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2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6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课题云南的歌会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重点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具小黑板学具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 引入我们都爱唱歌,因为心情场所不同唱歌的内容也不同,让我们随着沈从文去欣赏云南的歌吧。介绍作者。 2 展示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读 课文,积累生字词 8 自学指导认真朗读课文,画出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注释或询问同桌解决, 8 分钟后比谁读的准确流利。 交流 研讨生生小组交流生字词音形义,生展示,生评价,师生共2 / 42 同明确。 5 质疑 答疑 1.区别多音字 :和兴斗 2.易读错字:氛哕 2 专项 训练 1.本文作者 ,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主要作品。 2.注拼音写汉字。 酬和气氛糯米即物起兴 dn 距 jhux 微 4 二轮自学自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6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思考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描绘了几个唱 歌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呢? 6 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交流 研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4 质疑 答疑探究:三种歌会的描绘侧重点是什么?结合三个场面,说云南歌会有什么特点? 5 专项 训练课后练习一 4 综合 练习朗读课文 3 课堂 3 / 42 小节学生谈收获 1 布置 作业巩固生字词,再读课文。 云南的歌会 一、山野对歌 二、山路漫歌淳朴自然 场面宏大 三、村寨传歌 附记 课题云南的歌会总课时 2 第课时 2 教学目标 1品析文章精彩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2学习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 难点品析文章精彩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 教具小黑板学具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 引入由云南优美风光图片导入 2 4 / 42 展示 目标小黑板展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5 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文 2、 3 段,划出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5 分钟后比谁说的具体。 交流 研讨要点提示: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工笔描绘出云南歌手清新明快的特点。 5 质疑 答疑课后二题 5 专项 训练读 2、 3 段,体会人物描写方法 7 二轮自学自学内容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 5 自学指导认真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看看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 分钟后比谁说的具体、深刻。 交流 研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4 质疑 答疑 1 专项 训练课后三题 4 5 / 42 综合 练习写一个小片段, 100 字左右,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描写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或场景。 5 课堂 小结学生谈收获(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 1 布置 作业搜集民歌民谣并体会民俗文化。 板书 设 计 云南的歌会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宏观微观 16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一、创设情境 云南是个山俊水美的地方,云南人的生活也像是美妙动听的音乐。大家用歌唱倾诉爱情、用歌唱激起劳动的热情,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云南的人们是怎样 “ 用歌传情 ” 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 二、展示目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6 / 42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在课本上划出来,看 谁找到又快又好。( 5 分钟后看谁掌握的更好。) (二)词语展台 ( 3 名学生板书。)教师从字的音、形、义帮助学生记忆。 (三)质疑板示(指名读,巩固记忆。)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四)专项训练 听写重点字词。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2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的再次默读课文,边度边思考,本文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会?(提示:可以根据提示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情景)( 5 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板书:山野歌山野歌村寨歌 我们已经了解了云南对歌的几个 场面,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阅读,找出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写作的侧重点。7 / 42 (提示: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可以运用表格形式)( 9 分钟后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 (二)交流研讨 内容特点写作侧重点 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重点写唱歌人 山野漫歌急性的自由歌唱,发挥性情,自然成趣重点写唱歌的环境 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云南民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重点写唱歌的场面 (三)质疑答疑 “ 山野对歌 ” 部分写对歌女子对表现热烈欢快的对歌场面有什么作用 ? (明确: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四)专项训练 阅读课后习题二,为两段文字各起一个小标题。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 “ 歌会 ” 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情景。这三个不同场合的歌会,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写法上各有不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人、艺术的品味与欣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8 / 42 热爱生活吧! 六、综合训练 本文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都相当出色,请仿照本文任何一种描写写一段话 ,可以写一个人,可以写一处景,也可以写一个场面。字数要求: 200 字左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直接导入新课 二、展示目标 1.品味精彩片段,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你所欣赏的语(句)段,并谈谈你喜欢它们的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句)段的写法和作用。 8 分钟后看哪个小组的见解更好。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交流研讨 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问题探究 第四段 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9 / 42 小鸟的歌唱和 “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 ” 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 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 其次为 “ 赶马女孩子的歌唱 ” 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生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 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干“ 赶马女孩的歌唱 ” 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学生表达的意思接近即可) 思想感情: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美好的深切感悟。 (四)专题训练 找 3 5 名同学读一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2 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 “ 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 ” 。因此,场面描 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 “ 动 ” 的描写。10 / 42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世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5 分钟后看哪名同学理解的更好。 (二)交流研讨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质疑答疑 哪位同学针对本文的学习内容还有疑问?生生、师生交流。 (四)专题训练 请你用 100 多字写一段场面描写。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 习本文的收获。 六、综合训练:读一读,听一听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语言文字。 附:语段资料 过节和观灯 我生长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 “ 送灯 ” ,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去。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11 / 42 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 “ 烧灯 ” ,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 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 “ 震天雷 ” 还是 “ 猛虎下山 ” ,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运气不坏。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向例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假得俨然 ,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乐队鼓笛也常有气无力板眼散乱的随意敲打着。有时为振作大伙精神,乐队中忽然又悠悠扬扬吹起 “ 踹八板 ” 来,狮子耳朵只那么摇动几下,老渔翁和蚌壳精即或得应着鼓笛节奏,当街随意兜两个圈子,不到终曲照例就瘫下来,惹得大家好笑 !最后集中到个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 (选自沈从文过节和观灯,见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12 / 42 个性鲜明的云南民歌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 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据说,解放前的僳僳族人民“ 打官司 ” 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诉各自的理由,调解人也以歌唱进行裁决。一个高明的民歌手也就常常在本民族中得到人 们的特别尊敬。 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各民族歌舞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器乐发展的胚胎,它不仅孕育了各民族戏曲、曲艺音乐的形成,同时也为戏曲、说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他丰富的养料。在各类民族哭乐和花灯、白剧、壮剧、傣剧、扬琴、大本曲等戏曲、说唱音乐中,大量的曲调至今还保留着民歌的原型或近似民歌的变体。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各民族民歌歌词本身就是极其丰富多采的民间诗歌,许多文学价值很高的长篇叙事诗都是民间歌手创作的。自然,各民族民歌也 正是文学艺术创作的肥沃土壤。 13 / 42 云南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歌曲均有其各自不同的个性,色彩鲜明,风格独特。而不同的歌种,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旋律风格,则显现出千姿百态、斗艳争芳的动人景象。 17 端午的鸭蛋 汪增祺 课题端午的鸭蛋总课时 2 第 1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重点积累生字词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教具小黑板学具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 引入五月初五端午节,系 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或让学生说说本地端午节的习俗导入) 2 14 / 42 展示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8 自学指导认真朗读课文,划出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注释或询问同桌, 8 分钟后比谁读的准确、流利。 交流 研讨 1.生生小组交流生字词音形义,生展示,生评价,师生共同明确。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 3 质疑 答疑 1.区别字音字形:红苋菜 嚼 腌 2.易读错字:粽子 络子 3 专项 训练 3.本文作者是。 4.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粽子门楣苋菜籍贯腌菜 4 二轮自学自学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6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结合课后一题,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端午的鸭蛋的,进而理清文章思路。 6 分钟后,比谁说的具体准确。 交流 研讨要点提示: 1.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2.写家乡鸭蛋得名15 / 42 声和特色; 3.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4 质疑 答疑文章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开篇用很大的篇 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5 专项 训练课后练习一 3 综合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课堂 小节学生谈收获 3 布置 作业巩固生字词,再读课文 板书 设计端午的鸭蛋 一、端午风俗 二、家乡鸭蛋层层深入(递进) 三、端午鸭蛋 附记 课题端午的鸭蛋总课时 2 第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6 / 42 难点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具小黑板学具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引入作者家 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 2 展示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划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5 分钟后看谁谈的具体、深刻。 交流 研讨要点提示: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以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5 质疑答疑作者介绍高邮鸭蛋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 专项 训练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并以 “ 这是鸭蛋,因为 ” 为句式说话并体会作者情感。 7 二轮 自学自学内容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6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体会作者语言上的特色。 6 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全面、具体。 交流 17 / 42 研讨 要点提示: 1.平淡而有味: “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 “ 格调 ” ,而 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中的情趣无处不在。 4 质疑答疑 专项 训练 “ 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 这一句话的好处是什么? “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 ” 这句话有何特色? “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 这两句有何妙处? 5 综合 18 / 42 练习用一二百字介绍自己家乡的风 俗。 5 课堂 小结学生自己谈收获 1 布置 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 设计端午的鸭蛋 一、风俗 对家乡的热爱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二、优美的语句 口语色彩气息浓厚 附记 17 午的鸭蛋 汪增祺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三、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9 / 42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哪些风俗习 惯吗?(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生活的情趣。 二、展示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1 认真默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勾画)5 分钟后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交流研讨 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学习成果。 (三)质疑答疑 师质疑,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出示小黑板)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腌( ) 门楣( ) 苋菜()籍贯( )城隍 庙( ) 2.解词:肃然起敬 嚢萤映雪 (四)专题训练: 找学生朗读课文。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2 20 / 42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5 分钟后进行交流,看谁分析的准确。 (二)交流研讨 请你简要的分析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质疑答疑(问题预设)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要点提示:第一段以 “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开头,介绍了 “ 系百索子 ”“ 做香角子 ”“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 等风俗 ;又列举了 “ 放黄烟子 ” 吃 “ 十二红 ” 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一笔一笔写来,丝毫不乱。 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这是人类普遍的心理。儿时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会笼罩一层异样的光辉。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综合训练 再读课文,真正理清本文 “ 端午风俗 家乡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 这一思路。领悟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21 / 42 1.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我们认真地读课文,掌握了一些字词,初步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本节课,我们再次认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展示目标 1.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2.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文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文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文上的特色。 5 分钟后看谁的体会深刻。 四、交流研讨 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把学生说的这些句子扣到作者的语言22 / 42 风格上。 要点提示: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表现作者 “ 平淡而有味 ” 的语言风格? ( “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 ) 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 具一格,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蛋壳更有 “ 格调 ” ,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生活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 2.课文中 “ 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 的例子是什么? 如: “ 一般是敲破空头 ”“ 白嘴吃也可以 ” 等句子中的 “ 空头 ”“ 白嘴 ” 等词语都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3.“ 有淡淡的幽默 ” 例子有哪些? ( “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张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 )这一 “ 文白夹杂 ” 句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 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五、质疑答疑(问题预设) 1.文章的主题是写家乡的端午节的鸭蛋,为什么开篇要用那么大的篇幅写家乡的端午节? 23 / 42 鸭蛋本身是平常之物,因为是端午节的,才有特别的风韵和内涵。开篇用大量篇幅和笔墨写端午节的各种风俗,首先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节日氛围和地方风俗风情,令人神往,为下文写鸭蛋作了情感铺垫。其次在介绍端午节风俗的时候,特别介绍家乡的吃 “ 十二红 ” ,其中一道菜就是鸭蛋,由此引出鸭蛋,自然而充满情趣。若开篇就写鸭蛋,显得太突兀直白,会使本来很有风俗特色的鸭蛋减色许多。 另外,文章要写的鸭 蛋并不是平常鸭蛋,而特别指出是 “ 端午的 ” ,可见作品的着眼点并不单单是鸭蛋本身,而是借自己喜爱的鸭蛋来写家乡的民俗民风、儿时的美好记忆以及借鸭蛋而抒发一种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若抛开那些淳朴有趣的民俗,单写鸭蛋,就难以展示这种情怀了。文章的中心也就会随之浅白许多。 2.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引囊萤映雪的故事?是否离题太远? 讲囊萤映雪两个故事是由孩子们把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自然联想到的,而且认真地把三种做法比较来谈,郑重其事地说要是现在的五号字就看不清了,非常孩子气,完全是以一种孩童的心理角度去思考、用 孩子的口气去叙述,显得童趣盎然、自然纯真,正是对美好童年往事的无限遐思与眷恋。 六、专题训练 有感情地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24 / 42 七、课堂小结 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印象最深的童年的或经历。 八、综合训练 把本课字词,读写一遍。 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说说本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吆喝 萧乾 课题吆喝总课时 2 第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2.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重点积累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难点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具多媒体学具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 引入同学们,一年四季,一天从早到晚,尤其在集市上,你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吆喝声 ?谁能给大家学几声。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一篇专门介绍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吆喝声的文章,它就是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萧乾先生的25 / 42 吆喝。 2 展示目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师口述,生齐读一遍)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文意; 7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疑难字 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并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7 分钟后,看谁学的好。 交流 研讨 1.疑难字词;(音、形、义) 2.交流自己初读后所了解的内容。 3 质疑答疑生质疑生答疑(围绕本文生字的音、形、义。) 5 专项 训练 1.给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 囿 钹 招徕 铁铉 秫秸秆 2.看拼音写汉字:招 li 隔 h 吆 he 吹 x 随机 yng 变 4 二轮自学自学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6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 路。阅读时看看它们承26 / 42 转了哪些内容。 6 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要点提示:如本文衔接过渡的语句有: “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 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 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 “ 乐器 ” 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 “ 吆喝 ” 。 “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 ”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 从 “ 一日 ” 转到“ 一年 ” 。 “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 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 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 4 质疑 答疑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 ?4 专项 训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介绍了什么? 2 综合 练习学生再读课文感受京城民俗风情。 2 课堂 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4 布置 作业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 1 吆喝 27 / 42 萧乾 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发出的种种音响。 口头叫卖从早到晚 一年四季 主要内容 各种吆喝声调变化 音韵节奏 附记 课题吆喝总课时 2 第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2.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重点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教具多媒体学具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2 展示目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默记 1 分钟。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6 28 / 42 自学指导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6 分钟后,看谁体会的深刻。 交流 研讨要点提示: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如: “ 馄饨喂 开锅 !”“ 硬面 饽饽 ”“ 行好的 老爷 太(哎)太 有那剩饭 剩菜 赏我点儿吃吧 !”“ 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 卤煮喂,炸豆腐哟 ”4 质疑 答疑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4 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1.“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 。(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2.“ 算灵卦 ! 我心想: 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 !” (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3.“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 ,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 !” (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4 29 / 42 二轮自学自学内容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 5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思考: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或为什么介绍 “ 从早到晚,一年四季 ” 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 “ 吆喝 ”? ) 5 分钟后,看谁概括的准确。 交流 研讨要点提示:作者只介绍了 “ 卖馄饨、卖硬面饽饽、算卦、乞讨者、卖柿子、卖糖葫芦等多 种吆喝声,其余的都只简单介绍卖什么。因为各种吆喝实在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只需交代出有哪些叫卖者,读者自能体味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于是作者只是择其要者加以简介。同时在最后四段对种种吆喝声做了一番归类概括的工作。 6 质疑 答疑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从全文看,作者有较高的对材料加工裁剪的写作功夫。如何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本文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4 专项 训练读课文,体会本文的组材选材特点。 2 综合 练习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30 / 42 喝的民俗内涵。 4 课堂 小结学生:互相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2 布置 作业让学生以 “ 城市的吆喝 ” 为话题作文,作为课外拓展延伸的作业。 1 吆喝 萧乾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感情:怀念往昔生活 写作:组材选材适当 附记新课标第一网 19 春酒 琦君 课题春酒总课时 1 第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重点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 求诗意人生 31 / 4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具多媒体学具课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 引入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 “ 春酒 ” 中尽情地陶醉吧 ! 2 展示目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默记 1 分钟。 1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6 自学指导朗读 课文,勾划出不认识的字词,可询问同桌或借助工具书解决,同时思考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是何 组合在一起的 ?6 分钟后,比谁能说的准确。 交流 研讨 1同桌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研讨。小组间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准备班内交流。 2找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准备评价。 3小组选代表展示成果,如有疑问其他小组或同学助答。32 / 42 直到答准确为止。 4.老师:重点强调。 ( 1)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 ,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 家乡的味道 ” 这个焦点上。 5 答疑学生质疑结束后,教师设疑:( 1)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2)文章结尾写道:“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 学生答疑:(提问中下等学生,再提问优生,老师再强调) ( 1)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 2)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 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 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5 专 项 训 练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33 / 42 A气氛( ) 佛堂( )划拳( ) 煨炖( )( ) B撒开( ) 斟酒( )家醅( ) 炮制( ) c碗盏( ) 薏米( )橄榄( )( ) 衣襟( ) D闯祸( ) 挑剔( )面颊( ) 枸杞( )( ) 2.解释成语并造句。 ( 1)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 2)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 3)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4 二轮自学 自学内容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自学 指导再读课文,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 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 乡浓浓的感情,请勾画出来,反复朗读 并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4 分钟 后看谁说的好。 交流 研讨 方法同上(一轮自学中的交流研讨) 小组讨论 班内交流(从差生谈起) 老师强调重点。6 34 / 42 质疑 答疑 1.学生质疑结束后,教师设疑: ( 1) “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 寥寥 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怎样的性格? ( 2) “ 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 开心得要命 。 ”运用细节写出 “ 我 ” 怎样的性格? 2.学生答疑:(提问中下等学生,再提问优生,老师再强调) ( 1)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 2)我:天真可爱 3 专项 训练 “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 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体现出怎样的一种境界? 明确: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这种温馨的 人际关系让人向往不已,而这一切都只包蕴在文中极不起眼的细节描写中 3 综合 练习写出过春节时,最令你难忘的一件事或一种食品,并且围绕这种事或物塑造一个人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用上细节描写) 4 35 / 42 课堂 小结学生:互相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老师:这是记忆中的乐园,这是心灵的 “ 理想园 ” ,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 “ 我 ” ,也醉了我们。 “ 我 ”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 “ 春酒 ”“ 会酒 ” 席上不断氤 氲开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逝去的一切是多么清晰而美好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招摇,撩惹起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那么,作为读者,我们该如何面对那逝去的时光呢 ?请拿起手中的笔,为过去摄影吧 !2 布置 作业 1.写一段文字,表现你过年的欢乐。 2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板书 设计 春酒 一、喝春酒 风俗之美 二、喝会酒 人情之美亲情乡情 三、自酿酒 家乡之美 36 / 42 附记 20 俗世奇人 冯骥才 课题俗世奇人总课时 1 第课时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2学习抓住一件事写人的技巧。 重点只写一件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难点只写一件事,曲折有致的叙事技巧。 教具多媒体学具文本 教学流程及教法、学法设计时间 情境 引入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 !妙绝 !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好嘴张巴、泥人 张。介绍作者。 1 展示目标多媒体目标 1、 22 首轮自学自学内容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6 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标出文章中疑难字词(生字及易读错写错的)利用字典结合注释解决。 6 分钟后看谁读的准确。 交流 研讨组内交流疑难字词。 1 37 / 42 质疑 答疑区别多音字: 横冲嚼吓 2 专 项 训 练 1本文作者,作家,有冯骥才中篇小集。 2注拼音或写汉字。 阔绰怵模子模样琢磨 lio 高 q 好 sh 米面 mng7 二轮自学自学 内容学习抓住一件事写人的技巧。 6 自学 指导默读课文,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民违建补偿协议书
- 广东新闻出版广电局所属事业单位2025年下半年招考7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校车接送合同协议书
- 平顶山市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90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校车自愿租赁协议书
- 不在学校吃饭协议书
- 村委砍伐合同协议书
- 宁波市住建委直属事业单位招考5名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核酸采样员合同范本
- 格斗训练免责协议书
- 年产xxx农副产品烘干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课件
- 202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茶艺师)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技能考试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题库练习试卷附答案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 第3课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
- 蛋糕店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养老院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 (2025年)保健食品试题(附答案)
- 医学糖尿病基本知识医学专题课件
- 重症医学科体温管理措施培训
- 骨科骨折复位技术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