学的诞生,故C项正确;科学管理是企业的自身行为,与政府无关,故D项错误。27.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 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 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C. 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 责任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答案】C【解析】“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说明改革主要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绒性,C正确;A、B和D错误。28.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A. 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B. 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C. 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D. 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答案】C【解析】以违宪为由对政府官员的政令进行否决的应该是最高法院,A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参议院没有权利弹劾州长,州长的弹劾只能由州议会,B错误;总统是军队最高统帅,可以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C正确;总统没有权利要求州议会弹劾州长,D不正确。29.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186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德国造”克虏伯炮王A. 德国统一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B. 工业化助推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C. 德意志帝国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D. 德法借助巴黎世博会化解了宿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统一是在187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德国“克虏伯炮王”的出现,与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密切联系,B符合题意;C说法与史实不符;德法宿怨的化解是在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D不正确。30.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点睛:从以往高考试题考查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作为低频考点,今年高考竟然考到两次,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热点,凸显出历史高考的政治指导性,又呼应了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问题。这启示我们平常学习时在关注历史周年热点事件的同时要注意感受时代脉搏。31.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答案】B【解析】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列宁革命策略比较灵活;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一战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32.近现代某一文学流派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人普遍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揭示了示物质文明的残酷和冷漠无情,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下列属于该流派的作品是A. 悲惨世界B. 战争与和平C. 母亲D. 等待戈多【答案】D【解析】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想象力丰富,通过心理描写揭露内心世界,给人以巨大鼓舞,故A项错误;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抨击社会现实具有震撼力,故B项错误;母亲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荒诞派开山之作,用夸张怪诞的手法,渲染了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后苦闷迷惘的氛围,与材料“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相符,故D项正确。点睛:材料“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体现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即可。33.1838年6月,黄爵滋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称:“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由此可推知,他主张禁烟应该首先A. 厉行闭关禁海政策B. 重治吸食人员C. 防控白银大量外流D. 严惩鸦片贩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由于贩烟之盛, 贩烟之盛,由于吸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反映当时鸦片对中国危害主要表现在吸食烟草的人比较多,故应该重治吸食人员,所以B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紧扣关键信息解答即可。3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A. 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B. 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 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D. 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淸政府部分官员宁愿失去关税主权,说明了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损害更大的国家利益而非保全中国国家利益,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列强主导了中外谈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全免关税”意味着主权意识的严重缺失。3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改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救亡运动高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故排除ACD,选B。36.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A. 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B. 照搬了西方模式C. 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D. 巩固了清朝统治【答案】C【解析】由材料“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可以看出大清新刑律引进了近代西方法制的一些内容,具有一定近代化的因素,C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不符;B“照搬”说法不正确;D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法制的相关内容,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的理解,并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以回答。37.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 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民主革命,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征,D正确;国民革命没有建立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排除A;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无法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排除B;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统一战线,排除C。38.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B. 中共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C. 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D. 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以后的90年间,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是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中国人民的斗争走的是一条上坡路。故选D。由于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的不同决定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故排除A;B突出的是领导力量的不同,排除;C没有揭示的只是指导思想的渊源,排除C。39.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 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B. 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C. 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D. 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中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没有涉及“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的论述,故A项排除;材料中是关于中国革命分几步走的问题,没有涉及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故B项排除;依据“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等可知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依据“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得出第二步必须与国民党斗争,故D项排除。40.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材料反映了中共A. 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B. 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C. 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D. 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答案】D【解析】材料“1927年8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表明当时中共已经吸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故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纠正错误,不是认识到革命的领导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革命方式和革命道路问题,故BC项排除。点睛:材料“1927年8月”“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是解题的关键。41.20世纪初学术界、教育界论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只是少数学者。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频繁出现并逐渐成为教科书撰写中必须选择的项目,“四大发明”的说法也已经产生。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科学事业取得重大成就B. 振兴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C. 对传统科技认识的逐渐加深D. 政府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答案】B【解析】由材料看出,到20世纪30年代“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和发展扩大,结合所学,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是提升民族信心的需要,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无关,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分析, “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说法逐渐推广是增加民族自信心的需要。42.1948年8月,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规定以金圈券1元比法币300万元、以金圆券1元比东北流通券30万元的比价兑换,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亿元为限。同时收兑民间黄金、白银、银币和外国币券,禁止任何人持有;限期登记管理民间存放在国外的外汇资产。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B. 加强国统区的经济统制C. 扰乱解放区金触秩序D. 推动货币的现代化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国民政府通过发行金圆券来收集民众的贵重金属及外币,以此来增加黄金及外汇储备,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故A项正确;收集民众的贵重金属及外币并不是为了强化统制经济,故B项错误;解放区有自己的金融货币,并不受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的影响,因此C项不是其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此时的国民政府面临着政治与经济上的危机,无暇开展货币的现代化建设,故D项错误。43.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A.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C.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D.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答案】A【解析】由材料“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可以得出二者在汉阳铁厂由官办还是吸入商股方面的意见不统一,体现了二者理念的差异,A符合题意;二者均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B不正确;C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见解,只是对洋务企业的理念不同,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明确二者的分歧所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的基本形式为: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等,材料涉及即为洋务企业创办形式上的分歧。44.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目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A. 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影响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清政府的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中的内容可知,“1849年”“1885年”的工商杂税收入显著增加;表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的入侵使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表中农业税一直到1911年仍然占16%的比重,可以看出:传统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洋务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主义最早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时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时间段不符。故D项错误。45.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A. 国内市场的扩大B. 民族工业的发展C. 商品流向的变化D. 商业资本的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轻工业产品国外依赖减少,对重工业产品需求较大,这是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这一变化的原因;C选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具体阐述;D选项与此无关。46.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B选项错误;官僚资本垄断经营的政策也不等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史实,扣住1940年的时间阶段,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的原因入手,结合材料“统制经济”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47.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A. 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B. 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C. 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D. 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余兴的内容及“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等信息可以看出以消遣娱乐为特征的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B项正确;材料中“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不能代表白话文运动开始,最先在中国提倡白话文运动的是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中国报刊业的发展,不能说明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也没有涉及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的改变,CD两项错误。48.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A.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C.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