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财-小麦高产栽培的体会与思考_第1页
郭天财-小麦高产栽培的体会与思考_第2页
郭天财-小麦高产栽培的体会与思考_第3页
郭天财-小麦高产栽培的体会与思考_第4页
郭天财-小麦高产栽培的体会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高产栽培的体会与思考,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2011.05.26甘肃,广西百事达,。,1965-2030世界谷物需求量(FAO),小麦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小麦生产与消费大国,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极其重要。,全球小麦生产与消费(1994-2007),Source:USDAForeignAgriculturalService,(14年中8年产不足需,6年产大于需),“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在中国:“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我国的小麦生产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农民群众十分关心!,2011年1月22日陪同温家宝总理,2010年5月20日陪同回良玉副总理视察小麦生产,1998与2008年三大作物面积、单产、总产比较(李振声,2010),中国未来粮食和小麦需求,我国小麦增产主要依靠单产增加实现(韩一军),甘肃省与河南、全国小麦单产、总产比较,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TesterandLangridge.2010.Science),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是世界面临的三大难题;人口增长、耕地和淡水限制、气候变化是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三大挑战(Fedoroffeta.2010.Science.Schimel.2006.Science;LobellandField.2007.Environ.Res.Lett.)。,小麦作为高产稳产作物,依靠科技进一步提高单产的潜力还很大美国Krongstand(1991)估算最佳条件下理论亩产可达1400公斤;CIMMYT培育的WonderWheat在智利亩产1200公斤;2009年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3.146亩平均亩产787.9公斤;河南100亩连片751.9公斤、1万亩连片690.1公斤,3万亩连片超611.6公斤;。,智利曾创造18吨/公顷记录的麦田,中国人多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和惟一途径是靠科技提高单产,根据对我国粮食单产增长因素的分析,扣除资金投入增加的作用后,单产增加中有35%45%归功于技术进步的作用。而在技术进步对粮食单产提高的总贡献中:研究推广优良品种所占的贡献份额为33.8%;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占34.1%;植物保护等防灾技术占14.2%;土壤改良等生态治理技术占17.9%。,(一)面积减幅大。我国小麦面积由1997年的4.5亿亩下降到2004年的3.25亿亩,7年减1.26亿亩,减幅28.1%,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减幅最大。(二)种麦效益低。由于小麦生长时间长、投入大、耗水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一些地区出现“副业化”趋势。,当前我国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中种植业效益最低,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效益最低,粮食作物中小麦效益最低。,(三)气候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差,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因素不确定性增大,高温、低温冻害、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度增加,如2008/2009和2010/2011年度的严重干旱,2009/2010年度的长时间持续低温,以及飚线天气、后期阴雨造成穗发芽和南方稻茬麦田渍害等,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1952-2007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图,1971-2007年我国洪涝灾害变化(Piaoetal.2010,Nature),(四)区域产量发展不平衡,2008/2009年度全国小麦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11个主产省(区),亩产最高的河南省为387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316公斤高71公斤;而甘肃省为181公斤,比全国平均单产低135公斤,河南小麦单产是甘肃的2.14倍。,全国平均单产316公斤/亩,小麦产业体系示范县产量水平(王志敏),(五)农民种麦技术落实到位率低,1、整地质量差。连年旋耕或小拖拉机耕,耕层变浅,土壤容重偏高,耕层紧实,并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四川前作水稻连年机收破坏土壤),影响根系下扎,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耕翻后没耙细、旋耕后不压实麦田,透风跑墒,易旱易冻。,我国农田耕层深度与美国比较,整地质量差麦田易旱易冻,2、施肥不科学。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不足,养分投入不合理,施肥方法不科学,重施底肥,轻追肥,且追肥偏早,多为“一炮轰”;氮肥施用与小麦吸收高峰期错位;部分麦田缺微量元素,如硫、锌、硼、锰等。,过量施氮易造成前期旺长,茎秆细弱,病害加重,后期倒伏或贪青晚熟,不仅产量未增加,反而造成氮素大量损失,利用效率降低和环境污染。,小麦缺硫,小麦缺锰,施氮过量倒伏,小麦冬前旺长,世界与中国耕地面积和氮素化肥施用量比较(王法宏),耕地面积,氮肥用量,从过去30年,我国粮食单产与总产的增长与化肥的增长比例看,明显出现化肥报酬递减(李振声)。,2005年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中国居146个国家中位列第133位(2005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Index;Liu.2010.Science),1980-1984,1990-1994,1990-1994,2001-2004,2001-2004,1980-1984,中国农田氮磷盈余变化(沈阿林),农田N盈余状况,农田P盈余状况,有机肥施用不足,化肥施肥不科学,养分投入不平衡,氮磷盈余逐年加重,连续19年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变化趋势(张佳宝),NPK化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中国与部分国家养分投入比较(Vitouseketal.2009.Science),3、播种基础差。播量大,播期早,导致大群体,大倒伏,病害重,穗小粒少粒重降低;高产麦田播种不均匀,缺苗断垄和堌堆苗现象严重;旋耕播种和秸秆还田麦田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和深播弱苗。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松麦田管理,增产技术难以准确落实到位。,播种过深造成分蘖缺位弱苗,缺苗断垄和堌堆苗麦田,1971-2007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扩散变化(Piaoetal.2010,Nature),4、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耕作和气候条件变化,机收跨区作业和跨区调种等导致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根部和茎基部病害,以及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和地下害虫等危害加重,而农民重治轻防,重治虫轻治病,且用药不对路,防治不及时,防治效果差,浪费资源,污染环境。,5、品种布局不合理,生产用种不对路。“多、乱、杂”和“盲目求新求异”,旱薄地种植高肥水地品种的现象较为普遍,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实现小麦高产的技术思考,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除了领导重视、政策扶持、稳定面积、改变生产条件、选用优良品种等措施外,在栽培技术上:(一)依据产量水平和生态、生产条件,找准制约因素,明确主攻目标黄淮高产麦田穗数已趋饱和,且出现“分蘖两极分化推迟、小花两极分化提前、灌浆期缩短”新特点。继续高产:(1)在打好播种基础前提下,着力打造高质量群体起点,培育冬前壮苗,依靠分蘖成穗,稳定穗数;(2)促不同花位小花平衡发育,提高完善小花比例,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3)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搞好“一喷三防”,延长花后光合高值持续期,延缓衰老,提高粒重。,甘肃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潜力?,甘肃省小麦高产纪录与全省平均产量结构比较,甘肃在现有产量水平基础上,亩穗数每增加1万,亩产提高15.98斤,穗粒数每增加1粒,亩产提高18.39斤,千粒重每提高1克,亩产提高11.66斤。,(二)改善生产条件,主动应对与被动应变相结合,着力提高抗灾能力小麦一生多灾多难,而且气候复杂多变,要在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着力打好播种基础,积极主动应对极端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确保小麦持续稳定增产。(三)抓大区、大县、大户,实施分区管理,分类指导,促大面积均衡增产深入搞好调研,明确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关键技术突破口,分区制定集成栽培技术规程,实现均衡增产。,(四)农技农艺结合,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麦田管理弱化的新形势下,要特别强调“七分种、三分管”,实行农机农艺结合(培训农民培训农机手),提高整地播种质量(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适期适墒适量匀播),把好整地播种关,奠定高质量群体起点,力争全生育期管理主动。,(五)抓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播种至冬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基础。一定要高质量整地播种,奠定好基础,促苗健壮生长,保苗安全越冬春季管理在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此期最为复杂,气温回升快,起伏不定;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生长快,变化大,矛盾多,管理上一定要处理好春发与稳长的关系,即高产麦田应先控后促,促麦苗稳健生长,促穗花平衡发育,促两极分化集中明显,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尤其是拔节期管理很关键,后期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是在此期间形成的。后期管理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保证。高产麦田的标志是穗层整齐,平均单穗粒重高且差异小。此期自然灾害很多(病虫害、干热风、送殡雨、倒伏等),主攻目标是保粒数、攻粒重,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养根护叶延缓衰老,促进灌浆增穗重。前后期存在因果关系,后期发生的现象是果,但问题出现在前期。如穗层不整齐,(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小麦栽培研究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提出新增粮食产量目标(1000亿斤)提出了新任务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