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doc_第1页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doc_第2页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doc_第3页
基础生态学名词解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名词解释1.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2. 生态因子: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间接影响的因子。3.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4. 密度制约因子: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密度。5.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成为限制因子。6.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限度,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7. 狭温性动物:对温度的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与最适温度相近,只在较窄温度范围地带分布的生物广温性动物:对温度的生态幅较宽,能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生活的生物8. 协同进化:(1)一个物种在进化上的变化同时改变了该物种相关的其他物种所承受的选择压力,导致相关物种的改变,反过来又对该物种的变化施以影响的过程(2)两个或更多相互作用的物种,其各自的进化是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这一机制成为协同进化。9. 内稳态:生物控制自身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恒定10.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系统能够利用太阳光谱的一个有限带,即380710nm波长的辐射能。11. 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的、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中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称为光合能力。12. 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和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的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13.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14. 生物学零度:发育生长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15. 有效积温: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为有效积温。16. 驯化:由实验诱导的生物对温度耐受性限度改变的影响17. 气候驯化:在自然界中产生的生物对温度耐受性限度的改变的现象,需要时间18. 贝格曼定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称为贝格曼规律。19. 阿仑定律: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阿伦规律。20. 湿生植物:通常是指一类生长于隐蔽潮湿环境中,抗旱能力弱的植物,这类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通气组织发达,以保证供氧21. 中生植物:指一类具有一套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与功能的植物,这类植物根系与疏导组织比湿生植物发达,叶面有角质层。22. 旱生植物:是指一类生长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带,抗旱能力极强的植物,叶片极度退化为针刺状,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23. 腐殖质: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多聚化合物(主要是胡敏酸和富里酸),是植物营养的重要碳源和氮源24.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排列形式、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25. 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26. 单体生物: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27. 构建生物: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构件发育的形式和实践是不可预测的28.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互相作用29. 世代时间:种群中子代从母体出生到子代再产子代的平均时间30. 生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31. 集合种群:局域种群通过某种程度的个体迁移而连接在一起的区域种群32. 集合种群动态:被占据生境斑块的比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33. 存活曲线:以相对年龄(平均寿命百分比)为横轴,存活数的对数为纵坐标而化成的曲线。34. 内禀生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材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最大瞬时生长率。35. 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决定的种群限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36.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37. 局域种群:指的是同一个种的,并且以很高的概率相互作用的个体的集合。38. 斑块:指的是局域种群所占的据的空间区域。39. 哈温定律: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没有其让他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移、漂变)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40. 多态现象: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型41. 适合度: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对环境适应的量化特征,以及在进化过程中继续往后代传递的能力的指标。42. 遗传漂变: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偶然出现,在小的种群中更明显。43. 遗传瓶颈:一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原因数量急剧下降44. 建立者效应:由于取样误差,新隔离的移植种群的基因库不久便会和母种群相分歧,而且由于两者所处地域不同,各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立者种群与母种群差异越来越大45. 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46.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47. 婚配制度:是指种群内婚配的种种类型,包括配偶的数目,配偶持续的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48. 领域: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49. 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50.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研究方面: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即相互动态;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51. 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52.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53.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54. 盖度:指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55.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56.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57.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58. 层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的机能群落,是群落结构的基本单位之一59. 趋同适应: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60.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过渡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61.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62. 演替: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63. 原生演替:在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的地段发生的演替。64.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上发生的演替。65. 先锋种:再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能够耐受极端局部环境条件且具有较高传播力的物种。66. 先锋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动能的群落67. 演替顶级:指每一个演替系列都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的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68. 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69. 演替系列: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群落演替渐变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为演替顶级70.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71. 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物质和能量,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72. 营养级: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中的总和。73. 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把通过个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画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锥体。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就得到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三类锥体合称生态锥体,即生态金字塔。74. 生态效率: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75. 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76. 消费效率:指n+1营养级消费的能量占n营养级净生产能量的比例。77. 生态危机: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78. 稳态机制: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结构上、功能上、能量输入和输出上稳定的状态,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仍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的状态,叫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两层含义:抵抗力:系统保持现行状态的能力;恢复力: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能力79. 正反馈: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开始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负反馈:、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反变化,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稳态。80.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81. 生物生产:指生物形成自己的体躯或者遗留给子孙的过程。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