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 七上 第一篇 考点研究 第三单元课件 粤教版.ppt_第1页
中考政治 七上 第一篇 考点研究 第三单元课件 粤教版.ppt_第2页
中考政治 七上 第一篇 考点研究 第三单元课件 粤教版.ppt_第3页
中考政治 七上 第一篇 考点研究 第三单元课件 粤教版.ppt_第4页
中考政治 七上 第一篇 考点研究 第三单元课件 粤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考点研究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会交往,中考考点回放,考标链接,1.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调适“逆反”心理。(B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2.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B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的品德)3.以“我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说明解决矛盾的方法,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C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4.能够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B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5.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A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6.根据与他人交流的不同感受,说明讲文明礼貌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C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7.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A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的品德),知识网络,学会交往,我和父母,我们都有温暖的家孝亲敬长我本分化解“爱的冲突”办法有很多,归结起来就是双方的理解与沟通,返回,师生关系新天地,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感到自己更加受尊重,和老师的关系变得平等了在课程学习中,老师带我们进入自主学习的新天地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常常只充当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和老师共同努力,返回,老师,崇高的称谓:人生不能缺少教育,教育不能没有老师,返回,返回,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与父母相处?2013.9A;2009.13(2)(1)尊重父母,听从父母教导。(2)孝顺父母,不顶撞父母,克服逆反心理。(3)懂得感恩父母,心里想着父母,关心体贴父母。(4)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5)多跟父母沟通交流,能谅解父母的过错等。,3.1我和父母,考点解读,孝敬父母的原因(P47)(1)天下父母无不疼爱子女,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对子女的奉献是无保留的。(2014.8C涉及)(2)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怎样孝敬父母?(P4748)2014.8B;2011.14(1);2010.7C;2009.13(1)作为道德要求,孝敬父母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内容不同。(1)在少年时期,孝敬父母主要表现在对父母的体谅、关心,尽可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和苦恼,让父母为自己的良好行为高兴、骄傲,不使父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忧虑、烦恼。(2)当父母年老,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时,就要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这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定。(2010.7D涉及),(3)孝敬不仅对父母,对家庭其他长辈也应该同样做到。(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要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2014.8A涉及;2013.9B涉及;2010.7B涉及),“爱的冲突”产生原因和消极影响(P48)(1)产生原因:当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的视野逐渐开阔,能力逐渐增强,独立性逐渐显现,坚持以自己的意见为准,对父母惯常的关切、要求、管教可能越来越不以为然,回避矛盾,漠然置之;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被称为“代沟”的分歧出现了,“爱的冲突”发生了。(2013.9CD涉及)(2)消极影响:使父母忧心,使自己烦恼,使家庭气氛紧张,消极后果显而易见。,列举中学生常见的对待父母冲突的错误做法与父母发生冲突,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转移到对父母本人的厌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只会给父母和自己带来极大的伤害。,遇到下列情景时,我们应当采取的做法,3.2师生情谊,老师在我们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工作的特点)(P56)201214(1);2011.8B(1)老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我们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方法。(2)老师是我们道德人格形成的导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3)老师是我们心灵的保健医生,体察我们的内心,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4)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和爱护我们。(5)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身。,新型师生关系的含义(2011.8D涉及)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如何正确认识教师的表扬和批评?(2010.9B)(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是为了我们好。(2)面对老师的表扬,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而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们不能顶撞、记恨、自卑,而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缺点,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当老师的批评有错的时候,要原谅老师的错误,尊重老师,主动与老师沟通,用恰当的方式指出来。,如何化解师生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P5758)2015.8;201214(2)(1)尊重与信任老师。当老师的某些要求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时,我们可以先检查自己是否错了。当自己受了批评,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时,更需要冷静反省,体会老师的批评与表扬都是出自同样的目的,让我们成长得更好。(2)理解与体谅老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设身处地理解老师,经常和老师交流,主动取得老师的帮助。当老师做错了某些事,我们也应该善意指出。,(3)关心和帮助老师,和老师做朋友。亦师亦友是师生关系的美好境界,只要你乐意了解老师,找机会和老师谈心,欣赏老师的优点,当老师有困难的时候,真诚地关心,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能建立起来。,怎样做到讲究礼仪?2008.14(2)(1)个人礼仪: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潇洒、手势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最常用的三种合乎礼仪的姿态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我们要通过日常的有意锻炼逐步养成好习惯。(2)社交礼仪: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的掌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与少数民族交往时,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做到“入乡随俗”,尤其不能违反民族禁忌。,3.3文明交往,日常礼貌用语2014.15情境一(1)见面语:您好、早、好久不见、幸会、很高兴认识您、久仰、久违(2)问候语:您好、见到您真高兴、您近来好吗(3)感谢语:谢谢、辛苦了、不胜感激、让您费心了、多亏您帮助、谢谢您的关照(4)致歉语:对不起、不好意思、请原谅、很抱歉、打扰您了、请不要介意、请多包涵、失礼了(5)告别语:再见、再会、慢走、走好、失陪、告辞(6)请人帮助:麻烦您、劳驾、请您帮助我一下好吗、拜托了(7)接受别人道谢、道歉:不用谢、没关系、别客气,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1)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是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2)维护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3)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什么说“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1)公共环境和设施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2)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尊重道德、遵纪守法。这既是一种义务,也是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3)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也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4)我们尊重社会,就表现为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维护权利等方面。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的尊重。,列举不遵守公德秩序的表现2015.9B;2013.13(1);2007.13(1)随地吐痰;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随意乱扔垃圾;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声喧哗;车站买票时插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上下楼梯时追逐打闹;在景区攀爬红军雕塑留影等;不遵守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的要求有哪些?(针对不文明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做一个好公民?)2013.13(2);2008.13(2);2007.13(2)(1)遵守社会规则、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承担社会责任。(2009.11)(2)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3)践行道德、遵纪守法是我们履行的义务,也是我们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谣言?(1)努力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文明上网。(2)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做到不造谣。(3)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学会理性分析和选择,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做到不信谣。(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就促使青少年文明上网的问题,请你对政府、学校、家庭、青少年分别提出一些建议(1)政府:抓好社会治安管理,整顿网吧市场,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影响。(3)家庭:引导未成年人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控制不文明上网的行为。(4)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认真学法、自觉守法。,考情总结:属于基础考点,以选择题呈现,分值2分,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考查。1.(2013.9)在家庭生活中,当我们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应该()A主动与父母有效沟通B尊重父母,绝对服从C坚持以自己意见为准D回避矛盾,漠然置之,命题点1与父母沟通,安徽五年中考真题精编,【解析】考查点:与父母沟通。解题思路:在家庭生活中,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或者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从思想上理解父母,从行动上主动与父母沟通。BC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都不是正确与父母沟通的方法。,【答案】A,命题点2孝敬父母,考情总结:属于基础考点,以选择题呈现,分值2分,结合名言警句考查2.(2014.8)增广贤文曰:“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子女对父母的要求应全顺从B子女要懂得感恩和回报父母C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D父母对子女要尽到抚养的义务,【解析】考查点:感恩和回报父母。解题思路:诗句的意思是乌鸦知道在母亲老了的时候反过来哺育自己的母亲,羊知道喝奶时给母亲下跪,感谢母亲的哺育之恩。强调子女要孝敬、回报、感恩父母;CD是从父母爱护子女的角度回答,不符合题意,无条件的顺从是愚孝,所以说法错误。,【答案】B,命题点3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命题点4青春期烦恼(近5年未考查),考情总结:属于高频考点,以选择题和材料简答题呈现,分值24分,结合常规材料、诗句、社会热点人物进行考查,设问类型有原因类、做法类。3.(2015.8)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有()小强向王老师提出班级管理的建议小刚不服刘老师的批评,顶撞老师晚会上,王老师和小丽表演的哑剧让同学们好开心放学后,小敏和张老师交流自己与同学交往中的烦心事,情景题肢选择题,A.B.C.D.,【解析】考查点:新型师生关系。解题思路: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教学相长”;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了老师是我们的合作者;体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故将含有的选项排除即可。,【答案】B,4.(2011.8)“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坛写春秋。”这句诗的寓意是()A.对父母长辈的敬重和爱戴B.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C.对园林工人的表扬和歌颂D.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解析】考查点:对教师的赞美。解题思路:诗句中的“育桃李”“讲坛”等信息表明这句诗是描写教师工作的,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可以得出这句诗是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而不是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肯定。,B,【大爱无言为你放歌】5.(2012.14,8分)2012年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义无反顾地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她,的事迹传遍全国,她的伤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1)请结合材料,谈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何以“最美”?(4分),(2)“美”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增进与老师的美好情感?(4分),关爱学生,品德高尚;舍己救人,弘扬正义;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等等。,尊师、信师、爱师、敬师;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理解和体谅老师;关心和帮助老师;等等,命题点4文明礼仪,考查总结:属于基础考点,以情境探究题呈现,分值4分,结合生活情境进行考查,设问类型多为做法类、认识类。【掌握规则我学会了选择】6.(2014.15情境一,4分)初中生活,让我学会了交往,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1)我的说法不当之处在于_。(2分),没有做到礼貌待人或,关心帮助同学等,(2)此时我合情合理的说法是_(2分),略。使用礼貌用语,或体现关心的体现,命题点5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考查总结:属于重要考点,以选择题和情境探究题呈现,分值26分,结合社会热点现象进行考查,设问类型有做法类。7.(2015.9)2015年“五一”假期前夕,游客李某在某景区攀爬红军雕塑留影。李某的行为()A.文明快乐旅游,正常现象B.缺乏社会公德,影响恶劣C.展示个人形象,无可非议D.缅怀革命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