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电学教学探讨.ppt_第1页
初中电学教学探讨.ppt_第2页
初中电学教学探讨.ppt_第3页
初中电学教学探讨.ppt_第4页
初中电学教学探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电学教学探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张勋和,初中电学教学探讨,一、教学调查二、课标与教材的变化三、教学建议(一)科学规划,准确把握(二)激发动机,保护兴趣(三)改变方式,有效教学(四)总结规律,优化练习,一、教学调查,九年级学生在电学学习之初,普遍感到有点难。经历一个阶段后,虽然学习也很努力,仍然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掉队”之势日趋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开始对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直至最后彻底放弃了学习。,二、课标与教材的变化,1.教材内容的变化(1)删减电学没有(2)调整将原教材中安全用电的内容分散在“电路和安全用电”,“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及“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几节中重新整合,组成新的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将原教材中“磁现象”与“磁场”两节内容重新整合为一节“磁现象磁场”将原教材中“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扬声器”两节内容重新精减整合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一节(3)增加新教材增加了“焦耳定律”,保留了原教材的内容,未做大的变动。,2.课标中科学内容的变化,(1)规范行为动词,增加可评价性1.2.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增加了探究的成分。2.4.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调整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此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过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3.4.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规范为“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已有计算之意。3.4.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调整为“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将“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删除。3.4.6“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调整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行为动词“知道”修订为“了解”、“说明”。,(2)细化条目,明确要求1.2.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调整为“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将原来比较笼统的“一些属性”进行列举“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并明确是“通过实验”来“了解”,非常具体明确,有利于理解和把握。2.4.5“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细化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包含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条件,和“了解”感应电流条件两个层面,表述更具体。,2.课标中科学内容的变化,(3)适当删减或整合内容条目删去原“3.1.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不笼统对功率提出要求,而是在机械能、电能中分别提出要求,“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和“3.4.5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删除“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中“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因为理解包括了主要计算。,2.课标中科学内容的变化,(4)适当增加条目,以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增加了“2.4.1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因此条目在小学科学未明确要求,此内容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此内容对后续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增加“2.4.2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3.4.3中增加了“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没有对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提出要求,避免盲目拨高。2.4.5电磁感应中增加了“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要求3.4.5中增加了“理解电功”,原来只有“电功率”。3.4.6焦耳定律中增加“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课标中科学内容的变化,三、教学建议(教学策略),(一)科学规划,准确把握精心策划,赢在起点电学的开篇是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在整个电学教学中尤为重要,本章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电荷、电流、电路这三个基本概念既是相互关联的,更是电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顺利步入电学的大门,教师一定要精心策划,充分预设,加强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增强体验性目标的达成。,1.精心策划,赢在起点,上好第一节课建议安排2课时,其中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课本前两个标题。第一课时的摩擦起电现象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多演示并确保实验成功,增强实验的观赏性与可见度,另一方面要更多的增加学生自主探究与体验活动,要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动手操作并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思维活起来学会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既让学生认识到电学现象是有趣的,同时电学知识是有用的,这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课堂上来。做好第一个学生实验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通过该实验除了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作好铺垫。突破第一个难点分析串并联电路并会画电路图。这是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很多学生认为电学难,就是电路分析与画图没有过关。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分析电路的最主要的方法路径法,同时通过实物连接与电路图对比,让学生领会导线为什么要画直,元件为什么不能画在电路图的拐角处。该内容的电路不宜复杂,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后面的教学。精心安排,悉心指导第一次“小制作”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2.前后连贯,分步推进,“初中电学知识内容从整体来看,电路是基础,电流、电压、电阻是发展,欧姆定律、电功率是高潮,电功率是高潮中的峰顶部分”(教参),生活用电则是电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中基本量的关系,电功率则从能量和做功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电。由此,可发现内容的编排是由浅入深,前后贯通。教学中该如何做到合理把握?(1)对某些概念的教学,需要逐步深化,如“电压和电阻”中的“电阻”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同时其大小与材料、长度、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在下一章第一节总结“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后,再次强化,同一导体,其电压与电流之比为定值,这个值就是电阻大小,学生只有知道这个结论后,才能深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路的电压、电流的大小无关。(2)对某些技能的训练需要不断反复与强化a.如识别电路是电学开篇的一个难点,在第一章教学中学生不会全部过关,这需要我们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b.电路故障的判定(在电压与电阻、欧姆定律中逐渐拓展完善)(3)关注课本中前瞻性内容如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实验中,课本安排了“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和“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操作,目的就是为了下一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作好铺垫。,3.新旧对比,准确把握,勿盲目拨高,忌繁难偏怪,(二)激发动机,保护兴趣,学生在电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中,由于动手操作并观察解释了摩擦起电的相关现象,对电学还感兴趣,但是到了第二节开始,接触电路图与电路分析,就有点茫然了,学习兴趣开始下降,到了“电压和电阻”又是一个分化点,接着“欧姆定律”这一章更是一个大的分水岭,学习兴趣锐减的话,后续的学习则无法进行了,因此在这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先把激发兴趣,并把保护兴趣放在首位。1.重视实验教学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实验”充分激发并保护这个积极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同时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使其学习兴趣能够持久2.学会因材施教教师要及时了解学情,诊断学情,了解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从而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与任务。如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动手操作性实践特别感兴趣,但对计算或概念性知识掌握不牢,有的学生则可能恰恰相反。智慧型教师不应取长补短,不能通过遏制其兴趣的做法来弥补其它的不足,而应保护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技能的同时,学好其它的知识。3.开展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基础知识、或实验操作、或学生个人小制作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学习兴趣能持久下去。,(三)改变方式,有效教学,在教学中要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改变教学的重心,以学定教,合理开放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探索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1.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优质学习余文森教授认为对学生优质学习的维度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第一情绪状态学习的情绪是不是很饱满,是不是非常认真地投入,学习过程是否非常愉悦、开心、甜蜜和幸福;第二参与状态全程参与,每个学生都参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第三交往状态倾听、发表、互助;第四思维状态深度、广度、创造性、个性化;第五生成状态认知、思维、情感、品德、都有进步、有所生长、有所提升。,在教学中,要着力体现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建构过程。,案例变阻器教学片段:师:(提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师:演示课本P68页实验(图16.4.1)师:(提问)移动导线夹时灯泡亮度为什么改变?生:改变了连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师:介绍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师:如何连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改变电阻?师:演示6种接法师:总结滑动变阻的正确连接方法“一上一下”,2.重视科学探究,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推理法、放大法、归纳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转换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三)改变方式,有效教学,(四)总结规律、优化练习,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题海“战术”,各学科争时间、拖地盘的现象愈演愈烈,这种机械重复训练既低效,又耗时,关键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1.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解答电学题,一般要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读题时把已知量标注在相应的元件旁;然后分析电路,明确电表所测的对象;再分析物理过程,运用物理规律,布列关系式;最后求解、检验、作答。例:R1与R2串联,已知R1=10欧,R1两端电压为2V,R2两端电压为4V,求通过电路的电流、电阻R2的阻值以及电源电压。,2.引导学生总结题型特点及解题规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总结规律、优化练习,3.贴近生活,凸显核心价值观练习设计中,要注重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尽量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体现学科的核心价值观。例1:(2013菏泽)图15甲表示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油量表(实际上是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值为60,金属杠杆的右端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电源电压为24V,R0为定值电阻,R0R浮标油量表R0R浮标油量表(1)R0的作用是,当油箱油面下降时,油量表的示数将变。(2)油箱装满汽油时,油量表示数为最大值(即电流表达到最大值,此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在某一端),求R0的阻值。(3)当油箱中的汽油用完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在另一端),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4)改装设计: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油量表,图15中的乙图已画出部分电路,请在乙图中完成电路的设计。要求:当油箱中的油用完时,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四)总结规律、优化练习,3.贴近生活,凸显核心价值观,例2:李佳同学家里的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轮流工作,完全由温控开关S0自动控制:当胆内水的温度被加热到90时,加热状态就停止而进入保温状态;当胆内水的温度降到60时,加热状态就启动。右图是该饮水机的电路原理图。李佳同学通过观察还发现:当胆内装有1千克水时,饮水机的加热状态每次只启动5分钟就停止。问:(1)温控开关S0在何种状态(断开或闭合)时,饮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