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2.历史政治地理同堂考试,试卷单独命题;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2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3(题文)“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C.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4(题文)“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材料中“中国富农大贾仿造洋机器制作”产生了A. 洋务派的军用工业 B. 外商在华的近代工业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企业5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投资有80%、工业投资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 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C. 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D. 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6下表为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1957年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7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 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 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 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 产品主要销往海外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 图二可作为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 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D. 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99“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 重农抑商政策 B. 资本主义萌芽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君主专制制度10(题文)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无法得出的信息是A. 小农经济得到巩固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 列强入侵给中国农村带来新的变化 D. 列强的侵略推动了商业交通运输的发展11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12在中国古代,从商致富屡见不鲜,但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也把获取的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和追求豪奢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造成资本严重过剩 B. 腐朽的生活观念分流商业投资资金C. 经营土地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工商业 D. 国家政策对资金流向起到牵引作用13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发展状况的成因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A. B. C. D. 14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15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这一举措A.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 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C. 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二、非选择题16(24分)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1924年孙中山建国纲领材料三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材料四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田纳西河流域16座水坝中的一座瓦茨沙洲水坝。请回答:(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扩大就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材料四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主要内容?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17(16分)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材料一:19111913 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 ;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 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 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 年纱厂增加到65家 , 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 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 , 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 1912 年 的180万吨 , 仅增加到1919年的 330万吨。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材料二:(中国)实业在棉铁, 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 ( 指农林商部 ) 之官业 , 概行停罢 , 或予招商承办 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 , 规划经营 , 以引起人民之兴趣 , 余悉听之民办。至于铁矿需本 ( 资本 ) 重 , 非用开放主义 , 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 , 权限分明 , 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 , 又可瞻贫民之生活。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 , 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 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 , 至于今日, 败坏不可收拾 , 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 , 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 , 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实业之梦张謇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张謇的救国主张是什么?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 ? 为什么 ?xx春期四川省宜宾县二中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C 2C 3D 4C 5B 6A 7B 8B 9C 10A11A 12D 13D 14D 15A16(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分析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2)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3)措施与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4)主要内容: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影响:在当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恢复,有助于美国渡过经济大危机;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7(1)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基础薄弱。(2)实业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