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II)本次考试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 每科100分 共300分 时间:15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4分每题,共48分)1唐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往往先带着平日诗文著作晋谒中央长官中之为当时所重者;若果才华出众,中央长官先为揄扬或推荐,则到考试发榜之日定可录取。这表明唐代科举( )A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 B带有汉代察举的痕迹C受到社会舆论的左右 D注重考生的文化水平2唐代宗李豫开始以宦官充当“内枢密使”参与国家政事,到五代时一度形成枢密院总揽机要的局面;宋初形成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的二府制度。由此可知宋初:( )A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B削弱了枢密使权力C继承了三省六部制 D加强中央集权制度31947年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这种认识主要基于:( )A二者对待周礼的态度 B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C孔、墨的生活背景差异 D思想是否顺应社会发展4(题文)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福建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 B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C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 D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5在梭伦改革前,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要求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的派别依次是( )平原派 山地派海岸派A B C D6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建C私田荒地的开垦 D井田制逐渐瓦解7“(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燔诗书而明法令”A B C D8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派”讨论的主题涉及“德、礼、法”,秦国的“吕不韦门客集团”讨论的主题涉及“德、礼、法、术、孝、义”。这说明当时( )A文化领域出现“百家合流”趋势 B道家学派已经湮没失传C官方主导了“百家争鸣”的方向 D儒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9台湾学者许悼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C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10下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 B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 D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11十二铜表法第八表中规定:“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和解即通过支付一定的经济赔偿解决争端)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取消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种变化反映罗马法律( )A由习惯法向成文法演变 B由公民法向万民法演变C由野蛮习惯向文明演变 D从不公平向公平的演变12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阴谋。以上分歧的焦点在于光荣革命是否( )A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 B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C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 D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材料二:车驾南伐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仍诏六军发轸(即车)。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拜臣起颡于马首之前高祖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光宅土中(指建都洛阳)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如何?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请回答:(1)据材料一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2)材料二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高祖采取了什么策略?14(18分)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材料三: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17世纪中英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15(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1950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在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1977年又提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并在次年向全国推行,但是由于违背了汉字简化规律等原因遭到广泛反对而失败。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xx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 2B 3A 4D 5B 6A 7C 8A 9D 10A 11C 12B13(1)制度:宗主督护制。危害:剥削农民,隐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出现。关系:激化阶级矛盾,使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改革。(2)事件: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收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策略:继续南征和迁都洛阳二者必选其一。(如答以南征为名也可)14(1)观点:内阁官员不等于宰相,职责是批答奏章;有宰相之实的是太监。(4分)说明: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或宦官专权)。(6分)(2)君主专制君主制废除,建立共和国君主制度复辟君主立宪制度。(4分)影响:君主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