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教案.doc_第1页
地球的结构教案.doc_第2页
地球的结构教案.doc_第3页
地球的结构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教材分析地球结构是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第二章之后内容的初步概括和学习,是学习地壳物质组成和循环、大气循环,水循环的基础和总括。本节重点在于地球内外部圈层的介绍和对学生地理空间联系思维的培养。学情分析1、 高一学生记忆能力和联想能力强。2、 学生读图能力较弱,本节通过读图训练,提高学生对图表的掌握。3、 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较弱,本节继续加强学生概括总结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 学生初学地理,对地理思维掌握不够,本节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地图法、板书笔记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2、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示意图,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掌握地震波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地质钻探计划和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绘制,体会地球结构特殊性,培养学生地理要素联系的思维,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师:讲新课前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上了一个月的地理,有没有明白地理在研究什么?生:.师:我刚刚听到有人回答地球,回答得非常对,我们地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地球运行的原理。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这句话希望大家能记住,以后对于我们地理学习很有用)我们第一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从天文学角度来看,认识到了地球是一个天体,这也是与其他星球的共性。而我们看见的身边的河流,花朵,石头等很多都是地球所独有的,也是我们地理学所要研究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节课其实不难,却是正式进入地理学的一小步。大家再看看这句话,结合大家预习这节课,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疑问?生:师:(黑板上写)那我问一个问题,这句话里面“表层”是什么意思,是500km以上还是100km以上算表层,这个疑问我们留到后面来解决。下面我们对地球正式开启一段探索之旅,(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要按照之前任老师的要求记笔记,还要跟着我画图,这也是地理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首先我们来看看地球的内部圈层。师:有这样一则新闻:要探索地球内部,同学们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想法,直接在地球钻一个洞就知道科拉超深井( )是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2米,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然而,其井深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打破,目前排名世界第三。科拉超深井SG-3是世界上最深的参数井。由科学研发中心“NEDRA”钻成。位于摩尔曼斯克州,扎波利亚尔内市以西10公里。井开于波罗的海地盾东北部,前寒武纪携矿接合处。井深12262米,上部直径92cm,下部直径21.5cm。SG-3井不带勘探目的,纯粹用于在莫霍面接近地表处的科研。说明科学家和我们想法差不多,直接钻探来地球看看地底下有什么,那么现在发展怎么样了21世纪初,由于财政困难及缺乏国家支持,“科拉超深钻井”项目被决定彻底关闭。 2008年该井被废弃,设备被拆除,地面建筑被破坏。 2010,根据俄罗斯科学院科拉科学中心地质学院院长的评估,恢复该项目需要一亿卢布。根据他的意见,现在可以恢复科学仪器并开办学院用于大陆架钻井的专家培训。 1957年美国开始深钻计划,1958年成立了“莫霍计划”,计划从较薄的太平洋地壳向下钻4.5千米,到达莫氏不连续面,研究地壳和地幔构造。计划取该名以纪念克罗地亚研究地壳与地幔的科学家安德里亚莫霍罗维奇。然而该项目进展不顺利,花费巨资却没有产生预期的科研成果。1966年美国国会停止了该项目的资金,该项目随即终止。可见钻探开地球的这个想法实现难度还是特别大的,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钻探可能连蛋壳都没有突破,尽管我们现在可以把宇宙飞船送上月球,但是对地球内部却无能为力,那么内部圈层人类又是怎么探索的呢?同学们买过西瓜没,有没有人知道怎么挑好吃的西瓜?生:师:我们选西瓜当然要选甜的西瓜,有些西瓜里面水太多,没有味道。有经验的商贩一般拍着西瓜,然后告你绝对甜,那么这些商贩是怎么知道的呢?简单来说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同,用手指在西瓜上弹几下,如果声音清脆、音调高,就知道是生瓜.声音较沉闷,音调低, 瓜瓤里的组织紧密就是熟瓜。这种方法为我们研究地球内部圈层提供了思路,我们能不能也找一种介质来探测无法到达的地球内部圈层呢?于是我们想到了地震波。同学们快速读25页的阅读,三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地震波的性质。师:好了,看完了阅读,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地震波有以下三点性质:1 纵波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师:根据地震波的这些性质,我们发现经过一些界面时波速发生突变,我们把这些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地下33千米的莫霍面和地下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面。读图能力也是地理学习重要的一项技能,下面利用地震波的性质和波速的变化,结合图1-21我找同学来讲讲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生:师: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的圈层。三层之间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在地球内部纵波速度高于横波速度,莫霍面以下横波和纵波速度陡然加快,在古登堡面以下横波消失,所以地核可能为液体,这里只是可能,因为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地震波无法到达,所以不一定,我们一会学习。下面我们就边画图,边来依次学习这些圈层。 (画图,板书)我们边画图,边整理一下 范围 特点地壳 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 固态,厚度不一,大陆较厚,海洋较薄,硅镁连续,硅铝层海洋缺失地幔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 固态,上地幔存在软流层,岩浆发源地之一地核 古登堡面到地心 高温高压,外核液态或熔融状(地球磁场产生原因),内核固态师: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层被称为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板块漂移学说,软流层也与之有很大的关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自己研究或者找老师探讨。当然最重要的是地壳和软流层以上部分我们称为岩石圈,岩石圈是我们地理研究的下限,再往下主要是地质学研究范围,这也解释了我们刚开始的疑问,地理研究的表层各圈层主要指岩石圈以上部分。可能有的同学会有问题,为什么只研究岩石圈以上呢?因为再往下接近地核,高温高压,并且缺少氧气的条件下生命难以存活,与其他圈层联系不大,主要就是矿物质,所以主要是地质学需要关注的范围。岩石圈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如此紧密,理论上应该列入地球外部圈层,但是这种观点还属于争论阶段,本书把岩石圈列入内部圈层,所以我们暂时采用这种观点。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 组成 特点大气圈 氮气氧气和悬浮物 地球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水圈 固态、液态、气态 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 生物与生存的环境 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师:正如我之前说过的,这节课内容并不难,却是地理学的入门,通过学习地理,同学们要养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无论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