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课内部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竟自由 满载(zi) 榆阴 埋怨(mn)B. 曾记否 彳亍(c) 笙萧 火钵(b)C. 忆往昔 长篙(go) 河畔 凌侮(w)D. 万户侯 颓圮(p) 浮澡 团箕(q)【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题中A项,竟自由(竞) 满载(zi);B项,彳亍(ch) 笙萧(箫) D项, 浮澡(躁) 团箕( j)。故本题选C项。【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 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 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隐蔽【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敝”是形容词,但其后跟宾语“之”,所以要活用作动词,译为“损害,伤害”。“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意思是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故本题选D项。【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边疆,把作为边境;“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郑国。C项,“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到好处。故本题选D项。【点睛】常见文言词类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情况: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的“蹄”本是名词,后面接宾语“之”时,“蹄”活用为动词“踢”。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其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事”迭用,第一个用作动词“做、从事”。前面有结构助词“所”,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故用作动词“用网捕捉”。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如 “秦师遂东”,方位名词“东”前面有副词“遂”,用作动词“向东进发”。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后跟“我”作宾语,是“使我为王”。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如“天子不得而臣也”,“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 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如“故王不如东苏子”,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 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孟尝君客我”,名词“客”后带宾语“我”,活用作意动词。“客我”即“以我为客”。(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动词“奉”用作名词,意即“奉送的机会”。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活之”即“使之活”。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如“晋侯饮赵盾酒”。“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 动词的为动用法。如“死国可乎”,“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4.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 何厌之有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 以其无礼于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知识。题中,只有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失其所与,不知【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说”通“悦”,高兴。 B项,“已”,通矣,语气词,了。D项,“知”通“智”,明智。故本题选C项。【点睛】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因为古代的字很贫乏,所以用有限的字来表达意思。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6.教学楼与办公楼之间的廊桥连通以后,进出办公室就不必再绕道而行了,师生们在上面行走真有如丸走坂的感觉。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如丸走坂”: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像斜坡上滚弹丸一样。此处望文生义,不合语境,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7.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B项,“感同身受”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原题中“我”就在现场,不存在“就像”的问题,与句意不符,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8.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A. 正确 B. 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此处与句意相符,成语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9.杜甫是位有高度责任感的现实主义诗人,由于战争频仍,在他的笔下,生活的画面往往是广大灾民哀鸿遍野,痛苦不堪。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A项,重复赘余。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饥饿号寒灾民。与前“灾民”重复。与句意不符,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0.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表里山河”形容进可攻,退可守的险要地势。此处应为“冰山一角”,即指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表里山河”与句意不符,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1.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掌握住了度的问题,演唱和表演不瘟不火,恰到好处。A. 正确 B. 错误【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不瘟不火”,褒义成语。指戏曲不沉 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与句意相符,成语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2.中国“经济xx人物”自xx年开始评选以来,当选者均为所在行业内翻云覆雨的名人,而xx年“经济xx人物”当选者之一竟然是四川的一位普通农妇。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词语的意思来判断。“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贬义词,不能用于本语境,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3.老李和老王两家向来没有联系,今天,老李竟为了孩子的一点小纠纷,登堂入室去找老王,向老王讨个说法。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也说“升堂入室”,谓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文生义,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4.在当下中国,有些人认为父辈的职业地位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其实,从农民、工人家庭中走出来并且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数量非常多,到处都能得到。所指对象只能是“物”。与句意中的使用对象“人”不符,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5.曾几何时看起来困难重重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如今为何走得这么顺畅呢?记者首先从投资者那里寻找到部分答案。A. 正确 B. 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正确。“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子说的是过去的事情,而成语则是说的没过去多久,此处应用“曾经”与句意不符,成语使用错误,故选B项。【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成语运用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寂寞空庭春欲晚中,新生代人气演员张彬彬饰演的满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深情如许、温润如玉,更有着芝兰玉树的风姿气度。B. 深思熟虑之后,粟裕还是认为不过江,在中原地区打大歼灭战为好,但他又怕自己的“一孔之见”干扰了中央军委的决心,没有上报。C.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中,雄浑大度的颜体字是与颜真卿刚直忠义的性格相维系;张旭、怀素的草书龙飞凤舞、气势非凡,与他们性情旷达相对应。D. 只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才硕果仅存地成为那个无论是物质抑或精神都极为贫瘠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麟凤龟龙”。【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A项,望文生义。“芝兰玉树”:芝兰:灵芝,兰草或香草;玉树:宝树。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子弟。这里误以为真正的“兰和树”。B项,正确。“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符合语境。C项,正确。“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符合语境。D项,正确。麟凤龟龙: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符合语境。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故本题选A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B. 我们决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夸夸其谈的马谡,伟大事业不是喊破嗓子说出来的,没有一锄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愿景,终究也是空中楼阁。C. 在诗词间徜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星罗棋布的中国人文景观,恰恰是因为有了历史与人文的熏染,才在百阕千词中,焕发出诗性的力量。D. 设置“第三卫生间”,是为了解决女儿协助年迈不便的老父、儿子协助步履蹒跚的母亲、爸爸协助年幼胆小的女儿等难以启齿的如厕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A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符合语境。B项,“空中楼阁”:指悬于半空之中的城市楼台,也比喻虚构的事物或不现实的理论、计划等。符合语境。C项,“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 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符合语境。D项,“难以启齿”:很难开口(说出事情的真相)。使用错误。“如厕”不属于无法或很难说出的事情真相。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故本题选D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每个赛季开始前,各家俱乐部都需经过预算审核,确保球员的工资不超出球会承受能力,以保证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寅吃卯粮的情况基本杜绝。B. 他挥舞着手臂,一边走向教练席,一边口中振振有词,接着气哄哄地坐在了板凳上。这一刻,我们看见了一个暴怒的穆里尼奥。C. 我是做西餐的,英文还可以,但和身边的全球顶尖人才和总部的美国人比还是差太多了,每次和总部沟通写邮件时我都胆战心惊,生怕言不及义。D. 中国从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川普给面子,那中国也会投桃报李。【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项,“寅吃卯粮”:在寅年吃了卯年的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挪用了以后的收入。合乎语境,使用正确。B项,“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C项,“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D项,“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我以李子给予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之意。 现代社会中常比喻走后门,找关系,以行贿的方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语境中“中国从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相符合,使用正确。故本题选C项。【点睛】成语题误点设置:望文生义;错用对象;褒贬误用;颠倒尊卑;搭配不当,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病句运用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D.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句式杂糅,“根据调查”“调查显示”,二者任留其一;B项,语序不当,改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C项,搭配不当,“推动”和“受益”搭配不当,删去“和企业广泛受益”。故选D。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B. 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C. 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D. 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搭配不当。将原句压缩一下,就是“中心思想要求具有能力”,主宾不搭配,可改为“概括中心思想要求具有的能力”。B语义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删去“可说”。C不合逻辑。须眉是指男子。封建传统歧视女性,所以当一个女人很有作为时,就叫巾帼不让须眉,是说女人不比男人差。本项句子不是就男职工和女职工分开来说的,而是就年轻职工和老年职工分开来说的,老年职工中有男有女,可将“不让须眉”改为“老当益壮”。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视频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B.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C. 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D.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残缺,最后一分句前加上“北京市民”。B项搭配不当,“促进”与“和平”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视频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下列小题。远山H大学正门东侧,有一排树。有一天,树下出现了一个擦皮鞋的女孩。女孩看起来虽然不是如花似玉,却也明丽动人。当她低头擦皮鞋时,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小鲁就是其中的一个。小鲁是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他知道自己今后要在商海里混的,所以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尤其一双皮鞋,保养得很好。他相信这样一句话:“男人的形象,一在头,二在脚。”所谓脚,就是指皮鞋了。所以当他听说校门口出现一个擦皮鞋的摊子时,很高兴,马上就去了。他知道擦皮鞋的是一个年轻姑娘,同寝室的几个家伙已经兴奋地谈论几个午睡时间了。但他不是冲着这个来的。他认为只要皮鞋擦得好,擦皮鞋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所谓。可是他没有料到,这个擦皮鞋的,不但年轻,而且还很有味道。她眼睛一扫,小鲁就觉得自己心神迷乱了。当然,小鲁是有定力的。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心神迷乱在姑娘面前有丝毫的流露。“麻烦你,擦擦皮鞋。”他总是这样彬彬有礼。“不麻烦。谢谢你的光顾。”姑娘态度不卑不亢。小鲁突然对姑娘充满了同情和怜爱。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擦皮鞋呢?“你可以试试换一种工作。”有一天,小鲁忍不住对姑娘说。“怎么?我这工作不好吗?”姑娘埋头擦鞋。“不是不好,工作没有贵贱嘛。”小鲁说,“我只是觉得你你这样的条件,可以从事更好一点的工作。”姑娘又用力擦了几下,表示皮鞋已经擦好了。她抬起头,一边接过小鲁递过来的擦鞋钱,一边说:“你放心,我不会一辈子擦皮鞋的。我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小鲁觉得有了进一步交流的话题,立即兴奋起来,“能说说吗,什么理想呢?”姑娘一笑,说:“告诉你也无妨,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小鲁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她的理想仍然与皮鞋有关。“皮鞋厂?那要多少资金啊?你”姑娘又是微微一笑:“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小鲁又是一愣。他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暑假后,小鲁返校了,擦皮鞋的小姑娘却没有出现。很快,毕业来临,大学生们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了。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虽然这家公司在南方,有点偏远,但小鲁还是毅然南下了。经过两次面试后,行销部主管要见小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出现,他将得到一份工作。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因为他一眼发现这个主管竟然就是一年多前在校门口的那个擦皮鞋姑娘。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小鲁明白,她肯定早就看过他的材料和照片,知道他是谁了。“不要惊奇 一个擦皮鞋的姑娘怎么突然升级为主管?”姑娘说,“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你这双鞋,”她指着小鲁穿着的运动型皮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小鲁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接话。“欢迎你加盟我们公司,”姑娘说,“不过第一步,你看”小鲁顺着她的手势看去,看见墙角放着一只擦皮鞋用的小箱子。“眼熟,是不是?”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2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擦鞋姑娘“乌黑的头发瀑布一样挂下来,露出雪白的脖子一截,看得那些学生顾客心神迷乱”,不仅表现擦鞋姑娘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也为下文写小鲁去看擦鞋姑娘作铺垫。B. 小说中小鲁忽然觉得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这个擦鞋的姑娘倒像是一名大学生,甚至像一位经济学教授。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C. 校园内也出现了各种招聘广告,其中就有一家鞋业公司。小鲁突然对这家鞋业公司有了兴趣,说明小鲁想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定能邂逅到擦皮鞋的站娘。D. 擦皮鞋的姑娘在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了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说明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23.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24. 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答案】22. D 23. 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的人。她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为实现理想,她脚踏实地,不怕吃苦。擦皮鞋的姑娘是一个有头脑,善于思考的人。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情况。擦皮鞋的姑娘是个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的人;无论是作为一个擦皮鞋的姑娘,还是作为公司的主管,她都礼貌得体。 24. 第一处,指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査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行情,为今后事业的腾飞打基础。第二处,指作为公司主管的姑娘要求大学生去擦皮鞋,借此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市场需求,贴近市场作调查研究。作者借此表达希望年轻人能够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深入实际,积累经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主题。【解析】【2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为了吸引大学生来擦鞋精心打扮”错误,于文无据。B项“说明擦皮鞋的姑娘知识渊博”错误,谈话中用了“原始积累”一词不足以说明其“知识渊博”。C项,“一定”一词错误,过于绝对。故本题选D项。【2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擦皮鞋的姑娘的形象。”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主要性格“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有头脑,善于思考”、“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文中说擦皮鞋的姑娘说自己:“我有自己的理想。”“我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表明她是一个目光远大,吃苦耐劳,努力追求理想的人。“因为我本来就是公司里的业务骨干,擦皮鞋无非是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你这双鞋,”“正是我那次市场调查的产品,我在你们几所大学门口擦了半年多皮鞋,终于知道你们大学生喜欢穿什么样的皮鞋。”“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这表明她是一个有头脑,善于思考的人。她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查的形式,了解了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情况。文中说“不麻烦。谢谢你的光顾。姑娘态度不卑不亢。”擦皮鞋的姑娘是个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的人;“姑娘见了小鲁却没有什么惊奇表情出现。”无论是作为一个擦皮鞋的姑娘,还是作为公司的主管,她都礼貌得体。【2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两处原始积累这个词语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其含义。” 本题考查小说内涵的理解能力。首先在阅读完小说的基础上,找到“原始积累”出现在小说的哪两个地方,因为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其作用会不同。第一处出现在小鲁得知擦皮鞋姑娘的理想是经营一家皮鞋厂,询问资金多少时,姑娘又是微微一笑:“你没有看见我正在进行原始积累吗?”这里的“原始积累”指擦皮鞋的姑娘把擦皮鞋作为一种市场调査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皮鞋市场需求行情,为今后事业的腾飞打基础。第二处出现在小说的最后一节,姑娘笑了起来,“我现在将它传给你。你要明白,原始积累不仅仅与金钱有关,而且与阅历、行情、调查研究有关。”这里的“原始积累”指作为公司主管的姑娘要求大学生去擦皮鞋,借此积累工作经验,了解市场需求,贴近市场作调查研究。文章的标题也叫“原始积累”,使用理解本小说的主题就不能脱离“原始积累”这一重要词语,作者借此表达的主题应该是:希望年轻人要想小说中的擦皮鞋姑娘一样,能够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深入实际,积累经验,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静敦厚称。父薨,商嗣为候,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厉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弗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节选自汉书,有测改)2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多骄僭 骄:骄横B. 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 固:坚决C. 商部属按问 部属:安排D. 奏果寝不下 寝:隐2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师”是中国古代国家首都所在地,因为各个朝代首都所在地不同,所以“京师”地点也不同。文中的“京师”指北京。B. “城郭”是个多义词,“城”是内城,“郭”是外城,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邑”或“城市”。文中指第种意思。C. “闺门”本指建筑“门”,古代称内室的门,多为妇女所居之处,文中有比喻意义,喻指家庭隐私。D. “左道”一词俨然有着浓厚的贬义色彩,与上古时期我国以左为尊的情形不同,这里指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文中指“邪道”。2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B.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C.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D.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2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B. 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C. 王商不畏权贵。琅邪太守杨肜,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肜,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D. 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2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政治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答案】25. D 26. A 27. D 28. A 29. (1)现在社会安定,长久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间突然出现(的现象)?(2)丞相应该用德行辅助皇上,总领百官,协调各诸侯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解析】【2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寝”的闻言意思有:动词,躺;躺卧。邹忌讽齐王纳谏:“暮而思之。” 动词,睡觉。大铁椎传:“既同,夜半,客曰:吾去矣。”动词,停息;止息。王褒四子讲德论:“秦人兵。”形容词,(相貌))丑陋。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D项,本题 “奏果寝不下”中的“寝”由第个义项引申为“扣住”。故本题选D项。【2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