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写景技法.doc_第1页
杜甫《登高》写景技法.doc_第2页
杜甫《登高》写景技法.doc_第3页
杜甫《登高》写景技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登高写景技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追求的境界诗是主情的作为抒情的常用载体景物描写在古诗中被中国古代文人运用得出神入化 清代诗人杨伦称赞杜甫的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甫镜铨)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更是赞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情景交融堪称此类诗歌典范 一、景物状态变换写景法 描写景物时通过对景物的形态变化即动态和静态交替的描写达到刻画景物神态之目的诗歌首联由一对对偶句入手其中高远的天空、清澈的江水、洁白的沙子属静态之物而劲急的秋风、悲哀的猿啸、盘旋于空中的水鸟则为动态之景一联中动静结合如果将首联宏观地视为静态之景那么颔联两句中萧萧的落木、滚滚的长江则纯为动态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格调高亢的秋景图 二、视角方位变换写景法 描写景物时从不同的视角、位置去描写方能全面表现景物的神韵远景近景变换高处低处结合俯视仰视更替是常见方式首联中上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既为远观之景亦是仰视之物而下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则为近看之物俯视之景与此同时首联两句相对颔联两句则为局部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滚滚来”则为作者登上高处远眺全面之景如此变换写景描写二幅气势恢弘境界阔大之景 三、感官形象变换写景法 感官形象即人的不同器官所获得的外界景物形象即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在景物描写中的表现 诗中意象:高远的天空清澈的溪流洁白的沙子盘旋飞舞的水鸟奔流的江水皆为眼睛所见之视觉形象;劲急的秋风声悲哀的猿猴声飘坠的落叶声则为听觉形象诗人不仅视通万里而且凝神谛听在广阔的时空中去感受秋天的气息 四、景物色调写景法 景物色调即冷暖色彩两种类型暖色调景物一般对应着喜悦明丽之景;而冷色调则常用来描写忧愁灰暗之物诗中首联下句“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通过暖色调之景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图来由此想到杜甫诗中其它诗句如绝句四首(其三)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运用“黄、翠、白、青”四种明丽的色彩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五、点面结合写景法 点面结合法即在景物选取时变换角度写景通常有局部与整体个体与群体的变化形式诗中首联所选意象:风、天、渚可以说是一种整体形象而猿啸声、沙、鸟则为一个局部之物的个体特征与此同时首联中景物:风、天、猿啸、沙、鸟相对于颔联中“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而言则又是局部与整体之变化杜甫借助这些景物将夔州之地的景物特征如同电影镜头般由局部特写到整体表现写得淋漓尽致 六、意象叠加写景法 意象叠加法顾名思义即将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意象之上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它实质上是一种隐喻首联中六组意象: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描绘了一幅精美的画图将此法用到极致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九组名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来描写荒凉暗淡的景物幽僻闲致的环境秋风萧瑟的凄凉旅途表达漂泊天涯的羁旅之人的孤独而悲怆的心绪 七、季节地域特征写景法 特定的季节、地域形成特定的景物特定的景物意象传达特有的情感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由此形成此诗特有景色:风急猿哀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形成夔州的秋天景物烘托出凄凉萧杀的氛围传达诗人悲秋之感 诗歌中写景技法不仅仅以上所列七种通常运用的技法还有修辞描写法、虚实结合法等但本诗中尚未涉及在此不再赘述但杜甫不愧是创作情景交融诗的高手短短二十八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