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简介.doc_第1页
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简介.doc_第2页
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简介.doc_第3页
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简介.doc_第4页
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简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简介一、基本概况1945年12月19至26日,由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亲自部署和指挥的高邮战役,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4个多月、日本政府及中国战区侵华日军签署投降书3个多月后,新四军通过激烈战斗全歼拒降之敌、收复被占地区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中国军民对日作战的最后一役,是中国抗战史上的经典战役;高邮成为我军从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也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两县市之一;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寇向新四军投降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仪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要充分认识抗战最后一役的重大历史意义,让世人铭记历史,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再现这段难忘岁月,纪念缅怀革命先烈、追忆永续红色历史、传承弘扬抗战精神,使之成为承载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财富的革命教育基地,肯定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定鼎之功,我局采用邀请比选的方式确定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人民公园、抗战纪念馆及周边地块环境整治工程设计任务,具体由该公司周建峰副总建筑师担任项目总负责人,由策划、规划、景观、建筑、市政等技术人员组成设计团队,由同济大学栾峰教授担任规划设计顾问,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本项目位于高邮市老城区,规划研究范围为:南至府前街、西至中山路、北至通湖路、东至文化宫路,总用地面积约32.9公顷。研究范围内存在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研究重点针对现状肌理与脉络、用地布局、道路交通进行梳理,提出整治建议。规划设计范围包括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老干部局、烈士陵园、人民公园、老政府及周边民房。规划总用地面积8.036公顷(合120.5亩)。建设范围、方案初稿多次征询四套班子领导以及在邮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多层次征询文化界名人、当地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方案于2015年8月7日通过专家评审会评审通过。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保护古城特色;保留不同时期历史痕迹,延续市民集体记忆;强调开放度与参与度,提供更多活动空间;重视生态节能设计,适度运用现代技术。设计主要策略为:功能整合、完善设施,合理规划、融于城市,优化环境、风貌协调,长远规划、分期实施。三、规划结构总体规划结构为:三轴、六节点、多片区。三轴:一主两次。由公园南侧出入口到公园北入口广场为主轴线;州署头门、戒石亭,以及老政府办公楼在空间上形成次要轴线;南侧主入口到抗战胜利广场区域形成另一个次要轴线。六节点:主要包括人民公园南侧入口广场;州署复原区;抗战胜利广场;英雄广场;核心水系以及公园北入口广场。多片区:红色主题区、古城风貌区、绿地公园区以及老年大学区等主要功能区。四、功能布局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及基地现状情况,基地总体功能布局分为四个功能主题区。红色主题区:由南侧公园入口至抗战胜利广场、晚晴园片区、英雄广场,紧密联系老年大学区与公园区;古城风貌区:原保存的州署头门,恢复重建原州署的仪门、戒石亭与园林庭院。绿地公园区:人民公园设计与周边地块联动发展,运用公园景观提升本地块价值;老年大学区:包括老年大学、政府办公楼等相关建筑。五、交通组织梳理整合现状道路,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路网系统,基地内部以步行为主。内部通过次干道和支路连接各个区域组团,形成便利快捷的道路网络体系,沿中心水塘外侧设人行步道,内侧设慢跑道,打造多层次的步行系统。六、绿化景观基地景观系统以主入口的广场轴线、抗战纪念广场的景观轴线和州署头门轴线形成联系整个公园景观的主要景观框架。从入口广场到抗战纪念广场之间的序列空间,采用不同方向、长度、开放度的折线空间,配合缓慢向下的高度,形成悲愤、压抑的空间氛围,隐喻抗战过程的曲折,同时为烘托到达豁然开朗的心境做好铺垫,达到欲扬先抑的目的。抗战纪念广场采用下沉、围合等多种限定手法,创造具有向心感、纪念性的外部空间;色彩运用突出红色主题,同时与现有建筑风貌协调。抗战胜利广场由南侧“革命火炬”的雕塑统领空间。寓意曲折的抗战道路终于迎来抗战最后一役胜利的曙光,同时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色的革命之火永不熄灭。整个抗战胜利广场由火炬雕塑、建筑、景墙、水景等共同构筑成一幅寓意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生动形象。公园以水景节点区域为市民交流、活动、休闲的主要公共休闲空间,以南北入口广场节点为人流集散以及停车的主要区域。此外,以次要景观轴线串联各个景观节点,空间彼此渗透,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序列和视觉感受。基地原有绿化以公园绿地结合中央水塘为主要形态,规划在保留这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改造绿化的规模与层次,保留大量原生树木为基础。其中滨水绿化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另外增加广场、草坪、儿童娱乐场地等人工设施,构成完整的绿化系统。不仅增强空间的开阔感,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环境的参与率,提升整体公园的品质。七、单体建筑保留建筑主要包括: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州署头门、老政府办公楼、老年大学大楼、晚晴园、烈士陵园管理处、烈士纪念馆、水榭、揽月楼。新建建筑主要包括:纪念馆副馆、游客集散中心、州署头门扩建、老年大学扩建、儿童活动中心、公厕泵房。八、分期建设规划分三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