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准对点练习.doc_第1页
2019年高考地理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准对点练习.doc_第2页
2019年高考地理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准对点练习.doc_第3页
2019年高考地理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精准对点练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3年全国卷考情统计考查趋势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7题今后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然以区域图为载体,以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考点一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环境问题】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人地关系】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人地关系】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3)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2018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1【循环经济】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答案】1B(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3【可持续发展】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