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论文.doc_第1页
翻转课堂论文.doc_第2页
翻转课堂论文.doc_第3页
翻转课堂论文.doc_第4页
翻转课堂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翻转”在我的课堂上 浙江省奉化市班溪小学张腰密摘要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普通小组合作的观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结合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借鉴“精熟教学法”,尝试着设计了合乎自己组织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没有翻转课堂的视频教学,也没有精彩的课堂展现,它只是把有着个体差异的孩子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组来进行学习,让孩子们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帮助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本人描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吸收和教学改造,每个老师也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模式,来帮助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呼吁老师们,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时,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创造力。关键词: 精熟教学法 翻转课堂 分层教学日前在宁波听课,课堂内容为关于亲人死亡的话题。在对如何安慰亲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一个小男孩哭了起来。我们听课的老师均以为是亲人的离世勾起了孩子伤心的回忆,以致无法控制情感而哭起来。上课的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一现象,马上过去询问,男孩的回答大大地出人意料:“我想说,他不让我说,说只能他说”听者顿时哗然。这才三年级啊,孩子们的表现欲还是属于强的,他还愿意说,还愿意抗争。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这种“不能说”的限制不仅会有同学提醒,还会有对自己的放弃“反正不让我说,我就听听好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通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弊端。一、小组合作的困惑在平常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这种状况也还是困扰着学生们。现在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的,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间实力相当。优势在于高可带低,低可学高。但是,我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掌握的水平不同,在学习上,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很少。不同的学习能力虽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但更多的这条线是单向的,即高帮助中,中帮助低,那低的同学能做什么呢?只有听的份,只有默认的份,所以才会有那个孩子被压制不能说的哭声。我的课堂教学中亦存在这种弊端。接受能力好的,一遍就听懂了,接下来的时间,他们还是得跟着课堂走。而接受能力差的,三遍五遍,即使老师不厌其烦,想尽办法,学生也早已头昏昏,眼沉沉,不知老师云东西了。更有那些基础没有打扎实的,按“精熟教学法”来说,就是没有充分理解以前所学的概念的同学,他们每次学习都是半通不通的,被接受能力好的同学一路挟带,一直到了六年级,学习的差距越拉越大,对课堂的兴趣也越来越低,学习的信心也快被摧毁了课堂上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测试成绩很差他们感觉自己很失败。因为在自己的课堂中,我发现很多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方法分成的小组活动,那些不善于言谈的孩子总是处于“听之任之”的状态,然后我去观察了很多次教研活动中的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呈现,同时我也翻阅了很多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足”都是个沉重的问题。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分组,我很担心会养成低层次同学的高度依赖性,高层次同学的极度优越性,把小组合作、生生合作、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优秀理念给抹黑了。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二、“精熟学习法”解困 所谓“精熟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之前所学习的概念。它坚信,只要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知识。同时,每节课并不是按时间来划分,而是根据理解程度和成绩来确定的。它非常尊重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这种教学法要求老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在掌握了所需了解的概念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老师的角色也相应地改为承担指导工作,而不是课堂上的滔滔不绝。学生在这种教学法中,感觉到了责任,而真正进入主动学习。这与我们的分层教学相也吻合了。比如课堂提问,简单的问题指向就是学习能力弱的,而思辨性强的问题指向就是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在作业中,也会看到一些学校是有分层作业的,甚至测试卷都按学习能力来分A卷,B卷,C卷。当然做得好的学校还会有“走班制” 的分层教学,其目的就是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达到足够的进步。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吗?学业上的进步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何乐而不为呢?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课堂是大家是在同一个时间内一起学习同一个内容。老师必须教授新课,而且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完成,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只能节节败退。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综合了精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家之长,并且为了教学的不重复,制作了知识点讲解的视频上传到了网上,解决了学生和老师间教与学不统一的困难,更我没有翻转课堂的视频教学,也不能真正脱离课堂时间的教学规则,所以,我能借鉴两者的只能是把有着个体差异的孩子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组来进行学习,让孩子们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帮助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为什么我不去尝试下“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分组原则来进行我的“翻转课堂”呢?三、我的“翻转课堂”的尝试我一直在思考,对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同学,我用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束缚了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否剥夺了学习能力弱的同学的思维能力?我能不能在课堂上放开手脚,让自学能力强的孩子自己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自己则主要针对学习能力弱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学习的台阶,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呢?在我的课堂上,有十来个学生反应慢,接受慢,五年的“慢”积累下来就是基础实在太差,甚至有不会拼音的,不认识字的,有些不会划词,有些不会读句。这样的同学在日常的课堂中,虽然看起来他们也是努力地听着,记着,但决定他们成长的思维老师是看不见的。强迫他们跟上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节奏,明显违背“因人而异”这种“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古训又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文章至少得读通文章。而学习能力弱的同学,他们的困难恰恰在此读-不-通。课堂上的强拉硬拽让老师和这部分同学都心神俱疲。据此,我认为,让他们读准、读通、读顺文章比让他们一起听同学交流去理解课文更为重要。经过思考,我最后把这些同学的阅读目标定位为:读准字音,划对词组,并能正确拼读书写;读通句子,读顺课文,能复述文章内容;说明文能找到有说明方法的句子,其他文章能找到有各类修辞的句子;能完成作业本的基础字词句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以及作业本的阅读思考题于是,我把我班的46位同学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来分组,分成低、中、高层次的A、B、C三个大组,各大组又分成四个人一组,其中A组多出两人并入另一组。A组的学习就按上述的目标来完成。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后和组员讨论,得出文章的理解部分的答案。C组则不但要完成A、B组的要求,更要有意识地去提出问题。按这个原则的分的宗旨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坦然面对组员,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能在认真倾听组员发言后,重新思辨,提出质疑或表示赞成。可能大家会说,那低层次的A组怎么办?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只不过是被优秀的C组掩盖了而已。而现在,组里大家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没有什么说错说对的压力,大家都是平等地对某个问题发表看法,我认为这样分组更能启动他们的思维。当然,我给他们的问题是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的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接下来,我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来呈现我的“翻转课堂”:一课前预习任务(一)共同目标1. 认、读、写生字词 2. 读通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二)分组目标A组同学:1划对词组,读准字音,找出难读句子。2思考课后练习1中的“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内容?”,要求:至少找到一个内容。3找到课文中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B组同学:1读通课文,书面完成课后练习1(课文描写了地球的哪几个方面,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3(举例说一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提出疑问,至少一个问题。C组同学:1读懂课文,书面完成课后练习1、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再说说对句子的理解。)、32提出疑问,至少两个问题。二课内呈现:1. 集体听写词组:晶莹 和蔼可亲 矿产资源 恩赐 枯竭 威胁 目睹 滥用 破碎 指望 写错的词订正三遍。2. 分层小组合作学习:A组:1朗读过关,集体慢读,遇到读得不一样的地方停下来,想办法找到正确的读音或停顿,要求课文读通,读顺,有一定的语气。2交流讨论说明方法,找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重点指导学生说“我为什么要划这一句?”听老师讲解后,能找到打比方。3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内容?”讲对一个,就算通过。B组:1朗读过关,一人一段,要求读通顺,并能使听的人听懂。 2交流讨论说明方法,至少能在课文内找出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四类说明方法。 3交换书面完成的“课文描写了地球的哪几个方面,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书面完成的好处是,同学们在自习时的思维可呈现,同时每个人都可以和别人的答案对比,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4对同学提的疑问进行解答,对大家都有的疑问,书面提交老师处。C组:1对所有书面预习材料进行交流,并把交流结果以书面形式传到老师处。2交换疑问,相互解答。不能解答的问题提交到老师处。三课后复习: A组:完成作业本 B组:完成作业本,思考A组问题,并书面完成 C组:完成作业本,思考B组问题,并书面完成四课内交流二1小组交流,生生互动A组同学:研究C组提交的答案,进行分析讨论,确认后宣布最优结果。B、C组同学:相互交流上节课未完成的答疑内容,教师此时主要在B组引导。2、根据学生提问和答题情况,针对本课文要求的目标和教学点,教师再提问题,要求小组讨论作答。3、A组同学完成作业本的后半部分(因为这些答案已经传阅过,根据印象完成。)C组辅助四、“翻转”后的收获和反思此种做法,我从开学初进行试行,发现了许多好处:1.规避了教师的不够优秀。如我本人,没有优美的课堂用语,没有严密的语言组织。在此课堂模式下,小组间交流和反馈的时间总是不够多,所以老师讲话的机会和时间极少,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力就小多了。2.提高了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因为大家差不多,所以反馈交流时没有压力,也正因为大家都差不多,所以对不同的理解会进行争辩。三个组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生生互助方式进行学习,个个参与到交流和讨论中,在课前自习时,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锻炼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C组同学学习热情很高,课文的预习超过我们日常的课文教学三篇以上。B组作业的完成量和完成率比以前教一课做一课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A组更多地得到了我的帮助,巩固了拼读、词组的读写能力,积累了语段,树立了学好语文的信心。而以前,他们是被老师和其他同学拖着走,整个班级都显得有些拖沓。而现在,他们的任务大大的降低,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完成,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有所提高。而4.提高了知识点的掌握度课堂的活跃不代表所有学生思维的活跃,扬长避短式的课堂还需要成果来鉴定。目前看来,经过四个单元的检测,学习效果与我以前带的六年级相比,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