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考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doc_第1页
2019届高考语文考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doc_第2页
2019届高考语文考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doc_第3页
2019届高考语文考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doc_第4页
2019届高考语文考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考语文考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光明日报xx01月08日1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B.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正确的国家观,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C.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D.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也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B.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C.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D.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自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B.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C.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也都能在各个领域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D.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他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网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他喊着说,“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对这近切的鼓声充耳不闻。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B. “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C. 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D. 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5. 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6. “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最近,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网吧上网记录等个人信息。如果说这是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日常生活里,信息泄露使人们因处于这种“信息裸奔”之中而变得麻木。 这种“麻木”事出有因。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给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有关专家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信息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摘编自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xx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xx网站漏洞可致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对比xx网站漏洞可致泄露个人信息规模各月分布 (源自补天平台xx网站泄漏个人信息形势分析报告)材料三: xx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xx8月30日)材料四: 要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遭遇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目前,网络安全法以及其他针对实名制的管理法规中,主要是对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作出规定。在责任承担主体方面,应既包括网络运营者,也包括没有实名认证的人;在责任的追究方面,既要让网络运营者承担有限责任,又要以具体情形为根据,追究违反网络实名制的网民的责任。(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xx补天平台共收录的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359个,与xx相比有大幅度下降。B相比xx,xx可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网站漏洞数量下降,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Cxx网站漏洞和可致泄露个人信息数量在年内呈起伏不定的状态,但二者在5月均达到最高值。Dxx5月至7月的网站漏洞数量与可致泄露个人信息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8月至10月呈负相关。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在网络上花钱买到个人信息只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极端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B人们在“信息裸奔”中变得麻木,与对个人信息贩卖进行治理的薄弱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低效有关。C缺失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会给“互联网+”有效发挥作用和国家推动“互联网+”的战略带来隐患。D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E材料一、三均关注个人信息的有关情况,前者指明了信息泄露的危害,后者侧重如何保护个人信息。9怎样才能有利于实施网络实名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等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B.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C.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D.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B. 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C. 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D. 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B. 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C. 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D. 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5分)(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入昌松东界山行高适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登顿:指上下山。合沓:重叠聚集。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B. 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是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C. “犹前山”三字言简意丰,既写山之绵延,也流露出诗人赴任途中急于立功的心理。D. 颈联两句一动一静,绘声绘色,极写山景之美,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E. 诗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15. 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不忍回首沦陷区百姓已安于异族统治,竟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往事,表明收复失地已刻不容缓的句子是: , , 。 (2)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勇于担当的人才能够被称为“士”的句子是“ ,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月9日,朝鲜接受韩方举行会谈的提议,表明韩朝政府间会谈终于重启,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清末民初的线装书千家诗,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那些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B. 此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C. 冰壶世界杯作为确定北京承办冬奥会后首个落地中国的冬季项目国际赛事,承载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积分赛的重要使命。D. 姚剧王阳明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情节,以传记体的方式,揭示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文治武功的一生。19.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下列选项中,用语全都不得体的一项(3分)( )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不胜惶恐之至。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名闻天下。目前,已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这里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台阶,一睹长城的风采吧!A. B.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移动支付作为 ,因其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智能手机用户的青睐,正在发展成为一种潮流。 ,当然,这些安全隐患和风险未必就造成巨大的安全问题或财产损失。我们在使用手机作为交易工具进行支付的时候, ,才能减少因安全问题造成的财产损失。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成功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电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主角吉塔最终在摔跤场上的成功,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成功就像是一朵小花,需要用你的坚持、你的努力、你的激情等去细心培育。人生如同一场战斗,只有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名利双收,才能算是成功的人生。作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像吉塔一样付出辛勤的汗水,就也能如她一般,取得最好的成绩。吉塔最终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日常大量枯燥的训练。 。 。 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江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小张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小王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小李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小赵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如果你是该班一位同学,你有怎样的观点与态度?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模拟三参考答案1. B【解析】 A项曲解原文。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2. C【解析】C项,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3. C【解析】B项虽用词过于绝对,但原文第二段“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有相关信息。C项,选项中“在各个领域” 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4D【解析】 “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情节普通平淡。5(1)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2)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3)“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5分。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解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布局,属于段落的作用范畴。首先找出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她”开始看到这位母亲的时候,认为是一位老头,“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当年轻人喊“妈”时,她误以为是喊自己,认为年轻人认错人,等到看到年轻人走到“老头”面前时,她才知道“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通过这些内容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同时这一情节设置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而且“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6(1)“暮鼓”即“暮色中的鼓声”,寓意着临近结束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2分)(2)“暮鼓”具有象征意义。烘托出打工母亲的人物性格,即人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2分)“暮鼓”揭示了文中的“她”从“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2分)(6分。每点2分,若答“交代故事背景,呼应文章开头,渲染环境氛围,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等要点,给1分)【解析】题干问的是“暮鼓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意蕴”指所包含的意思,一般从表面意开始,思考其深层意、比喻意、象征意等。“暮鼓”,本义是指“暮色中的鼓声”,“暮”说明临近结束,而“鼓”又给人坚强有力的感觉,催人奋进;从文中来看,与“暮”相关的有“她”,有农民工的母亲,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到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她”从农民工母亲的身上、从会所传出的暮鼓声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抱怨、不消沉的态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7、B 【解析】 “这表明单个漏洞造成的危害在减小”属无中生有。8、BC (选对一项即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两项全错及选择两项以上不给分)【解析】A项,“在现实生活中不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推断错误。D项,“完全消除网络乱象”无中生有。E项,对材料三内容的概括有误,材料三侧重阐释实施实名制的好处。9、完善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组建和有效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加强网络实名制的技术建设。明确责任主体并追究相关责任。1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这句话的含义是“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而没有问罪。仍加官太保,执掌中府,兼管宗人府。英宗恢复帝位,增加俸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言官”“之”“贼”“太保”“中府”“宗人府事”“英宗”“二百石”“天顺七年”等,然后根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前面说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没有问罪,“以贼平”是“不问”的原因,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英宗”是主语,“复位”是谓语,这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前面的“事”应放在前一句,“领”的宾语应是“宗人府事”,排除C项。11、A 【解析】A项,“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有误,“下一年”错,应为“第一年”。12、D 【解析】D项,“作为四朝元老”错误,从文中来看,陈懋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五朝,以及成祖之前的太祖、惠帝。13、(1)(陈懋)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2)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 【解析】第一句中,“宥”,宽恕;“所司”,有关官员;“征”,没收;“陈”,陈述;“贷”,宽免。第二句中,“掠”,侵犯;“解”,解围;“去”,离开;“以”,用,拿;“闻”,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参考译文】 陈懋,当初以舍人身份从军,立功,任指挥佥事。不久率领军队,功劳多,多次升迁为右都督。永乐元年,封为宁阳伯,俸禄一千石。永乐六年三月,镇守宁夏,优抚投降的士兵。第二年随驾北征,率领左哨。与忽失温作战,和成山侯王通率先登城,都督朱崇等随后杀到,于是大胜。永乐二十年,随驾北征。统领御前精锐骑兵在屈裂河打败敌人。另率五千骑兵沿河向东搜捕余寇,在山泽中歼灭了他们。撤军的时候,武安侯郑亨率领辎重先行,陈懋埋伏在险要处来等待敌军。敌军跟来,伏兵冲出奔突攻击,敌军被杀过半。回京后,赐给他龙衣玉带,册封他的女儿为丽妃。成祖死在榆木川,六军在京外,京城守备空虚。仁宗召陈懋与阳武侯薛禄率领三千精锐骑兵急速回来守卫京城。命他掌管前府,加官太保,赐予世袭的侯爵。宣德元年,随从讨伐乐安。回来后,仍然镇守宁夏。得到黑白两只兔子献给皇帝,宣宗高兴,亲自画了一幅马赐给他。陈懋在镇所日久,威名震动漠北。陈懋自恃皇帝宠爱放纵自己,侵吞国家财物逾万。屡次被弹劾,皇帝曲意宽恕他,命令有关官员没收他的赃物。陈懋自己陈说已经用光,皇帝下诏宽免了他。英宗即位,命他与张辅一起参议朝政,出任平羌将军,镇守甘肃。这年冬天,贼寇侵犯镇番,陈懋派兵救援,贼寇解围后离去,拿斩杀敌人、俘获物品报告皇帝。参赞侍郎柴车弹劾陈懋军队缺乏纪律招致敌寇,又拿敌寇所遗留下的老弱之人,冒充都指挥马亮等人的功劳,受到升职奖赏,应当判处斩首。皇帝下诏免去死罪,削夺俸禄。很久后又还给俸禄,担任奉朝请。正统十三年,福建贼寇邓茂七谋反。都御史张楷讨伐他们没有战功,于是诏令陈懋佩征南将军大印,充任总兵官,率京营、江浙军队前往讨伐。到达浙江,有人打算分兵扼守入海口,陈懋说:“这是让贼寇拼死对付我们。”第二年,抵达建宁,邓茂七已死。剩余贼寇聚集在尤溪、沙县,众将想要屠杀他们,陈懋说:“这是坚定贼寇的反叛之心。”于是下令招降安抚,贼寇大多投降。其余的分道追捕,全部平定。不久沙县贼寇又反叛,很久不能平定,恰逢英宗北征被俘,景帝即位,于是下诏撤军。言官弹劾他,因为贼寇已经平定而没有问罪。仍加官太保,执掌中府,兼管宗人府。英宗恢复帝位,增加俸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追赠浚国公,谥号武靖。陈懋胡须修长相貌伟岸,声如洪钟。心胸磊落,敬重礼遇士大夫。“靖难”时的功臣到天顺时没有在世的,只有陈懋长久享用俸禄爵位,几起几落,最后以功成名就终老。14、CD【解析】A项“鸟道”喻指难行的山路,唯鸟之高飞可通过,恰当。B项写“马蹄”其实是写人,“无暂闲”表现“风尘仆仆”。表现“不畏艰险”,前句有“鸟道”“登顿”等词写山路难行,尾联又有“且莫顾刀环”之语,前后呼应,足见“不畏艰险”之说是有依据的。恰当。C项,“急于立功”不恰当。D项,“石激水流处”属于动景,暗写水声;“天寒松色间”属于静景,描绘颜色。这两句在写山行之难的同时,也写出了山景之美,说法合理。但由此推出“诗人心境因此改变”则缺少依据。E 项,全诗前三联为一层,主要写山行,每句描写重点不一,分别是“鸟道”“马”(人)“长阪”“山”“水、石”“松”等,所以说“一句一画”;而尾联为另一层,由前三联写山行之难反衬出诗人以国事为重的豪情,所以说前三联烘托尾联,并无不当。15、同:都表达了心系国事,思念家乡的情感。异:高诗侧重于表达诗人以国事为重,还家之念暂放一边的壮志豪情;范词则重在表达诗人边功未建,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解析】从内容上看,高诗的“王程应未尽”与范词的“燕然未勒”是对应的,都说明国家大事还没有结束,其背后隐含的情感即“心系国事”;高诗的“顾刀环”与范词“家万里”也是对应的,其背后隐含的情感即“思念家乡”。当然,两首诗由于表达的不同,所表现的情感也有区别:高诗说“王程未尽”,强调“国事”;范词说“燕然未勒”,联系后汉书中窦宪追击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可推知其强调的是“建功立业”。高诗对“顾刀环”之举用“且莫”加以否决,表达出义无反顾的昂扬气概,是一种豪情壮志;范词以“浊酒一杯”浇“归无计”之愁,表达出的是一种归期未定的苦闷。16、(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7、B【解析】不合语境,“石破天惊”,比喻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形容消息的惊人,错误,该成语不能形容惊人的消息或变化。使用正确,“敬终如始”,在即将结束某项事情之时,应该像才开始一样富有朝气地干下去。使用正确,“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步,没能完成。不合语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句中应是说非常耐心,不嫌麻烦,应改为“不厌其烦”。情感色彩不当,“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此处应为“殚精竭虑”。使用正确,“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18、C【解析】A项,“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成分残缺,“形成”后面缺宾语中心词,文末加“的格局”。B项,“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句式杂糅,“主要关注实际获得”和“学生在是最重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