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7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堂实录 藤野先生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什么人物? 生:鲁迅的老师。 师:是,但准确吗?鲁迅的老师很多啊,三味书屋的寿老先生,也是他的老师。 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的老师,教解剖学。 师:哎,这就准确了。学语文,就是要把语言表达到最准确、最完美。 下面老师提供两则小资料: 1.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 1874 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藤野从小 学过汉文, 1896 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的助手,后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1901 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 1904 年升为教授。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 1915 年仙台医专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职务。1919 年回故乡开诊所, 1945 年在福井逝世。 2.鲁迅看重藤野先生 2 / 27 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 1935 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 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 “ 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 “ 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 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 “ 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 师:学习本课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人对藤野先生的理解是浅陋的,甚至是错误的,多种教辅资料的答案都有问题。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把半个多世纪的错误纠正过来。 师:下面请大家预 习课文,边读边划,特别要划住不懂的问题。 师:读懂了吗? 生:没有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这一课比较难懂,所以必须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啊。也不妨读一点教辅资料。 (二)检查预习,整体理解 师:我们先整体理解课文,做个填空题吧: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 3 / 27 生:朝花夕拾 散文。 师:我们学过的课文,还有哪篇选自朝花夕拾? 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社戏。 师:社戏也是吗? 生:不是,那是小说。 师:对了。记住:写自己的 亲身经历的,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是小说的,选自呐喊。 师: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生:在东京 在仙台 在中国 师:中国这么大,说在中国准确吗? 生:不准确 在北京。 生:表达对中国留学生的厌恶 是 “ 清国留学生 ” 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师:这里用到了三个地名,这涉及到鲁迅的经历,下面老师再提供一则小资料 与本文相关的鲁迅经历。 1902 年 3 月,鲁迅赴日本留学。先在东京的弘文书院学习日语,然后于 1904 年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 1909 年 84 / 27 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 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 1912 年 2 到南京, 3 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 1926 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 师:这是鲁迅 1904 年 4 月在东京弘文书院的毕业照(图)。这是雕塑鲁迅与藤野先生(图),在绍兴鲁 迅博物馆。 (三)阅读 “ 在东京 ” 师:咱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实在标致极了。 ” 学习加红色词语(略) 师:上野公园,是东京最大的公园,也是东京的文化中心。这里原来是德川幕府的家庙和一些诸侯的私邸, 1873 年改为公园。公园面积很大,内有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科学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都立美术馆等,有 “ 史迹和文化财物的宝库 ” 之称。 上野公园的著名还在于每年春天盛开的樱花,上野赏樱是东京人的传统习俗。下面我们看几幅图片(图:上野公园、樱花) 师: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 , “ 无非 ” 是什 么意思? 生:只不过。 师:它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生:表达对东京的失望 表达对东京的不满。 5 / 27 师:是 “ 失望 ” 好,还是 “ 不满 ” 好?为什么? 生: “ 失望 ” 好,说明去留学时把东京想象得很好,结果不是那样。 师:对。 “ 不满 ” 没有这个意思。批上两个字 失望。 师:学习这一段,要特别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先请找出这一段中的外貌描写。 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把这几句大声读一遍 作者写 “ 清国留学生 ” 的外貌,并非全面描写,而是只抓一个特点。想一想抓了什么特点? 生:抓住了辫子的特点 抓住了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 的特点。 师:对,问题是为什么抓这个特点? 生:因为清朝人留辫子。 师:留辫子就该抓吗?他们也穿衣服啊,为什么不抓?他们也是黄皮肤黑眼睛啊,为什么不抓? 生:我觉得从辫子可以看出对大清的态度,那时的革命者是剪掉辫子的。 师:对喽,在当时,有没有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6 / 27 抓住这一特点,就不仅画出了他们的皮囊,更画出了他们的灵魂。 这里老师 再介绍点小知识 辫子的故事: 在清朝以前,我国讲究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 ,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 20 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 “ 冠 ” 。 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 “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 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 正传中的 “ 假洋鬼子 ” 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 子盘在头顶;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当时鲁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征耻辱的辫子。 看,这是鲁迅当时的 “ 断发照 ” (图)。 可以这样说:留辫子,是保皇党;剪辫子,是维新派。那么这些 “ 清国留学生 ” 属于哪一派? 生:保皇党 不是,属于两面派。 师:为什么? 生:留着辫子,说明效忠清王朝,是保皇党。辫子盘在头顶,是留有后路: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就又变成7 / 27 了 “ 保皇派 ” 。 师:对啊!所以鲁迅高明啊!这是大师的手笔啊!批上几个字 生:大师。 师:当然也可以,但 “ 大师 ” 不如 “ 画出灵魂 ” 画出 灵魂了吗? 生:画出来了。 师:所以以后你写外貌的时候,不能长什么样就写什么样,得抓住特点,画出灵魂。 师: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 修辞 ” 有两个意思: 1.使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等; 2.选择字词句。你们一般只知道第一个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暗喻 夸张。 师:是夸张吗?夸张有两条要求:第一,必须是明显的吹大话 有座楼有 10 米高,你说它有 12 米,不能叫夸张,你得说它 “ 高耸入云 ” 才行。第二,也不能夸张得没边没沿 说它高到 月亮上去了,就不行了 帽子再高,也不能富士山那么高,所以不能说是夸张。说是比喻,就不仅表现了它的高,而且表现出了它的 生:形状。 师:对,既形象,又有嘲讽意味。接着看看富士山的介绍,8 / 27 看看形象不形象。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 ,位于本州岛的东南部 ,距日本首都东京 80 公里 ,俯瞰波涛滚滚的太平洋。它是个圆锥形的火山,海拔 3776 米 ,山巅终年白雪皑皑,顶上有一个直径 800米、深 200 多米的火山湖。自公元 781 年有文字记载以来 ,富士山共喷发过 18 次 ,最后一次是 1707 年 ,此后变成休眠火山。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 为 “ 圣岳 ”, 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图) 师: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 油光可鉴 ” 是什么意思? 生: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师: “ 鉴 ” 是什么意思? 生:镜子 用作动词,照镜子。 师:油光可鉴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有讽刺作用。 师:下面是 “ 说文解字 ” : “ 监 ” 与 “ 鉴 ” 监,古文字象一个人在盛水的 “ 皿 ” 中照自己的影子,意思是 “ 照镜子 ” ,引申为 “ 镜子 ” 。(图)你看出来了吗 右上角是一个人,左上角是一只眼睛,下面是 “ 皿 ” 。 生:看出来了。 后来有了铜镜, “ 监 ” 又写成了 “ 鉴 ” 。这说明 “ 鉴 ” 的本意是什么? 9 / 27 生:照镜子。 师: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标致 ” 是什么意思? 生:漂亮。 师: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反语。 师:表达什么感情? 生:表示作者对 “ 清国留学生 ” 的厌恶。 师: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 清国留学生 ” 的速成班,鲁迅的初稿并没有 “ 成群结队的 ” 这几个字,是后来修改时添上的。想一想,为什么添上? 生: “ 成群结队 ” 表示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 增强了讽刺的力量。 师:对。下面朗读 “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 那是在学跳舞 。 ”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加红色的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 “ 几本 ” 表示可买的书不多; 生: “ 有时 ” 表示值得一转的机会也不多; 生: “ 倒也还 ” 表示语义勉强。 师:如果你家长问我,你的语文成绩怎么样,我说 “ 好 ” ,10 / 27 与 “ 还好 ” 或 “ 到也还好 ” 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 那是在学跳舞。 ”“ 精通时事 ”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了解许多无聊的事。 师:为什么不说是 “ 了解许多无聊的事人 ” ? 生:这也是讽 刺说法 对 “ 清国留学生 ” 充满厌恶。 师:这就又有一个问题了 鲁迅为什么那么厌恶 “ 清国留学生 ” ? 生:这些 “ 清国留学生 ” 不学无术,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 他们忠君保皇 师:答这个问题,你得从清国留学生和鲁迅两方面答 看看老师的答案:鲁迅是抱着 “ 科学救国 ” 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 “ 清国留学生 ” 不学无术,在国家危亡之时,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而且思想腐朽,忠君保皇。因此鲁迅厌恶他们。 谁的答案好? 生:老师的好 师:是不是这样,有诗为证: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1 / 27 师:看懂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老师给你翻译成了新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师:还要理解这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生:不离题。 师:为什么? 生: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在仙台的事。 师:你的意思大致是对的,但考试时这样答不能得分。我问,没有写藤野先生,为什么不离题,你答 “ 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 在仙台的事 ” ,行吗? 生:不行 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师:哎,这就对了。另外,这还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是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所以不离题。 学到这里,开始懂一点了吧? (第一课时到此结束) (四)阅读 “ 添改讲义 ” 师:下面朗读 “ 过了一星期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 师: “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根12 / 27 据上下文推断,这两个 “ 讲义 ” 各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是讲课内容,第二个是课堂笔记。 师:我拿 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 “ 我 ” 为什么 “ 很吃了一惊 ” ? 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师: “ 我 ” 为什么 “ 不安和感激 ” ? 生: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许多脱漏和错误,让先生劳神费力;感激,是因为得到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师: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 便 ” 可以删除吗? 生:不可以。 “ 便 ” 表现归还得快 说明藤野先生重视、抓得紧。 师: “ 添改 ” 改为 “ 修改 ” ,可以吗? 生:不可以。 “ 添改 ” 比 “ 修改 ” 更费心。 师:这些加红色的词语可以删除吗? 生:都不可以。这些词语表现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非常认真 “ 从头到末 ” 说明改得全面; “ 不但 连 ”“ 一一 ” 说明改得细致。 师: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 生:不是。 师:请从文中找出根据。 13 / 27 生:有两处证明: 1.藤野先生要求 “ 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 ; 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师: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 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对学生的热情关心 师:现在你们越来越 “ 懂 ” 了吧? 但究 竟是不是真懂了,学完再说。 (五)阅读 “ 弃医从文 ” 师:下面朗读 “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 爱国青年也愤然 师: “ 新约 ” 是一本怎样的书? 生:基督教圣经 “ 新约全书 ” 简称,记载耶稣和它的门徒的言行。 师: “ 托尔斯太 ” 是什么人? 生: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师: “ 爱国青年 ” 是一伙怎样的人? 生: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称他们为 “ 爱国青年 ” 有讽刺意味。 师: “ 爱国青年 ” 上的引号表示什么? 生:表示讽刺 表示否定 表示特殊含义。 14 / 27 师:究竟表示什么,请同学们看课本 258 页标点符号简表。 究竟表示什么? 生:表示特殊含义。 师:根据是 生: “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表示。 ” 师:对喽。这种用法,过去叫做 “ 表示否定与讽刺 ” ,不准确;还是 “ 表示特殊含义 ” 为好。 师: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 你改悔罢! ” 根据后文推测一下, “ 爱国青年 ” 写给鲁迅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攻击鲁迅成绩没有落第,是因为从藤野先生处知道了题目。 师:课文有一段议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弱国的学生都是低能儿吗? 生:不是。 师:那鲁迅为什么这样说? 生:这是反语。 师:哦,那么意思是弱国的学生都是高能儿? 生:我猜着,这是日本 “ 爱国青年 ” 这么想。 师:哎,对喽,这是日本 “ 爱国青年 ” 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鲁迅 60 分以上15 / 27 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藤野先生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不应说是反语,应该说是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的,将来一定会考你。现在批上,批上什么? 生: “ 爱国青年 ” 的荒谬逻辑。 师:再朗读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师:这三个 “ 他们 ” 是指谁? 生:第一个是日本 “ 爱国青年 ” ,第二个也是 “ 爱国青年 ” ,第三个是中国人。 师:中国人吗?不准确吧? 生:是围观的中国人 是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师:这才对。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自然 ” 可以删除吗? 是不是因为这次战争日本打胜了,就说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 生:是 不是 这是说日 本人总是自吹自擂,狂妄自大。 我觉得这是揭露他们只宣传自己的胜利,不宣传自己的失败。 师:是,日本军国主义肯定是实行严格的新闻控制,进行政治欺骗 没有新闻自由、实行专制独裁的国家和政党都是这样,他们的宣传机器是不允许发表反对意见的 师: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16 / 27 听得刺耳。为什么特别听得刺耳? 生:因为受到了伤害。 师:什么受到了伤害? 生: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 师: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意见变化了 ” 是指什么? 生:指弃医从文。 师:对,但为什么弃医从 文呢?我再给大家提供点背景资料:鲁迅学医救国与弃医从文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选择学医的,因此 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呐喊自序中,他谈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他说: “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助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 但是两年后他决定弃医从文,这是由于那次课堂上看幻灯片的经历。他说: “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我们 的第一要著( zho 招数),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 这则资料,你们课本下面的注释也有,找到了没有? 生:找到了。 17 / 27 师:然后我们归纳一下要点: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我的意见 ” 指 生:学医救国。 师: “ 变化 ” 指 生:弃医从文。 师: “ 变化 ” 的原因是 生:(念课文下面的脚注) 师:不能这样念,太多了,很不容易背过;要归纳要点。 生: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要改变国民的精神。 师:意思对, 但表述得不完备,最多只能得一半分。 生: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要改变国民的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师:可以得 80 分了,但前两句之间还是缺乏逻辑联系。 生:认识到医学只能治病,不能救国,比治病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国民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师:好, 100 分!再复述一遍。 (其他文段的阅读略,第二课时到此结束) (六)探究性学习 师:课文学完了,你们大概认为基本上读懂了,下面我们填个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什么思想品质 看你是不是真正读懂了。 师: 填完了 吗? 18 / 27 生:填完了。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填的?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生:是。 师:许多教辅资料都是这样说的。你对这个答案有怀疑吗? 生:没有 有。 师:有什么? 生:典型事例不是四个 还有一个 “ 告别藤野先生 ”那叫 “ 惜别 ” 。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要有怀疑精神啊!要大胆怀疑啊!看名言: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应有一句 生:无疑则不进。 师:对。想想,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 “ 认真负责 ” 之类吗? 生:茫然。 师:认真负责?据说日本人个个都是工作狂,个个都很认真19 / 27 负责,下班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自动加班 我想比藤野先生更认真负责的大有人在,鲁迅为什么不写他们而写藤野先生,还说他 “ 伟大 ” ?还有,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 “ 认真负责 ” ? 生:不是? 师:证据是什么? 生:他只给鲁迅一个人修改讲义 是添改讲义 鲁迅没写给别人添改讲义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还引起了日本学生的不满 师:是啊。 生:我觉得藤野先 生的品质应该是 “ 不怀民族偏见 ” 是“ 一视同仁 ” 。 师: “ 不怀民族偏见 ” 和 “ 一视同仁 ” ,表述得到位吗? 生:到位 不到位。 师:为什么? 生:只要不歧视,就是不怀民族偏见和一视同仁了。 师:是啊 告诉你们一个探究的方法:理解人物品质或文章主题,往往需要了解时代背景。下面我们读一篇背景资料 无法直面的人生,也就是鲁迅传的第 3 章离乡者的凄哀节选,作者是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博士。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20 / 27 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 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 “ 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 ” 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鲁迅见到的许多留学生,偏偏又是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 而以自己的种种乖行,不断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学生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轻蔑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样呢?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 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人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21 / 27 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他学习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词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 “ 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 ”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傲慢,鲁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员热心地张罗食住,任课的教授当中,更有藤野严九郎那样满怀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 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 师:读完这片文章,我们也做两个阅读题:当时弥漫日本全国的风气是 生:歧视中国人 鄙视中国人。 师:哪个更准确? 生:鄙视更准确。 师:鄙视到什么程度?文中怎么说的? 生: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师:对,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那么在这种背景下,藤野先生最可贵的品质是 生:对中国人的关照 帮助 热情友好 尊重。 师:表述还不到位。在什么风气下的热情友好与 尊重? 22 / 27 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师:答对了。那么前面的表格应修改为: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 惜别友好与尊重 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 认真负责 ” 之类,只是浅层次的理解;这个,才是深层次了。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热情友好与尊重 因难能而可贵啊!所以,鲁迅才说他 “ 伟大 ” 。应该说,这才是对藤 野先生的正确理解,读到这里,才能算读懂 现在我们可以归纳藤野先生的主题了,应是一明一暗两个方面:表现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明线),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记下来。 师:关于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回顾一下:课文中哪些事例渗透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3 / 27 生:对 “ 清国留学生 ” 的厌恶; 生:对 “ 爱国青年 ” 的愤怒; 生:弃医从文 师:再提一个问题,写 “ 爱国青年 ” 是什么目的? 生:是反衬 反衬藤野先生。 师:具 体反衬什么? 生: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 也反衬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写其他教职员对鲁迅先生的关心与优待是什么目的? 生:也是反衬藤野先生的品质 这些人优待鲁迅,只是“ 物以稀为贵 ” ,不是尊重。 师:还是反衬吗? 生:不是,是正衬。 师:对。你能区别正衬和反衬吗? 比如,用你的个子很低,衬托我个子很高,这是 生:反衬。 师:先写你的个子很高,再写我比你还高,这是 生:正衬。 师:再看看课后的练习一:对本课,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标题是 “ 藤野先生 ” ,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24 / 27 义思想感情。 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师:分别统计各题赞同的人数。 生:(讨论优劣) 师:我的见解:各有道理,又各有欠缺。第一个,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无疑是对的,但不提及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欠缺。第二个,说 “ 主要 ” 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一点也不提及藤野先生,是一大欠缺。第三个,说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当然是对 的,但比较笼统,不具体,准确。正确答案是: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其次也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七) “ 主人 ” 天地 师: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健身教练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师考试模拟题及备考指南
- 2025年精密温控节能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脚踏自行车及其零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智能计量终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电容器用钽粉合作协议书
- 抛物线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建筑材料及制品专用生产机械合作协议书
- 抗菌药物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市级科技馆招聘笔试重点
- 2025年度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房买卖协议
- 2025西电考试题及答案
- 南昌市小学二年级 2025-2026 学年数学秋季开学摸底测试卷(人教版)含解读答案
- 2025年先兆流产的护理查房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高清版)DB11∕T 2440-2025 学校食堂病媒生物防制规范
- 战场急救知识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高压燃气管道带压不停输封堵改管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