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_第1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_第2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_第3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_第4页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 【XX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写的季节有人说诗中“肠断”一词传神你认为如何试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写的是暮春时节(2分)风送落花漫天飞舞落到田间小路落到斜阳将沉的地方诗人感慨身世欲展才华奈何无门但流年易逝诗人念此难怪伤感断肠了(4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天色已晚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5、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下列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装在车马上的铃檞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3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3分) 答:(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8、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分) 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 (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 11、阅读唐代诗人刘叉的两首小诗完成下列问题(6分) 偶书 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刘叉 一条古时水向我心中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1)填空: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偶书中诗人以胸中“磨损”的刀比喻;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则是以前者诗中有“刀”手中无刀;后者手中有剑诗中无“剑” (2)简答:诗人赠予姚秀才的只是一柄熠熠闪光的宝剑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 答:(1)受到压抑的正义感流水比喻古代传下来的宝剑(共3分第处1分;第处2分)(2)解答指要:末句“勿薄细碎仇”是赠剑时的嘱咐;“薄”迫近(3分抓住末句言之成理即可)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三个词它们好在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 答: 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14、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惊残:惊醒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1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答: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 1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歌是从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答: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2分)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2分)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2分)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矰缴(zngzhu)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 答:暮雨相呼失失失群在傍晚的冷雨中他长鸣着呼唤伙伴可是里能找得到:寒塘欲下迟迟它想在一处寒塘歇歇脚由于身孤影单胆怯心疑迟迟不敢下落:关月冷相随它飞越层层关山、重重险塞时只有冷寂的月光与之为伴总之诗人除了直接描写孤雁之孤以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暮雨中的相呼而失寒塘上的欲下而迟飞行中的云低月冷都是孤单的结果和表现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3分) 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关系(1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2分) 答: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3分) 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1分) 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2分) 2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4分) 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2分) 答: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4分)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2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80字左右) 答: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6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看 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2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刘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乡咸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前人评论诗中“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无端更渡”意思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无端是没来由也就是诗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是一回事;更渡就是再渡(2分)(2)这四个字十分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做客并州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1)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26、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27、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28、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2)“边烽不过秦”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答:(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3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分)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分) 答: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 ()读出了什么分(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分(反衬或以虚写实) ()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分 3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3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3分) 3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答: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这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引”和“衔”(2分)“引”字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字形象地写出了君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2分)“引”和“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遇赦后喜悦的心情(2分)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请简析“长安一片月”一句在全诗中的表达作用(2分) (2)这是李白的一首古诗清朝人田同之觉得末两句多余如果删掉而成一首绝句“更觉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田同之的说法为什么(4分) 答:(1)全诗以长安月写景起兴铺垫烘托思妇眷念玉关征人的深情(2分) (2)同意“玉关情”即思念良人渴望良人平定胡虏早日回家团聚已涵括后两句的诗意去掉更加精炼含蓄 不同意有了这一句使思想内容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4分) 3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挼”;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人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3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3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3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1)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2)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3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答:(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40、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曾被贬到极为偏远的降州这首诗是他被贬的途中所作 (1)清人吴乔说:“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试据此对“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作评析 (2)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1)“今春花鸟作边愁”是从忆昔游转到今春的边愁鸟语花香本应给人以欢乐然而诗人在流放途中只能引发远去边疆的哀愁这是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景)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且句中“花鸟”更反衬出边愁 (2)这是全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而愁;后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这都是诗人远离京城正在南窜途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