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 科学与艺术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 科学与艺术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 科学与艺术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 科学与艺术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12 科学与艺术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科学与艺术,1.主题解说文章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还是艺术事业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2.结构图解,3.重点聚焦师:如何理解“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生: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跨越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4.难点突破师:为什么说“科学”和“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生:因为科学的普遍性(真理性)根植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性根植于整个人类。在普遍性的范围方面,科学要大于艺术。,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感悟】只有智慧的头脑,才更容易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要趁年少多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chn,阐,li,咏,xi,奠,jin,潜,2填空。(1)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_,艺术就越_。(2)文学(文体)常识:李政道,美籍华人,著名_,_奖获得者,科学与艺术选自_。,广泛,优秀,物理学家,诺贝尔,散文,C,4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_。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B,5“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这个“相联”表现在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而要发挥、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这是科学和艺术相同之一。还有一点就是“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6.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填空。经典名著不乏想象。_(人名)在西游记中,描述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种种奇遇,展现了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叙述了_(人名)带领阿龙纳斯一行漫游海底的经历,展现了一个神秘的海洋世界;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讲述了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_(地名)、慧骃国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奇异的幻境。,吴承恩,尼摩或尼摩船长,飞岛国,(2)有人说,苦难能锻炼一个人;也有人说,苦难能毁灭一个人。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你从以下备选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他的相关故事加以分析。备选人物:阿廖沙(童年)杜小康(草房子)祥子(骆驼祥子)示例一:我认为苦难能锻炼一个人,阿廖沙原本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外祖父破产后,他捡破烂养家糊口,迅速成长。_示例二:我认为苦难能锻炼一个人,杜小康原本家境富裕,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他放鸭、卖小商品贴补家用,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_示例三:我认为苦难能毁灭一个人,骆驼祥子原本是一个憨厚老实、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在买车的希望破灭后,又经历了小福子自杀的打击,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7(2015,衡阳)综合性学习。(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筛选的信息:_。,(2)科学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材料二:爱迪生做了1600多次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碳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45个钟头。后来他在这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1200小时的竹丝灯泡。示例:实践出真知,科学离不开实践。,没有“假如”,哪来真知(2015,荆州)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真知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人民日报(2015年05月04日04版),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没有“假如”,哪来真知?(没有“假如”,就没有真知。)9文章开头写“杞人忧天”有何作用?由成语故事开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没有假如,哪来真知”;作为事实论据支撑文章观点。,10文中列举张兴栋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列举张兴栋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假如在没有成为真知之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或“大胆假设”),列举法拉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求索精神”(或“小心求证”)。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三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空气”比喻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大胆假设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这种环境和精神像空气一样平常和珍贵。_示例二: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异想”“假如”代指创新思维和大胆假设的精神,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简洁。,12读完全文,你认为“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有什么联系?试举例阐述。示例:“大胆假设”是“小心求证”的前提,“小心求证”是“大胆假设”的保证。法拉第如果不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就不可能有后面的无数次实验;如果没有10年间做的无数次实验,就不会发现和证明电磁感应的规律。可见,“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相辅相应,缺一不可。,【阅读范题】见第11题。【技法点拨】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论证语言的能力。既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应属于鲜明生动的类型。结合所处的语境来分析,用“空气”比喻创新思维的环境和大胆假设的精神,能够生动地表现这种环境和精神像空气一样平常和珍贵。【智慧锦囊】赏析论证语言1了解议论文语言特色。(1)准确、严密。(2)概括性和简洁性。(3)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2明确赏析角度。(1)从逻辑角度,赏析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具体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修饰限定恰当;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严谨、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