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世界工厂”的变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英、美、日先后获“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称号之后,进入21世纪的 中国 正在大踏步向“世界工厂”迈进。尽管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离合格的“世界工厂”尚有较大距离,但其 发展 势不可挡。文章 分析 了中国“世界工厂”化同当年日本“世界工厂”化的不同特点,并指出中国的“世界工厂”化与当前日本的“产业空洞化” 问题 反映了 经济 全球化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 从18世纪30年代起,在英国诞生了纺纱机、多轴纺纱机、蒸汽机等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掀起了第一次产业革命高潮。随着英国的机器传人欧洲大陆并与当地的诸多技术革新结合,法、德乃至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相继掀起了产业革命高潮。到1860年前后,英国 工业 发展达到鼎盛期,国内外贸易迅速扩大,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这样描述欧美产业革命盛况:“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它第一次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力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进入20世纪,全球性制造中心日渐移至美国。随着T型福特汽车、电除尘器、电冰箱、空调等民用产品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相继面世,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家电生产国。 二战后,日本从战争废墟上开始经济复兴,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到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风靡世界,“世界工厂”的桂冠转到了日本头上。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而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却是“收获的十年”。在“内力”(改革)和“外力”(外资)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中国制造的出口品犹如洪水涌向世界各地。于是,在日本等国人们开始热烈议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那么,日本是否已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正在发生何种变迁?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世界工厂”日本的变迁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前后,纺织等轻工业部门开始迅速发展。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钢铁、造船、煤炭等重化工业部门开始迅速发展。为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二战前的日本建立子以军事技术为主的重化学工业化基础。 但是,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日本从明治以来苦心建立的工业基础遭到了严重消耗和破坏。 20世纪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工业化走进人们的生活。比如电在家庭的使用,电话、汽车及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发明和普及等。而二战前日本的工业化却偏离了“工业化走进人们生活”这个20世纪工业化的主流,误入了歧途。 二战后,日本推行以民用技术为主的发展路线,使日本的工业化从误入歧途走向成功之途,从偏离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主流到比任何国家都更好地融人到这个主流,从而达到“如鱼得水”的境界。 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1970年,日本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通过导入 现代 化的大型化生产设备,极力追求规模效益,使钢铁、石化等基础材料型重化学工业获巨大发展。与此同时,日本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的重心也从纺织品、陶瓷器等向钢铁、汽车、船舶等转移。 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使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点从基础材料型产业向汽车、机械、 电子 等加工组装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日本的出口结构也从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制成产品向国外出口,转向利用日本高水平制造技术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对外出口。 1980年日本的汽车年产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1982年日本机床年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的船只(按“总吨”计)达到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983年日本机械工业出口(在日本,“机械工业”的内涵很广,包括了汽车、半导体、 计算 机、原动机等等)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意味着日本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对于当时情景,日本媒体写道:“在80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在纺织、钢铁、造船、家电、汽车和半导体等制造领域,美国完全输给了日本。”也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日本第一”声名鹊起,“日本制造”誉满全球。日本评论家堺屋太一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最初学德国、接着学美国,到了80年代日本达到了德、美等任何国家都未能达到的高度工业化水平。” 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年以上的低迷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日趋下降。在国内需求低迷和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制造 企业 的生产活动一步步向国外转移,国内一部分工厂被兼并甚至关闭,引起了日趋深刻的所谓“产业空洞化”问题。由于出口减少和转移到国外的生产据点的产品返销等原因,最大贸易顺差国日本的贸易顺差在19992001年连续三年减少,在2001年“所得收支”的黑字额(主要是在国外获得的红利、利息等收入)首次超过贸易收支的黑字额。有人称日本正在从世界生产者转变为世界“食利者”。与此同时;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成为日本企业向外转移生产基地的重点地区。2001年日本转移到中国的生产基地数量第一次超过转移到美国的生产基地数量。 但是,“世界工厂”日本未必会轻易地退出舞台。日本虽已将大部分家用电器的生产转移到亚洲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但本国仍掌握着大部分民用工业品的核心技术和 研究 开发优势。21世纪将是信息化世纪,也将是工业化继续“进化”的世纪。在20世纪相继出现的、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的工业产品几乎都将发生“进化”。例如,使用汽油的汽车正在进化为使用燃料电池的电动汽车;各种家用电器正在进化为“信息家电”或“ 网络 家电”。面对新的形势,日本一方面在不少高 科技 产品领域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又积极利用其传统制造技术的深厚基础,力图在纳米、超导、“信息家电”、电动汽车等新工业产品领域夺取优势。可以说,日本仍是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机械、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世界供应基地”。 中国向“世界工厂”迈进的势头 目前 ,一部分国内外舆论认为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其主要理由是: (一)在过去十年,中国工业增长率年均达12,是全球最高的,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将有更快速增长。其中,在中国工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外国企业直接投资、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外资增长很快。全球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世界上最重要的电脑、电信、电子器件、制药、石化等制造厂家已将其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 (二)通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不少重要工业产品方面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比如,中国的煤炭、水泥、钢材、玻璃、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设备等的产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化纤、电力等的产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生产的彩电和空调设备已各占世界总产量的13。 (三)工业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一些产品出口额已居世界首位。1990-2000年工业产品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大大超过美国的,日本的,也略高于东盟四国的。有专家估计,中国工业品出口额将在2007年超过日本,在2014年超过美国。 199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3,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丝绸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75。2000年中国出口电视机1000万台,进口仅7万台,中国出口电视机台数比日本国内销出的电视机总数还多。 (四)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2000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依次为计算机及其零器件(110亿美元)、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零器件(57亿美元);19952000年出口额增长最快的商品依次为无线电话及广播设备、半导体、计算机及其零器件。 (五)中国已形成世界瞩目的若干重要的“产业聚集之地”。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大产业聚集地是:以劳动密集型零器件生产与组装等出口产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以资本密集的高技术生产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以软件和研究开发为重点的北京。 产业聚集地的形成,有力地吸引着外国直接投资。一般来说在组装产品成本中,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购入成本占到80以上,大大超过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不到20),能否以较低价格迅速筹措到较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911”事件以后,生产安全问题更受重视,能集中在一个地方筹措到大部分中间产品的产业聚集地也因此更受青睐。比如,在聚集着大批电脑关连企业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南部),“必要零部件的8090可利用卡车在一小时内到货”,为此,对该地区的海外投资热经久不衰。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正以迅猛的势头向“世界工厂”迈进。 从中日比较看中国离“世界工厂”的差距” 与日本相比较,中国离世界工厂还存在着不小差距,以下通过中日比较来进行分析。 (一)制造业总规模、一些重要工业品产量和出口的中日比较 中国制造业规模虽名列世界第四,但仅为日本的14、美国的15。1997年美国生产汽车1215万台,日本为1098万台,中国仅为158万台。 中国的不少工业品的产量虽然已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但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需求很大,真正用于出口的工业品并不多。比如在1990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品出口额占世界工业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个比重分别是和、和。 从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产品清单看,中国服装出口在世界服装出口中的比重虽居首位,但中国钢铁出口占世界钢铁出口的比重只有,远不及日本的。中国的机械、运输机械出口额占世界机械、运输机械出口层、额的比重只有,比美国的、日本的低得多。中国办公与通信设备出口额占世界办公与通信设备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远不及美国的、日本的。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额占世界汽车及其零部件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远不及日本的、美国的。 从出口工业品的层次看,目前中国的大宗出口领域主要是家用电器等的组装、测试型产业,属劳动密集型、附加价值较低的产业领域,很多高技术产品仍依靠进口,比如作为当今“产业之粮”的半导体,在过去十年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其发展情况并不尽人意,2000年集成电路的自给率只有19。 1997年中国出口机床约为进口机床的倍,然而同年中国出口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机床仅965台,进口6243台,进口约为出口的倍。 总之,中国的大宗出口仍集中于劳动密集、组装加工型产业领域,而在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领域,离日本等技术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日中之间并未在同一产品、技术层次上形成竞争关系。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流的危害课件
- 《棉花姑娘》教学课件
- 佳音英语教学课件
- 一故事一音标教学课件
- 用水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电路分析模拟试卷 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 Ⅳ期压疮足跟部护理查房记录
- 2025至2030药房管理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甘蔗收获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肾脏疾病常见症状和诊疗
- 安全环保职业卫生消防题库及答案
- 数据中心负荷计算方法
- 金X绅士无双攻略
- 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复习) 高一数学 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YY/T 1851-2022用于增材制造的医用纯钽粉末
- GB/T 27518-2011西尼罗病毒病检测方法
- GB/T 26255-2022燃气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的钢塑转换管件
- GB/T 14202-1993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容积密度测定方法
- 生活中的会计课件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