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代谢串讲一酶和ATP课时作业2达标练.docx_第1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代谢串讲一酶和ATP课时作业2达标练.docx_第2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代谢串讲一酶和ATP课时作业2达标练.docx_第3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代谢串讲一酶和ATP课时作业2达标练.docx_第4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复习专题二代谢串讲一酶和ATP课时作业2达标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2 达标练分层训练押高考1如图是研究物质甲和物质乙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甲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物质乙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甲对该种酶的影响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乙对该种酶的影响解析:选D在同一底物浓度下,加入酶和物质甲后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大,说明物质甲提高了酶的催化活性,即降低了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底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同一底物浓度下,加入酶和物质乙后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小,说明物质乙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当底物浓度较小时,加入酶和物质甲后反应速率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减小底物浓度并不能消除物质甲对该种酶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底物浓度较大时,加入物质乙和酶时与只加酶的反应速率一样,说明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乙对该种酶的影响。2某同学为了验证酶的相关特性及其作用底物情况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一,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混合,可得到中间产物乙;实验二,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1和酶2混合,可得到小分子物质a;实验三,某大分子物质甲与酶2混合,不能得到中间产物乙及小分子物质a。下列相关推理,错误的是()A小分子a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B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C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得出酶1具有专一性D由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解析:选C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小分子物质a可能是大分子物质甲的基本组成单位;结合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进行分析,酶1的作用底物是大分子物质甲,而酶2的作用底物不是大分子物质甲,酶2的作用底物很可能是中间产物乙;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三进行分析可知,酶1的作用底物是大分子物质甲,但未涉及酶1对应的第二种底物,故不能推测酶1具有专一性;三组实验均未涉及无机催化剂,以及温度和pH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故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和温和性的结论。3.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取等量的提取液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设定这四支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为3、5、7、9,再向这四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每支试管中都产生了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加入量减半。两次实验中反应相同时间后过氧化氢的剩余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不同造成的B曲线乙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C提取液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最容易熄灭解析:选B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造成的;曲线甲是第二次实验(酶量减半)的结果,而曲线乙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提取液的量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pH为7的一组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最高,产生的气体最多,点燃的卫生香最不易熄灭。4过氧化物酶能分解过氧化氢,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管号1%焦性没食子酸(mL)2%过氧化氢(mL)缓冲液(mL)过氧化物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222222232224222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过氧化物酶解析:选A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可确定加入白菜梗提取液的3号管为实验组,1号、2号和4号管都为对照组;若3号管显橙红色,还需要与2号管、4号管对照才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能是因为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去活性,而不能证明白菜梗中不存在过氧化物酶。5.酶的活性除了受温度和pH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分别使酶的活性增强和减弱。如图是有关酶促反应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曲线b是正常的酶促反应曲线,则添加激活剂和抑制剂的酶促反应曲线分别是曲线a和曲线cB其他条件一定时,酶活性也会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强C可通过改变激活剂和抑制剂的浓度来调节酶促反应速率D在反应结束前,随着时间的增加,三条曲线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均逐渐减小解析:选B由图可知,在反应结束前,曲线a的酶促反应速率最大,曲线c的酶促反应速率最小,由此可判断添加激活剂和抑制剂的曲线分别是曲线a和曲线c;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等,底物浓度不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激活剂和抑制剂分别使酶的活性增强和减弱,可以通过改变激活剂或抑制剂的浓度来调节酶促反应速率;图中曲线的斜率代表酶促反应速率,随着时间的增加,三条曲线的斜率均逐渐减小,即三条曲线对应的酶促反应速率均逐渐减小。6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酶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二硫键数目Tm()野生型T4溶菌酶Cys51,Cys97无41.9突变酶CCys21,Cys143152.9突变酶FCys3,Cys9,Cys142,Cys164365.5注:Cys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A突变酶F的最适温度为65.5 B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C突变酶中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无关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50%的突变酶F发生变性时的温度为65.5 ;突变酶C与野生型T4溶菌酶的半胱氨酸的数目相同,但突变酶C有二硫键,而野生型无二硫键,说明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可能与二硫键有关;对野生型T4溶菌酶、突变酶C和突变酶F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数目和位置有关;对表格数据综合分析可知,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数目以及二硫键的数目均有关,从而推测其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7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实验编号研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实验1验证蛋白酶的催化作用稀释蛋清液、新鲜蛋白酶溶液、双缩脲试剂实验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实验3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新鲜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实验4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A实验1B实验2C实验3 D实验4解析:选C实验1所用的检测试剂不能是双缩脲试剂,因为蛋白酶本身作为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且蛋白质的酶解产物有多肽时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故不合理。实验2中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对酶活性有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故不合理。实验3中蔗糖酶可使蔗糖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是非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可检验蔗糖的水解情况,故合理。实验4中在碱性条件下,碘不会使淀粉变蓝;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碘才能使淀粉变蓝,因此不能用碘液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检验试剂,故不合理。8.右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解析:选C首先根据曲线变化判断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在A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酶应该在最适pH、低温下保存;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9某同学为验证Cu2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管编号实验步骤甲乙1%淀粉溶液(mL)11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CuSO4溶液(mL)1/pH 6.8缓冲液(mL)1?各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取出试管,各加入1%碘溶液0.1 mLA还应增设实验以排除SO的影响B步骤乙试管加入的缓冲液的量应为1 mLC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D改变为正确步骤后预期甲试管为深蓝色,乙试管为浅蓝色或无色解析:选B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本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加入SO的对照实验以排除SO的影响;反应中需保持无关变量一致,甲组反应体系共4 mL,因此乙组中加入缓冲液的量应为2 mL;该同学的实验操作中,在加入Cu2之前淀粉和淀粉酶已经接触开始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需在反应体系中先加入Cu2和缓冲液;Cu2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甲试管中的淀粉不能或部分被水解,加入碘液呈深蓝色,乙试管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大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加入碘液后呈浅蓝色或无色。10某同学探究了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相同反应体积酶促反应5 min后鉴定酶的活性,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曲线、和分别表示pH、温度和稀释倍数对酶活性的影响,结合酶的特点,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可通过鉴定产物的生成量作为判断酶活性变化的依据B探究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不宜过大C探究稀释倍数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pH和温度应控制在6.4和37 左右DpH、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唾液淀粉酶变性失去活性解析:选D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反应产物为还原糖,故可通过鉴定产物的生成量作为判断酶活性变化的依据;由图可知,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较大时酶促反应速率较小,且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故探究pH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唾液淀粉酶稀释倍数不宜过大;探究稀释倍数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pH和温度应控制在最适条件,即分别为6.4和37 左右;温度过低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没有变性失去活性。11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因变量是温度B100 时过氧化氢剩余量最少,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C0 时过氧化氢几乎没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D75 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于50 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解析:选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的活性;过氧化氢在受热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100 时过氧化氢剩余量最少,是因为高温促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不能说明高温条件下酶没有失活;0 时过氧化氢几乎没有分解,说明此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75 时过氧化氢的剩余量低于50 时过氧化氢的剩余量,是因为温度较高时,过氧化氢自身分解速率较快,而不是酶活性较强。12某科研小组对过氧化氢酶的特性进行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温度均保持在25 ,实验2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酶和Fe3分别通过降低和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B实验1中需向加过氧化氢酶组和加Fe3组中加入体积相等、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C实验1的结果可以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引起实验2中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不同解析:选D酶是生物催化剂,Fe3是无机催化剂,都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由实验1结果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O2产生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作用具有高效性;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应加入体积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2中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测定过氧化氢的剩余量,a、b曲线出现差异是其反应速率不同,相同pH条件下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不同。1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从芍药中提取出一种酶,为探究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是葡萄糖还是蔗糖,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的实验是: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然后再加入等量的该酶溶液,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 min,最后用斐林试剂鉴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无机催化剂不同的是,该酶能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图中的斐林试剂是用0.1 g/mL的NaOH溶液和0.01 g/mL的CuSO4溶液配制的C若两只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蔗糖D若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只有一只试管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选C无机催化剂与酶都能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斐林试剂是用0.1 g/mL的NaOH溶液和0.05 g/mL的CuSO4溶液配制的。葡萄糖属于还原糖,蔗糖不属于还原糖,若两只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蔗糖;若两只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酶催化的底物是葡萄糖。14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对照组中无该水解酶BMn2能够直接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C该实验的因变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来表示D温度、pH等都是该实验的自变量解析:选C对照组中也有水解酶,只是没有加金属离子。Mn2提高了酶的相对活性,从而使酶更有效地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Mn2本身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温度、pH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因变量是该水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