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是A. 恒星、小行星、流星 B. 恒星、行星、卫星C. 星云、恒星、行星 D. 恒星、行星、小行星2. 图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A. 太阳 B. 地球 C. 月球 D. 恒星【答案】1. B 2. A【解析】1. 由材料可知,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有太阳、地球、月亮,它们分别属于恒星、行星、卫星,故B正确。2. 材料包括了地月系和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其中太阳系为高一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为太阳,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为地球,故A正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 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A.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B. 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体现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C. 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D. 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4. 地球是人类目前所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与小行星以外的其他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比较安全B.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光照条件相对稳定C. 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适中,为液态水的存在创造了条件D. 日地距离适中,适中的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答案】3. C 4. B【解析】3. 地球的普通性在于其所处的位置和特征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在于其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不同于水星、金星和火星,它的自转周期长于水星,短于火星,A错误;地球比远日行星小,B错误;地球的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是其特殊性而非普通性,故C正确。4. 地球与小行星也是各行其道,宇宙环境比较安全,故A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适中,为大气圈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故C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创造出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故D错误;稳定的太阳光照是形成生命的条件之一,故B正确。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xx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6. 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高 B. 植被少 C. 云雨少 D. 地势高【答案】5. D 6. C【解析】试题分析:5. 读图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年平均PAR强度在23-26,四川盆地小于20,华北平原在23-29,青藏高原在32-38,青藏高原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所以D正确。6. 甲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所以太阳辐射能弱。乙地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多晴天,云量少,所以D正确。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成反比 D. 没有相关性8.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答案】7. A 8. A【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7. 当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即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图中显示太阳黑子相对数多时年轮宽度也大,为正相关,A正确。8. 当水热条件好是,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反之密集。因此树木年轮受气候影响显著。A正确。B、C、D项与树木生长无关。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该图为北半球该图为南半球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 B. C. D. 10. 与a点角速度相等的点有bcdeA. B. C. D. 【答案】9. B 10. C【解析】9.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东经度度数向东增加,地球自转方向和东经度度数增大方向一致,图中东经度顺时针方向增加,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南半球,B正确。10. 除南北极地外,地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同,图中e点位于南极点,除了e点外,角速度与a都相等,C正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12. 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 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 甲乙两地线速度和角速度相等 D. 以上都不对【答案】11. B 12. A【解析】试题分析:11.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甲地更靠近南极点,故甲位于乙的南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12. 甲地的纬度高,故自转线速度甲小于乙;自转角速度全球各地都相等,故甲乙两地角速度相等。考点:该题考查方向判断和地球自转速度。13. 乘船自西向东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 B.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 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前进,相当于自转速度加快,一太阳日的时间缩短。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一周360,恒星太遥远,恒星日不变。船上乘客观察的恒星日不变, 太阳日小于24时,C对。考点:恒星日,太阳日。14. 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 abcd B. abdc C. dcab D. cdba【答案】D.【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规律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xx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5. 第31届奥运会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A. B. C. D. 16. 地球公转到图中四个位置时,速度最快的是A. B. C. D. 【答案】15. B 16. D【解析】15. 由题意可知,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召开的时间为xx8月5日至2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运行。由图可知,左侧地球代表的位置为夏至日,时间6月22日前后;右侧地球代表的位置是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上方地球的位置代表的是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前后;下方地球的位置代表的是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前后,所以奥运会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即处,所以B正确。16. 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最快,在远日点(7月初)最慢,位于冬至日之后,靠近近日点,速度最快,故D正确。【点睛】准确判断地球公转轨道的位置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读图左侧地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可以判断该位置为夏至日,同理右侧地球出现极夜,可以判断为冬至日,在根据地球公转逆时针,可以判断上方为春分日,下方为秋分日。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7. 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 B. C. D. 18. 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A. 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 B. 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C. 寒带范围变小 D. 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答案】17. B 18. C【解析】17.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其度数为23.5。据图分析,A图中角度为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应为66.5,故A错误;C图中为两条纬线的差值,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图为两条经线的夹角,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B图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故B正确。18. 由所学知识,黄赤夹角的度数和极圈的纬度互余,黄赤夹角变为2331,则北极圈变为6629,A错误;太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黄赤夹角变为2331变大,则太阳直射范围扩大,故B错误;温带为极圈到回归线之间,黄赤夹角变为2331时,极圈纬度变为6629,回归线的纬度为2331,其范围减小,故D错误;寒带为极圈到极点,极圈变小为6629,则寒带范围变大,故C正确。【点睛】根据黄赤交角和五带之间的关系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同时黄赤交角的度数为南北回归线的度数还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 秋分(9月23日) B. 寒露(10月8日)C. 春分(3月21日) D. 清明(4月5日)20.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 南半球,向北移 B. 北半球,向北移C. 北半球,向南移 D. 南半球,向南移【答案】19. C 20. A【解析】19.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故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故B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故D错误,所以C正确。20. 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故A正确。【点睛】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21.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A. B. C. D. 【答案】A【解析】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使地球产生昼与夜;昼夜交替进行是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选择A项。22. 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判定昼夜半球,然后据地球自转方向,判定晨昏线。A图中a为昏线,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与题干不符;B图中a为晨线,b为昏线,故B正确。23. 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厉害,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厉害,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关于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河流上游北岸冲刷厉害,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北偏,下游南岸冲刷厉害,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南偏,该河上下游地转偏向力偏向不同,说明该河流上游和下游的南北半球不同,A正确;若河流上下游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方向应该是相同的。【点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顺河流流向看,地转偏向力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4.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A. 8时 B. 9时 C. 15时 D. 16时25.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A. 15时 B. 9时 C. 3时 D. 12时【答案】24. B 25. C【解析】试题分析:24. 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空白部分表示白昼,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图示昼夜平分,A点为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交界线,故判断A点为6时,则甲地位于A点东侧45,其地方时为9时。25. 图示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AO为顺着自转方向由6日进入7日的交界线,为7日0时,故甲地较A点所在经线东侧45,地方时早3个小时。即为7日3时。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的计算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晨昏线图示的时间问题分析的关键点,能找出6点或18点;注意若为两个日期分界线,则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界线为0时和180经线,利用自转方向确定0时经线的位置即可推算时间。读“某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26. 图中东11区与东12区的分界线是A. 172.5E B. 170E C. 165E D. 172.5W27. 图中、四地,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左偏,自转线速度最小,该地位于A. B. C. D. 【答案】26. A 27. C【解析】试题分析:26. 明确一个时区跨15经度,时区的中央经线等于15乘以时区数,所以东11区的中央经线再往东7.5,就是它与东12区的分界线,计算式为1511+7.5=172.5,在东经度。27. 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的地点为,这两个点中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左偏的只有,所以C对。【考点定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下图中D地此时是xx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图回答下面小题。28. 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A. 等于1/2 B. 大于1/2C. 小于1/2 D. 全球同在一天29.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A. xx1月6日16时 B. xx1月5日8时C. xx1月5日16时 D. xx1月6日8时【答案】28. A 29. C【解析】试题分析:28. 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故选A。29. C地位于120W经线上,C地时间的计算步骤如下:轮船到达B地时,用时6天,又因向东跨越了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故到达B地时的时间为xx年12月26日12时;C地在B地以东,相差4个时区,故此时C地时间为xx年12月26日16时,期间轮船由B航行到C用时10天,故到达C地时的时间为xx1月5日16时。故选C。【考点定位】日期及时间的计算上海市(约31N)业主李某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_30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0. 材料“ 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31.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房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A. 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 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C. 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D. 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答案】30. D 31. B【解析】试题分析:30. 楼间距应考虑一年中当前楼的影子达到最大时的影长,故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即物体影子达一年中最长。所以以冬至日判定最合理。31. 结合上题分析,由于北京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较上海小,故相同楼高的影长较长,故楼间距较上海大。考点:本题组考查太阳高度的规律及应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 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33. 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32. B 33. C【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32. 由日出日落时间可求三地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零8分。再依据昼长求出当天的夜长,10小时,12小时38分,10小时52分。纬度越高,则昼夜长短的差越大。因此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D正确。33. 依据表格,地昼长夜短,白昼变长。若地为北京,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逐渐北移,结果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变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第(1)题注意注意纬度越高,同一天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第(2)题注意分析两天的白昼长度。我国沿海某省区一个中学地理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为6:40、16:4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 该地的经度约为A. 110 E B. 105 E C. 125 E D. 115 E35. 该日可能在A. 11月 B. 9月 C. 6月 D. 4月【答案】34. C 35. A【解析】35. 依据题目所给出的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10小时,该地为昼短夜长,应处于冬半年(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故A正确。【点睛】掌握计算昼夜长短的公式是解决该题目的关键: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正午12时为该地的地方时;北半球的夏半年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半年反之。36.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 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D. 黄赤交角的存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因而形成了四季更替,所以D正确。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7.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 热带 B. 南、北温带 C. 南、北寒带 D. 南、北回归线附近【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则结合选项中南北寒带纬度最高,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所以C正确。下图是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38.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 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C. 和在中波速明显减小D. 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39. 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A. 地幔和地壳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核 D. 地壳和地幔【答案】38. B 39. D【解析】38. 根据所学知识为横波、为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故A错误;为莫霍界面,和在中波速明显增加,故C错误; 为莫霍界面、为古登堡界面,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莫霍界面,只有纵波可以通过古登堡界面,故D错误;为古登堡界面,纵波到达古登堡界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消失,故B正确。39.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上到下的顺序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其分界面分别为为莫霍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故D正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40. 下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41.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 瀑布 B. 岩石 C. 树木花草 D. 大气【答案】40. C 41. C【解析】40. 读景观图分析该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一共是4个圈层,故C正确。41. 水圈、大气圈、地壳均是由无机成分构成,而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由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所组成.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故C正确。下面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42.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 B. C. D. 43. 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主要因为A. 增强 B. 较强 C. 减弱 D. 不变【答案】42. C 43. B【解析】42. 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故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而非直接热源,故A、B错误;大气增温后向外散射热量形成大气辐射,故大气辐射并非大气温度的来源,故错误;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故地面辐射是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故C正确。43. 沙漠地区云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即较强,和天气无关不变;因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所以增强,故C错误;因为沙漠云层稀薄将会减弱,故D错误,所以B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和反射削弱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下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44. 有关上图描述正确的是A. 曲线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 曲线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 曲线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D. 曲线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45.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在该海滨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A. 18时次日7时 B. 6时次日18时C. 16时次日8时 D. 8时当日16时【答案】44. B 45. D【解析】44. 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洋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幅度小。所以为陆地为海洋的气温变化曲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45.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图中8时当日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图中abcd四点间存在环流,根据下表提供的四点气压数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6. 若abcd四点间形成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c处气压高于a处,所以c处气流流向a处B. a处气压低于b处,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C. b处气压低于d处,所以b处气温高于d处D. c处气压高于d处,所以c处气温高于d处47. 关于abcd四点间存在的环流,判断正确的有A. 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B.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则d为郊区C. 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c为海洋D. 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d为山坡48. abcd四点间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A. 近地面温度差异 B. 高空温度差异 C. 垂直方向气压差异 D. 近地面风向差异【答案】46. B 47. C 48. A【解析】46. 由四点气压值可知,近地面d处气压较c处低,所以d处空气受热上升,c处冷却下沉,热力环流的运动方向为cdba。c处气流冷却下沉,由a流向b,故A错误; a处气压低于b处,同一高度,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b处气流流向a处, 因为b位于高空,d位于近地面,所以d处气温高于b处,故C错误;近地面d处气压较c处低,d处空气受热上升,c处冷却下沉,故D错误,所以B正确。47. 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沿海地区,夜晚海洋比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所以c为陆地,故A错误;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频繁,气温比郊区高,气压比郊区低,则c为郊区,故B错误;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白天海洋气温比陆地低,气压高,则c为海洋,故C正确;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因为夜晚山谷气温高,气压低,则d为山谷,故D错误,所以C正确。48. 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d处空气受热上升,c处冷却下沉,在近地面d处形成低气压,c处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气压c流向低气压区d,高空和近地面相反,所以abcd四点间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近地面温度的差异,故A正确。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读“南半球四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49. 四幅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A. 图甲 B. 图乙 C. 图丙 D. 图丁50. 图乙中P地的风向为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答案】49. C 50. D【解析】49. 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本题图上等压线疏密程度一样,且比例尺相同,则等压线气压差越大,风力就越大,图丙气压差最大,其风力最大,故C正确。50. 过P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右偏,偏转成东北风,故D正确。【点睛】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同一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强。51. 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2)甲图表示的节气是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其南北两侧递减,重庆日落_(方位)。(3)甲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乙图中的_位置(填序号),此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_(方向)移动。(4)太阳直射点从向位置移动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_。(5)太阳直射点从向位置移动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答案】(1)图略。(太阳直射光线延长线过南回归线与球心并与昏线垂直) (2)冬至 南回归线 西南(3) 北(4)极昼 扩大(5)晚 长【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抓住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基本规律,进而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进而分析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等的影响。(1)晨昏线平分地球,阳光始终垂直于晨昏线,所以做晨昏线的垂线即可。(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位置。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运动。(4)图示从向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由于直射点向北移,故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扩大。(5)太阳直射点从向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京的昼长逐渐变短,故日出越来越晚,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故正午人影不断变长。【点睛】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所以图示节气为冬至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为春分日,为夏至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