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七、桃花源记【安徽近10年未考查】,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缘溪行缘:_F(2)落英缤纷落英:_缤纷:_(3)渔人甚异之异:_F(4)欲穷其林穷:_F(5)仿佛若有光仿佛:_,沿着,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诧异,尽,这里作动词,走尽,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知识盘点,(6)初极狭,才通人极:_F(7)豁然开朗开朗:_F(8)屋舍俨然俨然:_(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10)阡陌交通阡陌:_交通:_F(11)鸡犬相闻相闻:_,很、非常,宽阔明朗,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12)黄发垂髫黄发:_垂髫:_(13)具答之具:_F(14)便要还家要:_(15)悉如外人悉:_F(1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_F绝境:_,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详细,通“邀”,邀请,完全、都,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7)乃不知有汉乃:_F(18)无论魏晋无论:_(1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20)皆叹惋叹惋:_(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F,竟然,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详细地说出,邀请,感叹,惋惜,(22)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F为:_F(23)便扶向路扶:_向:_(24)处处志之志:_F(25)诣太守诣:_(26)寻向所志志:_F(27)遂迷遂:_,不值得,向、对,沿、顺着,从前的、旧的,做标记,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标志,标记,终于,(28)欣然规往规:_(29)未果未果:_(30)寻病终寻:_(31)后遂无问津者津:_2.翻译下列句子。(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015内江),计划,没有实现,随即,不久,渡口,【答案】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数百步内桃树沿岸生长,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芬芳的草鲜嫩美丽,落下的花繁盛杂乱。(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013玉溪、恩施,2010青岛、成都,2009娄底)【答案】渔人对这些景象很惊异。又继续向前行船,想走到桃林的尽头。(3)初极狭,才通人。(2015青海,2010哈尔滨),【答案】(洞口)开始很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015济宁,2013枣庄,2012南平)【答案】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还有竹子一类的东西。(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15甘南)【答案】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2014青岛、2013黄石,【答案】那里的人看见捕鱼的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010哈尔滨、柳州)【答案】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015玉林、防城港,2013玉溪),【答案】(人们)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9)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014汕尾)【答案】人们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与外面人断绝了往来。(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014嘉兴,2012眉山,2011河北,2009娄底),【答案】人们就邀请渔人回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将知道的情况全部告诉(他们),(他们听说后)都感叹不已。(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015雅安,2014德阳,2011泉州,2010嘉兴)【答案】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家中,都摆出酒饭(招待)。(1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012南平,2011大理),【答案】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1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012北京)【答案】(渔人)已经出来了,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来时的路,处处做标记。(1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015玉林、防城港选择题,2012济南,2009汕头)【答案】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诉说了这件事。,(1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2014株洲)【答案】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从前做的标记。(16)后遂无问津者。(2015玉林、防城港选择题)【答案】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答案】(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遂/与/外人间隔(3)不足/为外人/道也(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4.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2014常州)5.文章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先写渔人如何发现桃花,并怡然自乐,源,在再写_,最后写_。(2013玉溪)6.本文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_、离开桃源、_等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表达了作者_的社会理想。(2013枣庄),离开桃花源复寻桃花源的情况,进入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所历,进入桃花源,再寻桃花源,追求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7.渔人在这里看到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这里环境_,生活_,民风_。(2013梅州)8.“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2013曲靖)【答案】“如此”是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归途中做标记的事。,优美,恬淡,淳朴,9.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花源怎样的美景?(2010长春)【答案】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0.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2013梅州),【答案】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11.“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010嘉兴)【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2.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2012北京),【答案】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谐。13.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2010哈尔滨)【答案】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人向往。14.渔人“处处志之”,后来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012济南)【答案】作者这样写是暗示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使故事显得亦真亦幻,给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或:使文章悬念迭起,引人入胜)。1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详略的,详写什么,略写什么?【答案】文章详写渔人在桃花源里的见闻,略写渔人进桃花源前和出桃花源后的心情。16.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优美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013玉溪),【答案】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的劳动生活的愿望。17.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2011大理八地市)【答案】不同意渔人的做法。渔人不守承诺,将桃花源存在的秘密告诉外人,外人如果找到桃花源,会扰乱桃花源原有的和平宁静。18.从桃花源景色的角度说说作者心目中的这个理想,社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摘录原句并加以概括)(2014汕尾)【答案】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土地富饶,风景优美、百姓安居乐业、民风质朴,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地方。19.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景象。(2013曲靖),【答案】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环境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20.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2013厦门)【答案】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心灵的真实,存在。桃花源里景美人美,没有纷争。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世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的。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成名利争夺场了。陶渊明在此文中写渔人和太守后来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津的情节,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桃花源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皆有所养。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却有其积极意义。,21.自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2014嘉兴)【答案】因为桃花源是人们理想中的最佳风景,宁静而优美,但又绝不是单纯的风景,是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因为桃花源不是单纯的美景,“桃花源”已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标记,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追求。),22.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2014株洲)【答案】要点:政治黑暗;寄托理想;报国无门。,三、(2015蚌埠实验中学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金题演练,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阡陌交通阡陌:_(2)便要还家要:_(3)无论魏晋无论:_(4)惟吾德馨馨:_(5)无案牍之劳形劳:_,田间小路,通“邀”,邀请,不要说,更不必说,品德高尚,使劳累,2.翻译下列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鹰潭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3年防城港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4年娄底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3年秦皇岛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4年哈密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4年亳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3年韶关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3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3年陕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研优卷)
- 2026届黑龙江省尚志中学高二上化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感术行动培训课件
- 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培训
- 梦幻丛林教学课件
- 邮政银行校招笔试题目及答案
- 雪糕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 2025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邮政联合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珍惜时间主题课件
- 昭苏课件教学课件
- 让问候温暖人心国旗下讲话
- 胃出血检查报告图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