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doc_第1页
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doc_第2页
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doc_第3页
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doc_第4页
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中国地下空间发展现状与展望 10地空 张志浩 201000202162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一种有限的宝贵自然资源,从18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逐步被人类进行有序、合理、经济、高效的开发和利用。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将地下空间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商业、仓储、防空、等各个领域,对于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部分城市已取得部分成就,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由于法律、政策、管理等原因对地下空间在规划落实层面形成了阻碍。因此寻找更合理,更高效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规划之路,已成为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摆脱发展进程中新的生存空间危机,解决城市用地不足、交通拥挤、环境污染、防灾抗毁、空间饱和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关键字:地下空间 开发 发展 反思 展望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新时期。高速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1995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超过660座,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77,2000年,全国城市数超过800座,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0左右。短时间内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的急剧增大,势必使与不协调的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城市综合症”也越来越严重:城市人口超饱和,交通拥挤、堵塞,建筑空间拥挤,绿化面积减小,城市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抗灾自救能力降低等等。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迫使人们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同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上空间开利用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地下空间恒温性、恒湿性、隔热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空间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 城市的特点是人口的集中,集居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决定了有些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更方便,因此土地的市场价值就决定于其位置在人口分布格局中的地理区位,正是不同区位城市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差异产生的稀缺性决定了其市场价值。 土地价值既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的特征,同时又是塑造城市形态的动力,其中一个结果就是城市空间开发的立体化。现代城市的立体化体现在于中心区建筑高度的不断提升,也反映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地铁的建设支撑了大城市地面高强度城市开发的交通需求。而东京、香港的地铁以及与地铁相联系的地下步行通道、建筑地下室商业开发则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交通、商业网络地下城。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地下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 我国成规模的地下空间利用始于西北的窑洞,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则源于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中城市人防工程的建设。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人民防空工程都是1960-1970年代紧急战备期间,通过搞群众运动边设计、边施工建造起来的低标准设施,使用价值普遍不高,还成为进一步开发建设的障碍。 根据中国工程院1999年完成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近年来,因城市建设需要和工程质量问题拆除、报废的人防工程已近800万平方米,其中因城建需要拆除约600万平方米,造成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始于地下铁路的建设,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青岛、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哈尔滨、佛山等城市正在建设之中,还有二十多个城市正在积极筹划之中。而地铁的建设和城市中心区的大规模改建加快了新一代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速度,如北京的西单文化广场、东直门和西直门交通枢纽,上海静安寺广场,杭州钱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深圳福田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等。 目前全国已建成的人民防空工程近3500万平方米,其中位于大连市火车站前的“不夜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下综合体,建筑面积达到147000平方米,而哈尔滨将数条地下街连成一体,形成了25万平方米的地下城。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情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将会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法律认证难题。广州地下空间开发长期以来多与人防工程相结合,如早期的广州火车站前广场的“地中海”地下商场;近年来地铁建设使沿线人防工程商业开发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了,英雄广场地下的“流行前线”、世纪大道地下的“康王路地下商业街”都是在地铁站旁与地铁沟通的大型地下商业设施。地铁建设将大量人流引向地表之下,使近年来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呈现一个新的高潮。除了前述与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流行前线”和“康王路地下商业街”外,开始出现了地下空间产权式开发的新动向。人民公园南是地铁1、2号线的换乘站,这里每天都会有大量客流聚集,而且又位于广州市传城市中轴线和中山五路交界处,是老广州的商业核心区,原规划就是地铁上盖物业建设用地,但是由于后来规划调整为城市广场用地,地铁公司在无法建设地面物业的情况下决定开发地下商业空间。这是广州第一次面临地下商业空间开发权认证的挑战,没有国家法律支撑,以前的地下人防工程都是国有物业、战备设施。因此,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仍然任重而道远。 正因种种不足,所以我认为我国必然在未来会提出若干修正改正措施,以合理地加快国内地下空间利用情况。个人认为有以下趋势:1 地下空间规划法律及规范体系的日趋完善 虽然近年来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已经开展了各个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繁荣了城市经济。但处于朝阳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从编制技术角度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相对于完善的地面空间规划体系来说,地下空间规划的竞争力和重要性仍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中国城市规划领域地下空间规划仍然属于一个新兴课题,其发展历程并不长。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还没有颁布任何国家性质的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规范和技术标准。各大科研院校及相关地下空间研究机构对于城市在地下空间规划的编制深度、阶段把握、技术方法等方面还处于各自摸索阶段,并未形成统一。 因此,如何完善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法律及规范体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地下空间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现有地下空间基础理论研究之上,国家城市规划主管机构的主持下制定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规范和技术标准,将有效控制地下空间规划各层次的内容和深度;衔接地下空间规划与规划主干体系的关系;界定规划当中所需要的各项强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意见。 2地下空间规划强调可持续性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提出。而后,格罗 哈莱姆布伦特兰在其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给予综合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其强调的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中国,1994年编制的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在国际国内强调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之下,未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也将注重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协调。在规划上,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将是动态的概念,由地下空间资源、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态环境等多因素不断地进行内部的和外部的相互作用和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所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将在经济性方面,体现对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的经济价值效益;在环境性方面,反映地下空间对城市地面负面环境影响的控制和改善;在社会性方面,突出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的城市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地下空间规划公众参与。因此,在综合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构建地下空间规划可持续发展协调,并知道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实现地下空间资源的适时、适度、有序开发。3地下空间规划中安全评价体系构建城市随着地下空间编制工作的逐步深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迅速增长,许多城市在围绕地铁站点建设了相互连通的大型地下空间设施群。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随着公共地下空间的增加而突显。在地下空间吸引着大量诸如交通,商业等公共活动的同时,其安全及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各方面所关注。地下空间具有相对封闭的特点,使得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理问题变的更为困难复杂。当大型城市地下综合体,步行街等公共活动聚集的内部出现某种灾害时,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远远大于地面设施。因此,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未来必须构建与之相应的安全评价体系。4信息化,数字化下的地下空间规划以往传统的城市规划及地下空间规划因技术条件所限,在传统的规划工作编制过程中,不管是地下空间各层面规划,其规划技术主要关注于研究区域的平面形式及纸面流程,这对于地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建设来说困难重重。由于不同城市地下地质、水文环境复杂,地下空间现状建设的条件窘异,极大地影响着可建造设施的类型、规模和费用,直接决定了地下构建筑物建设状况。这就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全面的,详细的描述地下三维复杂地质环境和规划实施阶段。寻求一个容易理解的用于规划和评估的信息表达方式将是地下空间规划的方向之一。 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未来的核心发展动力,其接受社会技术改变也是首当其冲的。现代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为地下空间的规划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更加科学的途径。通过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地下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地下各种设施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最优化,使城市地下空间成为有利于人类活动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设计将更广泛应用如CAD和GIS等信息技术。而随着计算机图形输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智能化,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所需的地质、现状、条件等诸多数据将数字化,使其获取变得更加容易、更加方便。可以采用遥感图像直接作为背景进行设计,而各种地下管线的资料由于数据库的建立而更加方便的查询。由于相应信息系统基于地下空间规划的建立而能很方便的呈现地下建设项目建成后与环境的协调情况,方便评估工程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帮助地下空间规划者准确把握用者、空间、时间三者的相互关系。另外,在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审批中由于成果的数字化,使得对各种规划成果和方案的定量分析、模拟和预测成为可能,经济可行性分析也更为方便,促进地下空间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增加可实施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需要科学合理的地下空间规划指导。传统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领域已经有一套相对系统的编制方法,而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规划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其编制方法仍需要地下空间规划实践者们进一步研究,更要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同时,随着城市地下空间问题日趋繁多和复杂,获取地下空间数据的需求也会持续增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将在信息海洋中构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蓝图。结语:反思是为了发现旧的弊端,展望是为了开拓新的方向。当城市从平面向竖向演变时,地下空间的规划不仅连接城市的历史,更通向城市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在未来的十年内必将有一个更大规模的广泛发展,在未来城市建设进程中,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贡献更为突出力量。参考文献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陈立道.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1.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童林旭.地下建筑学1.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肖乐斌,钟耳顺,刘纪远等.三维GIS的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6A(9):842848.OE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