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胶束萃取及其应用.ppt_第1页
反胶束萃取及其应用.ppt_第2页
反胶束萃取及其应用.ppt_第3页
反胶束萃取及其应用.ppt_第4页
反胶束萃取及其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verseMicellarExtraction反胶束萃取及其应用,理研1307景楠2013201075,产生背景,传统萃取方法(如溶剂萃取)难应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原因:1.大多数蛋白质都不溶于有机溶剂,与有机溶剂接触,也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2.萃取剂问题,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许多电荷,普通的离子缔合型萃取剂很难起作用反胶束萃取,反胶束,正常胶束: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就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正常胶束,亲水基向外、疏水基向内。反胶束:当油相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其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自发形成的亲水基向内、疏水基向外的具有极性内核的多分子聚集体。,反胶束的制备,注入法:将含蛋白质的水溶液直接注入到含表面活性剂的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然后进行搅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为止(过程较快、可控制平均直径和含水量)。相转移法:将含蛋白质的水相和含表面活性剂的有机相接触,在缓慢搅拌下,一部分蛋白质转移至有机相中。(过程较慢,处于稳定的热力学平衡状态和获得较高的蛋白质浓度)。溶解法:对非水溶性的蛋白质可用此法。将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液与蛋白质固体粉末一起搅拌时蛋白质进入反胶束中(需较长的时间)。,反胶束萃取体系,单一反胶束体系:阴离子型:AOT(丁二酸-2-乙基已基酯磺酸钠)/异辛烷阳离子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等季铵盐非离子型:能使反胶团变大,从而可萃取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蛋白质混合反胶束体系:两种或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构成的体系,蛋白质的分离效率更高,反胶团溶解蛋白质模型,1.水壳模型(普遍接受)2.蛋白质疏水部分直接与有机相接触3.蛋白质吸附在反胶团内壁4.蛋白质的疏水区与几个反胶团的表面活性剂疏水尾发生相互作用,被几个小反胶团所“溶解”,反胶团溶解蛋白质机理,反胶团的极性内核在溶解了水后,在内核中形成“微水池”,可以进一步溶解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屏蔽作用使蛋白质不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而水池的微环境又保护了其活性,从而达到了溶解和分离目的,反胶团溶解蛋白质过程,蛋白质进入反胶束溶液是一种协同过程,改变水相条件(pH、离子种类和强度)使蛋白质由有机相返回水相,实现反萃取过程.,蛋白质表面活性剂,静电作用,变形,含有蛋白质的反胶束,扩散进入有机相,蛋白质萃取,反胶束萃取的影响因素,反胶束萃取的优点,成本低,溶剂可反复使用萃取率和反萃取率高解决蛋白质变性、降解的问题.从完整细胞中提取蛋白质和酶具有工业开发前景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反胶束萃取的应用实例,混合反胶团萃取-淀粉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溶于正丁醇-异辛烷中构成反胶团系统,萃取纯化-淀粉酶,食品科学2011,32(21):214-217,反胶束萃取的应用实例,混合反胶团萃取-淀粉酶,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Tween-60)为混合表面活性剂溶于正丁醇-异辛烷中构成反胶团系统,萃取纯化-淀粉酶,食品科学2011,32(21):214-217,反胶束萃取的应用实例,反萃取技术对脂肪酶的高效纯化Efcientlipasepuricationusingreversemicellarextraction目标函数:纯化度,回收率变量: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pH,离子强度,有机相/水相比例,原始脂肪酶培养基pH对回收率和纯化度的影响,盐浓度对回收率和纯化度的影响,BioresourceTechnology,2012,108:224230,反胶束萃取的应用实例,反萃取技术对脂肪酶的高效纯化Efcientlipasepuricationusingreversemicellarextraction目标函数:纯化度,回收率变量: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pH,离子强度,有机相/水相比例,加入15%异丙醇后,不同浓度NaCl对回收率和纯化度的影响,反萃取过程中,pH对回收率和纯化度的影响,BioresourceTechnology,2012,108:224230,反胶束萃取的应用实例,反萃取技术对脂肪酶的高效纯化Efcientlipasepuricationusingreversemicellarextraction目标函数:纯化度,回收率变量: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浓度,pH,离子强度,有机相/水相比例,V水相/V有机相对回收率和纯化度的影响,结论:1.反胶束萃取技术可以实现2.脂肪酶的高效纯化及回收3.纯化倍数:15倍回收率:80%,BioresourceTechnology,2012,108:224230,参考文献,1刘俊果,邢建民,畅天狮,刘会洲.反胶团萃取分离纯化纳豆激酶J.科学通报,2006,51(2):133-137.2高树刚,宋伟明,安红.混合反胶团萃取-淀粉酶J.食品科学,2011,32(21):214-217.3WangW,WeberME,VeraJH.ReverseMicellarExtractionofAminoAcidsUsingDioctyldimethylammoniumChlorideJ.Ind.Eng.Chem.Res.1995,34:599-606.4GaikaiwariRP,WaghaSA,K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