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章第 一 章 较 简 单 , 就 不 给 解 答 了 . 第 二 章第 二 章 只 给 出 部 分 习 题 解 答 . 1 、 2 两 题 利 用 柯 西 -黎 曼 方 程 判 定 . 6.ynxmyu 23 +=, 23 lxyxv+=, nxyu x 2=, 22 3nxmyu y +=, 22 3lyxvx+=, lxyvy2=.因 为 函 数)(zf解 析 , 所 以 yx vu=且 xy vu=, 即 +=+ = )3(3 22 2222 lyxnxmy lxynxy 比 较 同 类 项 的 系 数 可 得3= ln, 1=m. 10. (1 ) 0si n=z, 即0 i 2 ee ii = zz , 即1e 2i = z , 故 而 i2)21(argi1l n1L ni 2kk|z=+=, Zk , 即kz =, Zk . (2)0cos=z, 即0 2 ee ii = + zz , 即1e 2i = z , 故 而 i) 12()2) 1(arg(i1l n) 1L n(i 2+=+=kk|z, Zk , 即 ) 2 1 (+=kz, Zk . (3)0e1=+ z , 即1e= z , 故 而 i) 12()2) 1(arg(i1l n) 1L n(+=+=kk|z, Zk . (4)0cosi 2si n=+zz, 即 2 ee i 2 2i ee iiiizzzz + = , 即3e 2i = z , 于 是 i) 12(3l n)2) 3(arg(i3l n) 3L n(i 2+=+=kk|z, Zk , 从 而 ) 2 1 (3l n 2 i +=kz, Zk . 18. (1) is h=z, 即i 2 ee = zz , 即01ie2e 2 = zz , 即0) i(e 2 = z , 故 而ie = z , 于 是 i ) 2 2(iL n +=kz, Zk . (2)0c h=z, 即0 2 ee = + zz , 即1e 2 = z , 从 而i) 12(1)L n(2+=kz, Zk , 所 以 i) 2 1 (+=kz, Zk . 第 三 章第 三 章 复 变 函 数 的 积 分复 变 函 数 的 积 分 1. ( 1) 直 线 段 的 参 数 方 程 为tz) i3( +=, t由0 到1 , 故 而 i 3 26 6 3 1 ) i3() i3( d ) i3(d 1 0 33 1 0 2 i3 0 2 +=+=+= + tttzz. (2) 实 轴 上 一 段 方 程 为xz =, x由0 到3 , 竖 直 线 段 方 程 为yzi3+=, y由0 到1 , 故 而 i 3 26 6)i 3 3 9( i9d )i 69(i 3 )i3d( )i3(d d 1 0 1 0 3 1 0 23 0 3 1 0 2 3 0 2 i3 0 2 +=+=+= += + y y yyy x yyxxzz (3) 虚 轴 上 线 段 方 程 为yzi=, y由0 到1 , 水 平 那 一 段 方 程 为i+= xz, x由0 到3 , 故 而 i 3 26 6)i 3 ( 3 i d ) 1i 2( 3 i ) id() i()d(i )i (d 3 0 2 3 3 0 21 0 3 3 0 2 1 0 2 i3 0 2 +=+=+= += + xx x xxxy xxyyzz 2. 沿 曲 线xy =一 段 对 应 的 参 数 方 程 为) i1 ( += xz, x由0 到1 , 故 而 ) i 51( 6 1 ) 2 i 3 )(i1 (i)1 ( d )i( 1 0 2 3 1 0 2 +=+=+ x x xxx. 沿 曲 线 2 xy =一 段 对 应 的 参 数 方 程 为 2 ixxz+=, x由0 到1 , 故 而 ) i 51( 6 1 ) 2 i 3 )(i1 (d )i 21 (i)1 ()i( d )i( 1 0 4 3 1 0 2 1 0 222 +=+=+=+ x x xxxxxxx. 3. 见 课 本 参 考 答 案 . 4. ( 1)i4i22d 1 2d d d 2222 = =|z|z|z|z| z z z z |z| z |z|z z z z |z| z . (2) i8i24d 1 4d d d 4444 = =|z|z|z|z| z z z z |z| z |z|z z z z |z| z 5. ( 1) 函 数 2 1 )( = z zf的 奇 点2=z在 单 位 圆C : 1=|z|的 外 部 , 即 在C 围 成 的 闭 圆 域 上 解 析 , 故 而 0d 2 1 = C z z . (2) 函 数 122 1 )( 2 + = zz zf在C内 有 两 个 奇 点 方 程0122 2 =+zz的 一 对 共 轭 复 根 , 记 作 0 z与 0 z, 则 由 复 合 闭 路 定 理 及 柯 西 积 分 公 式 有 0 )(i2 2 1 )(i2 2 1 d )( 2 1 d )( 2 1 d )( 1 2 1 d 122 1 1 00 1 00 0 1 0 0 1 0 00 2 21 = += + = = + zzzz z zz zz z zz zz z zzzz z zz CC CC 其 中 1 C与 2 C分 别 为C内 包 含 0 z与 0 z两 条 互 不 相 交 的 简 单 闭 曲 线 . 注 : 上 述 问 题 也 可 以 用 留 数 计 算 . 由 于 0 z与 0 z为 函 数 122 1 )( 2 + = zz zf的 两 个 一 阶 极 点 , 故 而 0 )()(i2 2 1 ),(Res(),( Res(i2 2 1 d )( 1 2 1 d 122 1 1 00 1 00 00 00 2 = += += = + zzzz zzfzzf z zzzz z zz CC 本 章 的 其 他 积 分 问 题 也 都 可 以 用 留 数 来 计 算 . (3) 函 数 z zf cos 1 )(=在C 内 解 析 , 故 而0d cos 1 = C z z . (4) 函 数 z zf si n 1 )(=在C 内 有 唯 一 奇 点0=z, 它 是 一 阶 极 点 , 由 留 数 定 理 得 i2 )si n( 1 i2) 0),(Res(i2d si n 1 0 = = = zC z zfz z . 注 : 本 题 由 柯 西 积 分 公 式 计 算 如 下 , i2) 0(i2d )( d si n 1 = CC z z z z z , 其 中 = = 0 , 1 0 ,si n/ )( z zzz z为 复 平 面 上 的 解 析 函 数 , 这 一 点 由 级 数 理 论 可 知 . 6. ( 1) 圆C 包 含 点2=z, 故ie2|ie2d 2 e 2 2 = =z z C z z z . (2) 圆C 包 含 点az =但 不 包 含az=, 故 i|)i(2d )(d 1 1 22 a azz az az az z az CC =+= + = = . (3) 圆C 包 含 点i=z但 不 包 含i=z, 故 ) 1si ni1(cose|) i(ie2d i ) i(e d 1 e i i 1 1 2 +=+= + = + = z z C z C z zz z z z z . (4) 圆C 不 包 含3=z, 故 0d 3 = C z z z . (5) 圆C 包 含 点i=z但 不 包 含i 2=z, 故 0 ) i 2() i 2( 3 1 0d i ) i( d i ) i( 3 1 d 4 1 3 1 d 1 1 3 1 d ) 4)(1( 1 11 11 2222 21 = += + + + = + + = + CC CCC z z z z z z z z z z z zz 其 中 1 C与 2 C分 别 为C内 包 含 0 z与 0 z两 条 互 不 相 交 的 简 单 闭 曲 线 . (6) 圆C 包 含 点 2 =z, 故 而 0)(si n )!12( i2 d ) 2 ( si n 22 = = = z C zz z z . (7) 圆C 包 含 点1=z, 故 而 ei)e ( )!13( i2 d ) 1( e 1 3 = = = z z C z z z 注 : 以 上 计 算 依 赖 于 柯 西 积 分 公 式 或 高 阶 导 数 公 式 . 7. ( 1)i )2s h 2 1 (|2si n 4 1 id )2cos1 ( 2 1 d si n i i i i i i 2 = zzzzz ) 11(si ni1cos1 |ei d ei )i ( d e| )i (e de )i (d e ) i( i 0 i 0 i 0 i 0 i 0 i 0 += = += = = z z zz zz z zz zzz (2) (3) 1t hi) 1t h 2 1 1ta n 2 1 1(ta n| )ta n 2 1 (ta nta nd )ta n1 (d cos ta n1 22i 1 2 i 1 i 1 2 +=+=+= + zzzzz z z . 8. (1) 圆C 包 含 点1=z与 点i2=z, 故 而 i14|)(i23i24d ) i 2( 3d 1 1 4d ) ) i 2( 3 1 4 ( i 2 22 =+= + + + = + + + =z CCC zz z z z z z z z z . (2) 圆C 包 含 点i=z, 故 而 0 ) i(2 d d i2) i(2 d d i2 d ) i( ) i(2 d ) i( ) i(2 d ) 1( 2 i 2 i 2 2 2 2 2 22 21 = += + + + = + = = zz CCC zz z zz z z z zz z z zz z z z 其 中 1 C与 2 C分 别 为C内 包 含i与i两 条 互 不 相 交 的 简 单 闭 曲 线 . (3) 圆C 包 含 点0=z, 故 而 i|)(cos ! 2 i2 d cos 0 3 = = =z C zz z z . (4) 长 方 形C 包 含 点i=z, 故 而 i2d 1 1 = C z z (5) 圆C 包 含 点az =, 故 而 ie|)e ( ! 2 i2 d )( e 3 a az z C z z az = = = 11. 分 三 种 情 况 讨 论 : (1) C不 包 含a和a; (2) C包 含a但 不 包 含a; (3) C包 含a和a. 第 四 章第 四 章 级 数级 数 2 2 22 2 2 2 2 11 i 111 cos21 si nicos )si n()cos1 ( si nicos 11 )1 ( 1 )( )si ncos(si nicos. 2 rr rr rr rr z| |z|z z| zz z z zre nrnrnrnr n n n n n n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比 较 等 式 两 端 的 实 部 与 虚 部 即 证 . 4. ( 1) 首 先 , = = = 11 1i nn n nn 是 调 和 级 数 , 发 散 . 其 次 , 由 于 = = = + = 1 1 11 12 ) 1( 2 ) 1(i k k k k n n k i kn , 而 数 列 k2 1 与 12 1 k 单 调 减 少 趋 于 零 , 由 莱 布 尼 茨 定 理 知 交 错 级 数 = 1 2 ) 1( k k k 与 = 1 1 12 ) 1( k k k 都 收 敛 , 从 而 级 数 = 1 i n n n 收 敛 . 综 上 , 级 数 = 1 i n n n 条 件 收 敛 . (2) 完 全 类 似 于 (1) 可 知 级 数 = 2l n i n n n 条 件 收 敛 . 这 里 要 注 意 的 是 , 由 于 nn 1 l n 1 , 故 由 正 项 级 数 的 比 较 判 别 法 , 级 数 = 2l n 1 n n 收 敛 . (3) = = = + 11 8 61 8 ) i 56( n n n n n , 这 是 等 比 级 数, 由 于1 8 61 , 故 级 数 = 1 8 61 n n 收 敛, 即 级数 = + 1 8 ) i 56( n n n 绝 对 收 敛 . (4) = = += 11 )ee ( 2 1 2 1 2 icos n nn n n n n = += 1 ) 2 e ( 2 1 ) e 2 1 ( 2 1 n nn 级 数 = 1 ) e 2 1 ( 2 1 n n 与 = 1 ) 2 e ( 2 1 n n 都 是 等 比 级 数 , 分 别 是 发 散 和 收 敛 的 , 因 此 级 数 = 1 2 icos n n n 发 散 . 5. ( 1) 不 正 确 . 例 如 , 级 数 = 0n n z收 敛 圆 域 为1|z|, 在 对 应 的 收 敛 圆 周1=|z|上 处 处 发 散 . (2) 不 正 确 . 根 据 定 理4. 8 (3), 知 幂 级 数 的 和 函 数 在 收 敛 圆 域 内 处 处 解 析 . (3) 不 正 确 . 例 如 , 函 数zzf=)(在0=z处 连 续 , 但 不 可 导 , 所 以 不 能 在 其 邻 域 内 展 开 成 泰 勒 级 数 . 6. 不 行 . 因 为 如 果 幂 级 数 = 0 ) 2( n n n zc在0=z处 收 敛 , 则 其 收 敛 半 径220=|R, 而 |23 21 =, 故 幂 级 数 必 在3=z处 收 敛 . 7. ( 1)1 ) 1(1 1 li mli m 1 = + = + p p n n n n n/ / n u u R. (2) 12 2 1 ) 1()!1( ) !( li mli m + + + = n n n n n n n/n / nn u u R. 00e 1 )11 ( li m= + + = n / n n n (3) 2 1 i1 1 li m 1 li m= + = n nn nn | u| R. (4) 题 目 有 误 , 应 该 是 = 1 i e n n n z . 收 敛 半 径11li m e e li mli m ) 1(i i 1 = + + n n/ / n n n n n u u R. (5) nn nn 1 cos)ee ( 2 1i c h ii =+= , 收 敛 半 径 11li m ) 1(1cos )1cos( li mli m 1 = + = + nn n n n n/ / n u u R. (6)nnnn|niargil niargiil nil n+=+=, 则 有 =+= 22 )i(arg)(l nli mil nli mnnn nn , 从 而 收 敛 半 径= n n nnn n | u| Ril nli m 1 li m. 8. 证 明 : 任 取Cz, R|z| R, 则 幂 级 数 = 1n n nz c在 点1=z处 绝 对 收 敛 , 即 级 数 = 1 n n c收 敛 , 这 与 条 件 矛 盾 . 因 此1=R. 11. ( 1) 因 为 = = 0 1 1 n n z z , 1|z|, 所 以 = = = = + 0 3 0 3 33 ) 1()( )(1 1 1 1 n nn n n zz zz , 1=R. 注 : 收 敛 半 径 的 确 定 参 见P6 7 推 论4 .1. 这 里 函 数 3 1 1 z+ 有 三 个 奇 点 , 满 足1 3 =z, 即 i 3 2 e k z + =, . 2 , 1 , 0=k 它 们 到0 的 距 离 都 是1. (2) = = = = + 0 2 0 2 22 ) 1()( )(1 1 1 1 n nn n n zz zz , 等 式 两 端 求 导 得 , = = + 1 12 22 2) 1( )1 ( 2 n nn nz z z , 即 = = += + 0 2 1 221 22 ) 1() 1() 1( )1 ( 1 n nn n nn znnz z , 1=R. (3) 因 为 = = 0 2 )!2( ) 1(cos n n n n z z, 所 以 = = = 0 4 0 22 2 )!2( ) 1( )!2( )( ) 1(cos n n n n n n n z n z z, + =R. (4) 因 为 = = 0 ! e n n z n z , 所 以 = = = = = 1 12 00 )!12(! )( 2 1 !2 1 )ee ( 2 1 s h n n n n n n zz n z n z n z z, + =R (5) = = = = + 10 2121 1 2 1 1 1 n n n n zz zz z , 1=R. (6) ) ! ) i1( ! ) i1( ( i 2 1 )ee ( i 2 1 )ee ( i 2 1 esi ne 0 2 0 2 i)1(i)1(ii2 222222 = = + + = n n n n zzzzzz n z n z z = + = 0 2 i !2 ) i1 () i1( n n nn z n , + =R (7) 令 1 e)( = z z zf, 两 端 求 导 可 知 , 函 数)(zf满 足 微 分 方 程0)()() 1( 2 =+zfzfz. 方 程 两 端 求n 阶 导 数 , 由 莱 布 尼 茨 公 式 得0)()() 1()() 1(2)() 1( )() 1()() 1(2 =+ + zfzfnnzfznzfz nnnn . 令 0=z得 , 0) 0() 1() 0()21 () 0( ) 1()() 1( =+ +nnn fnnfnf. 已 知1) 0(=f, 1) 0(=f, 故 有 1) 0() 0(= = ff, , 所 以 += 32 1 ! 3 1 ! 2 1 1ezzz z z , 1=R 收 敛 半 径1=R是 因 为 1 e)( = z z zf有 唯 一 奇 点1=z. (8) z z z z z z z + = += 1 si n1cos 1 cos1si n) 1 1si n( 1 1 si n, 利 用zsi n, zcos与 z e的 关 系 并 结 合 题 (7) 的 结 论 可 得 函 数 的 幂 级 数 展 开 式 . (9) = + = = + =+ 0 1 0 1 ) 1()( 1 1 11 )( n n n n n n n z b a az/b baz/bb baz, |b/a|R=. 12. (1 ) = = = = + = + = + 1 1 0 ) 1( 2 1 ) 1() 2 1 ( 2 1 2) 1(1 1 2 1 ) 1(2 1 ) 1( 1 1 n n n n n n z zz /z z z z z z , 函 数 1 1 + z z 有 唯 一 奇 点1=z, 它 到 点1 0 =z的 距 离 为2, 即 收 敛 半 径. 2=R (2) 3 2 1 1 3 1 4 2 1 1 2 1 ) 2(3 1 ) 2(4 2 1 1 2 2 ) 2)(1( zz zzzzzz z = + + = + + = + = + = = = = 0 112 00 ) 2)( 3 1 2 1 () 1() 3 2 ( 3 1 ) 4 2 ( 2 1 n n nn n n n n n z zz , 3=R. 函 数 ) 2)(1(+zz z 的 两 个 奇 点1=z与2=z到 点2 0 =z的 距 离 分 别 是3 和4, 所 以3=R. (3) = = = +=+ = + = = = 01 1 0 2 ) 1)(1() 1() 1( ) )1(1 1 ( ) 1 ( 1 n n n n n n znznz zzz , 1=R. (4) = = = = 0 0 0 0 0 0 000 34 )( 3 34 1 34 )( 3 1 1 34 1 )( 334 1 34 1 n n z zz z z zz zzzzz = + = 0 1 ) i1( ) i 31 ( 3 n n n n z, 3 10 ) i1 ( 3 4 =+=R. (5) 这 里 只 给 出 函 数 在4 0 /z=的 泰 勒 展 式 的 前 四 项 , 1|ta n 4=/z z , 2|sec|)(ta n 4 2 4 = =/z/z zz , 4|ta nsec2|)(ta n 4 2 4 = =/z/z zzz , 16|ta nsec2ta nsec4|)(ta n 4 422 4 =+= =/z/z zzzzz , 故 += 32 ) 4( ! 3 16 ) 4( ! 2 4 ) 4( ! 1 2 1ta n/z/z/zz += 32 ) 4( 3 8 ) 4( 2) 4( 21/z/z/z, 4 =R. zta n的 所 有 奇 点2 /kz +=中 到 点4 0 /z=的 最 短 距 离 为4 /, 故4 /R=. (6) = + = + = + = 0 12 0 0 2 0 2 12 1 ) 1(d)(d 1 1 arcta n n nn z n n z z n zzz z z, 1=R. 15. 不 正 确 . 解 析 函 数 展 开 成 洛 朗 级 数 一 定 要 注 意 成 立 的 条 件 . 事 实 上 , 通 过 计 算 幂 级 数 的 收 敛 半 径 可 知 , 当 且 仅 当1|z|时 , += 432 1 zzzz z z , 而 当 且 仅 当+ |z|1时 , += 32 111 1 1zzzz z 所 以 题 中 结 论 不 成 立 . 16. (1 ) 在 圆 环 域21 |z|内 ,12 z/, 1 1 |z, 所 以 ) 1 2 2 1 ( 5 1 ) 2)(1( 1 22 + + = +z z zzz ) 16842 11212 ( 5 1 )2) 1() 1( 2 ( 5 1 ) 1( 2 ) 1( 1 22 1 ( 5 1 ) 1 11 2 1 11 21 1 2 1 ( 5 1 32 234 00 22 0 12 1 0 2 2 0 2 0 2222 += = = + + = = = = + = = = zzz zzzz zz z z z z z z zzzz z z/ nn nn n nn n n n nn n nn n n n (2) 在 圆 环 域10 |z|内 , = = = = += = = = = 11 2 1 1 0 2 ) 2()( 1 )( 1 ) 1 1 ( 1 )1 ( 1 n n n n n n n n znnznz z z zzzzz . 在 圆 环 域110|z内 , = = = = = = = 20 2 0 2222 ) 1() 1()1 ()1 ( )1 ( 1 )1 (1 1 )1 ( 11 )1 ( 1 )1 ( 1 n nn n n n n zzz zzzzzzz . (3) 在 圆 环 域110|z内 , = = = = = = 10 1 0 ) 1() 1() 1( 1 1 ) 1(1 1 1 1 ) 2)(1( 1 n n n n n n zzz zzzzz . 在 圆 环 域+ |z21内 , 1) 2( 1 |z| = = = = = = 0 2 0 212 ) 2() 1()2( ) 2( 1 )2(1 1 ) 2( 1 )2(1 1 2 1 ) 2)(1( 1 n nn n n zz zzzzzzz (4) 利 用 题11 ( 7). 在 圆 环 域+ |z|1内 ,+= 32 11 1 ! 3 1 ! 2 11 1ee 1 1 zzz z z z . (5) 由 于 函 数 ) i( 1 )( 2 = zz zf有 两 个 孤 立 奇 点0与i, 距 离 为1 , 所 以)(zf在 以i为 中 心 的 两 个 圆 环 域 1i0|z与+ |zi0内 都 是 解 析 的 . 在 圆 环 域1i0|z内 , 由 于1ii)(|/z|, 所 以 2 1 1 1 1 1 0 2 ) i( i ) 1( ) i ) i( ) 1( i 1 ( i 1 ) i i ( i 1 ( i 1 ) i) i(1 1 i 1 ( i 1 ) 1 ( i 1 ) i( 1 = + = = =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z nz n z z z /zzzzzz 在 圆 环 域+ |zi1内 , 由 于1) i( i 1 |z|, 所 以 = = = = +=+ = = = + = = 0 3 0 2 0 11 0 1 12 ) i)(1(i) 1() i)(1(i) 1( i 1 ) i(i) 1( i 1 ) i( i i 1 ( i 1 ) ) i( i1 1 i 1 ( i 1 ) 1 ( i 1 ) i( 1 n nnn n nnn n nnn n n znzn z z z z zz zzzzzzz (6) 由 于 在 整 个 复 平 面 上 12 0 )!12( ) 1( si n + = + = n n n z n z在 圆 环 域+ |z10内 , = + = + + = + = 0 ) 12( 1 0 ) 12(1 ) 1( )!12( ) 1( )1 ( )!12( ) 1( )1si n( 1 1 si n n n n n n n z n z n z z . (7) 3 2 4 6 1 ) 4)(3( ) 2)(1( += zzzz zz . 在 圆 环 域43 |z|内 , 14 |z/, 13 1 |z|, 故 而 = = + = = = = += 0 1 0 12 0 1 0 1 3 2 2 3 1)3( 2 ) 4( 2 3 1 31 12 41 1 4 6 1 3 2 4 6 1 ) 4)(3( ) 2)(1( n n n n n n n n n n zzz z z/ zzz/zzzz zz 在 圆 环 域+ |z|4内 , 14 1 |z|, 13 1 |z|, 故 而 = + = = +=+= += += 0 112 0 1 0 1 11 ) 3 2 23(1)3( 2 )4( 6 1 31 12 41 16 1 3 2 4 6 1 ) 4)(3( ) 2)(1( n n n n n n n n zz z z z zzzzzzzz zz 18. ( 1) 显 然 , 2222 ) i() i() 1( )( 1 +=+=zzzzz zf 有 一 阶 零 点0=z与 两 个 二 阶 零 点i=z, 故 它 们 分 别 是 函 数)(zf的 一 阶 极 点 和 二 阶 极 点 . (2) 因 为 +=+= 22533 3 ! 5 1 ! 3 1 ) ! 5 1 ! 3 1 ( si n zzzzzz z z , + |z|0, 所 以0=z是 函 数 3 si n )( z z zf=的 二 阶 极 点 . (3)0=z与i 2=z分 别 是 函 数 ) 4( 1 )( 2 + = zz z zf的 一 阶 极 点 和 二 阶 极 点 . (4) 解 方 程0si ncos=+zz得 , 4 /kzz k =, Zk . 由 于 02) 1(|cossi n|)si n(cos=+=+ = k zzzz kk zzzz 所 以4 /kzk =, Zk 为 函 数zz zf si ncos )( 1 +=的 一 阶 零 点 , 从 而 为 函 数 zz zf si ncos 1 )( + =的 一 阶 极 点 . (5) 由 于 + + + += 32 i 2 1 ) i 2( ! 3 1 ) i 2( ! 2 1 ) i 2( ! 1 1 1e zzz z , + |zi 20 所 以i 2=z为 函 数 i 2 1 e)( = z zf的 本 性 奇 点 . (6) 类 似 于 (5) , 把 函 数 i 1 cos)( + = z zf在+ +|zi0内 展 开 成 洛 朗 级 数 知 , 函 数 i 1 cos)( + = z zf 有 本 性 奇 点i2=z. (7)1e )( 1 = z zf 有 零 点i2 kzz k =, 而01|e|) 1(e= = kk zz z zz z , 故 而i2 kzz k =为 函 数 )( 1 zf 的 一 阶 零 点 , 从 而 是 函 数 1e 1 )( = z zf的 一 阶 极 点 . 19 (1) 因 为+=+= 86464222 ! 3 1 ! 2 1 ! 1 1 1) ! 3 1 ! 2 1 ! 1 1 1() 1e ( 2 zzzzzzzz z , 所 以0=z 为 函 数) 1e ( 2 2 z z的 四 阶 零 点 . 注 : 0 zz =为 函 数)(zf的m阶 零 点 是 指)()()( 0 zzzzf m =, 其 中)(z在 点 0 z处 解 析 且0)( 0 z, 这 等 价 于+= + + + + 2 02 1 010 )()()()( m m m m m m zzczzczzczf, 0 m c. (2)+=+=+ 2115637353333633 ! 7 1 ! 5 1 ) 6()( ! 7 1 )( ! 5 1 )( ! 3 1 ( 6) 6(si n6zzzzzzzzzzz 这 表 明0=z为 函 数) 6(si n6 633 +zzz的15 阶 零 点 . (3)=+= 4242 ! 4 1 ! 2 1 ) ! 4 1 ! 2 1 1 (1cos1zzzzz, 这 表 明0=z为 函 数zcos1 的2 阶 零 点 . 第 五 章第 五 章 留 数 理 论 及 其 应 用留 数 理 论 及 其 应 用 2. 说 法 不 正 确 . 例 如 , 由 于+= 2 1 ! 2 1 ! 1 1 1e zz z , 所 以 有1) 0,eRes( 1 = z , 但 是2) 0 ,eRes( 2 = z . 5. ( 1) 0=z与2是 函 数 zz z zf 2 1 )( 2 + =的 一 阶 极 点 , 故 2 1 )2( 1 ) 0),(Res( 0 2 = + = = z zz z zf, 2 3 )2( 1 ) 2),(Res( 2 2 = + = = z zz z zf. 也 可 以 这 样 计 算 : 2 1 2 1 li m 2 1 li m) 0),(Res( 0 2 0 = + = + = z z zz z zzf zz , 2 31 li m 2 1 ) 2(li m) 2),(Res( 2 2 2 = + = + = z z zz z zzf zz . 注 意 第 一 种 做 法 的 限 制 : 要 求 奇 点0=z与2不 是 分 子1+z的 零 点 . (2) 孤 立 奇 点0=z既 是 函 数 4 2 e1 )( z zf z =分 母 又 是 分 子 的 零 点 , 在0=z的 去 心 邻 域 |z|0展 开 成 洛 朗 级 数 较 简 单 : =+= ! 4 2 ! 3 2 ! 2 2 ! 1 2 )2( ! 4 1 )2( ! 3 1 )2( ! 2 1 2 ! 1 1 1 (1 1e1 43 2 2 3 432 44 2 zzz zzzz zz z 因 此 , 3 4 ! 3 2 ) 0),(Res( 3 =zf. (3) 函 数 32 4 ) 1( 1 )( + + = z z zf有 两 个 三 阶 极 点i=z. i 8 3 ) i( 1 li m ) 1( 1 ) i(li m) i),(Res( 3 4 i 32 4 3 i = + + = + + = z z z z zzf zz i 8 3 ) i( 1 li m ) 1( 1 ) i(li m) i),(Res( 3 4 i 32 4 3 i = + = + + += z z z z zzf zz 注 : 计 算 较 复 杂 , 需 要 耐 心 仔 细 计 算 . (4) 函 数 z z zf cos )(=有 无 穷 多 个 一 阶 极 点 2 += kz k , Zk , 故 ) 2 () 1( si n)(cos ),(Res( 1 += = = + = = k z z z z zzf k zz zz k k k , Zk . (5) 函 数 z zf 1 cos)(=有 本 性 奇 点0=z, 由 于 += 42 ! 4 1 ! 2 1 1 1 cos zzz , |z|0 所 以0) 0),(Res( 1 = czf. (6) 函 数 z zzf 1 si n)( 2 =有 孤 立 奇 点0=z, 由 于 +=+= 353 22 ! 5 1 ! 3 1 ) ! 5 1 ! 3 1 ! 1 1 ( 1 si n zz z zzz z z z, |z|0 所 以 6 1 ! 3 1 ) 0),(Res( 1 = czf. (7) 函 数 zz zf si n 1 )(=有 孤 立 奇 点 kz k = (Zk ) , 其 中0 0 =z与kz k = ( 0Zk ) 分 别 为 二 阶 极 点 和 一 阶 极 点 , 0 cossi n li m si n cossi n li m si nd d li m)( d d li m) 0),(Res( 2 0 2 00 2 0 = = = z zzz z zzz z z z zfz z zf zzzz , 其 中 第 四 个 等 号 是 因 为1 si n li m 0 = z z z , 而 最 后 一 个 等 式 需 要 用 洛 比 达 法 则 计 算 . kzzzzz zzf k zz zz k k k ) 1( cossi n 1 )si n( 1 ),(Res( = + = = = = ( 0Zk ). 注 : 0Zk 表 示k为 不 等 于 零 的 整 数 . (8) 函 数 zz zz z z zf + = ee ee c h s h )(有 一 阶 极 点i) 2 1 (+=kz k (Zk ) , 1 ee ee )ee ( ee ),(Res(= = + = = = kk zz zz zz zz zz zz k zzf, Zk . (9) 函 数 ) 1e ( 1 )( = z z zf有 孤 立 奇 点i2 kz k = (Zk ) , 其 中0 0 =z与i2 kz k = ( 0Zk ) 分 别 为 二 阶 极 点 和 一 阶 极 点 , ( ) 2 1 ) 1e ( 2 li m e ) 1e ( 2 eee li m ) 1e ( e) 1e ( li m)(li m) 0),(Res( 00 2 0 2 0 = = = = = z z zz zzz z z zz zz zzz zfzzf, 这 里 极 限 的 计 算 用 到 了 洛 比 达 法 则 第 三 个 等 号 处 . i2 1 )e1e ( 1 ) 1e ( 1 ),(Res( kzz zzf kk zz zz zz z k = + = = = ( 0Zk ). 6. ( 1) 函 数 z z zf si n )(=在 圆 2 3 =|z|与1=|z|的 内 部 都 只 有 一 个 可 去 奇 点0=z, 故 而 0) 0),(Res(d si n d si n 12/ 3 = = xfz z z z z z |z|z| . (2) 函 数 2 2 ) 1( e )( = z zf z 在 圆2=|z|内 有 一 个 孤 立 奇 点1=z, 它 是 二 级 极 点 , 所 以 22 1z 2 2 2 1z 2 2 2 ie4e 2li mi2 ) 1( e ) 1( d d li m )!12( 1 i2) 1),(Res(i2d ) 1( e = = = z z |z| z z z z zfz z (3) 函 数 m z z zf cos1 )( =在 圆 2 3 =|z|内 只 有 一 个 孤 立 奇 点0=z, =+= = mmm m zzzzz z z zf 4242 ! 4 1 ! 2 1 ) ! 4 1 ! 2 1 1 (1 cos1 )(, m时 , 0=z是 函 数 m z z zf cos1 )( =的2m级 极 点 , 故 有 += = = = 12 , )!2( i2 ) 1( 2 , 0 ) 0),(Res(i2d cos1 1 2 3 km k km zfz z z k |z| m , + = Zk 注 : + Z表 示 正 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朝阳区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6届北京市育英学校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一中 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化学高二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国际经济法概论-法理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公证与律师制度-房地产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国贸)线性代数(经管类)-国际商务英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学历类成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民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单杠考试题及答案
- 水泥路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青少年无人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202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考试题与答案
- 中学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工作方案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件 中职语文上册
- GB 11122-2025柴油机油
- 2025年河南开封产城融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大便常规检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