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随着现代血液净化技术的显著提高和血液净化设备不断更新,透析质量日益提高,使慢性肾病患者生存时间极大地延长,然而临床上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问题仍然是决定透析治疗患者是否长期存活的关键,饮食不合理导致水肿、高血压、高血钾等各种并发症发生,从而加重患者心脏负担甚至威胁生命。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透室对2006年9月以来7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饮食进行了有效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合理饮食的内容,1.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由于血液透析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有促进蛋白异化作用,造成负氮平衡。因此,血透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1.41kg/d,选用优质动物蛋白质为主。,2.摄入足够的热量,若热量不足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自身蛋白质就会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由于蛋白分解代谢加快,可产生更多代谢物,不仅加重蛋白质营养不良,更加重酸中毒并促进高钾血症,血透患者热量供应125145kcal/(kg.d),热量主要由糖和脂肪来提供,可选择不饱和脂肪酸,鼓励患者多用植物油及人造黄油,以降低动脉硬化。,3.限制水的摄入,每日进水总量=前日尿量+500ml,透析当日还可另加透析超滤量。,4.限制钠盐摄入,血透患者食盐过多导致口渴而饮水过多,从而发生高血压和水肿。所以,对血透患者限盐比限水更重要,一般尿量正常时不需限钠盐的摄入。尿量减少时,一般每日不超过5g,无尿时应控制在12g/d。同时,还应避免高钠食物,如咸菜、酱及各种腌制品。,5.限制钾的摄入,钾过高会引起严重的心脏传导和收缩异常,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避免坚果类、蘑菇、巧克力、浓茶、肉汤等高钾食物,或者通过浸泡、煮沸、超低温冷藏等方法除去食物中的钾。,6.控制磷的摄入,含磷高的食物:蛋黄、动物内脏、黄豆、花生、奶类、坚果类。同时,正确指导患者服用降磷药物。,9,可编辑,7.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钙,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透析患者因缺少维生素D,故应多吃含钙食品,饮食中补钙限磷,如熬骨头汤、炖排骨,应将其在清水中煮沸3min,弃去水后加水熬炖,可除去骨中的磷1/3或1/2。,二、饮食管理的注意点,1.加强心理护理血透患者常存在悲观、焦虑、无助等心理,医护人员应多关心体贴他们,多与他们交流,鼓励其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2.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针对每位患者的疾病程度、营养状况及透析频率,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3.鼓励患者之间沟通交流,患者之间有共同的体会与感受,更容易进行沟通,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经验与感受,更有利于饮食方案的顺利实施。,三、小结,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提高了患者主动控制饮食的自觉性,降低了患者进食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了透析期间的体重,减少了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桥梁检测维护技术手册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布局与运营模式创新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路线与经济性测算模型构建
- 电气室外施工全面组织设计方案
- 城市公共交通优化及乘客满意度调查
- 四年级语文词语积累练习题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三角形外角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
- 人工智能辅助医疗技术应用报告
- 高空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细则
- 2025年儿童成长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交投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转账合约协议书范本
- 家具行业的跨境电商发展探讨试题及答案
- 协调服务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课件
- 肾错构瘤知识课件
- 合同账户变更协议
- ICU发热与体温管理课件
- 肺癌护理查房新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老年护理服务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