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论文】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_第1页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_第2页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_第3页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_第4页
【改革开放论文】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改革开放论文】浅谈留守儿童的心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济实力增强,农民大多已不再满意以往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生活,于是大量富余劳动力自西向东涌入大城市,进城务工成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于是,随着这股热潮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为主要方法,以息烽县具有代表性的养龙司镇小学各年级学生为对象,对息烽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对策 儿童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日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如我国有句俗话所说:“三岁定八十”。从中不难看出童年时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1。故特对息烽县养龙司镇中心小学进行调查研究,以期能了解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相关解决对策。1 息烽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情感过分压抑导致的不良心理少年儿童时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身变化及社会认知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成长的烦恼。由于父母对自己的教育缺乏导致他们没有成熟经验的指导,一些情感无法得到倾诉,久而久之在内心形成一种压抑感。并且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代养人”(孩子父母委托在家帮助照顾孩子的人)有着或多或少的代沟,加之代养人忙于自己的事无暇照顾孩子情感情绪上的变化,使得孩子根本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满足不了他们成长阶段的现实需求,直接造成某些孩子心理抑郁。自卑心理由于亲情的缺失、教育的忽视和社会的歧视,自卑已经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2自卑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瞧不起自己,轻视自己,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比较。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觉得比其他孩子少了一些关怀和依靠。并且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同龄孩子常常看不起“留守儿童”,认为他们父母是因为贫穷才到外面务工。在相处发生矛盾时经常用“你是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我爸爸妈妈比你家有钱;我爸爸妈妈又给我买什么东西了”等等语言刺激、挑衅甚至欺负他们。这更加让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与别人相比缺少了很多资本,于是时常以一种自卑软弱的姿态生活在班级中。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不敢和别人走得太近。“读书无用论”心理这是一个在“留守儿童”中非常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教育缺失,“代养人”对自己的监控缺乏及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许多“留守儿童”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处,不爱学习,不合群,沉溺于街道游戏机室或网吧。再加上有些父母出于对不能在家陪伴孩子的愧疚,给予孩子较多的零花钱作为补偿便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淡漠、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失范等道德问题。3所以更有甚者在社会不法分子的诱惑教唆下,从事抢劫、盗窃、收保护费等行为。通过好几次放学后的观察,发现有几个六年级的学生总是躲在校门外小巷道内抽烟,一副很享受很拽的样子,看起来令人痛心。他们内心已形成了一种觉得读书没有丝毫用处的观念,崇尚暴力叛逆,这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失足现象日趋严重。对自我个性形成的影响在孩子个性的形成中,父母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对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弗洛伊德曾说过“成人的阴影都能在童年找到影子”。由此可见童年时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决定了成年后的性格养成。而父母的外出打工给“留守儿童”造成了一种残缺的教育环境,势必会使得孩子心理缺失与不健康。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攻击性格:攻击性格也可以称作破坏性格,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为目空一切、脾气暴躁、散漫无纪、捉弄同学、欺负弱小、极尽标新立异之事,故常常成为同学们的告状对象,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坏孩子”。他们有大部分崇尚黑社会、“古惑仔”等暴力犯罪电影,对其中的人物更是盲目崇拜与模仿。缺乏学习、生活上的自信:由于残缺的家庭教育及身边长时间没有家人的监管与爱护,致使他们渐渐丧失对生活的自信。在平时几乎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与刺激,即使偶尔有些小小的成功,也不会被人关注与重视。长期下去做事就会做得越来越糟,形成一种失败的怪圈,不再有足够的信心支持他们继续进取向上。被遗弃感与怨恨感大部分“留守儿童” 觉得自己被歧视,感到生活不如别人。在最美好的童年时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内心会渐渐产生一种被遗弃感。认为父母外出是不关心他们,将他们遗弃在家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于是心存怨恨甚至心理失衡。特别是与同伴相处过程中受到这方面的嘲讽或看到其他幸福家庭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便越发突出。而一旦这种心理形成,便会影响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合群及与他人相处困难等行为。随着时间增加,这种不良心理会不减反加,越演越烈,形成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上升为心理疾病。导致心理失衡,背叛家庭,背叛社会,酿成大错。 2 对息烽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政府加大关注力度我国作为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根本。其在发挥中坚作用的同时,应协调好学校、家庭的角色和定位。调查发现,息烽县当地稀缺大中型企业,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是迫使农民不得不远离家乡去沿海发达城市务工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调整政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在遵循党中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加快经济建设的脚步。从而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设大量就近的工作机会,使他们能在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回家去看孩子,给孩子一个和谐完整的家庭。政府应大力发挥统筹作用。对于我国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不足,在结合现实情况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之上,建议从立法、亲权、国家监护和监护监督、监护人权利以及教育、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完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4其中应着重加强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制度,旨在实现公民的身份平等;改善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农民子女能够跟在父母身边学习。此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机会均等,降低农民子女的教育成本,我们才能够从根源上消除读书无用论产生的社会土壤,提高农民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5加大力度发展农村基层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统筹村镇各方面力量,由各村支部负责,定期开展一些面向孩子的有益集体活动。争取能给“留守儿童”一对一的关怀,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建立社会监护体系。完善学校的教育与监护能力在调查中发现“代养人”与教师的互动十分缺乏,这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乎完全落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学校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情况下最重要的受教育场所,能否履行好其教育能力及对学生的监护变得异常重要。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上,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争取在本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学问以外,给予他们心理上更多的关怀与辅导。并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随时关注他们身心发展与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如果条件达不到,学校应组织各原有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培训,以期能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烦恼,弥补父母不在身边而造成的教育缺失与心理缺失。同时学校方面需要经常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这样不仅能给他们带去关爱与温暖,也能与“代养人”有更多近距离的沟通与交谈。此外,在校园中大力开展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到健康的游戏中来,令他们能够更好消除自卑,融入集体。提高“代养人”责任感及素质解决“读书无用论”这一情况很重要的因素便是“代养人”能否履行好自己的代养职责。当“留守儿童”亲生父母不在身边时,“代养人”是与他们接触得最多的,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但在与“代养人”谈话交流时发现,他们大部分仅仅认为自己和孩子之间只有一种看护关系,而把与孩子间的教育关系所忽略。我认为农村地区村委会、妇幼保护会等基层组织应经常派遣人员进行宣传,致力于使“代养人”真正懂得帮别人带孩子不只是管饭,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生活成长环境。社会或学校应将代养人组织起来,通过开讲座,召开家长座谈会,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向代养人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科学教育知识。宣传新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现有条件,致力于增强代养人的责任心,提高代养人素质,使其真正负起监护人的职责。除此之外,“代养人”应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教育上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分溺爱,做到爱与严的结合。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增强自身责任感,使孩子不出现厌学、觉得读书无用等情况。创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坏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亲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但我在受调查学校附近发现了一些有悖于国家规定的诸如游戏厅、黑网吧、非法录像厅等不健康的行为场所,未成年学生能在其中随意进出,这无疑会严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各部门应加大力度对无证经营的此类场所进行严厉打击,严格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接触到社会阴暗面的机会。净化图书、电子、音响中的黄色内容,多推出积极健康的书籍及音像制品,以满足亲少年强烈的求知欲。学校与地方派出所应联合起来,大力打击社会闲散人员在校园附近收“保护费”和教唆未成年学生实施盗窃、斗殴等犯罪行为。使学生能够安心读书,不受社会不法分子与不良因素的威胁与恐吓。此外,引进社会性公益活动与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让“留守儿童”有地方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释放自己剩余精力的同时增长见识,学会辨别是非,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力,以至于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身心健康。结论:由以上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