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xx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那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B. 在韩非子看来,侠是一种无视禁忌、“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一把双刃剑。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D. 侠不会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B.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C.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并不完全认同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更认可韩非子“侠以武犯禁”的观点。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C. 武士和骑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在韩非子看来,是一把双刃剑”说法属张冠李戴。“侠是一把双刃剑”是作者的看法,而非韩非子的看法;C项,属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属曲解文意。原文是“很少存在”,而选项表达为“不会存在”,语意有偏差,且选项前后分句没有因果关联。故选A。【2题详解】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 “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只是文章话题涉及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故选D。【3题详解】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知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故选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司玉笙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大和娘来了。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这不就是家吗?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看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县长,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车虽然旧,可车况不孬,适于下乡。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喊啥不一样?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大,我不是那个意思。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大,上车!俺不坐它坐不惯。怎么啦?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还是这车舒坦。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那你想坐哈车?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那里放着一辆老式地排车,旁边还有一只羊。看到这辆车板都开了缝的旧物,他就想起了上大学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就是靠这辆车,父母风里来雨里去,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视线里,父亲苍老的背影和那些岁月留下的画面叠合在一起,大不止一次坐过这车,他也不止一次用这车拉过大!走呗!父亲一声唤,他便不由得应了一声,好嘞!车把已掉转过来,那只羊也被拴在车后。大,咱上哪儿去?找你娘去。俺娘在哪儿?在东地摘豆角儿。他两手抓起车把,看大坐牢稳了,弓背拉车往外走。刚出院子,司机见状慌得赶紧开门下车,一溜风跑过来。大爷,你咋能叫县长拉车!他不是县长,是俺儿!我来,我来!司机要夺车把。你上车里坐着去,我和俺大拉拉呱儿。司机摇摇头,翻翻眼皮站定了。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越走,他的步子越轻快。庄里人见了,热情地与这爷儿俩打招呼。打罢招呼,扭脸笑去了。父亲说,小儿,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就是当了市里、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他说,大,我知道了。接着又说,大,我想和你商量个事儿。小儿,啥事?我想这车该换了,换一辆电动三轮也好。父亲说,想着哩,是该换了这事你不用操心。有俺和你娘哩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大,眼里亮晶晶地闪着什么。咋不走了?他强压泪水,声音哽咽地说,大,我这当儿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孝敬您您才舒心。小儿,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大,儿记住了!(选自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漓江出版社)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标题“孝心”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接父母到新居、配新车后回乡看望父母、用排车拉父亲等主要情节都围绕着“他”的“孝心”展开。B. “大听了,直咳嗽胡子却还在抖动”一句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大”对儿媳抱怨儿子不如别人的愤怒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C. “出了庄,田野吹来的风好爽。车后的羊不住地咩咩叫”,此处景物描写烘托出我用排车拉父亲重温往日生活的愉快心情。D. “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上了大学、当上科长、当上副县长,职位不断升迁,报答父母的“孝心”始终未变,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典型性。5. 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6. 小说中父亲形象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B 5. 交代了“他”父母的身份和生活环境,暗示了老人的品质。点出了他对尽孝的理解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下文“他”与父亲在尽孝问题上的分歧做铺垫。 6. (1)形象特点:吃苦耐劳;朴实本分;关爱儿子的成长,心中有大爱。(2)用意:间接表现“他”的孝心及“他”对尽孝的理解;揭示小说主题:百姓是父母,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突出了大对儿媳抱怨儿子不如别人的愤怒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说法错误,突出了“大”对儿媳攀比心理的不满以及想发作而不能的复杂心情。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重要段落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要分析把握作用的段落,仔细阅读,根据其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把握。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仔细阅读第二段,本题段中“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交代父母生活环境、身份地位,暗示了父亲的思想品质。“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点出“他”孝敬父母的愿望,为下文的尽孝铺垫,表现了“他”对父母孝敬的品格。【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把握作者写作意图能力。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要求分析小说中父亲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这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作答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要特别注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作答时要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不要被所“抑”部分的假象蒙蔽。本题主要把握父亲作为父亲以及作为农民方面的不同的性格特点,从朴实无华、充满正义感、具有大爱情怀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问: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何用意,也就是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有何用意,是考查学生把握分析作者创作意图能力。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文章塑造主要人物形象肯定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答题时,根据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概括人物的品质,分析通过这种品质反应社会现象,进而把握作者塑造该形象的意义。比如本文,在塑造父亲的形象时,主要通过有两件事,一件事是“他”接父母来城里家里,想报答父母,让父母享享福,父亲对“他”城里家的一系列反应。一件事是“他”升副县长之后开公车回家,见父亲,父亲要“他”用老式排车拉自己去地里找娘。文中主要通过这两件事中父亲的言行来塑造父亲的形象,同时这两件事表现“他”的孝心及“他”对尽孝的理解,比如“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父亲说想坐土车,当了副县长的“他”就二话不说拉起车上再上父亲出了院门,等等都表现“他”的孝心及“他”对尽孝的理解。还有“他”用老式排车把父亲拉到田野时,父亲告诉“他”,“只要你回家,见人该喊啥喊啥,可别装大骡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你就是当了市里、省里的官儿,也别忘了你是从这庄里走出去的,你可别忘了你是谁”,还让他不用操心换电动三轮车的事,这事有自己和“他”娘,当“他”和父亲说不知道怎么孝敬父亲时,父亲说“百姓是父母,你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大和娘的最大孝敬”这些话体现了父亲关爱儿子的成长,心中有大爱,深明大义,同时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百姓是父母,把百姓的事办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点睛】解答人物形象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文化是软实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和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69年来,在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上,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尤其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生活彻底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在欢度国庆之时,在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之际,13亿多人民群众更应坚定文化自信,续写筑梦新篇。庆国庆,让家国文化尽情流淌。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国庆节是集人民性、政治性和幸福感于一体的节日,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在这个秋高阳暖的美好季节,各族各界群众就纷纷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了庆祝活动中,歌颂赞美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抒发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真挚感受,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69年沧桑巨变,69年春华秋实,家国文化在神州大地尽情流淌。庆国庆,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传统文化呈异彩,国庆佳节味道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国庆期间,有景区开展歙砚雕刻、诵读朱子家训、体验国学经典文化“蒙童开笔礼”等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每天参加这种文化体验活动的游客达到千余人次。诸如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等等,都让人民群众重新感受到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9年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行走在筑梦中国伟大征程中,13亿多中华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摘编自秦平让国庆假期多点文化味儿),陕西传媒网2018年10月04日)材料二: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人们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满足,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提升。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认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实物消费增速要快,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约为50%,成为消费新热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服务消费需求旺盛,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516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高于商品零售0.8个百分点。68月暑期档电影总票房174亿元,再创新高,预计全年电影票房将突破600亿元。国庆期间旅游供需两旺,亲子游、休闲游、自助游、自驾游成为热点。(摘编自消费亮点 点亮假期,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6日)材料三:国庆长假期间,各地大打“文化牌”,群众在游玩中提高文化素养,感知文化传承。“宾客盈门,礼乐齐鸣”“进香献酒,尊师敬祖”这两天来到河南许昌神垕古镇能看到按照北宋仪式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让游客切身感受千年文化古镇的独特魅力。国庆假期,神垕古镇每天都将有两家以上的钧瓷窑厂举行开窑仪式,千年的窑火,让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齐文化发源地山东淄博临淄,定制文化游成为了游客新宠。除了根据游客需求安排景点外,旅行社还与齐文化研究学者合作,游览过程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历史文化讲解,实现了文化传播和旅游的融合。节日里,各地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陕西自然博物馆,“科普游自博,国庆七天乐”主题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在福建莆田市博物馆,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体验抄纸、寻找铅字块、固版、刷墨等古法造纸和活字印刷流程。(摘编自国庆长假各地打“文化牌” 传承文化提升游客素养,央广网2018年10月4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民族复兴的大好形势下,应继续发挥其软实力的作用。B. 各族各界群众以饱满的热情庆祝建国69周年,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尽情诠释家国文化。C.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约占居民消费比重的一半,成为消费新增长点。D. 各地发挥地方特色,打出“文化牌”,这一举措有利于群众提高文化素养,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B. 文化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国家、民族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复兴同样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C. 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果之一是居民更注重精神需求,旅游、文化、教育等服务消费占比不断升高。D. 在千年文化古镇举行的钧瓷开窑仪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古镇拥有了新活力。9.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意义的理解。【答案】7. C 8. D 9. 文化自信,能增强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中华儿女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能让中华儿女更好地续写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续写民族复兴梦的新篇章。增强文化自信,能让中华儿女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新增长点”错误,原文是“新热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故选C。【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曲解文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错误,开窑仪式重在让人们感受文化传承,是再现而不是创新。故选D。【9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谈对文化自信意义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在欢度国庆之时,在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光明前景之际,13亿多人民群众更应坚定文化自信,续写筑梦新篇”“庆国庆,让家国文化尽情流淌。无国无以为家,无家不能成国。国庆节是集人民性、政治性和幸福感于一体的节日,承载着反映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功能”“诸如民俗风情展览、音乐快闪等等,都让人民群众重新感受到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而今行走在筑梦中国伟大征程中,13亿多中华儿女更应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续写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同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好的中国方案”提炼答题要点。【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 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 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 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B.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C.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D.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B.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C. 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D. 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B. 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C. 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D. 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答案】10. A 11. D 12. A 13. (1)余阙说:“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备齐,沙班出师。(2)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然后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 “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 “会讲”是“正赶上”的意思,和“谒郡学”联系紧密,不要断开;“门外”的目的是“听”不要断开;“尊君”“亲上”并列,不要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错误,原文是“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的“戊申”应是用来纪日的。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官员们都让着他”错误,原文“无敢让之”的意思是“无人敢责备他”。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题中第:只管;致:达到;趣:通“促”,催促;行: 文中指出行,出兵;相率:相继;捐:除去,文中指撤掉;从贼: 投降敌人。【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益精进。元统元年, 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余阙)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后又出京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适逢莫徭蛮造反,朝廷右丞沙班应当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你受天子之命为重臣,不想着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 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余阙说:“右丞只管放心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余阙下令催促粮饷, 三日后全都备齐,沙班出师。至正十二年(1352 年),朝廷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余阙为副使、辅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 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兵力粮草都很缺乏,余阙到任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余阙领兵回击,敌人被击退。于是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得以存活的灾民很多。有数万失业的百姓,都得到安置。至正十五年(1355 年)夏天,天降大雨, 江水上涨,屯田稻谷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涌入,有什么东西吼声像雷鸣一般,余阙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粮(得以)丰收,得粮三万斛。不久,余阙升任都元帅,驻守安庆。十月,叛军逼至安庆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贼攻打安庆东西二门,西门形势尤其危急,余阙迎敌而上,徒步提戈抗敌,身先士卒。士卒们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了无数敌人的首级。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中午时分,城池被攻陷,城中起了大火,余阙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便引刀自杀,倒在一处清水池塘之中。余阙的妻子耶卜氏、儿子德生、女儿福童都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烧死的人以千计。余阙治军号令严明,与下属同甘共苦,但军士稍有违反军令的, 就会马上处斩示众。当他出战之时,箭矢垒石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 军士们用盾牌为他挡遮,余阙回绝说:“你们也有命,为什么要挡遮保护我呢?”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余阙死的时候五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其二)苏 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注本诗写于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之时。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耦耕: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中“长沮、桀溺耦而耕”。14.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议论起笔,表明诗人此次出行心情悠闲,“听溪声”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B. 颔联“散材”“疲马”颇见性情,采用拟人的修辞,充满对官场生活的慨叹。C. 尾联诗人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既是感叹山间歧路多,也是感叹人生道路之难行。D. 整首诗歌以时间先后为序,写了诗人在巡视属地时山行的见闻和感慨。15. 颈联的两句诗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颈联是诗人在饱览了山光水色之余的所想,“茶户喜”“长官清”表现了远离争斗的生活的惬意、自在;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羡慕,为尾联表达隐逸意向做铺垫;并且点出属地之“清”,也表达了在党争中依然保持高洁志向。【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心情悠闲”说法错误。“身世悠悠”是在慨叹自己的为官经历,心情并不轻松。故选A。【15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诗句的内容和作用,答题先概括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诗句的位置分析作用,此题才内容看,颈联是诗人在饱览了山光水色之余的所想,“茶户喜”“长官清”表现了远离争斗的生活的惬意、自在;从结构上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此种生活的羡慕,为尾联表达隐逸意向做铺垫;从主旨的角度看,点出属地之“清”,也表达了在党争中依然保持高洁志向。【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16.默写(1)国家领导人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国家领导人强调,庄子说过“ , ”(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2)苏轼赤壁赋中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3)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出滕子京治理巴陵郡的卓越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蜉蝣”“粟”“具”的写法。第卷 阅读题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 ,蜿蜒腾越于一碧万顷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 的外海搭建使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造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保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 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贝壳岛不简单。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如果按照国外经验,采用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省了工期。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B.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C.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D. 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 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 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 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宛若蛟龙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副其实B. 翩若惊鸿 风大浪急 前所未有 名不虚传C. 宛若蛟龙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副其实D. 翩若惊鸿 惊涛骇浪 空前绝后 名不虚传【答案】17. B 18. C 19. 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本题画线句子中“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搭配不当,“揭示了新结构方案”谓语和宾语不搭配,可改为“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B项修改正确。A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C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提出了方案”。D项,“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改为“揭示了机理,提出了方案”;“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改为“沉管新结构方案”。故此题答案为B项。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从上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港珠澳大桥,A项、B项、D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来看,A项、B项、D项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应排除。故答案应为C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翩若惊鸿,形容女子体态之美,宛若蛟龙,形容蜿蜒之态,与后文“蜿蜒腾越”搭配一致。风大浪急:指风浪很大。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文中指外海海面的情况,用“风大浪急”恰当。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文中说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挑战,用“前所未有”恰当。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文中说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真正的科技大桥,用“名副其实”更恰当。故答案应为A项。20.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情境一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答案】(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为“收下”。(3)“光顾”改为“游览”。 (4)“豪雨”改为“暴雨”。(5)“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乔迁”,祝贺别人迁居或升官的话,不能用于“我“搬家;“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合语境内容;“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语境为表示多次到滨河游园游玩,不合语境;“豪雨”“可望”和“好雨”“渴望”谐音,不符合电台新闻广播稿的要求。【点睛】第,恰当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