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魔变》校注商补的论文_第1页
《破魔变》校注商补的论文_第2页
《破魔变》校注商补的论文_第3页
《破魔变》校注商补的论文_第4页
《破魔变》校注商补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破魔变校注商补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破魔变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但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就诸家对破魔变的31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关键词:破魔变;校注;商补 中图分类号:h 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030(2012)01011806 破魔变是敦煌变文中的代表作之一。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增订本)等对该文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笔者曾撰写有关敦煌变文校注商补的系列论文,今就诸家对破魔变的校注提出一些商补性意见。“商”其注而未确者,“补”其校而未善、未尽者,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录文均用简体,特殊情况则出以繁体。录文、标点均从校注。 1.更见老人腰背曲,驱驱犹自为妻儿。 今按:“犹”,原卷(即甲卷)实作“由”,乙(二)作“犹”。二者通用。变文集、新书、校注、选注径录作“犹”,与原卷皆未合。倘据乙(二),当出校记。 2.直饶玉提(缇)金绣之徒,未免于一械灰烬。 选注:“原文提当作题。玉题:古代建筑椽头上的玉饰。文选卷四左思蜀都赋:金铺交映,玉题相晖。此处玉题金绣之徒,指居处豪华、衣食华美的贵族人物。” 今按:此释恐未确。“提”通“缇”。“缇”、“绣”指赤缯、文绣,均为高贵的丝织品。后汉书宦者传序:“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共安缇绣荣,不悟泥涂适。”“玉提(缇)金绣之徒”当指衣着华美的贵族。 3.合叹伤,争堪你却不思量。 选注:“原文叹,据乙卷功德意生天缘押座文改作嗟。” 今按:核乙卷功德意生天缘押座文(亦即乙二),实亦作“叹”。“叹伤”,义同“嗟伤”,指感叹悲伤。唐温庭筠经李处士杜城别业诗:“忆昔几游集,今来倍叹伤。” 4.更有向前相识者,从头老病总无常。 句中“有”,乙(二)作“见”。 今按:二者义同。敦煌本韩擒虎话本:“恰到第三日,整(正)歌欢之此(次),忽有一人着紫,忽见一人著绯,乘一朵黑云,立在殿前,高声唱诺。”“忽有”、“忽见”变文义同。唐摭言卷四:“忽有一素衣妇人祈祝良久,复取筊掷之,叩头瞻拜而去。”“有”亦“见”也,广记即作“见”。 5.燕来燕去时候促,花荣花谢竞推排。 句中“候”,新书录作“复”。选注(59213):“原文复当作倡,倡促同逼促,上文有逼促都成一梦期之语。” 今按:此校未确。“原文”“复”本就是误录。甲卷、乙(一)作“後”,乙(二)作“候”。校注从乙(二),确。句中“促”即“逼促”义。 6.伏愿山南朱桂,不变四时;领(岭)北寒梅,一枝独秀。 句中“领”,变文集、新书、校注校作“岭”,选注径改作“岭”。 今按:“领”不烦校,更不宜改。“领”、“糍”古今字。汉书严助传:“舆轿而喻领,挖舟而入水。”颜师古注引项昭日:“领,山领也。”敦煌本降魔变文:“峻岭高岑总安致(置),恰恰遍布不容针。”句中“嶺”,原卷即作“领”。祖堂集卷十三福先招庆和尚:“问:昔日觉城东际,象王回旋,今日闽领南方,如何提接?”“领”,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泉州招庆院省僜净修大师章录作“岭”。景宋宝佑本五灯会元卷十三金峰从志禅师:“师问:飞猿领那边何不吐却?僜”“领”,清龙藏本、日本卍续藏经本作“岭”。 7.昭王之世,挟(协)祥梦于千秋;_壬午之年,弃皇宫于雪岭。 选注(6016):“原文挟是协字音误。协祥梦于千秋:指汉明帝梦见金人事。” 今按:此释恐未确。“昭王”当指周昭王,“祥梦”是指释迦太子降诞之前,其母有祥梦之事。对此,佛典中多有言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上释释相篇:“臣按周书异记云:西域有神,其名曰佛,昭王时生。”折疑论卷五:“降神迦维罗国净饭王宫,以周昭王甲寅二十四年四月初八日,于毗婆尼蓝园波罗叉树下,于母摩耶右胁而生。”辩伪录卷三:“于是我释迦大觉以周第五主昭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于天竺。父日净饭皇帝,母日大术圣后。梦感白象驾日轮忽坠于怀现吉祥而应世。”“祥梦”的内容亦见于敦煌本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8.时当青阳令节,仲景方(芳)春,是佛厌王宫之晨(辰),合宅集休祥之日。 句中“方”,校注校作“芳”,恐未确。 今按:“方春”乃古人习见之语。唐杜甫无家别:“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茶经九之略:“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春,乃以火乾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旧唐书卷九九列传第四九严挺之:“驰不急之务,扰方春之业。”知“方春”即春。“仲景方春”亦即仲春时节。 9.百千功德身将满,八十随形意欲全。 校注(5402022):“八十随形意欲全句上说二篇(笔者按:指太子成道经、八相变)作八十随形相欲全,然意、相形、意悉异,无由而误,而八相变又有八十随形皆愿备句与此相近,故意字不据改。”选注(54078):“原文意当作相,据敦煌本八相变中所载同一段唱词改。” 今按:笔者仔细检核了敦煌本八相变的同一段唱词,发现其中的“相”,原卷先写作“意”,又旁改为“相”。据此,句中之“意”亦可视为“相”字的误抄。瑜伽师地论卷一三:“八十种随形相,四种一切相清净。”华严一乘教分记辅宗匡真钞卷一:“又八十随形相者,人中不具,诸天分有。”亦可为佐。如是,上下旬则一一对应。“八十随形相”,亦称“八十随形”、“八十随好”、“八十随形好”、“八十种小相”、“众好八十章”、“八十微妙种好”,指佛的形体有八十种特殊美妙的形象。 10.当时不在诸馀国,示现获居兜率天。 选注:“原文获据八相变中同一段唱词应作权,姑且、暂时之义。” 今按:“获”字不误,实不烦改。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四:“菩萨获居佛刹中,皆因秘密三摩地。”礼念弥陀道场忏法卷二:“今我皇帝陛下,生在人中,获居王位,将今世果验前世因,必已曾发大菩提心,必已曾修大菩萨行。”均用“获居”例。 11.广铺草坐,供养殷勤;牧女献乳于此时,四王捧钵于是日。 今按:“殷勤”,原卷实作“殷憨”,校注录形未尽确。变文集、新书、选注录作“殷勤”,亦与原卷未尽合。“殷勤”与“殷勤”、 殷勤”属同词异写,句中指情意恳切。 12.于是魔王既观下界,又不见五逆之男,又不见孝顺之子,为(唯)见我南阎浮提净饭大王悉达太子成登正觉之时。 校注:“五逆:义同忤逆。” 今按:“忤逆”或指冒犯、违抗;或专指不孝顺。施于句中,均未尽善。“五逆”,佛教语,也称“五逆罪”,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即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阿阁世王问五逆经:“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为是五不救罪,必入地狱无疑。云何为五?谓杀父、杀母、害阿罗汉、斗乱众僧、起恶意于如来所。”中土则泛指各种逆伦之罪,尤多指不孝。此句中“五逆”则用其广义。敦煌本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一):“佛道如斯五逆人,莫觅托生好去处。”又:“若行五逆之人,命终必堕恶道。”亦其例。 13.魔王忿怒在逡巡,广点妖邪之(诸)鬼神。 校注:“之,应读作诸,众也。”选注:“原文之当作诸,同音通用。” 今按:“之”字不误,实不烦校。句云“广点”,已含“诸”义。“之”是结构助词。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二:“诸秽之鬼神,起尸及药叉。”法苑珠林卷三一感应缘:“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怪,其歌谣日至今存焉。”即是“之”与“妖邪”、“鬼神”、“怪”连用之例。 14.驱精魅以前行,魍魉鬼神在后。 今按:此句乙卷无“鬼”字。“魍”,乙卷作“鬼”旁着“又”,省旁俗书,此形敦煌俗字典“魍”字条失收。 15,然后辟两阵,分四厢,左绕右遮,前驱后截。 今按:句中“辟”,乙卷作“劈”,二者义同。 “阵”,乙卷作“陈”,二者古今字。下文“魔王见此阵”之“阵”,乙卷亦作“陈”。 16.方梁榀木,福塞虚空;捧石擎山,昏蔽日月。 校注:“福塞,乙卷作復(复)塞。按:復音近福,福塞又作倡塞、逼塞,等形,蒋礼鸿释为塞满。充满,拥挤。” 今按:核乙卷,“福”并非作“後”形,实写作“扌”旁着“畐”之形,亦即“福”之俗字。此形敦煌俗字典“福”字条失收。 校注:“蔽,甲卷作弊,据乙卷改。” 今按:核甲、乙卷,二字所从之“敝”均写作“敞”,亦即二字之俗。敦煌俗字典“弊”字条收而“蔽”字条失列。 17.鬼神云里皆勇猛,魔王时时又震威。 今按:“魔王”,乙卷作“磨王”,二者同词异写。“魔王”之“魔”,旧译作“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为“魔”字。 18.于是我佛菩提树下,正念思惟道:“他外道等总到来,如何准拟?” 校注:“正,原录作整。按:乙卷作正,兹据改。”选注亦校改为“正念”。 今按:“整念”即“正念”,二者同词异写。校录时可出校,但不烦改。净土往生传卷中真慧:“慧每依像作观,必先澡身浣衣,而后敢入。既而出之,挺身整念肃肃然。”即用“整念”例。“整(正)念”,指正确的念头,亦即时常忆念正道,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是八正道之一。 下旬“外”字后,变文集、新书、校注均补“道”字,选注径录作“外道”。 今按:“道”亦不必补。“外等”即是“外道”之义,句中指魔众。佛典中亦有例。五教章上卷不审一:“而彼但以佛菩萨威神降伏之,彼魔外等悉令归向。”本篇下文有“外等弓欲张而弦即断”,甲卷亦无“道”字。 19.大者雾中觅走,小者云中撼战。 今按:“云中”,乙卷作“云里”。“云里”与“雾中”对举又避复,较甲卷义长,故当出校。 又,句中“小”,甲卷作“少”。变文集、新书录从甲卷,校注录从乙卷。选注录作“少(小)”,然未出校记。 20.魔王见此,且却回军;罗刹叩头,由(犹)称死罪。 选注:“原文由疑当作口,口称死罪表示服罪认输,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引于楼前,以礼责问。唯称死罪,竞无他词。” 今按:“由”非“口”之误。引例亦与“口”无涉。“由”、“犹”通用,敦煌写卷中习见。句中“犹”与“且”对举,均为副词。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九下:“班固硕学,尚云赞颂相似;陆机钩深,犹称碑赋如一。”即用“犹称”例。 21.然后端居正殿,反据香林,扼腕扬眉,铺唇叵耐。 选注:“原文林当作林,香林即香木做的林。” 今按:“林”非误字,校注已有辨正。此作一些补充。“香林”是佛典中习见之语。多罗叶记卷下:“乾陀贱(此云乾陀者香也),乾提阿蓝(应云乾陀阿,蓝译日香林)。”翻梵语第八:“乾陀越(应云乾陀婆那,译日香林)。”它本是一种乔木,其树皮可制染料,佛教僧团多用以染衣。亦指香树蔚成的树林。辩正论卷八:“太上灵宝五练生尸妙经云:天尊于香林园中,上智童子、轮天观世音等,前进左礼,上白天尊。”知甲、乙卷之“香林”即辩正论中的“香林”。而“反据”,乙卷作“却归”,句意亦当指返回于香林之中。 22.魔王闻说斯计,欢喜非常:“库内绫罗,任奴粧束。” 校注:“奴:疑当读作汝。” 今按:甲、乙卷均作“奴”,当非误字。“库内绫罗,任奴粧束”实是叙述文字,“奴”即第一人称代词。 23.东邻美女,实是不如;南国娉人,酌(灼)然不及。 “酌然”,变文集、新书、校注校作“灼然”,选注径改为“灼然”。 今按:甲、乙卷均作“酌然”,实不烦校,更不宜改。“酌然”义同“灼然”(确实,显然),二者乃同词异写。祖堂集卷九罗山和尚:“师云:酌然好个佛,只是无光彩。”卷十一齐云和尚:“师云:酌然,瞻敬则有分。”即用“酌然”例。 24.玉貌似雪,徒夸洛浦之容;朱脸如花,谩(漫)说巫山之貌。 句中“谩”,校注校作“漫”。 今按:甲、乙卷皆作“谩”,实不烦校。变文集、新书、选注均未加校改,是。句中“谩”,与上句“徒”互文同义,均为副词,指空,徒然。清张德瀛词征卷三:“谩,通漫,虚也,枉也。”唐李白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五代冯延巳浣溪沙词:“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即其例。 又,句中“巫”,乙卷作“山”旁着“至”之形,当是受“山”而类化的增旁俗字。下文“足蹑巫山一片云”的“巫”,乙卷亦作此形。此形敦煌俗字典“巫”字条未收。 25.第一女道 今按:句中“第”,甲、乙卷均作”弟”,诸本径改,欠妥。下文“第二女”、“第三女”的“第”,甲、乙卷亦作“弟”。 26.父母嫌伊门卑,令不交(教)作新妇。 选注:“原文令不交当作不令教。”不烦改。 小止观弃盖第三:“前说外五尘中生五欲,今约内意根中生欲,谓行者端坐修禅,心生欲觉,念念相续,覆盖善心,令不生长,觉得应弃。”虎钤经卷十治马杂病第一百一十三:“治马伤水方:又以葱盐油相和,搓成团子,纳鼻中以捉马鼻,令不通气,又待眼中泪出,即止。”即“令”与“不”连用之例。 27.我见世尊端正,又是净饭王子,三端六艺并全,文武两般双备。 校注:“正,原录作整。按:乙卷作正,此据改。”选注亦校改作“正”。 今按:此亦不烦改。“端正”、“端整”同词异写,义指漂亮,标致。高僧传卷六释慧远:“容仪端整,风彩洒落。”卷一一释支昙兰:“并形貌端整,有逾于世。”大庄严论经卷一:“容仪极端整,行如大象王。” 又,上文有:“奴家年幼,父母偏怜。端政无双,聪明少有。”“端政”,乙卷作“端整”,义同“端正”。阿育王传卷一:“端政容貌,今安所在?”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一:“尔时世尊,作化比丘,剃除须发,著僧伽梨,形容端政,彼问佛答。”即其例。变文集、新书、选注径改为“端正”,实亦不烦改。 28.三个相看,面无颜色。 句中“个”,新书、校注录作“佃”。 今按:甲、乙卷均作“箇”。正字通人部:“個与个、箇并同。”然古虽三字并存,而应用自有偏废。敦煌写本中“箇”、“个”并用,而未见“個”字。即以本篇论,上文“三个一时化作老母”的“个”,甲、乙卷并作“个”,亦未见“個”字。 29.眼里清如火,胸前瘿似魁。 校注:“瘿,乙卷作瘦,疑瘿为瘦或癯之讹魁者,大也,凡言大多用魁或近音字,盖同源也。说文:魁,羹斗也。国语周语下魁陵一词高诱注:小阜曰魁。故魁指羹斗或小阜之类,喻其胸瘦骨凸。” 今按:“瘿”当从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