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六年级十一册美术教学设计(三)_第1页
人美版六年级十一册美术教学设计(三)_第2页
人美版六年级十一册美术教学设计(三)_第3页
人美版六年级十一册美术教学设计(三)_第4页
人美版六年级十一册美术教学设计(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人美版六年级十一册美术教学设计(三) 第 13 课笔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笔的功能和外形之间的联系,了解笔的形状与手形的联系。 2、欣赏各种款式的笔,了解笔的每个部分的功能,并联想出各种新颖的笔形和功能。 3、学习设计搞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笔的功能,并根据手的形状设计出笔的外形。 难点:设计一支新颖的笔,用设计稿的形式完成。 三、课前准备: 各种各样的笔,彩纸,笔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支款式新颖,功 能多样的笔,提问,你能猜出它有多少用途? 2、出示课题:笔的世界 二、新授: 1、请学生把收集到的笔集中起来,举办一个 “ 笔的世界 ”展览会。 2 / 20 2、请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笔有些什么功能,哪个方面设计的比较新颖。 3、实物投影出示书上作品,讨论,哪些地方设计比较新颖,有创意。 A、用日历表装饰又美观又大方。 B、上粗下细显的非常可爱。 c、握笔的地方设计的很圆润,保护手长时间写字时手指不疼痛。 D、凹凸有致的笔型顺着手的外形,握笔非常舒适。 E、夜光笔,随身带着可以当小电筒。 F、米老鼠的 耳朵会动是按钮的功能 你还能说出那些其他新颖的功能呢? 三、分析笔的组成部分: 笔尖,握笔处,笔杆,笔头,可围绕这几个部分进行设计。 四、教师师范: 1、根据四个部分设计出笔的外形 2、把需要增加功能的部分进行变形,添加。 3、用图表的形式添加各部分的说明文字。 4、涂色。 五、学生进行创作。 六、举办 “ 新颖的笔 ” 设计作品展,评出最佳外形奖,最佳功能奖和综合奖。 3 / 20 七、教后反思: 第 14 课电脑美术 漫画肖像 一、教学目标: 1、漫画艺术的魅力,知道漫画艺术根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 2、试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设计一个自己拼贴,的漫画肖像。 3、把自己的照片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变形,与其他图片进行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漫画人物的变形方法,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个基本的脸部形状。 难点:利用电脑软件进行人物变形,并进行拼贴。 三、课前准备: 各种人物变形的漫画,每个同学自己的照片。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受漫画的魅力。 二、交流 1、说说你所知道的印象较深的漫画。 2、老师这里有一些漫画。如:三毛、父与 子等。 4 / 20 出示漫画的概念:漫画是卡通的一种,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它还是一种艺术的夸张,夸张与变形突出了人的个性特点。 3、漫画种类有很多,今天我要学习的是肖像漫画。 三、比较与发现 1、下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肖像漫画。 2、出示比尔盖兹的照片和漫画作比较: 问: “ 这是谁? ” (学生介绍) “ 有何区别? ” (鼻子大、头发乱、身体小) 出示罗丹、凡高、毕加索的肖像漫画。(因为夸张了某一特征,所以整个比例变了,就是变形了) 出示:夸张与变形是漫画的重要表现手法。 学生欣赏其它漫 画肖像。(如:成龙、陈佩斯等) 结论:肖像漫画是强调人物形象特征,甚至加上动作、表情来夸张表现。 1、展示教师漫画 问: “ 这是谁? ”“ 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 ” 出示步骤: 1)脸型(出示各种脸型的变化)有 等。 2)五官,画在形状的中间。 3)头发 2、表情 5 / 20 出示:喜、怒、哀、惊等漫画肖像 问: “ 影响表情的因素有哪些? ” (五官的变化) 所选表情也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四、练习 对你感受最深的一个人设计一幅肖像漫画。 五、展评(要求:幽默夸张,突出个性 ,表现手法多样) 1、小组自评 2、学生全体评 3、教师小结 六、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利用 photoshop 中滤镜扭曲的功能进行变形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尝试各种功能的不同效果。 七、教师示范,先利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变形,然后找合适的图案利用拼贴模糊的效过,创造出新的图片。 八、学生创作 九、展评欣赏 十、教后反思: 第 15 课神州风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2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胜、故迹、物产以6 / 20 及艺术和民 俗等。 3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与悠久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关心祖国的发展。 教学难点: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文化遗产或自然遗产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画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的含义 1、文化遗产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非常出色的建筑遗址以及雕塑、绘画等遗产。 2、自然遗产是自然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等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 的遗产。 3、复合遗产是具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遗产。 二、引出课题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独具中国特色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说也说不完。一看到一说到这些,都能让人想到中国。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出示课题,板书) 三、了解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 1、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7 / 20 内容:通过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 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风格。 2、展示长城等有建筑图片。 它们 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奇迹。 1、小组交流讨论。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有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民俗艺术、秀丽的河山以及雄伟的建筑,人们一看到它们,就想到中国。让我们小组讨论一下,比比谁知道的多。(出示)(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指名答) 3归纳总结。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也上网找了一些图片,你们看,这是我们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兵马俑(出示图片),它是秦始皇的陵墓,在西安。你们看这是青铜器,它是我国古代器皿(出示图片)。还有我国的艺术国粹京剧(出示图片)。我国的艺术瑰宝书法(出示图片 )。 再给大家介绍一些我们祖国精美的民间艺术:有剪纸(图片)、草编(图片)、风筝(图片)。 最后看看我们祖国雄伟的建筑:北京天安门 (图片 )、故宫 (图片 )、上海东方明珠 (图片 )、金贸大厦 (图片 )。 四、了解中国特色的自然遗产 8 / 20 来看看祖国秀丽的河山:书本提供图片 及事先准备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图片。(略) 五、激发感情,祝福祖国 ( 1)我们的祖国取得过许多辉煌的成就,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组交流) ( 2)作为神州大地上的一分子,你想从哪里去表现祖国的神圣和美丽呢? 六、学生作业 七、作品展评 八、教后反思: 16、家乡的老房子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9 / 20 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 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 1)(出示制作的 “ 老房子 ” 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 (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10 / 20 ( 3)全班交流。 生 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生 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 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 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 2)从主要部分入手。 (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1 / 20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 特征。 ( 1)遵循原则:整体 局部 整体 (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 1)线条结合法。 (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F、教后反思: 第 17 课家乡的小吃 课时 1 课时 课业类型综合 ?探索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 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通过生动有趣 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难点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12 / 20 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学调整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 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学生回答: 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 、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13 / 20 (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 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14 / 20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小结我们自己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 “ 尝鲜会 ” 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伸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第 18 课家乡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 完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15 / 20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 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 “ 五雷阵 ” 。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 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 “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 ” 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 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据称,明洪武年间,军师刘伯温夜观星象,发现无锡惠山有旺盛的灵秀之气,将出文臣武将大乱江南,于是来到惠山脚下教百姓捏泥人,欲以泥臣泥将泄去惠山的灵秀之气。 16 / 20 明季文人王季重在游惠锡两山记 中有 “ 买泥人、买小刀戟以贻儿辈 ” 的记载。比王季重稍晚的明末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 ?愚公谷中也写道: “ 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锡山,进桥店在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碗、泥人等。 ” 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 佛教溯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 “ 大阿福 ” 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 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 传说大阿福又叫 “ 沙孩儿 ” ,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 “ 沙孩儿 ” 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 “ 单片印模 ” 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 “ 善业泥 ” 。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17 / 20 “ 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 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 结跏趺式 的痕迹。 ”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 “ 手捏佛道 ” 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 “ 蟠桃会 ” ,被地方官吏 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3、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4、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18 / 20 七、展示评价 八、教后反思: 19 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 “ 家乡 ” 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 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 “ 综合 探索 ” 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从本课的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意 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挑战。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由三个版面组成。第 38 页主要展现了重庆市老住宅区与新城区的风貌。虽然只是两张照片,但它记载着重庆的历19 / 20 史和发展。教师应针对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引发变化的原因,搜集家乡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的历程。 第 39 页主要呈现了同学们绘制的以家乡发展变化为主题的小报及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反映家乡的历史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