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库范文.doc_第1页
古诗鉴赏题库范文.doc_第2页
古诗鉴赏题库范文.doc_第3页
古诗鉴赏题库范文.doc_第4页
古诗鉴赏题库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题库范文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 评分参考: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九日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又读(xi)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4、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15、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1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2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4分)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C、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喻表现了自己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 D、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角度选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到位2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分) (2)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2分) 答:(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2分)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2分意思相近即可)(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1分)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1分) 19、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两点作用: A、作者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的方法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B、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2)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流传千古 2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2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6分)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答: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答:(1)AD(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记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开先河)(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多于两项本题不得分) (2)答案要点: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共2分每问1分如对这段用字有非议言之成理亦应赋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分)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2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为什么? 答:“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25、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1)(2)题(6分) 偶书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1)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第处1分;第处2分缺“古代传下来”扣1分填写的文字意思对即可)(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2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