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倾销的认定兼论我国倾销立法的完善论倾销的认定 兼论我国倾销立法的完善内容摘要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一直倍受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1904年加拿大率先颁布了反倾销法。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效仿,通过制定反倾销法来抵制外来商品的倾销对国内产业的损害。倾销的认定是反倾销法实体规则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反倾销当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提和基础。影响倾销认定的因素很多,涉及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确定及倾销幅度的确定。我国反倾销立法及执法的时间较短,经验还不丰富,各项规则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将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与国际反倾销规则作深入细致的比较研究,仍会发现有许多不足,尤其是反映在倾销的认定上。我国应借鉴欧美经验,并在遵循国际协约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为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倾销的定义以及倾销的构成要件,第二、三、四部分以倾销构成要件中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一些在这方面的学术成果,分别阐述了正常价值、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的概念和认定标准。第五部分主要是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的反倾销立法在倾销认定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立法上的建议。关键词:倾销 倾销的认定 正常价格 实质性损害 因果关系 倾销立法完善Abstract:Dumping, as an unfair competi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mong nations. In 1904,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initially issued the antidumping laws. Since then, many countries and areas have been taking the same measures to countervail the injury to the domestic industries caused by the dumping of imported goods. The evaluation of dumping i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the antidumping law entity regulations, an essential part in 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 and the premise and base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There are many elements influencing the calculation of dumping, involving the fair value and the tagging of the exported products and evaluation of dumping degree. China has a short history of mak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antidumping law, thus lacks experience and needs improvement on the regulations. Many deficiencies are found when comparing Chinas antidumping law syste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ntidumping regulations, especially on evaluating the dumping action. So, China should refer to the experience of Europe and America, basing on the foundation of abiding by the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nd standing on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China, to improve and consummate its legislation of antidumping, and ser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port-oriented econom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mainly talk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dumping, as well as the elements of dumping. And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part benefit from a number of existing home and abroad academic results in this regard dumping, which ar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dumping. Part V is mainly based on the former several parts, combined with Chinas specific dumping anti-dumping legisl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ese legislation.Key words: dumping, the evaluation of dumping, fair value, essential injury,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improving the dumping laws 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II一、 倾销的定义和构成条件1(一) 倾销的定义1(二) 倾销的构成条件1二、 正常价值的认定 2(一)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2(二)向第三国出口价格3(三)结构价格3三、产业损害的确定4(一)损害的定义4(二)对三种损害的确认标准 5四、因果关系的认定7(一)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 7(二)倾销进口产品对价格的影晌8(三)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晌8(四)倾销与损害发生的时间9五、借鉴WTO反倾销协议,完善反倾销法实体规则10(一)完善出口倾销的确定10(二)完善产业损害的确定12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15论倾销的认定 兼论我国倾销立法的完善一、倾销的定义和构成条件 (一)倾销的含义确定某一产品是否存在倾销,是将两种价格进行比较的过程。即用被指控的倾销产品的出口价格与该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或该产品向第三国的出口价格,或该被指控产品的结构价格(生产成本加上合理费用、利润),以及在特定情况下的替代国价格(统称为正常价值)进行比较,若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即为倾销。李平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缺陷分析与矫正载于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卷153页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瓦伊纳为倾销归纳了一个富有现代色彩的定义,他认为“倾销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市场上的价格歧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完全相同的一种商品,如果它在两个市场的销售中存在价格差异,就很可能构成倾销。“价格歧视”,从法律角度上讲,是指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销售的价格不同,即在出口国或原产地国市场以高价出售,在进口国市场以低价出售。价格歧视既包括同一产品并非基于不同的成本出售,而是基于国内与国外人为的价格差,也包括同一产品以不同的价格向相互的竞争或相互不竞争的买主出售。由于价格歧视的目的是为了打入其以前不曾占有的市场或扩大己有的市场份额,因此,价格歧视在各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是公认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我们必须明确经济学上倾销仅仅是构成法律上倾销的前提条件,而法律上的倾销所强调的是对其进口过相关产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二)倾销的构成条件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法原关贸总协定第6条将倾销的定义为:“将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法进入另一国的市场,如因此对某一缔约国领土内业以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或产生实质性损害威胁,或者对某一国产业的兴建产生实质性的阻碍,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据此,法律上的倾销由以下三个条件构成:(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或公平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这里的损害包括实质性的损害,实质性损害威胁和实质性阻碍,是指对进口国相同的产品的整个产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害,而不是指对进口国某个或某几个生产厂商的影响,当然这也有例外的情况,关键看它是否符合“国内产业标准”。(3)损害与低价销售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影响其某个产业兴衰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简单地把进口国产业的不景气归咎于外国产品的进入显然有失公平。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构成法律上所指的倾销行为,才能依据反倾销法加以限制和调整,采取必要的反倾销措施。二、正常价值认定具有普遍规范性的国际反倾销法产生于1948年1月临时生效的CATT第6条。它对正常价值的认定规定了如下方法:一是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二是向第三国出口价格;三是结构价格,即推定价格。反倾销协议沿用这一规定,各国反倾销法亦都作了基本一致的安排,如欧盟反倾销法第384/96号规则的第2条,我国反倾销条例第2章的第4条。(一)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具体是指“同类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可比价格”,它是认定受诉倾销产品正常价值的首选方法,只有在“不存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时,才可考虑其它方法。采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l)销售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发生;(2)这种价格为具有代表性的可比价格。美国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通常要进行国内市场可靠性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表明,根据这种方法所得出的公平价值是此种或类似产品在出口国的主要市场上用于国内消费,以通常的商业数量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发生的价格,则这种价格即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任何伪装的销售或旨在建立虚拟市场的市场销售所形成的价格将不被考虑。采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方法时须注意受诉产品出口国并非受诉产品原产地这一所谓间接倾销的特殊问题金孝柏:倾销的认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17卷第3期 第84页。GATT1955年成立工作组对间接倾销下正常价值的认定加以规定,反倾销协议在此基础上完善,其第2条规定如下:如果产品不是直接从原产地国而是从一个中间国向进口国出口,通常应以出口国(即中间国)的可比价格作为该产品的正常价值,但在下列情形下应采用原产地价格认定正常价值:(l)该产品只是通过出口国转运;或者(2)出口国不生产此种产品;或者(3)在出口国不存在可比价格。欧盟反倾销法做出了与反倾销协议大体一致的规定:“出口国通常应该是原产国。然而,它也可能是一个中转国,但不包括,例如,产品仅仅运输途径的国家,或者相关的产品不在该国生产的国家,或者在该国对这种产品没有可比价格。”(二)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具体是指“同类产品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向第三国出口的可比价格”。这种价格方法的采用要以“不存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为前提,而“不存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是指:(l)在出口国国内市场没有同类产品在正常贸易过程中销售;或者(2)在出口国由于该市场的特定情况,或者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太少,该项销售不能用于适当的比较。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应具备如同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所必须符合的同样条件。向第三国出口价格方法采用的关键是第三国的选定。反倾销协议只是提及“一个合适的第三国”,我国反倾销条例对此没有具体规定金孝柏:倾销的认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17卷第3期 第85页。美国反倾销法制定了如下标准:(l)产品标准,即出口到该国的产品与受诉产品更为相似;(2)销售标准,即除出口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外,在该国市场的销售量最大;(3)市场标准,即从组织和发展的角度看,该国的市场结构与美国最为相似。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满足上述三项标准,可将产品自出口国出口到几个国家的数量进行合计,以认定受诉产品的外国市场价值。各国反倾销实践表明,这种向第三国出口价格的方法很少被采用,其主要原因是这种方法牵涉到对一个出口市场的调查,特别是尽管对第三国的选定做出种种标准与要求,仍不能排除该产品向第三国出口也存在倾销。如果以本为倾销价格的第三国价格为标准来认定正常价值,不论其结论是否为倾销,都是不真实和不公正的。欧共体委员会在查处美国输欧双苯酚倾销案时,就以难以排除向第三国出口价亦为倾销价格的可能性,拒绝了美国企业提出按其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认定正常价值的要求。(三)结构价格结构价格具体是指“产品在原产地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额的管理费、销售费和其它成本以及利润”所构成的价格。按照反倾销协议第2条的规定,采用这种价格的前提条件与采用向第三国出口价格的前提条件相同,即在不存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时,或者采用向第三国出口价格,或者采用结构价格。欧、美反倾销法在以结构价格认定正常价值时有不同的规定与做法:在采用“偏好”上,欧盟反倾销法在“不存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时,一般直接采用推定价格即结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而以往美国反倾销法的做法是,在其它价格均不可行的情况下用结构价格充当公平价值,只是近年来有所改变。在价格构成上,美国反倾销法作了量化规定,如一般费用不得低于成本的10%,利润不得低于成本加一般费用的8%等,欧盟反倾销法并无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则,如在合理利润上,首先应当考虑出口商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相关产品的可赢利部分的平均利润,其次,如果出口商无法或不能提供充分证据,则将考虑国内市场上其它生产商销售相关产品可赢利部分的利润额,再次,如果国内市场没有相关产品的销售,将考虑国内市场相关行业的平均利润额。结构价格因其构成为生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与利润,可以避免其它价格方法可能出现的低于成本的亏本价,而更显合理,但在“合理”推定中它所具有的较强的主观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和出口商回旋余地的缩小,又表明其不足。三、产业损害的确定(一)损害的含义产业损害是确定倾销的另一要件。原关贸总协定GATT的第6条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反倾销条款,它对损害的定义是“对进口国领土已经确立的某项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或对该国某一国国内产业的兴建产生严重的阻碍”。该规定对统一各缔约国的反倾销立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规定较为抽象笼统,且作为“祖父条款指各国不必马上改变其原有的贸易政策,_立即运用这一部分,只要以后行动象迟缓“祖父”一样慢馒地按照该部分条款修改现有立法即可。”,而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为此,在原GATT肯尼迪回合中,各缔约国又着手制定了最初的反倾销守则,该守则第3条规定了损害的确定应以“无可辩驳的证据”为根据,并须对下列两点做客观审查:倾销的进口货及其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影响;由于这种进口货而产生的对进口国国内此种产品生产者的影响;1994年协议则规定:“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应依据事实,而不是依据宣称、猜测或遥远的可能性。某种倾销将会导致出现损害情况的变化必须是明确地被预见得到的,并且是迫切的。”“作出有关存在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时,主管当局应特别考虑下列因素。倾销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大幅度增长率,表明进口实质增加的可能性;出口商可充分自由使用的、或即将实质增加的能力,表明倾销出口产品进入进口成员市场实质增加的可能性,同时考虑吸收任何额外出口的其他出口市场的可获性;进口产品是否以将对国内价格产生大幅度抑制或压低影响的价格进入,是否会增加对更多进口产品的需求;被调查产品的库存情况。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本身都未必能够给予决定性的指导,但被考虑因素作为整体必须得出如下结论,既更多的倾销出口产品是迫近的,而且除非采取保护性行动,否则实质损害将会发生。”而欧美各国对三种“损害”类型的认定依总协定第6条的规定:只有在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工业的“损害”达到“实质性”程度时,才允许进口国对该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那么,达到什么程度的“损害”才算是“实质性”的,在这个问题上,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这是一个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进口产品一个很小幅度的削价可能对国内工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一个大幅度的削价也可能对国内工业没有任何影响。张晓东。中国反倾销立法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33页”如美国1979年贸易协定将“实质性损害”解释为“A Harm that 15 no tine on sequential,inmate railed unimportant(并非微不足道的,非实质性的或无关紧要的损害) United States,Tariffs Act of 1930(1979年修订版)19US.677,Sec.771” 这种解释非常模糊,使得反倾销当局在调查时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有利于本国制造商和生产商的解释。原欧共体也不例外,它没有对什么程度的“损害”才是“实质性”的作出明确的规定,而是留待实践中依个案情况作出决定,因此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不过这些年的实践表明,美国在损害的确定上相对比较严格,许多案件均因最终没有发现或难以确定损害而没有征收反倾销税;而原欧共体则在调查时更容易发现,确定损害。(二)对三种损害的确认标准1关于实质性损害实质性损害是指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工业实际造成的损害,依我国原来的(反倾销反补贴守则第3条规定,实质性损害的认定应基于对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客观审查: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倾销进口产品对进口国市场同类产品的数量;倾销进口产品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商的影响。欧洲法院在日本诉欧打字机倾销案中就曾指出:“如果欧共体委员会和理事会在评价倾销产品对欧共体工业的影响对并没有审查反倾销条例第4条第(2)款(C)项所列举的所有有关的经济因素,那么就应该记住,从该项规定的措施来看,这一列举只是指导性的。因此,欧共体委员会和理事会有权认为基于其中的几项最为相关的因素本身就足以作出判断。施敏颖。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J 国际贸易,2001(52页)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确定实质性损害时还用一种累积计算的特殊方法,即如果倾销的产品是来自两个或多个国家相互竞争,并且与在美国市场的国内工业的相似产品竞争,则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应累计评估所有进口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对美国国内工业的影响,极大增加了确定损害存在的可能性。2关于实质性损害威胁实质性损害威胁是指实际的损害尚未发生,但如果倾销产品持续出口,则在不久将来发生实质性损害的趋势和极大可能性。为了防止各国基于贸易保护主义仅仅依据主观推测而滥用反倾销的现象发生,1994年协议第3条第6款规定,认定构成实质性损害威胁不应根据推断,推测或遥远的可能性,而应当以事实为基础。不过反倾销守则没有规定进口国当局在作出有关实质性损害威胁的裁决时应遵循的标准或应考虑的因素。.在反倾销实践中,美国在损害调查的不同阶段,确定实质性损害威胁的标准也不同,处在初裁阶段,采用标准较低,只要根据可以获得的一般性的初步资料即可作出关于实质性损害威胁存在的肯定裁决,这种裁决可以是基于“有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有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的合理迹象”,如在中国诉美涤棉印花布倾销案即是如此规定的。而在终裁阶段,关于认定实质性损害威胁的标准则较为严格,所依据的材料必须证明实质性损害是即将发生,并且须对所有要考虑的各项因素的指标进行审查。3关于实质性妨碍与上述两者不同,1994年协议对其的含义没有具体规定,但从反倾销的实践来看,倾销进口产品在什么样的情况可能会被认为是实质性地妨碍了进口国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主要取决于该国国内工业在计划,筹备和新建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原欧共体关于实质性妨碍的一般立场是,只有在欧共体工业处于计划筹建的高级阶段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裁定构成了实质性妨碍。而要证明这一点,必须提供关于己取得厂房、资金、技术等令人信服的证据。在美国,如果某一国内工业尚未开始生产,那么则要求至少必须证明它已经开始生产进行了大量的进入,才“有可能裁定倾销实质性妨碍了该国工业的新建” 彭文革,徐文芳。倾销一与反倾销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997。第99页。如在JEANENTTE玻璃公司诉美国一案中,由于美国生产商没有获得价值250000美元的检测设备,因而被认为尚未投入生产,实质性妨碍不成立。而在日本诉美渔网倾销案中,由于美国生产商已为开发一种具有商销性的晶体渔网进行了大量投资,因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如果修改或撤回已颁布但尚未执行的征收反倾销税命令,可能会实质性地阻碍美国此类国内工业的兴建。由以上可以看出,1994年协议欧美各国反倾销法中对损害的认定标准较低,而且不太严格,这样各国当局在进行损害调查时,就具有了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也势必加大了反倾销措施滥用的机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不难发现一条深藏其中的规律,损害标准的程度与贸易自由化程度成正方向变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程度成反方向变化。损害标准越低,构成反倾销的机会也就越大,贸易自由化程度也就越低,相应也就有利于对本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损害标准越高,滥用反倾销的可能性就越小,贸易自由化程度也就越高,相应减少了贸易保护的可能性。反倾销损害标准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斗争中力量对比的变化。四、因果关系的认定因果关系是确定是否存在倾销的另一个要件。一个国家产业受到损害并不当然归咎于倾销,往往会是其它种种原因造成的,因此确定因果关系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倾销和损害的因果关系有两种情况:1、主要因果关系。指进口国相关产业的损害完全或主要由倾销的产品造成的,即相关产品的低价倾销导致了进口国有关产业的直接损害,称之为主要因果关系或直接因果关系。这种类型以原欧共体459/68条例和1967年肯尼迪回合协议为代表,要求倾销是导致损害的主要原因,进口国才能对受诉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2、一般因果关系。当进口国国内产业的损害是由倾销产品及其它有关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倾销只是造成损害的因素之一是,我们称之为一般因果关系。这种类型以美国1921年反倾销法为代表,这种因果关系强调只是倾销是导致损害的起作用的原因之一,即可征收反倾销税彭文革,徐文芳。倾销与反倾销法IMI。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1997。第95页。认定存在因果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标准:(一)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 倾销产品的数量是认定因果关系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因素主要考察的是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和倾销产品数量的增长率,以及相对于进口国国内生产或消费的数量是否大幅增加。考察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一般有四种情况:一是进口量的绝对值(不论是否有增加趋势)。二是进口量的相对值(不论是否有增加趋势)。 三是进口量绝对值的增加。四是进口量相对值的增加。如果倾销产品的进口总量和数量增长率都在增长,而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及所占市场份额在减少,则倾销与损害之间就有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反过来说,虽然倾销产品的进口总量和数量增长率都在增长,但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和消费数量及所占市场份额不见减少甚或存在好转的情况,则可能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在通过进口量的大小来认定因果关系存在时,各国反倾销机构调查的重点常常不在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值,而在干该倾销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常常不关注市场占有率的绝对值。而十分注意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反倾销机构认为某种倾销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占有率存在大量增加的情况下,那么就很有可能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相反,如果倾销进口产品的总量虽有很大增加,但它在进口国市场上的所占比例仍然变化不大甚或减少,就极有可能认定倾销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从而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这种情况下仍有损害发生,则可能是由于非倾销因素造成。所以,关于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因素,最受重视的还是倾销进口产品在进口国的市场占有率变化。(二)倾销进口产品对价格的影晌倾销进日产品对价格的影响是认定因果关系存在的又一重要因素。这因素主要是考察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1)倾销产品是否一直在大幅度地削减价格,或(2)此类倾销产品在大量进口期间,是否导致进口国相同产品价格下降,或(3)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此类产品在其他情况下本应发生的正常、合理价格上涨。关于(1)会对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是不言而喻的。价格竞争原本就是传统的重要竟争手段,在现代商贸中也仍然不失为主要竞争手段之一,因为消费者(用户)选购的永远是质优价廉的产品。关于(2)又称价格跌落,是指进口国同类产品由于受低价倾销进口产品的竟争、被迫作出降价销售。降价销售比倾销产品削价销售对进口国同类产业所造成的损害还要大。因为当倾销产品削价销售时,无论其削价幅度有多大,其销售机会往往最终会受制于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损害不会波及整个国内产业。然而,如果国内同类产业的个别生产商为争取销售机会而被迫作降价销售时,这种降价行为很可能会迅速扩散整个产业,进而使整个产业遭受重创。关于(3)又称为价格抑制。它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与降价销售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当。实践中,进口国调查机关一般对倾销产品是否大幅度削价考虑较少或不予考虑,而经常考虑的主要是对进口国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如果倾销产品的低价销售降低了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价格或抑制了同类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则可能被认为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在日本对美硫磺倾销案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为有因果关系存在的一个理由是,顾客以取消订单相威胁,要求国内生产商将价格降到外国出口商相同的价格.(三)倾销进口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晌.这主要是考虑被控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是否造成冲击以及冲击的程度,它是选用有关产业状况的所有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评估的.根据1994年反倾销守则第3条第4款的规定,这些经济因素和指标包括:产量,销售量、利润、市场份额、生产、生产力、开工率、投资回报及设备利用率。倾销幅度的大小.对现金流量、库存、就业、工资增长、筹措资金或投资能力的实际或潜在的负面作用等等.诸多学者论及倾销与损害因果关系时,都将这一因素列入其中.在笔者看来,考察这些经济因素或指标是否降低或变坏,主要还不是为了确定因果关系是否存在,而更是为了确定实质性损害是否客观存在。因为国内产业在遭受非倾销因素冲击时,与有关产业相关的经济因素和指标也同样会降低或变坏。虽然如此笔者仍然同意将其列为考察因果关系是否存在的因素之一。(四)倾销与损害发生的时间因果规律告诉我们,原因发生的时间总是在前,而结果总是在后.所以,倾销进口与损害在发生的时间上是否保持一致或相继性,也是确定两者有无因果关系的考虑因素。如澳大利亚在调查冷冻堪装蔬菜倾销案中,负责调查案件的总执行官发现,损害和倾销发生于两个不同的时期,倾销的调查期间在1985年6月至1986年1月,而实质损害却开始于1984年,因此认定,本案的倾销进口与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另外,如果损害是遭受过去但现在已经停止的倾销影响,也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各国反倾销法对此都规定倾销调查期间和损害期间必须一致,不应该有任何出入。因此,如果发现国内产业在调查期间受到过去倾销的实质损害,而该期间倾销已经停止,则不能采取反倾销措施,一般亦不采取溯及性反倾销做法。以上各方面因素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关联性,特别是倾销产品的数量和倾销产品对价格的影响有决定性的意义。一般来说,在一段特定时期内,倾销产品进口数量的大量增加,肯定会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的价格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冲击。需要说明的是,各国反倾销法并不要求以上各方面因素同时具备,才可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只是强调在只有其中任何一类情况下,还不足以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994年反倾销协定亦有相同规定,“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均未必能够给予决定性的指导”参见李炼:反倾销法律实务,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然而,也有例外情况,如美国在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条规则:如果被控倾销产品的进口数量在进口国消费中增长了5%,则即可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无需考虑其他因素。也就是说,反倾销申诉方只要证明这样一个5%以上消费增长率的存在,就无义务进一步证明关于损害是由非倾销因素造成的理由是否成立。由此可见,倾销产品的进口数量在有些国家对于确定因果关系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美国反倾销法却没有进一步明确倾销产品的消费增长率在低于5%的情况下,是否可以直接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看来这种情况下(倾销产品消费增长率低于5%的情况),还需要结合价格因素及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情况,才可最终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五、借鉴WTO反倾销协议,完善反倾销法实体规则(一)完善出口倾销的确定1同类产品的确定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同类产品”一词应解释为同样的产品,即在所有方面都跟该产品相似,或者在缺乏这一产品时,指那种虽然在所有方面与其不尽相同,但具有与该产品非常类似的特征的其他产品。相同产品概念与范围的确定直接关系到被调查产品的范围、国内产业的构成、被调查公司范围及最终裁定后应予以征税的产品范围的确定。新条例中仅仅在第12条中作出对同类产品的定义,而对具体的可比性方面却没有详细的规定。WTO反倾销协议对相同产品的界定侧重考虑的是产品之间物理特征的完全或近乎相同,而美国反倾销法除了考虑物理特征外,还可以以使用目的相同、所使用零部件或原材料相同来确定相同产品。从中国目前产业结构与产品门类不齐全的状况来看,中国反倾销立法规定相同产品时不但要考虑产品的物理特性,还应考虑产品的功能,作出范围较为宽广的规定。由上所述,可在规定相同产品时添加以下7个方面:二者的组成成分、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外观、产品的用途、产品的销售方式、产品之间是否能相互替代和产品之间是否具有竞争性。2正确区分正常贸易过程与非正常贸易过程我国应采用WTO反倾销协议规定的两分法,将贸易分为正常贸易和非正常贸易两种情况。一般认为所谓正常贸易过程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市场条件发生作用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关联当事方之间的销售、低于成本的销售和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销售三种情形常被以为是不正常贸易过程参见章尚锦、李英:论中国反倾销实体法的完善,法学家2001年第5期,第42页。结合欧美反倾销法及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对此进行具体分析:交易双方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关系或者有补偿安排的销售。关联当事方之间的销售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交易双方有明显关联或伙伴关系,如母子公司、总分公司之间,它们的交易价格往往并不反映成本和市场需求,不能被认为是在正常贸易中形成的价格;另一种是买卖双方之间进行的易货贸易,又称为补偿交易,因只有名义价格,也被视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欧盟反倾销法规定,有关联或双方有补偿安排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可以不被视为在正常贸易中进行的,除非欧盟当局确定所涉价格和成本不受当事人之间此种关系的影响。对于关联交易,我国可做出类似规定,即只有当有关联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价格与那些无关联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价格具有可比性时,才可采用国内价格为正常价值。否则,应采用其他方法,包括第三国市场价格及结构价格来确定正常价值。低于成本的销售,即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每单位生产成本加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属于非正常贸易。判断的依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质数量”即低于成本的销售占其全部销售的比例。欧美及WTO反倾销规则皆规定低于成本的销售量达到用来确定正常价值销售的20%应被视为“实质数量”;二是“持续时间内”,即要求低于成本的销售是在一持续期间内进行的,欧盟及WTO规则规定通常为1年,但不得少于6个月,在合理期间内不能收回全部成本。欧美及WTO规则均规定,如果在进行销售时低于成本的价格高于调查期间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则此类价格应被视为在一个合理的期间内收回成本,所谓“合理期间”一般指有关当局对涉讼产品的调查期间。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销售,即国家垄断贸易亦属于非正常贸易过程中的销售。国家垄断贸易这一概念在反倾销法中的作用是,在确定某一出口产品是否构成倾销时,排除上文论述的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格相比较的方法的使用。因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外贸易是由国家通过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的,其价格不反映成本和供求关系,不是在正常贸易中形成的。在确定涉及来自这些“国家垄断贸易”国家产品的倾销问题时,常常采用下面三种价格中的一种与出口价格作比较:第一,替代国价格(或类比价格);第二,结构价格;第三,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其中第一种价格被最普遍地采用。因在替代国的选择上调查当局有着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实践中又常表现出缺乏预见性,不科学性和不公正性,被认为是一种歧视性规定,我国一直对其采取否定态度。当然,为了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并符合WTO对法规透明度的要求。我国对此也应做出明确的规定。3确定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当出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与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进行比较确定倾销及倾销幅度时,WTO反倾销协议要求对相关价格进行选择和调整,使其可以进行比较,即具有可比性。在实践中,需要在作比较前进行选择和调整的相关价格有三种:第一,涉讼产品出口价格;第二,该产品的出口国国内价格;第三,该产品的第三国价格。后来,WTO反倾销协议对上述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第一,可比价格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市场一般交易水平,不能在过高过低的特殊情况下确定价格;第二,这种价格必须在一定交易规模下得出来;第三,应对影响价格的一些因素作合理的调整。这些因素包括:销售量大小引起的价格差异,贸易条件、交货方式、支付条件等销售条件差异引起的价格差异,产品物理特性差异引起的价格差异,运输、包装、保险等费用不同引起的价格差异,税赋差异引起的价格差异,等等;第四,要求作比较时,两种价格应在同一时间内,按同一贸易水平,以出厂价格为基准进行张尚锦李英(论中国反倾销实体法的完善)原载(法学家)(京)2001.5.6673。此外,该协议还专门对价格比较中涉及的货币换算,出口商调价期限及比较方式等问题作详细规定:当价格比较涉及货币换算时,应以成交日的汇率为准,如果出口交易货币涉及期货市场外汇交易,则应使用期货交易汇率,不再考虑汇率浮动因素;在立案调查过程中,为了便于出口商在被中止的商业活动期间重新调整出口价格,当局应至少给出口商60天的期限;在调查期间,供比较的两个价格应采用加权平均价格。我国反倾销法在确定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比较时,应该参考上述规定,具体、详细地规定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进行“公平、合理”比较的方法,特别对各种可比性因素的调整项目,如运输费用、保险费用、搬运费用、包装费用、港口费用、信用费用、仓储费用、佣金等加以规定。对影响价格比较的各种不同因素,包括销售条件的不同、税收的差异、贸易水平的高低、数量和物理性能的不同以及任何表明将会影响价格比较的其他因素,加以规定,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参见邵桂兰:如何认识和运用反倾销的“承诺”规则,江苏商论2002年第4期。同时。还应对推定价格的合理基础、推定的规则、方法及标准进行补充,以增加透明度。使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更为科学、公正。(二)完善产业损害的确定1国内产业的确定WTO反倾销规则对国内工业采取一般和例外相结合的立法方式作出规定的,即先对国内产业作一般适用规定,然后再作例外规定。在一般适用规定的情况下,国内产业包括了两种情况或两种确定方法:在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商的总体,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比较合适;与涉嫌倾销同类的国内产品合计总量占了国内该类产品总产量大多数的国内生产商。而在例外情况下,一成员国的地域范围就生产而言,可以分成两个或多个竞争市场,每一市场内的生产者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由此,若倾销的进口产品在该独立市场集中销售,并且该倾销产品正在对该市场中所有或几乎所有产品的生产商损害,即使整个国内产业的主要部分未因此受到损害,亦可确定损害存在。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与WTO反倾销规则相比,缺乏地区产业的规定。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地区和产业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东西差距过大,尤其是中西部产业竞争力、防御损害的能力较差。因此,中国在进行反倾销立法时对地区产业的规定,能起到保护落后地区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的作用。具体改进时,可参照WTO反倾销协议的规定,增加以下的内容:若某一生产商在国内某一相对独立的地区销售全部或几乎全部的产品,而且该地区的需求不是中国内其他地方的生产商提供的,则该生产商可以被视为“国内产业”。2损害评估标准按照WTO反倾销规则,实质损害、实质损害威胁和实质阻碍工业的新建是损害的三种形态。首先,实质损害的确定应以确凿的证据为基础,并且应该客观审查以下两种影响: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和进口产品倾销的结果对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产生的影响;此类进口产品对与该产品同类的国内市场生产商产生的随继影响。在这两个原则下,还须从进口倾销产品的数量增长,进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变化和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商所受到的冲击三个方面的情况作出判定。同时,这些情况和因素中,单独一种或几种情况和因素都不能当然地起到决定性指导作用。其次,实质损害威胁的确定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仅仅以“宣称、猜测或遥远的可能性”为依据;若倾销将导致损害情况产生,这种损害的产生亦必须是“可预见的”,并且是“迫在眉睫”。此外,还规定,如果认为确实需要采用反倾销措施而作出裁定时,必须特别“小心谨慎”,同时还应认真考虑下面四个因素:倾销产品是否正以极大的增长比例进入进口国国内市场,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进口国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是否有被抑制的明显迹象,从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出口商能完全自由处理即将发生大量增长的情况,说明倾销产品向该国国内市场大量出口增长的可能存在,但要考虑其他市场的吸收能力;涉讼出口产品的库存情况。再次,实质阻碍工业的新建,其含义为:倾销产品尽管未对进口国国内工业造成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编制纲要
- 2021年教师节颁奖典礼动态
- 颅脑损伤护理查房
- 恩派雅(N.Paia)品牌分析与二次增长战略报告
- 儿童电除颤教学课件
- 创意美术字教学课件
- 新解读《GB-T 36780 - 2018辣椒轻斑驳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 用电申请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化学试卷
- 急性乳突炎切开引流护理查房
- 粮食仓储(粮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
- 喜茶运营管理手册和员工操作管理手册
- 比亚迪汉DM-i说明书
- 心肾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2022年山东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 GB/T 38936-2020高温渗碳轴承钢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精讲+高效课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 互通立交设计课件
- 生物竞赛辅导 动物行为学第七章 行为发育(38)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