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助学方案 一、字词扫描 1会读会写 第一课藤野先生(鲁迅) 绯红 fi 宛如 wn 驿站 y 解剖 pu 油光可鉴 jin 畸形 j 不逊 xn 匿名 n 杳无消息 yo 诘责 ji 凄然 q 教诲 hu 瞥见 pi 抑扬顿挫 cu 深恶痛疾 w 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 云翳 (y) 2 / 22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sh) 文绉绉 (zhu)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凄惨 (qcn)奥秘 (o)翻来覆去 (f) 第四课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 黝黑 (yu) 滞留 (zh) 愚钝( dn) 器宇(气) 禁锢 (g) 轩昂 (xunng) 犀利( x) 侏儒( zhr) 酒肆 (s) 尴尬 (gng) 炽热 (ch) 粗制滥造 (ln) 藏污纳垢( gu) 3 / 22 郁郁寡欢 (gu)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jn) 颔首低眉 (hn) 诚惶诚恐 (hung)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n) 广袤无垠 (moyn) 锃亮 (zng) 第五课再塑生命(海伦 凯勒) 搓捻 (cunin) 企盼 繁衍 (yn) 迁徙 (x) 觅食 (m)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c)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4 / 22 冥思遐想 (mngxi) 期期艾艾 (i) 茁壮成长 (zhu) 2会译会用 第一课藤野先生(鲁迅) 绯红:鲜红。 宛如:好像。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遗民: 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陌生:不熟悉。 畸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杳: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瞥见: 很快地看一下。 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喝彩:大声叫好。 决意:拿定主意,。 5 / 22 发髻: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 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6 / 22 第四课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 “ 广 “ ,南北长度为 “ 袤 ” 。 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7 / 22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第五课再塑生命(海伦 凯勒)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看不过来 )。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茁壮生长:形容生长旺盛的样子。茁壮,强壮,健 壮。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油然,自然而然地。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凌乱。落英,指落花。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遐,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恍然,忽然。 二、文句采撷 课内积累 1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2从文中找出一个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的句子: 8 / 22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 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再继续写些为 “ 正人君子 ”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5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6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7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 阴沉,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 8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9啊 !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10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 -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 课外拓展 赠从弟(其二) 9 / 22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导读】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 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哀、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 神完气足。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人是环10 / 22 境的产物,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挫折、考验。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名句研读】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 了孔子的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 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说明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 .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 “ 松柏有本性 ” ,实际上是一种 “ 比德 ” 之说。所谓 “ 比德 ” 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三、文学资讯 第一 课藤野先生(鲁迅)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 朝 ” 读 ,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文章的体裁是散文。 11 / 22 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 胡适 (1891 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 成汉。生于 1923 年,1940 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第四课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 斯蒂芬 茨威格 (1881 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 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第五课再塑生命(海伦 凯勒) 海伦 凯勒 (1880 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00 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 1904 年荣誉12 / 22 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 (又译 我生活的故事 )发表,即引 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四、基础演练 第一课藤野先生 一、 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恰切解释。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_。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_ 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_ 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 _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 “ 正人君子 ”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_,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_极了。 大概是 _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 “ 胶菜 ” ;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13 / 22 他们也何尝不 _似的喝采 参考答案: 1. 即 “ 模糊 ” ,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 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这里是动词,放映。 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 “ 正人君子 ” 的文人。 2. 油光可鉴标致 物以希为贵 酒醉 第二课我的母亲 一、 1.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_过我。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_人,_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 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 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_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3.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 “ 先生 ” 的身14 / 22 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 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 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 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5.“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 诸葛亮、刘备是 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 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 _ “ 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 史文恭、花荣是 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 _。 参考答案: 1.混管束如果如果宽恕体谅 2.“ 野蛮 ” 在这儿并无贬义,是相对文静而言,是说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好冒险。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B.份; c.侮; D.恕 )4( 1) “ 混 ”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我 “ 混 ” 应有人管束,引起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人管束,能 “ 混 ” ,说明母亲给我的教益大。 5 三国演义草船15 / 22 借箭、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火烧新野桃园结义白帝城托孤徐庶庞统鲁肃程昱杨修许攸等等) 水浒传答案举例:花荣大闹清风寨小李广梁山射雁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3 我的第一本书 一 1.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磨磨蹭蹭奥密 B.轰堂大笑装订 c.翻来复去塾师 D.知书识礼梦幻 2.“ 我的第一本书 ” 应该怎样理解? 3.作者为什么认为 “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 ? 4.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A.秘; B.哄; c.覆) 2.即指那半本国语课本,也指 “ 我 ”人生的第一课。它饱含着生活的沉重,淳厚的情谊,童年的乐趣。 3.因为这本书表明 “ 我 ” 从此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它里面有温情、乐趣、苦难,也有抗争。 4.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爱怀念之情。 4 列夫 托尔斯泰 一、 1.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 流 的 作 品 , 其 中 _ 、 _ 、_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参考答案 1.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16 / 22 五、阅读提升 阅读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 清国留学生 ”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 “ 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4.“ 东 京 也 无 非 是 这 样 ” 中 “ 无非 ” 理 解 为_,表达出作者 _的情感。 “ 这样 ”指代 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 的速成班 ” 这儿的 “ 确 ” 和 “ 但 ” 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 实在标致极了。 ”“ 标致 ” 你怎么理解? 7.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17 / 22 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3.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 所见所感。 4.只不过对东京的失望 “ 清国留学生 ” 的种种丑态丑行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5.“ 确 ” 表示肯定花的漂亮; “ 但 ” 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6.“ 标致 ” 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 “ 清国留学生 ” ,是反语。 7.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 先生的缘由。(答对大意即可) 阅读二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 “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18 / 22 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 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 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 穿上吧,凉了。 ” 我随口回答: “ 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 ” 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 “ 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 ” 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19 / 22 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 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6.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 7.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 8.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 9.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 “ 慈母 ” 又是 “ 严师 ” ? 10.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 “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 11.文中 “ 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 一句,打我一下“ 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 “ 不许我哭出声来 ” ,为什么? 12.“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 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13.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参考答案: 6.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7.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20 / 22 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8. 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 “ 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 ” ,反思头天的错误,认错。“ 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 但行罚时,不许 “ 哭出声音来 ” 。因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9 母亲听了 “ 我 ” 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0. 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 “ 我 ” 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 “ 我 ” 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1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处罚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 12.为下文埋下伏笔。 13.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可以辩证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六、名著阅读 海底底万里一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的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凡尔纳母亲的家族中有许多是航海家,他的启蒙教师还是一位船长的遗孀。幼小的凡尔纳一直向往着远航探险。 11岁时,为了给表妹买一串贝壳项链,他悄悄登上了一艘开往印度的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