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1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2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3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4页
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改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 要:东北是 中国 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 工业 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 经济 发展 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 企业 没落的经济阵痛。但是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鲁尔工业区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煤炭和钢铁生产为基础、以 电子 计算 机和信息产业技术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由此笔者想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于我们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老工业区;结构调整;资源枯竭;资金;技术 东北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机械、冶金、化工和能源基地,建国以来,东北三省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 现代 科学 技术的进步,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了老的夕阳产业,加之长期过度的开发使得能源基地资源枯竭,大批国营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随之而来的种种 社会 问题 严重阻碍了东北经济的发展。如何重振东北工业的雄风,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是摆在东北人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利用在欧洲留学的机会,重访了德国鲁尔工业区,希望从鲁尔工业区建设经验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寻找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从而为东北工业的振兴尽薄棉之力。 一、鲁尔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及弊端 鲁尔工业区是位于德国西部北威斯特法伦州境内的一个区,面积4434平方公里,人口540万, 目前 仍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鲁尔工业区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从地理概念上讲,现在的鲁尔工业区是指“鲁尔区城市联盟”(KommunalverbandRuhrgebiet)所属北威州11个直辖市和4个县级市的总计54个镇的所辖区域。鲁尔工业区面积占到北威州总面积的110。 1.鲁尔工业区的衰落与振兴。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一样,鲁尔工业区也经历了由兴盛到衰竭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资源递减与产业经济增长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与综合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恶化与人居环境改善的滞后相抵触;失业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稳定相矛盾等。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已成为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鲁尔工业区成功的转型经验。经过长期的阵痛,鲁尔工业区终于获得了转型的成功,他们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源枯竭地区的工业转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此,鲁尔工业区在转型之初就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他们在这里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 交通 网络 ,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公里联邦公路,3300公里乡村公路。拥有铁路线长度近10000km,年货运量超过150Mt。还有6条水运内航道,以及繁忙而高效的航空运输系统,组成了世界最完善的立体运输网络体系;包括核电在内的能源系统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和 应用 为投资商提供了最为迅捷的信息资源。使得投资商们在此投资可以获得比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平均利润率,这样,就极大地刺激了投资商们的投资热情。 (2)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投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以吸引外商投资。例如,为了吸引美国和全球化工企业投资,北威州政府采取了简化审批手续、提供政府资助和灵活用工等一系列措施。并促成德固塞和费巴公司合并,强强联合,推动和促进了区内化工产业的发展;政府转变职能,为企业多办实事好事。例如,凡是在鲁尔工业区新成立的公司都能得到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中小企业条件更为优惠;政府以人为本,改善投资环境,筑巢引凤,吸引国外资金。 (3)因地制宜,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 历史 文化。鲁尔工业区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当资源枯竭以后,当地政府不是简单地拆毁工厂,回填煤矿,而是政府投资,将工厂和矿山改造成为风格独特的工业博物馆,变成 旅游 资源,成为当地的著名风景线,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减少了拆迁所带来的工业垃圾的污染,而且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丰富的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在改造传统工业的同时,鲁尔工业区还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在鲁尔区有15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5%。 (5)重视 教育 和职业技术培训。所有资源枯竭城市和地区在转产改造的同时都面临下岗工人二次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培训是必需的。鲁尔工业区从1961年起鲁尔工业区在多特蒙德、波鸿、杜伊斯堡等城市陆续建立多所大学,开展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鲁尔工业区现已成为欧洲高校密度最大的工业区。另外,在该地区还设立了许多 研究 机构,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大量技术成果。全区现有技术中心30多个,另外还有600多家技术开发公司。为促进技术转化,区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还设立了多家“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这些做法都极大地促进了 科技 成果转化。 (6)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排斥外国企业参与区域内的竞争,加速了产业的优化组合。例如德国著名的曼内斯曼公司,最初主要生产石油管道等工业产品,20世纪90年代转型为德国第二大电讯企业。2000年,该公司被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收购,尽管德国人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但公司转手并未对当地就业造成任何 影响 。现在,沃达丰已成为德国现代通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7)注重生态保护。过去的鲁尔工业区由于是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生产基地,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所以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转型工作开始以后,当地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地改善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量、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等。如今的鲁尔工业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宜人,居民区和工厂区都坐落在绿色植物群落之中,真正实现了生态城市的建设。 3.鲁尔工业区转型中的教训。鲁尔工业区的转型经验告诉我们,政府过分的补贴尽管坚持了公平原则,但是,却不利于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长远发展。据德国联邦经济部的介绍,在过去的25年中,联邦政府一直对煤炭、钢铁、造船等部门进行补助,因为这些部门对鲁尔区老工业基地很重要,是当地的主要产业,原想通过补助使这些老的传统工业再具有竞争力,但补助并没有带来积极的效果。在高投入、高资助以后,并没有阻止鲁尔工业区的进一步衰落。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对传统大工业的资助是得不偿失的,问题不仅是得不到解决,反而形成了资本黑洞,这决不应该仅仅归罪于体制问题,夕阳产业本身就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因此,联邦政府调整了对老工业基地的资助办法,减少了对煤炭、钢铁、造船等部门的资助,只资助其环保、废厂房利用等项目,把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帮助该地区投资生产新产品,扶持当地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资助再就业培训,使从传统大工业裁减下来的人员,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就业。鲁尔工业区的这一教训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借鉴。 二、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过多年的改造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目前,鲁尔工业区已经从德国的煤炭及钢铁制造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他们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企业的改造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施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2.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在加快老企业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地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发展。 3.筑起“社会保障”的大堤。鲁尔工业区另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经验是政府为每一个公民都筑起了“社会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鲁尔工业区由于资源枯竭使得一大批工人失业,为了保障失业者能够安定地生活,德国政府为他们建起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在这里,完善的保险制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德国保险业的基本险种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补贴)、以及公职人员退休金和职工病假工资等。在这个福利网中开销最大的项目是养老金,年支出额达750亿欧元左右,占直接支出总额的13。支出占第二位的医疗保险,占支出总额的15。目前德国国民中大约有88%都处在法定的医疗保险系统之中。占支出份额较大的其他开支项目依次为失业补贴的劳动就业促进、公职人员退休金以及职工病假工资等。 4.实施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失业职工创造再就业机会。鲁尔工业区在处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时十分重视矿区的环境修复。把煤炭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列入整个地区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成立整治部门,负责处理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当一个企业关闭后,他们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对关闭后的企业进行科学的环境评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规划,科学地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并在企业原址上建设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娱乐中心、栽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